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检测卷
一、单选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与其所在地搭配正确的是( )
A.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
B.水上城市威尼斯-----法国
C.平遥古城-----山西省
D.丽江古城-----湖南省
2.英国、瑞典等欧洲国家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
A.居民就业困难 B.国防兵力充足
C.劳动力短缺 D.居住条件较差
3.沈阳的小军利用暑假游览了欧洲西部的多个国家,见到的当地主要人种是( )
A.黄种人 B.混血种人 C.黑种人 D.白种人
4.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是( )
A.在崇文塔上刻写“某某于某时到此一游”
B.官山风景区提倡登山游客自捡垃圾
C.洞山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商贩在陶渊明故居设置饮食、烧烤摊点
5.下列关于世界居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色人种都信奉基督教
B.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快
C.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人口稠密
D.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6.如下图是哪种宗教的代表性建筑(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7.分析漫画《井》,该漫画反映的问题,正确的是( )
A.短时间内增加的人口太多,容易产生饥饿、贫困等社会问题
B.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使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压力日益沉重
C.我国人口增长过慢,导致劳动力短缺
D.人口增长过快的大国,应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政策
8.世界三大宗教是( )
A.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B.天主教、印度教、基督教
C.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
D.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9.读下图,如图中A、C、D三聚落选址相同的因素是( )
A.靠近山地 B.河流水源 C.靠近公路 D.毗邻林地
10.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它们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规定
C.它们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
D.它们美观漂亮,是极好的旅游资源
11.宗教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洲
12.大量乡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带来的问题是( )
①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②水土流失 ③就业、入学、医疗紧张 ④垃圾、噪声污染、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如下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请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人口稠密地区的分布,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上的共同特点是,都位于( )
A.中、高纬度的近海地区
B.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
C.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区
D.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
15.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从大洲和国家来看最多的分别是( )
A.亚洲 印度 B.拉丁美洲 俄罗斯
C.亚洲 中国 D.非洲 中国
16.日常生活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下列环境与当地环境不相宜的是( )
A.阿拉伯人穿白色长袍,戴头巾
B.荷兰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C.因纽特人住在冰屋
D.华北平原推广竹楼式民居
17.从下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B.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D.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18.乡村聚落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差异很大,下图所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 )
A.农村 B.渔村 C.林场 D.牧村
三、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6分)
19.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地居民主要通用的语言是_____,主要的人种是__________。
(2)图中B地居民通用的语言是_____,信奉的宗教是__________。
(3)图中C地居民通用的语言是_____,E地居民通用的语言是_____。
(4)图中D地居民通用的语言是_____,信奉的宗教是_____。
20.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就南、北半球而言,人口稠密区分布在半球;从沿海、内陆来看,人口大部分分布在。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和、洲以及北美洲的等中低纬度的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是:这些地区。
(3)简要分析亚洲北部人口稀少的原因。
21.读“世界人口垂直分布状况图”、“世界人口纬度分布状况图”、 “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四地,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①处于______纬度地区,气候温和;②海陆位置方面多为地带;③地形方面为地区。
(2)其余字母代表的地区则人口稀少,其中F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3)由此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带。
答案解析
1.C
【解析】巴黎塞纳河岸位于法国。水上城市威尼斯位于意大利。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
2.C
【解析】人口老龄化严重,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出现负增长,加之推行严格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增长率,导致现在青壮年劳动力缺乏。
3.D
【解析】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4.B
【解析】A、C、D都会对文化遗产进行伤害或污染,只有B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
5.D
【解析】阿拉伯人是白色人种,信奉伊斯兰教。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非洲,人口并不稠密。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美洲地区也有一定数量的黑色人种。
6.B
【解析】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建筑物是伊斯兰教的代表建筑清真寺,其标志为圆顶。
7.B
【解析】漫画中井越来越深,说明人口增长过快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8.A
【解析】世界三大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阿拉伯;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教徒以亚洲为最多。
9.B
【解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从图中看出A、B、C三处聚落,规模比较小,都属于乡村聚落;从图中看出三处聚落的选址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沿河分布,原因是古代交通方式以河运为主,聚落沿河分布交通便利。
10.A
【解析】传统聚落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对典型聚落完整地加以保护,对保存历史文明的遗存、保护人类多民族“文化生态”的平衡、保持地域特色、保护地方乡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A
【解析】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诞生在沙特阿拉伯;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亚洲。
12.C
【解析】大量乡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带来的问题是: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入学、医疗紧张;垃圾、噪声污染、环境污染。
13.B
【解析】城市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气候、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产、宗教、交通、科技等。一般来说,地形平坦开阔的河流中下游平原,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是形成城市的优越区位。
14.C
【解析】从纬度位置上看,由于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湿润,热量充足,适于人口居住,所以在中、低纬度地区人口稠密,从海陆位置上看,由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所以人口也比较集中。
15.C
【解析】亚洲(38.7亿)非洲(8.69亿)欧洲(7.25亿)拉丁美洲(5.51亿)这是最新世界各国人口数量排行榜,由此得知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6.D
【解析】阿拉伯人居住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少雨,穿白色长袍,戴头巾是为了反射阳光,避免阳光照射;荷兰地处大西洋沿岸,风力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因纽特人聚居区位于寒带地区,气候寒冷,冰层广布,易于取材,墙体厚,利于保持室内温度,所以建造了冰屋居住;西双版纳地区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是傣族的竹楼,这种房屋屋顶坡度很大,便于雨水流泻,竹楼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既通风凉快又可以避免潮湿,适应了西双版纳地区降水多、气候湿热的特点。
17.D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这样就促使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18.D
【解析】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图中牛羊成群,是我国牧村的生动写照。
19.(1)汉语 黄色人种(2)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3)俄语 西班牙语(4)英语 基督教
【解析】A地是位于亚洲东部地区的中国,是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主要语言为汉语;B地位于亚洲西部地区,是白色人种分布区,属于阿拉伯语分布区,该地区人民普遍信仰伊斯兰教;C地位于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主要语言为俄语,E地位于南美洲地区,由于历史原因,该地主要语言为西班牙语。D地为北美洲地区,主要语言为英语,信仰基督教。
20.(1) 北 沿海(2) 东部 南部 欧 东部 自然条件优越 (3)纬度高 气温低
【解析】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从南北半球看,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从沿海和内陆看,人口大部分位于沿海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在这些地方,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发展环境,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并孕育出发达的社会文明。人口的分布主要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亚洲北部纬度位置较高,气候寒冷,不适合人类居住,故人口稀少。
21.(1)D H 中低 沿海 平原
(2)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未开发的热带雨林)(3)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解析】(1)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是人口稠密地区;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2)F处即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过于炎热潮湿,不利于人类居住。(3)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平原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