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 体验化学探究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 体验化学探究 课件(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0-27 20:4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一单元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牛 顿艾萨克·牛顿爵士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詹姆斯·瓦特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工业革命时的重要人物。曾有过一个广为人知的传说:有一天,小瓦特在家里看见一壶水开了,蒸汽把壶盖冲得噗噗地跳。这种常人司空见惯的现象却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他目不转睛地凝视那跳动的壶盖和冒出的蒸汽,苦思冥想其中的奥秘。一直看了一个多小时。正是这种好奇心和寻根问底的精神,后来引导他去努力探索世界的种种奥秘,发明了蒸汽机。
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1.要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 2.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3.善于观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4.对任何事物都要认真思考其现象,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5.学会质疑,对现成的结论不能轻信; 活动探究1-3
观察蜡烛燃烧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步骤现象分析,结论1、点燃前:(1)观察色、态形状、硬度、气味(2)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白色、固体、圆柱形、有石蜡气味、质地较软 浮在水面上蜡烛为白色(有些略带黄色)柱状固体,硬度较小,有轻微气味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步骤现象分析,结论2、燃烧时:(1)观察发生了哪些变化?(2)观察蜡烛火焰分几层?(1)发出黄红色火焰,放热,有黑烟;火焰周围的蜡烛熔化,在下滴的过程中又凝聚起来;蜡烛变得越来越短。(2)火焰分为三层:火焰由内到外分为焰心,内焰,外焰,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石蜡的熔点低;黑烟为碳粉。步骤现象分析,结论(3)取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3)烧杯外壁发烫、内壁有小水珠石蜡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物有水生成。(4)取下干燥烧杯,立即到入澄清的石灰水, 观察现象(4)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石蜡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生成。步骤现象分析,结论3、:熄灭后(5)立即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同时闻到特殊的气味。石蜡的熔点、沸点很低.白烟是石蜡蒸汽凝华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5)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试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科学探究的6个基本环节: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
4.获得结论
5.反思与评价
6.表达与交流
设计实验方案时怎样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P11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的时候必须明确:
1.想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实验目的;
2.需要改变的因素是什么---实验自变量;
3.需要测量的因素是什么---实验因变量;
4.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什么---控制变量。当堂训练1.一个科学探究活动一般的顺序为( )
①查阅资料,收集证据
②证实、修正或否定自己的推测,得出合理的结论
③依据已有经验作出有关推测
④制订方案,进行实验
⑤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和验证等
A ① ② ③ ④ ⑤ B ③ ① ④ ⑤ ②
C ④ ① ③ ⑤ ② D ④ ③ ⑤ ② ①
B2.小强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建立假设 B、进行实验
C、设计实验方案 D、获得结论
3.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猜想与假设 B、 查阅资料
C、进行实验 C、 交流讨论 CC4.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含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4)将呼出的气体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6)上述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是: 。 提出问题获得结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1)(3)(4)(2)(5)5.为验证铁矿石冶炼成钢铁属于化学变化,王华小组的同学分别取一块铁矿石和铁块,记录并进行了如下的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的顺序较乱,先编号整理如下:
(1)需解决的内容有:a、如何判断铁矿石与铁块是不同的物质?b、如何证明铁块中含有杂质?
(2)对铁矿石和铁块分别进行通电测试,发现铁块导电,铁矿石不导电;
(3)铁块是不同于铁矿石的一种物质;
(4)分别用磁铁吸引铁矿石和铁块,发现铁块能被磁铁吸引,而铁矿石则不能;
(5)通电的方法不如用磁铁吸引的方法简便易行。
你认为以上的探究活动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 ;
属于收集证据的是 ;属于获得结论的是
:属于反思评价的是 。(1)(2)、(4)(3)(5)1.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杯中的氧气因蜡烛燃烧而被耗尽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导致密度较小不易沉降到杯子底部,反而聚集到杯子的上部,导致高的蜡烛先熄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会沉降到杯子底部导致低的蜡烛先熄灭(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AC2、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薯片产生了兴趣,因为包装薯片的袋子充满了气体,看上去像一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种重启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的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是二氧化碳,小明猜是氮气。(相关资料: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红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的写出实验步骤:


(2)小红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是:

(3)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
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通入到少量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毒不与食品反应廉价、易得3.【提出问题】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越多;
(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的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交流共享】
实验1: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入气体的两个集气瓶中,滴加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并比较。
现象: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石灰水变浑浊,另一个无明显变化结论:
实验2: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两个集气瓶中插入燃着的木条,并比较。
现象:
结论:
实验3:取两块完全相同的干燥玻璃片,向其中一块上呼气,并比较。
现象:
结论:
综上所述:
呼出气体中有较多二氧化碳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木条正常燃烧,另一个则熄灭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低对着呼气的一块玻璃片上出现水雾,另一块则没有水雾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较多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多,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