混合运算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7、58页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带有括号的两级,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混合运算和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学会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系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细心计算和认真分析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混合运算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问题情境 激发兴趣
同学们,第五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都是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举手回答)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结构图
(一)、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1、出示题卡(指名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通过练习进一步了解和巩固学生对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理解及掌握程度)
媒体展示:
4×6÷8= 72-5×8= 30÷6+29=
7×(36-30)= 48-18+32= (14+21)÷7=
2、 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
3、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学生反馈:指名说运算顺序和结果,小组讨论分类,并说出分类的原因。)
媒体展示:
1))只含有加减法(或乘除),要按从左至右的顺序计算。
2)在有加减又有乘除的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小结:在计算混合运算时首先要想好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二)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通过设计对比题,社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即改变运算顺序)
18+27÷9 4×8-3
(18+27 )÷9 4×(8-3)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同桌讨论后反馈,指名说出异同点,总结出小括号的作用。
小结:就因为运算顺序不同,所以结果就不同了,这里的小括号起着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此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简单有效地梳理,初步构建知识网络】
问: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是谁?(妈妈)是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妈妈付出的劳动是最多的,为了感谢妈妈的爱,特规定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妈妈的节日——母亲节,在这一天,妈妈通常会收到礼物,而康乃馨被视为送给妈妈的花,母亲节快要到了,下面大家和老师一起去花店为妈妈准备礼物,好吗?(教育是随时随地的,在这里随时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一)、复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出示教学主题图“花店”。
师:花店里已经有一位小男孩和一位小姐姐,他们好像遇到了难题 ,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师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在 这幅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你会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然后分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中相互说说自己对这道题的想法和思路。)
反馈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1) 3×4+5
=12+5
=17(元)
2、(1) 10-(3+5)
=10-8
=2(元)
(2) 10-3-5
=7-5
=2(元)
3、学生自己说,第一步求的是什么?
4、 解答正确吗?
小结:真棒!同一个问题,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这叫一题多解,希望同学们以后遇到问题时,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此环节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三、能力提升 延伸兴趣
(一)、复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1、媒体出示(以图表示的应用题)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考写出算式)
问题:
1)你能列综合算式来解答吗?
2)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汇报:(26+19)÷5
=45÷5
=9(个)
3)指名说一说(26+19)为什么加小括号。 不加小括号又会怎样?
4)那小括号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呢?
5)解答正确吗?
2、媒体出示(以图表示的应用题)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考写出算式)
问: 1)求“还剩多少瓶”,要先算什么?你能列综合算式
来解答吗?
2)这道题需要加小括号吗?
汇报:8×3-10
=24-10
=14(瓶)
3)这道题要小括号来帮忙吗?齐答(不要)
小结:对,小括号在我们解决问题时有时候真的很重要,要懂得正确运用。
四、总结提升
本课总结:混合运算已经不是我们的新朋友,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现在我们学习了有乘除及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在做脱式计算时,一定要看清运算符号,想好运算顺序再认真计算。,混合运算并没有到此结束,四年级时我们还会进行更深的探索。其实优异的成绩才是你们送给妈妈的最好礼物。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混合运算 例1—例2,课本第47—48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没有括号的既有乘或除又有加或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掌握没有括号的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及没有括号的既有乘或除又有加或减的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混合运算的技能。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及能力,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1、 掌握没有括号的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熟练的进行计算。
2、 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法:
情境教学法、迁移法、讲解法、归纳小结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探究法、观察比较。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你们都喜欢干什么呀?
生1:喜欢去公园。
师:春天到了,公园里的风景很美丽。
生2:喜欢打篮球。
师:你真爱运动。
生3:喜欢去图书馆看书。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师:看,这些孩子星期天都在干什么呀?(出示课件:例1的主题图)
生:看书。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1的第一个算式。
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汇报。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现在有多少人? (课件出示问题:阅览室现在有多少人?)
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并汇报所列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像这样(53-24+38=67)的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对于这样的算式,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汇报:先算53-24=29 再算 29+38=67。
师:对于这样的综合算式,为了便于看清楚运算顺序,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并演示计算过程。
53-24+38
↓
=29+38
=67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谁能说一说这道算式的运算顺序?
生汇报。
师:对,我们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板书: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教学例1的第二个算式。
课件出示:15÷3×5
师:看这道算式包含什么运算?
生:有乘法,有除法。
让学生试着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对呀,在一道算式中只有乘除法,我们在计算时和只有加减法一样,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生试着用脱式计算的方法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时板书:
15÷3×5
↓
=5×5
=25
展评学生作业。
小结: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板书: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
3、教学例2。
师: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总结的这么到位,老师觉得你们太了不起,接下来我们看这些孩子看完书,又去哪儿了?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师: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汇报。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人? (课件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生列式计算,并展示计算过程。(4×3+7)
师:对于这道乘加算式,我们还可以这样列式:7+4×3
师生交流时板书:
7+4×3
↓
=7+12
=19
师:咱们再来回忆一下,在这道算式中,有乘法、有加法,我们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汇报。
师:是的,在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板书: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师:不过,包括刚才的算式都有一个共同的条件,是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生齐读运算顺序。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计算。
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1)生独立思考。
(2)集体交流与订正答案。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