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广东省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学科实验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周顺彬一、广东省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举措(一)确立试验的指导思想
(二)确立试验的目标任务
探索课程管理运作规范,
改革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
促进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
探索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办法和实现方式 (三)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1、课程结构和内容
2、课程实施和管理
具体的模块与学分分配
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 每个必修模块和若干选修模块经过规定的学时和方式修习,并且达到质量要求,可获得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共2 3学分
学生修习课程的要求通过学年学分和三年总学分进行管理
学校积极创设条件,努力开发课程资源
在校学生规模少于6 0 0人的学校,经省教育厅审核批准,可以在批准的年限内采用过渡性课程设置
学校要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做好学生选课指导工作 学校根据省教育厅的课程实施意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学生选课表》。 选修模块开设要求
积极开设选修二课程(学校课程)
学生考核未通过的科目、模块可以按规定进行补考,补考合格方可获得学分
对于未经在校修习已经达到课程修习水平要求的学生,允许通过相应的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由学校认定其学分。
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教学管理 合理有序安排课程,高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高一下学期开始开设并逐步增加选修课程;高三下学期在安排总复习的同时,应保证学生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 。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改革评价与考试方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 。3、普通高中的会考改革4、广东省的高考改革意向
5、样本学校的操作个案
《学校新课程试验方案》
《学校高中新课程试验主要安排表》
《学校新课程试验工作评价》
《学校学生选课指导方案》
《学校学分管理及认定办法》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二、广东省为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试验所作的准备1、版本的选用: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和鲁教版同时进入广东省进行试验
2、试验前的全员培训:不培训不上岗
3、试验前校本教研的开展
4、试验方案的制定
三、广东省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试验的实施(一)确立教学的指导思想
1、用教材教——转变教材使用的价值观
2、学习的协作者和促进者——转变教师的角色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学习过程的协作者
3.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转变课程资源观 (二)提供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要反映地理思想
教学内容要反映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思想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知识内容及渗透的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教学内容要反映地理教学的实用价值 案例: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中的岩石鉴别内容时,可设计“对岩石进行鉴别”的地理野外观察活动:【活动目的】通过观察、描述这些岩石,认识到外观相似的岩石可能有不同的特性,进而了解到如何依据岩石的特性对它们进行分类。【活动说明】岩石的种类很多。当科学家找到一块岩石而无法确定它的种类时,他们通常对岩石进行各种测试以了解它的特性,进而对它进行分类辨别。在下面的活动中,你将在家或学校附近搜集不同类型的岩石样品,然后像 科学家那样对这些岩石样品进行检测。如果你很难找到足够的岩石,你可以利用水族箱中的鹅卵石、细砂、粗盐、大理石、碎片或者在破裂的混凝土中的小石子进行检测。在活动结束时,你将根据测试结果对一块“神秘”石进行鉴别。 【活动用品】7中不同类型的岩石样品末、胶带、护目镜、铁钉、小锤子、白纸、蛋架、硬币、放大镜、旧毛巾或抹布、抛光的瓷器片、白醋【活动过程】第一,收集七种不同类型的岩石样品,将其中的六块岩石样品放在装鸡蛋用的纸箱中的一条边上,剩下的一块样品留待稍后使用。分别将一小块胶带贴在每个样品附近,并在胶带上标上“1”“2”“3’’“4"“5”“6"。(现在你将要对岩石样品进行测试,从而将它们分类)第二,对岩石分别进行破碎程度测试、外观测试、条痕测试、坚硬度测试、酸度测试,并将测试结合记录在测试记录表中。第三,将表格填充完整以后,比较一下不同岩石的相关信息,有些岩石是否相似?它们的相似之处在哪里?你认为它们是同一种岩石吗?第四,用第七块岩石重复上面的步骤。这块新岩石更像上面已测试过的六种岩石的哪一种?解释一下它们的相似之处。第五,写出你的收获。 教学内容要反映地理教学的育人价值 案例:学习中图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时,阳江地区的教师可选取阳江盛产“马水桔”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了解选择农业区位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使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并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内容) (学习过程和目的) (课程目标)
运用图表说明地理事物的运动、结构、特点、意义及相互关系 2、教学过程要体现有效教学取舍选修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 运用资料说出地理事物的变化、影响、作用、危害及与人的关系
取舍章节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
案例:图片资料 运用资料和事例,说出 内容标准城市化内涵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文字材料依据教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 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目的3、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推进新课程试验教学 备地理课程标准,落实新课程试验教学
案例:学习人教版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时,可对本章教材进行了裁剪,可册除了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将第一节中的内力作用放入第二节“山岳的形成”中,将外力作用放入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中。
备地理教材,深化新课程试验教学 通读教材,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 山岳的形成 褶皱山 火山 山岳影响交通运输 褶皱 背斜 正常情况: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向斜 断块山 褶皱山(举例) 断成的形成 断层组合形态 相对上升岩块 相对下降岩块 断块山(举例) 形成谷地或低地 形成山岭或高地 火山(举例) 火山的组成 岩浆的喷发 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形态 影响交通运输线的选址 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结构 火山口 火山锥 再次,精读教材,确定如何教,如何学。 备学生,满足新课程试验教学
