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推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二、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三、在简单的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有条理的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四、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
游戏: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同学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的两只手拿着两个物品,猜一猜老师左手拿的是什么?右手拿的又是什么?看谁猜的准?
学生乱猜,并指明三位学生猜一猜。
师:大家猜什么的都有,那到底是什么?现在老师给你一个信息:老师的一只手拿的是一块橡皮。另一只手拿的是一枚硬币,我们再来猜一猜。
生1:左手拿的是橡皮,右手拿的是硬币。
生2:左手拿的是硬币,右手拿的是橡皮。
师:这两种情况,到底是哪一种?你们能确定吗?
生:不能
师:请听老师给你的第二个信息:老师右手拿的不是硬币,同学们,你们现在能再确定地猜一猜吗?(请两位学生猜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猜的呢?)
生:右手拿的是橡皮,左手拿的是硬币。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猜的呢?
生:右手拿的不是硬币,我们可以肯定右手拿的是橡皮,左手就是硬币了。(教师加重语气强调他说的:不是…就是…也就是两个排除了一个,只剩另一个了)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见证一下。
教师揭晓答案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猜对了左右手拿的物品,非常棒!对于刚才的游戏,你觉得老师哪句话对于你猜出答案非常关键?
生:一只手里是硬币,另一只手里是橡皮
生:右手拿的不是硬币。
师:对,我们也可以把这样的信息叫做关键信息,像这样根据已知信息和条件,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我们称作推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板书:推理
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推理,老师想考考大家:
1、二(二)班的小明不是女生,哪他是?
2、周末雯雯一家去春游,他们不是周六去的,哪他们是哪一天去的?
3、暑假里,小明一家去北京玩,有高铁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可以选择,他们不是坐飞机去的,哪他们是?
师:刚才我们都是做的两种情况的推理,谁能把两种情况的推理方法总结一下?
生:……
(两种情况的推理,只需要一个相关的提示,想“不是…就是…”就能推出结论)
刚才两种情况的推理同学们做的都很好,现在老师想增加一些难度,把两种情况变得复杂一点,变成三种情况,同学们还有信心做好吗?
2、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呈现问题、理解题意、分析问题
教师利用课件动态呈现例1,先出示例1的半部分:(有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和三位小朋友小红、小丽、小刚)
师:同学们,认真阅读后告诉老师,从题目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生:有三本书,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
生:有三个小朋友,分别是:小红、小丽、小刚。
生:他们三人各拿一本。
师:下面三人各拿一本,这个信息是什么意思呢?
生:他们三人拿的书都不相同。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小红说了什么话?
生: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
师:小红拿的是语文书,语文书给了小红,那还剩下几本书?
生:还剩下两本书
师:分别是什么?
生:一本是数学书,一本是品德与生活书。
师:小红有没有可能拿数学书或者品德书?
生:不可能。
师:剩下小丽和小刚有没有可能拿语文书。
生:不可能。
师:小丽又说了什么?
生: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师:问题是什么?(问题: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小丽呢?)
师:很好,那他们到底拿的是什么书呢?请同学先独立思考,把解决问题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再把你的想法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活动,汇报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的时候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汇报时老师电脑演示)
学生汇报:
生1: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小丽和小刚拿的 就是数学与品德与生活书,小丽又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她肯定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书了,剩下的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
师:边阅读边思考是推理的好方法,请回。
生2:用连线的方法(请学生上来边说边连)
我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然后根据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所以小红就与语文书连在一起了,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连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书了,小丽又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小丽肯定拿了品德与生活书了,再连上线,最后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再连上线。
师:你根据什么信息肯定小丽拿了品德书?你是怎么想的?
师:连线法把信息整理的更加清晰。
生3:列表法
师:同学们,连线法和列表法都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简洁、直观,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3、总结并引思
师总结:为什么几位同学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时都从“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开始的?我们在推理时先找到“小红拿的是语文书”这条关键信息,通过有序地分析“小丽和小刚就只能拿数学和品德书”,然后通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确定小丽拿的是品德书。能确定的先确定并全面地思考,然后在剩下的条件中,能排除的先排除,最后我们通过“三人各拿一本”就能推出“小刚拿的是数学书”这样的结论了。
刚才同学们很厉害,用了这么多方法。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1:直接阅读得出结果的,因为可以直接看出来。
生2:连线法和表格法,因为可以使我们对推理的过程变得更加清楚明白。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连线法和表格法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简洁直观,我们在以后的推理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自己喜欢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
师:通过刚才的训练,同学们都已经学到了一些推理知识,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接受挑战吗?让我们进入下一环节——综合训练。
1、找小狗。
第一题:指明学生读题后,认真思考,在教科书上完成,同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呢?用什么方法?并且请一名同学展示自己是怎么做的,怎么考虑的?
生:用连线法,把三只狗的名称和重量分别写成两行,因为笑笑是最轻的,所以笑笑和5千克连在一起,乐乐比欢欢重,乐乐就与9千克连在一起,剩下的欢欢就与7千克连在一起。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
2、猜图形
师:事件二:
师: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了哪些信息呢?
生:信封里有一个圆,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他们分别是三种颜色中的一个。
师:哪个图形,我们最能先判断出来,为什么?
生:绿色的是圆形,因为绿色露出来的是半圆,下面肯定也是半圆,
师:发现的非常好!那红色和黄色能不能判断?
生:不能。
师:下面请听老师一个提示:(出示课件:黄色说:我不是三角形。)现在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法写下来。
学生展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尽量说出直接阅读后就知道的和连线法,以及表格法)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这样的。(教师点击课件把信封拿掉,显示结果)
师:小朋友真棒!太厉害了!同学们现在跟老师一起用连线法说一说,绿色的是圆形,所以绿色和圆形连在一起,剩下三角形和长方形,黄色的不是三角形,所以是长方形,黄色与长方形连在一起,最后红色就和三角形连在一起。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在柯南的训练营里,你学会了什么?
师:今天我们解决的这些都是最简单的推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更复杂的推理。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你们一定会利用推理解决更多的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