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
劝诫
诸葛瞻
书信
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他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他品格高洁,才学渊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新知讲解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八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初读课文 初步感知
夫
淡泊
淫
遂
庐
fú
dàn bó
yín
suì
lú
我能自信地读--关于字音:
我能自信地读--读准节奏:
夫(f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bó) /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fú) /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yín)慢/则不能/励
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 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lú) ,将复/何及!
我能自信地读--个性读:
我能做到:
(1)朗读时字正(读准)腔圆(发音饱满)。
(2)能处理好停顿,控制好朗读节奏。
(3)能尝试注意读出情感。(父亲那谆谆教诲、殷殷期望之情)
(4)能发现不理解或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便在小组及全班交流时得到解决。
阅读课文注释,结合文言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翻译课文。
夫(fú)/ 君子/ 之 行, 静 / 以 修身, 俭 / 以 养德。
句首发语词
无实义
古:操守、品德
今:行走
宁静专一
修身养性
连词:表目的,来
助词:的
淳养品德
勤俭节约
非 /淡泊 / 无以 / 明 志, 非/ 宁静 /无以/ 致远。
内心恬淡
不慕名利
实现远大目标
远:远大的目标
“非…无以…”双重否定,翻译为“不…就不能…”
明确、坚定
志向
集中精神
夫/ 学 须静也,才/须 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 志/ 无以/成学。 淫慢 /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学习
增长才干广:增长
立志
学习
放纵懈怠
慢:古:懈怠
今:速度慢,缓慢
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治:古:修养
今:治理
成就学业 学:学业
翻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 / 与 时/ 驰,意 与 日 / 去,遂(suì)成 枯落, 多不 / 接世, 悲 守 / 穷庐(lú) , 将/复何及!
年华
逝去
意志
古:岁月
今:太阳
消失
古:随同
今:和
最终
枯败;凋零(比喻无所作为的人)
译为:年老志衰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可悲
(到时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告诫儿子要立志、学习、惜时,以此来增长才干、淳养品德,做一个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体现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之情。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勤俭节约
淳养品德
保持内心宁静
因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静”是“俭以养德”的基础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如果一个人“淫慢”
“险躁”,无静心,
无恒心,则是求学
与修身之所忌。
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求学的过程之中又必须有“静”心,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是从什么角度阐述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年华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时光,必将碌碌无为,老大徒伤悲,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提出论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面)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面)
证明论点
治学:
修身:
(正面)
(反面)
告诫儿子: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志、静-学-才
淫慢、险躁
诫子书
理清文章结构
对比
课堂总结
1、本文中作者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找出相应的语句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
立志
学习
惜时
2、收集关于“淡泊”、“立志”、“惜时”的诗句。
如:
淡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立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惜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联系全文,谈谈你学习完本文后有什么感想与体会
?要宁静专一、努力学习,以此来增长自己的学识和才干。
?要振奋精神,不能轻薄浮躁,以此来陶冶自己的性情。
?要珍惜时光、刻苦学习,以学有所成,奉献社会。
◆古今异义
夫君子之行
夫君子之行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今义:丈夫
古义:操守、品德
今义:行为,行动
古义: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
今义:指环境安静
非学无以广才
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古义:增长
今义:广泛;宽广
险:古义:轻薄 今义:危险,惊险
治: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
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
今义:奔驰,奔跑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意与日去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静以修身
歌以咏志
可以为师矣
消失
离开
连词,表目的,来
介词,用
介词,凭借
去
以
◆一词多义
夫学须静也
非志无以成学
非志无以成学
遂成枯落
学习
学业
成就
变成
学
成
◆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非宁静无以致远
做,增长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有成
做,远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