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 (3分)选择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应和(hè) 黄晕(yùn) 澄清(chéng) 薄烟(báo)
B.贮蓄(zhù) 酝酿(yùn) 飞漱(shù) 芊芊(qiān)
C.迸发(bèng) 济南(jǐ) 着落(zháo) 沿溯(sù)
D.涨起来(zhǎng) 主宰(zǎi) 黛色(dài) 镶边(xiāng)
2.(3分)选出书写无误的一组词( )
A.轻飞曼舞 精神抖擞 细滋漫长 素锦
B.闲情逸致 春花秋实 轻歌曼舞 烘托
C.气势磅礴 芊芊细草 歌声嘹亮 披蓑
D.素湍绿潭 花枝招展 一年之季在于春 戴笠
3.(3分)结合句意,下面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朗润:明朗,润泽。
B.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烘托:这里是衬托的意思。
C.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欣欣然:草木茂盛的、充满生机的样子。
D.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繁花:密密地开着的花。
4.(3分)《春》中的“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思是( )
A.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早来临的季节,有的是时间来计划自己的工作。
B.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一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
C.春天是美丽的,它会给我们带来好时光、好计划、好希望。
D.一年之中只有春天才能给人们以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
5.(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B.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C.这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的语音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D.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
6.名句默写。(3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潮平两岸阔, 。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 ,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诗歌赏析。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哪几句又是写虚景?能说出这景象吗?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意境?(4分)
(2)赏析诗中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句(3分)
(3)诗的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分)
二.阅读(32分)
(一)
《春》节选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手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阉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课堂讨论中,同学们都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精彩。请你尝试陈述说它精彩的理由。(4分)
(2)在写草的段落里,为什么要写人们“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5分)
(3)在②段里,找出运用拟人手法描写花的语句。作者把花当成什么样的人来描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4)(3分)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 )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二)
千年古城梅州——走进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
①香格里拉,一个充满传奇和异域色彩的名字,一个永恒、和平、宁静的象征,一个美得令人惊艳的旷古秘境,一个远离尘嚣宁静安逸的人间净土,一个世人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
②在客家人心里,梅州就像旷古秘境——香格里拉,是他们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这里,天地澄明,山幽水碧,风光圣洁,犹若方外之境;这里,汉风唐韵穿越千年的悠悠岁月悠扬萦绕,幻化为闪烁着先民遗风的处处风物,未经世俗污染,淳朴如初。
③梅州的山,葱茏清幽,自成风韵。“粤东群山之祖”阴那山,集雄奇与秀丽于一体,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折腰。登临山巅,山风阵阵徐徐吹来,云雾自眼前飘过,聚了又散,仿佛置身云端仙境。
④梅州的山,或大或小,或险或秀,无不用青翠欲滴的绿意阐释对人间的厚爱,令人心旷神怡,忘乎天上人间。郁郁青山,不仅诉不尽梅州无限风光,而且孕育了清冽的山泉和清新的空气。
⑤梅州的水,空灵如诗,悠扬如歌。散布在梅州青山之间的万千清泉,配合着山势的起伏,敲打出一曲曲抑扬顿挫的曲调,细细品味,竟像夭籁般的客家山歌一样流淌,令人沉醉。
⑥巍巍群山,孕育了梅州人的母亲河——梅江。梅江悠悠,一水护城,清明如镜,光可鉴人。远眺江水,波光粼粼,摇曳生姿,楚楚动人。梅江两岸,翠耸的青山,婆娑的垂杨柳,森森的凤尾竹与斑驳的古墙,与天光云影相互缠绵着,在水中交互出一幅恬静淡雅的山水画卷,常常令人流连忘返。偶尔有渔夫撑着竹筏自江面悠然而过,此情此景,丝毫不逊色于桂林。
⑦梅州的山还孕育了水平如镜的绿潭,如素有“岭南日月潭”之称的蕉岭长潭、五华益塘等,湖水碧绿,依山赋形,似极仙女遗落人间的镜子。这些湖水或驰骋或游弋,山青水碧,水天一色,烟波浩渺,令人陶醉。若遇月夜,波光潋滟,美不胜收,宛若梦幻。一年四季,江面烟雾迷茫,尤以冬日为甚,蒸腾的水汽与两岸的山岚遥相呼应,将周遭点染得仿若人间仙境。
⑧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水灵气必定孕育梅州不凡的千年历史和文化。“筚路桃贩辗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黄遵宪用一首凝练的七绝,诗意地描绘了一幅客家先民南迁的历史画卷。历史上,客家先民历经了五次大迁徙,每一次辗转,都是一次寻觅梦里桃源之旅,穿过千年的风雨,客家人崇尚诗礼的传统使原生态的中原文化在梅州这片土地上得以保留。
⑨梅州人一言语、一举手、一投足,细细品味,都散发着古之遗风雅韵,被誉为中原文化的活化石。客家方言至今仍保存着中原古汉语“唐音”,这种未被同化污染的方言,是客家人流徙中的精神故乡,它神奇地托起了整个民系千年不灭的命运。一路南下的梅州客家人还保留着舞龙舞狮等丰富多彩的客家风情,这种舞龙舞狮,舞动的不正是中原龙图腾的飞扬吗,传递的又何尝不是原生态的中原文化?
⑩梅州,一座处处散发着中原汉唐雄风的千年古邑。在这里,您不仅可以饱览原生态的美景,品味原汁原味的中原文化,而且可以流连于山间田野之中,逛山冈,吹山风,听山歌,慢慢的您会放慢您的脚步,放松您的心情,放飞您的梦想。在饱览青山绿水间淡忘红尘,在仰望文化高山时涤荡心灵,走进它,您就走进了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梅州。
(选自《羊城晚报》,内容有删改)
(1)请仔细阅读全文,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梅州是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6分)
(2)请你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5分)
(3)(4分)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段对香格里拉的解说,为引出对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梅州的描写起到铺垫作用。
B.“湖水碧绿,依山赋形,似极仙女遗落人间的镜子”,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把长潭水平如镜的美展现出来。
C.第⑧段引用黄遵宪的七绝是为了说明客家不凡的千年历史和文化,同时増加了文学色彩。
D.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照应题目,表达了对梅州美景和文化的赞美之情。
三.作文(40分)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朵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感谢有你,让我得到了更多,更多……
? 这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1-5 ACCBC
6.略
7.(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全是写虚景,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从两个“若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是种极其开闼博大的意境。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万千壮丽景象,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洪波渑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诗句有着明显的象征意义这两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广大胸襟
(3)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怀
二(一)(1)这个句子采用拟人手法,写出春草富有生命活力的特点,“钻”写出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偷偷的”写出小草在不经意间长出的顽皮可爱的情态.
(2)从侧面烘托春草长势之旺,写出人们对春草的喜爱。
(3)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当成争强好胜热情奔放的人来写,表现春天百花卉放、百花争艳的盎然生机。
(4)B
(二)(1)中心句:在客家人心里,梅州就像旷古秘境—香格里拉,是他们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①梅州的山,葱茏清幽,自成风韵
②梅州的水,空灵如诗,悠扬如歌;③梅州不凡的千年历史和文化
(2)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或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州水的空灵如诗、悠扬如歌(或令人沉醉)的特点.
(3)B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