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克和千克》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克和千克》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28 14:3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让学生形成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教学难点:克和千克质量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找两位外形差别很大的学生起立,让学生分辨谁轻谁重?(意图用眼睛观察可直接分辨)
2、在找两位外形很相似的双胞胎起立,再次分辨谁轻谁重?(质疑用眼睛观察不能直接分辨怎么办?生想出用秤称的办法。)
用什么单位的秤称呢?再次提出质疑,在学生彷徨无措时指出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这节课就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教学新知?
1、感知1克有多重。?
(1)引入实例。?
谈话:询问大家知道1克有多重吗?展示一枚2分硬币(课件出示)。
活动:老师演示把1枚2分硬币放在手心上下掂一掂,学生在操作,并谈活动感受(较轻)。老师指出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克还可以用“g”表示。(板书:克(g) )
(2)猜一猜1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先让学生估一估,揭示较轻物体可以用天平测量。??
(3)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先调零,左边放物,右边放规定质量的砝码,当指针指向中间刻度时表示天平平衡了,说明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现在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说明了什么?让前面的孩子数出1克黄豆大约多少粒并大声地告诉其他学生。
(4)举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体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实时指导。
2、感知几克、几十克?
谈话:生活中除了这些非常轻的物体,还有很多以“克”作单位物体。(课件出示)
学生说出物体有多重?你是怎么知道的?结论:像这样有质量标识的可以直接读出来。
活动:学生从所带物体中找出以“克”作单位物体(盐),读出重量并展示给大家看。
3、联系实际,加深对“克”的认识
总结什么类型的物体是以“克”作单位?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给予引导,总结较轻物体可以用“克”作单位。(补充板书:较轻物体)
4、认识千克,感知1千克有多重
(1)让学生找出所带物品挂面的质量(1kg的挂面)
(2)学生展示汇报
(3)学生发现新单位,老师揭示千克, ( 板书:千克(kg) )
(4)掂一掂1袋1千克重的挂面,感知1千克有多重。
5、感知几千克、几十千克
课件展示生活中以“千克”作单位的物体,让学生说出物体有多重,并解释净含量是什么?“净含量”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通俗理解为:除去外包装外,物体实际的质量。
活动:举出生活中以“千克”作单位的物体。(学生举例)
6、联系实际,加深对“千克”的认识
总结什么类型的物体是以“千克”作单位?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给予引导,总结较重物体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补充板书:较重物体 )
谈话:要想准确知道物体有多重,应该怎么办?学生给出解决办法,课件展示常用的以“千克”作单位的秤。
7、建立克和千克之间的数量关系
(1)掂一掂。?
谈话:我们知道了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提出质疑:“克”和“千克”有联系吗?知道1袋盐重500克,两袋盐重1000克(课件展示),1袋挂面重1千克。( 板书:1千克 1000克 )
活动:老师先演示(把两袋盐叠在一起放在左手心,一袋挂面放在右手心,同时上下掂一掂。),学生在动手。
(2)汇报总结?
学生先谈感受,主动建立克和千克之间的联系。( 板书:“=” )

(3)提升认识。?
巩固质量单位之间的转换,黑板上板演4道题,全班学生做题,完毕后找两位学生板演。?
三、练习应用?
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知识,敢接受挑战吗?主要强化克和千克的应用。
4、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