案例:中图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任课教师是这样分析学生的:关于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生在前面学过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等人文地理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现代中学生人文地理知识比较薄弱,思想也较为幼稚,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对于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收集资料是可行的,例如学生可以从互联网、报刊、杂志、电视、录像等途径获取资料,并结合生活地理知识(如乡土地理、外出旅游和探亲的见闻等)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学习。学生事先开展这些活动之后,教师才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由现象找本质,分析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备信息,拓宽新课程试验教学 案例: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课堂教学采用网络学习教学形式:首先,教师自己收集相关资料,设计主页(附图)和制作网络教学课件;然后,利用相关网站拓宽课程资源:农民工问题现状与出路——中国网: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nmg;聚焦农民工问题——北方:news.enorth.com.cn/system/7004/11/15/000902747.shtml;关注农民工—人民:www.people.com..cn/gb/shizheng/8198/30572 备方法,实施新课程试验教学 案例: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教学时,可应用如下教学方法:第一,直观教学方法,如提供矿物、岩石标本等实物;第二,多媒体教学方法,演示三大类岩石的转化;第三,自主学习方法,如利用阅读材料“矿物的分类和常见的矿 备过程,创新新课程试验教学 案例:学习人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可组织“森林之旅”的探究活动:【活动情景】现在我们要组织一个旅行团,准备到世界各地进行一次以“森林”为主题的自然景观之旅。在出发前请各位团友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共同商讨,设计出一条合理的线路。【活动准备】课前将学生以自愿为原则,以旅行团为名义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并且选出一位导游作为组长。请各旅行团,课前收集各地有关森林的图片。上课按旅行团分组安排座位。【活动过程1】如果你是某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带团到以下这些地区,你会带客人去观看哪一种特有的自然景观呢?;陆地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什么会出现地域差异?;请以撒哈拉的热带荒漠和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为例,分析气候如何影响两地的地理环境差异?【活动过程2】什么叫自然带?自然带的名称有什么特点? 【活动过程3】我国森林种类多样,景观各异,非常具有观赏价值,你能设计一条“森林之旅”的旅游线路吗?;为什么选这条线路?;、这条线路沿什么方向延伸?;沿这一方向森林的景观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在世界上哪里最典型?【活动过程4】如果你从北京出发到新疆去旅游,还能完成“森林之旅”吗?;这条线路沿什么方向延伸?;沿这一方向的景观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在世界上哪里最典型?;【活动过程5】如果不想走南闯北,还能完成“森林之旅”吗?;当爬山的时侯我们发现景观有什么变化呢?;这种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有什么关系?;两座山山脚的自然带相同吗?为什么?;自然带的高度在山的迎风坡和背风坡有何不同?为什么?;南北坡的带谱一样吗?为什么? 【活动过程6】你能从图中找出一些非地带性分异的例子吗?【活动过程7】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建设中,有人主张造林,有人主张种草,也有人建议种植灌木,那种主张比较合理?为什么?【活动过程8】寒假将至,同学们都希望能出外旅游。下面请大家设计一条能够反映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旅游线路。通过活动,学生们能自己得出: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懂得在生态建设中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选择多样化教学方法,改变学习方式 案例:学习“旅游与区域发展”的内容时,可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有关“区域旅游开发”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让学生参与设计旅游线路的过程,理解“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性”;展示区域相关的旅游资源,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深刻的、直观的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的感性认识,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 4、突出地域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点,培养地理理性思维能力案例: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通过玩“头脑风暴” 游戏:“ 设计可供8位科学家在里面生活2年的全封的“生物圈2号”的金属结构里面应拥有什么?”,学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即、整体>部分之和);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是地理环境形成整体的基础或前提)。通过头脑风暴活动,将理性思维活动寓于游戏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等综合性地理理性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意识,使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和实用性,真正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案例:在学习“商业布局”内容时,可让学生上网查找某城市的GIS地图网站,查询商业网点的分布,说明商业网点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合理性的内容。
6、设计探究性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案例:在“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中,设计“月相观察”活动;在“人口与城市”的教学中,设计“绘制本地人口发展图表”活动和模拟设计“本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方案”活动。 7、精选教学案例,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案例: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内外作用力”案例教学时,可以这样进行案例教学:【教师】呈现“海边石柱话沧桑”案例: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湾波佐奥利城附近浅海边,至今还残存着三根高大的大理石柱。每根石柱中间都有“百孔千疮”的一段,而它的上截和下截,却保存得比较完整。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这三根柱子是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时代建筑物留下的遗迹。柱高十二点三米。那时候,这一带的地壳在缓慢上升中。到公元七九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建筑物被震毁,只残留着三根大理石柱,基部被火山灰埋没了三点六米,剩下的八点七米一段露在外面。 公元四世纪以来的一千多年中,地壳慢慢下沉,海水淹没了附近土地,石柱的大部分也被浸淹,露出海面只有六米了。那浸泡在海水中的一截,长约二点七米,在海水中被牡蛎等剥蚀得面孔千疮;它下面的一截由于火山灰的掩护,没有受到剥蚀。后来,这里的地壳又开始徐徐上升,到十八世纪中期全柱升出海面。二十世纪初,地壳又开始下沉,平均每年下沉七毫米。二十世纪末,下沉速度加快了,平均每年下沉两厘米以上。两千多年来,这三根石柱经历了几度沧桑。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它成了地质史中海岸沧桑多变的活记录。【阅读案例回答以下问题】公元79年——18世纪,那不勒斯海岸处在哪几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哪些特征?【教师小结】地壳是在不断地运动着,地壳运动具有长期性和周期性的特点 8、按照新课程标准,构建富有个性的教材资源库案例:人教版《城市化》时,深圳的教师可构建如下教材资源库:搜集的深圳20年来新、老图片;深圳市20年来城市和农村人口变化资料;深圳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深圳市全面城市化新闻图片、资料;深圳市当地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变化的对比图片;深圳市城市环境的现状等教材资源。
