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三章第三节
分水中学地理组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降水。P53
降水的形式
雨
雪
冰雹
重要形式
降雨的形成
分水中学地理组
一分钟快速阅读P53 - 54 ,
找出以下问题:
1、降水量是用什么仪器来测量的
2、降水量的记录单位是什么?
3、降雨的等级是怎么样的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为了使降水量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比较性,气象观测规范中规定:降水量指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
分水中学地理组
降水的分级
在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强度。最常用的对降雨的分类方法是按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雨的等级。
级别 24小时降水量(mm)
小雨 <10.0
中雨 10.0-24.9
大雨 25.0-49.9
暴雨 50-99.9
大暴雨 100.0-249.9
特大暴雨 >250.0
想一想
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来判断降雨的大小?
分水中学地理组
分组讨论:P54 活动题1
思考:
降水还和人的哪些方面有关?
分水中学地理组
分水中学地理组
有近2个月没有下雨
分水中学地理组
分水中学地理组
暴雨激发崩塌
特大暴雨突袭重庆全境
雪灾牛羊无法吃草
近四个月未降雨的美国西部
分水中学地理组
陕西的窑洞
江南水乡的民居
客家族的土楼
傣族的民居
分水中学地理组
北京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何特点?
观察
春
夏
秋
冬
如何准确描述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
分水中学地理组
降水柱状图
降水柱状图的判读
全年各季节降水分配是否均匀?
哪个季节降水多,哪个季节降水少?
降水最多及降水最少的是哪个月份,各是多少?
该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1 4 7 10 月
0
50
100
150
200
降水量/毫米
分水中学地理组
降水柱状图的绘制
某城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 单位:毫米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 10 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0
50
100
150
200
降水量/毫米
分水中学地理组
分水中学地理组
分水中学地理组
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思考
如何定义等降水量线?
分水中学地理组
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分水中学地理组
观察思考
世界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西岸降水量特点?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年降水量的特点?
分水中学地理组
总体趋势是: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南北回归线附近
在温带地区
大陆东岸——降水多
大陆西岸——降水少
沿海——降水多
内部——降水少
分水中学地理组
纬度
海陆
地形
降水量随纬度的变化
P56: 迎风坡降水多,
背风坡降水少
地形雨
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分水中学地理组
分水中学地理组
分水中学地理组
降水的形成
分水中学地理组
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分水中学地理组分水乡中小学联校“杏坛之星”赛课活动复赛参赛教案
科目:地理(七年级上册)
执教者:分水中学 左伟力
教学内容:第三章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的关系。
2.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能力目标
1. 学生通过活动,发展了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2. 学生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描述降水季节变化的规律。
情感目标
1. 学生通过描述降水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地理有用,形成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 学生通过观察气象图,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以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3. 学生通过参与降水季节变化的课堂活动,发展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2. 通过观察《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明确影响降水的因素。
【教学准备】
影、音、图、文字结合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1. 通过多媒体课件,节省授课时间,用1课时教完本堂课。
2. 用课件内大量图片、影片、音乐和动画,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讲练结合,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下下雨动画,播放雷雨声音。
2.教师提问: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引入学习的内容。(投影显示: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的分布)
二、授新课。
(一)降水与生活
1.什么是降水?(多媒体概括并播放影片《降雨的形成》。)
2.一分钟快速阅读P53 - 54 ,找出以下问题:
(1)降水量是用什么仪器来测量的 ( javascript:PlaySound('file: / / / C:\\\\DOCUME~1\\\\new\\\\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sound001.wav',false); )
(2)降水量的记录单位是什么?
(3)降雨的等级是怎么样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图片、表格、文字进行订正。
3.分组讨论:P54 活动题1
(1)提供话题:
a.连续24小时的暴雨; b.阴雨连绵一个月;
c.有近两个月没有下雨; d.某城市下了大雪;
(2)思考:降水还和人的哪些方面有关?
(提示:a.某地下了一场酸雨。b.某乡下了半个时辰的冰雹)
4.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只要降水适时适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就是有好处的。
5.用图片分析降水对生活的影响。
6.用图片补充降水与民居,加深学生理解降水对生活的影响。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观察北京各个季节的降水的图片,思考:北京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何特点?
2.如何准确描述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
3.学习降水柱状图的判读的方法。
4.多媒体演示降水柱状图的绘制的方法步骤。
(三)降水的分布
1.显示图片来说明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辅以图片)
2.通过复习等高线和等温线,来明确等降水量线就是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3.观察《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通过演示思考:
(1)世界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西岸降水量特点?
(3)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年降水量的特点?
4.概括降水量分布规律。
(1)总体趋势是: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5.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
(1)纬度因素(通过控件演示分析)
(2)海陆因素(通过《降水量分布图》分析)
(3)地形因素(通过影片《地形雨的形成》分析)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完成《达标练习》上相关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