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7-02-07 12: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第五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河湖和人类的关系
(利与害)一、河湖概况1、内流区和外流区
内流河和外流河
(分属太、印、北三大流域)
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和分布(成因)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要素:水位、流量、含沙量、冰期、汛期、落差
成因:受气候、地形、植被的影响
三类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差异比较及成因分析3、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特征:流程短,多为季节河,上游水量比中
下游大
补给:冰雪融水(受气候影响)、山地降水
塔里木河
4、京杭运河
起止点、经过的省市、沟通的水系
历史和现在所起的作用
5、湖泊
淡水湖和咸水湖
两大湖区
中国五大淡水湖二、长江1、中国第一大河
长度、流域面积、径流量—中国第一
2、源流概况
源地、归宿
流经省区和地形区(11省、5大地形区)
上、中、下游的划分(各段水文特征)
支流和湖泊
各段名称附:长江各段水文特征上游:源头—宜昌
落差大、峡谷多、水流急、富水力
中游:宜昌—湖口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水量大
下游:湖口—入海口
江河水深3、巨大的水能
成因:水量大、落差大
集中河段:金沙江段、三峡段
水能开发:在干流上修建水利
枢纽工程和水电站
水能利用率低4、防洪和灌溉
①、中下游洪涝成因
a、流域广、支流多(水系特点)
b、流经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
长、水量大
c、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洪水同
时袭来(气候异常)
d、上、中游山区森林破坏、围湖
造田(人为原因)
②、危害:一旦发生水灾,损失惨重③、防洪措施
a、工程措施
加固堤防
修建水库和分洪、蓄洪工程
重点治理荆江河段
b、生态措施
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工程
退耕还湖、退耕还林、水土保持
④、灌溉事业的发展5、黄金水道①优越的航运条件
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干支流通航里程长,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②巨大的运输价值
a、与铁路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的优点
b、长江流域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城市众多
c、干流航道与多条铁路以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了南北广大地区③、发展长江航运的重大意义
④、“黄金水道”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⑤、整治及利用
a、对川江航道和荆江的治理
b、疏浚长江航道,加强沿江港口建设
c、扩大沿江开放,大力建设沿江
经济带作业1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要素包括哪些?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2、我国东部河流的汛期变化自南向北有什么规律?这与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有什么关系?
3、我国外流河和内流河分别以哪种补给形式为主?影响它们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4、长江丰富的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些河段?为什么?
5、说明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以及防洪措施。
6、为什么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从长江优越的航运条件及巨大的运输价值两方面分析)三、黄河黄河的“功”“过”
“利”与“害”
如何兴利除害1、中国第二长河
①、不是第二大河(原因)
②、源流概况
源头、入海(“天”、“海”)
流经省区、地形区、干湿地区
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划分
各段水文特征:
上游:水量大、多峡谷、富水力
中游: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地上河”2、黄河的“功”a、塑造了肥美的冲积平原
b、提供了丰富的水能
c、提供了生产、生活水源3、黄河的“过”(决口泛滥) —中国的忧患①、成因分析(危险地上河的形成)
a、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自然原因:地形、土壤、植被、降水等因素;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耕作制度、开矿等)
b、大量泥沙在下游河道淤积,形成“地上河”
(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②、危害:“地上河”易决口泛滥成灾,成为中 国的忧患。4、根治黄河,兴利除害a、在上、中游修水库(三门峡、小浪底)
—防洪、减淤
b、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治黄根本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开展土地复垦工作。工程措施方面:打坝淤地、修筑梯田)
c、在下游加固大堤,修分洪、蓄洪工程治黄—炎黄子孙的神圣使命必须标本兼治,防洪、治沙并举,多种措施同时进行。作 业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2、黄河为什么易泛滥?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
3、治理黄河在上、中、下游各应采取什么措施?4、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5、黄河问题为什么成为中国的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