9、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案例:珠海斗门的教师可利用有“珠江门户”之称的珠三角地区最高峰——黄杨山开展“校园中的地理知识”的校本地理课程的学习:观察和思考黄杨山流水的外力作用过程及其结果;观察黄杨山土壤剖面图,了解黄杨山土壤的形成和结构;观察黄杨山花岗岩的矿物组成,并分析其形成原因;观察黄杨山岩石的风化现象,如球状风化和生物风化等,思考风化作用的原因及其结果; 观察黄杨山地表水和地下水间的补给关系;并思考其原因;观察黄杨山山地的地形要素(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并思考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观察黄杨山典型植被的分布;了解校园内主要的植物群落,如有气根的榕树、酸性红土壤的指示性植物铁芒萁、喜光性植物马尾松等;观察植物的分层现象和“风旗效应”,并思考其原因;观察地理园中的各种地理“标本”。学生通过学习“校园中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了学生野外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关爱、协作的人文精神,增强了学生了解校园和爱护校园的乡土情感。
(三)开展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评比《高中地理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本书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新课程学科教学设计”,主要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地理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第二部分为“教学设计与案例”,第三部分为“教学录象说明”。该书已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四)实施教学评价1、建立完善的学业水平测试,落实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 。
2、评价内容多元化,落实“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
案例1:我省的地理学习评价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评价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水平;2 、评价学生对地理技能的掌握状况和地理思维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状况;3、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能力;4、评价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的掌握状况和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和创新水平;5、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案例2:地理学力划分为四个部分: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主要包括上课的态度和作业的态度,上课要求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不迟到、不早退。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应该多采取鼓励的办法,积极提问或者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能够得到教师的及时表扬,由科代表及时记录加分。学习兴趣以问题来测量,着重考察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包括学生平时提问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水平。学习方法要求掌握对比分析、综合归纳的方法,和与地理学科的特点有关的学习方法,如读图分析、区域分析、人地相关的思维方法,除此以外,还要求掌握地理观察和地理计算的方法例如月相观察、天象观察、地貌观察以及地方时计算、太阳高度计算等;掌握罗盘使用、温度计使用等实践技能;掌握太阳高度角测定、风向测定等地理实验的技能;掌握地理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方法,例如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网络查询法、绘制和分析简单的地理图表的方法等。地理学习方法通过作业和实验来测量。学习能力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地理探索研究的创新能力。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通过平时作业、单元测试、模块考试以及开放性考察来测量,地理探索研究的水平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来评价。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不仅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主要采用学分认定的方法:每个模块2分,必修课程共6学分。目前广东省大部分学校每学期开设一个必修模块,学期末进行模块结业测试并进行学分认定。分数在85分以上为优秀,75~84之间为良好,在60~74之间为合格,其中优秀、良好、合格均得学分2分,没达到学分要求者可以重修。4、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评价的
激励作用多元评价主体示意图 5、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推进新课程标准试验教学 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
高中地理学力评价
地理学习过程评价表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地理研究性学习评价
开放性考试评价 四、广东省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试验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一)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模块设置的问
题与思考
普通高中地理模块设置现状 注:抽样学校共68间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模块设置的分析57.4%的学校每周开设2课时的优、劣势
20.6%的学校每周开设3课时的优、劣势
22.1%的的学校每周开设4课时优、劣势
(二)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试验中的管理问题
(三)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试验中的教学问题
一、??五、深化广东省普通高中地理
新课程试验的设想(一)建立合理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模块设置(二)加强省—市—区(县)—学校 四级教研网络管理力度(三)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四)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深化新课程标准试验教学
作业(任选一题,欢迎全做): 你对二十一世纪广东基础地理教育的发展有何看法?
在新课程标准下地理课程改革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新课程的看法.谢 谢 !电话 13710655313 13600494651
办公室电话 020-83339161
邮箱 zsb5351 @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