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5课 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中国三大的召开 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 主要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2、国民党一大:孙中山先生依靠地方军阀,相继发起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均失败。深感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中国国民党于1924年1月20~30日在广州召开的对党进行全面改组、实现国共合作的会议。主要内容:
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作用: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贪
生
畏
死
勿
入
斯
门升
官
发
财
请
往
他
处革 命 者 来3、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黄埔军校招收学生一万多名,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
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黄埔四期:林彪(中共)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戴笠(国民党) 林彪 左权 徐向前 胡宗南 二、北伐胜利进军1.北伐的目的:1925年7月国民政府广州成立,将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正式北伐。图为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的誓词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2、北伐的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拥兵自重,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因此是北伐的首要对象。北伐战争前形势图 直隶广东广西湖
南安
徽山东黑吉辽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湖北兵力20万兵力35万兵力20万广东广西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 直隶广州桂林长沙安
徽山东黑吉辽武昌上海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汀泗桥镇,咸宁市中心镇,咸安区“南大门”,因始建于1247年的湖北省最古老的石拱桥——— “丁四”桥而得名。 贺胜桥战役是北伐战争中的著名战役。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4、第7军在湖北咸宁境内贺胜桥地区击溃北洋军阀吴佩孚军主力,俘敌3500余人,获重大胜利。 叶挺(1896-1946年)广东惠阳人。就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2年他任孙中山卫队团的营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正在组建的第12师第34团即后来的独立团任团长。在北伐战场上,他率领的独立团发挥了尖刀作用,所向披靡,攻无不克,第四军也因此获得“铁军”称号。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6、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前所未有农民武装队伍 随着北伐的顺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疾风暴雨般的农民运动,给北伐军极大支持。1926年11月底,湖南省 有54个县建立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到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又增加到200万人。湖北全省农民协会会员1926年7月有3万多人,到11月增加到20万人左右。为了配合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发动了武装起义:
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周恩来领导,占领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高涨的工农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汪精卫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公开反共,成为反革命的中心人物。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汪精卫(中国国民党副总裁)
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的旧址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2、再次北伐和东北易帜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皇姑屯事件是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谋杀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
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东北易帜是指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东北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变旗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此举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以及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开始了国民党对中国的统治
(1928年年底)第15课 北 伐 战 争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中国三大的召开:
2、国民党一大:
3、黄埔军校:
二、北伐胜利进军
1.北伐的目的:
2、北伐的主要对象:
3.北伐的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4、主要战役:贺胜桥、汀泗桥、武昌战役
5、北伐的胜利进军:
6、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再次北伐和东北易帜本课小结:1.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B.国民党一大C.中共二大D.国民党二大2、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目的是( )
A.抢夺地盘和政权
B.巩固广东国民政府
C.消灭吴佩孚军阀势力
D.推翻封建军阀统治,统一中国3、标志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事件是(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C.宁汉合流D.东北易帜课堂练习:B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