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I第四单元4.2气候变化[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I第四单元4.2气候变化[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7-03-22 09: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这一切都起源于---美国科幻影片《后天》描述了“明天之后”的未来世界: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气候改变。气候变化通过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 现 代距今1万年以前近1万年以来近一两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史书本阅读
温暖干燥 寒冷干燥 冷湿 冷湿 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著名科学家竺可桢 (1890—1974)晚年写的《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上虞人。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对台风及物候的关系有深刻的研究。 寒冷期温暖期 有两次较大的波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的温暖期;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寒冷期温暖期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呈 趋势?尝试将本图的曲线画成更平滑些!
并找出20世纪以来增幅较大的两个时期段。上升
中高纬大陆地区降水明显增加,非洲降水明显减少近现代的气候变化特点:全球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陆地降水量显著变化(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和观测值在哪里有较大差别?
(2) 近现代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气温上升的原因: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产生毁林氟氯烃化合物等其他温室气体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为什么?气温升高,
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已经造成的影响——冰川退缩192019401960198020002020190051015年1970年2000年冰川面积(平方公里)乞里马扎罗山位于中太平洋南部。面积26平方千米,9个环形珊瑚小岛群,共有8个有人居住。 图瓦卢了解过去认识现代预测未来科学方法和积极态度第四章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未来50年长三角年平均气温将升高逾1℃2006年11月14日第三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在南京开幕。
2006年11月15日 南京日报专家利用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三种技术模式,对未来50年的气候变化做出了预测,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未来5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气温会明显上升;未来5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平均气温,将比1961年至1990年气温的平均值升高1.19—1.79℃。
到2050年,海平面可能上升10至20厘米。未来5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年降水量将呈增加趋势 。硅化木 我国地质工作者在新疆罗布泊发现硅化木化石群,证明在1.4亿年以前的侏罗纪时代,那里呈现的是森林茂密。与今天的罗布泊沙漠构成强烈对比。
据考证,发现的硅化木化石,多为松柏、银杏、真蕨、种子蕨等植物。除此之外,还发现了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记录片:《白色星球》 什么叫雪线?其分布高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世界很多国家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如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
3、适应气候变化(如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4、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如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
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影响农业生产 温度是农业生产重要的外部条件之一。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对提高作物产量无疑是有利的。但是,温度升高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这又会使作物减产。科学家预测,就地区而言,位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而位于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由于不少发展中国家位于低纬度地区,因此,气候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性,可能会使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 据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你们知道这与什么因素有关吗? 在南极考察的美国科学家指出,此类企鹅通常喜欢在海面浮动冰山的顶部群居生活。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5℃,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导致企鹅数量剧减。 不仅南极地区近年来气温升高,全球气候都有变暖的趋势。 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 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随着径流减少,蒸发增强,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