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篇目《 三 峡 》说 课 课 件※乐平市浯口镇中学 彭伟明【说课目录】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疏》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虽只有一百五十多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山川草本,峡谷深涧,悬泉瀑布,急流绿湍,高猿怪石,古柏寒林,渔歌民谣,应有尽有。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景中融情,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本文的教学分一个半课时来完成,前半个课时重在预习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达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以读为主,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本说案说的是这一课时。
㈠知识目标
⒈积累一些文言知识,包括一些觉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⒉概述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⒊掌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⒋背诵并默写全文。
㈡能力目标
⒈通过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⒉揣摩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⒊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鉴赏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㈠重点:
⒈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⒉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㈡难点:
⒈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采用以下教法:
㈠创设情境
㈡指导朗读
㈢品析语言
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再读品析课文内容所体现的美、三读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四背读积累文学作品这么几个环节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同时注重知识的内引外延,课堂上安排了读一读、品一品、评一评、背一背,课后安排了写一写这些环节,重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三峡的图片,选用舒缓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激发学生学习三峡的兴趣。
导入语: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⒈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美。
⒉提出阅读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顺文意。
⒊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检查阅读效果。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郦道元】㈠简介郦道元与《水经注》
㈡说说自己课前所了解的长江三峡
㈢字音词义与朗读停顿
⒈ ①曦( )②溯( )③湍( )
④巘( )⑤漱( )⑥属( )
⒉ ①略无阙处- ②重岩叠嶂-
③乘奔御风- ④素湍绿潭-
⑤绝巘- ⑥属引凄异-
⒊ ① 自 非 亭 午 夜 分
② 其 间 千 二 百 里
③ 清 荣 峻 茂 【郦道元】(466或472-527)范阳涿县(现在属河北) 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
【《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天,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xīsùtuāny?nshù
zhǔ毫无中断的地方飞奔的马驾着风重叠起伏的悬崖峭壁极高的山峰连接不断凄寒奇异的(猿声)白色的急流,翠绿的潭水/////【检查初读】 第三步~再读课文,进入文中去领略三峡的美。
品一品,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⒈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 美”说一句简单的话,并适当加上描绘语言。
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⒉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板书总结讨论结果)
⒊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山美~ 延绵 高峻 ~壮阔美
夏 迅疾 ~奔放美
水美 春冬 清荣峻茂 ~清幽美
秋 凄凉 ~凄婉美
第四步~三读课文,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⒈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字字珠玑,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修辞等)、结构(总分等)、描写角度(动静、虚实、远近等)着手。
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⒉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展示幻灯片,提出学习任务。
【欣赏写景散文的方法】㈠语 言 修辞的运用等
㈡结 构 总分、照应等
㈢描写角度 动静、虚实、
远近等【练一练】
⒈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侧 面体现了山峦的 ,山势的 ;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 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 。
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运用了 手法,突出水势 。
⒊本文描写生动,写“湍”用 ,写“潭”用 ,写“柏”用 ,写泉用 。
⒋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第五步~背诵课文
教师进一步点拨: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的风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这样的美文,我们理应先背为快啊!
第六步~尾声(展示幻灯片“三峡工程图景”讲述)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看: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观。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第七步~知识的拓展
布置课后练习:写一写
⒈历代文人对三峡有过很多的赞美,老师搜集了一些描写三峡的诗歌(幻灯片展示 ),打印出来后,请同学们课后去欣赏,并用楷书或行楷抄写下来。
⒉幻灯片“洪岩风光”)三峡是美丽的。其实我们身边也有美丽的风景,我们乐平就有许多著名的风景点,比如十景之首~洪岩仙境。同学们:学习郦道元写景的手法,我们也写一篇短文展示家乡的美吧。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瞿唐峡 清 张问海
峡两蒙蒙竟日闲,扁舟珍落画图间。
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唐两岸山。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峡歌 宋 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一夜猿啼明月中。【历代描写三峡的诗歌】 这堂课老师讲得少,学生读得多,说得多,想得多,练得多。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老师适当的点拨、练习的合理设计,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基本上能领会文章的美,能揣摩出文章的一些妙处来。课堂气氛活跃,有激烈的讨论,有争先恐后的发言。学生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课后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所取得的课堂效果令人满意。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