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27 22:1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一课。
一、教材分析。
《蜡烛的变化》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一课。本课选取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物质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
教材主要分四部分安排教学内容:第一部分通过观察常见的蜡烛,思考还能如何研究蜡烛,提出研究的方法;第二部分实验探究,通过加热蜡块实验、火焰烘烤干燥烧杯壁的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进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大烧杯中的实验、蜡烛火焰熏烤白色坩埚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有形态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两大类;第三部分是交流讨论,辨析判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第四部分拓展提升,快速判断物质变化所属的种类。这些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物质变化知识打下基础。
由此看出教材是按照“问题—实验—结论—应用”的思路进行编排的,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对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 认识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不仅仅是形态变化,还有新物质产生;
1.2 知道物质的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2.1 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
2.2 能够实事求是、规范、有条理的描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由现象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
2.3 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和认真观察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3.1 能在实验的探究中,逐步养成勇于探索、独立思考、善于交流、分工合作的优良品质;
3.2 加强科学探究要尊重科学证据的意识;
3.3 愿意合作与交流;
3.4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三、教学准备。
教学分为6个小组。
刚上课的展示:自己用蜡油制作的各种水果造型。
第一个观察蜡烛:1支新的蜡烛。
第二个加热蜡烛的实验:6个托盘、6个酒精灯、6盒火柴、6个三脚架、6个坩埚、6个石棉网、6个试管夹。
第三个点燃蜡烛的实验:6根蜡烛、6盒火柴、3只干燥烧杯、3只盛有少量石灰水的大烧杯(1000ml)、6个底部白色的坩埚。
四、教学流程图。
五、具体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出示课前用蜡油制作的各种卡通形象,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制作材料。
2、教师提问:他们使用普通的蜡油做的。知道它们是如何做成的吗?在制作过程中蜡烛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3、揭示课题:《蜡烛的变化》。
二、观察蜡烛。
1、老师举起一支蜡烛,全班共同观察蜡烛的特点。
提问:我们还可以怎样观察蜡烛?
(学生说方法的同时,老师书写副板书)
汇报观察到的蜡烛的特点:红色的,呈圆柱体,由蜡油和中间的蜡芯构成…
加热、用小刀刮、 燃烧、放在水中…
老师提出加热与燃烧的区别,引发学生思考。
老师讲解加热和点燃的区别,并介绍加热固体的专用器皿——坩埚。本节课我们通过加热和点燃两种方法来感受蜡烛的变化。
三、实验观察,归纳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
(一)加热蜡烛的实验。
1、老师请学生思考如何做加热蜡烛的实验。
2、老师提示注意事项(出示PPT):
(1)加热完以后不要用手去拿坩埚,以防烫伤。
(2)送还材料时可以用试管夹夹住坩埚移到托盘中的石棉网上。
(3)仔细观察坩埚中蜡烛发生的变化。看到变化后,及时熄灭酒精灯(用酒精灯帽熄灭酒精灯),并完成实验记录。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实验结束,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引导,让学生发现,蜡烛加热前是固体状态,加热后变成液体,再冷却又变成固体。
提问:在整个变化过程中,蜡烛除了形状改变,有没有生成别的物质?
老师在集体记录单上板书:无。
(二)点燃蜡烛的实验研究。
1、老师点燃一支蜡烛,全班观察现象。
2、提问:如果这样一直燃烧下去,会发生什么?
这说明形态发生了变化。
老师继续提问:变短的蜡烛跑到哪里去了呢?是不是真的消失不见了?会不会变成了别的物质呢?假如变成了别的物质,跑到哪里去了呢?我们有没有办法让这些物质现身呢?
老师讲解实验方法(PPT):
第一个实验:将一只干燥的烧杯倾斜罩在火焰上方,注意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看到实验现象时,及时熄灭蜡烛;(老师提醒注意“倾斜”二字,拿起烧杯为学生演示)
第二个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进盛有少量石灰水的烧杯中。2分钟后熄灭蜡烛,轻轻摇晃烧杯,注意澄清石灰水的而变化。
第三个实验::将白色坩埚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片刻后熄灭蜡烛,观察坩埚底部的变化。
老师演示第三个实验。
老师将实验现象记录在集体记录单上。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黑色物质是黑炭,在实验前并没有,是产生的新物质。(老师记录)
学生有选择性的进行第一个实验和第二个实验。
请选择第一个实验的小组汇报实验的现象: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这层雾气原本没有,应该是蜡烛燃烧后产生的水蒸气附着在烧杯内壁。(老师记录)
9、请选择第二个实验的小组汇报实验的现象:
老师追问:澄清石灰水变得浑浊了是吗?
为什么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继续追问:二氧化碳在实验前有没有?
是实验产生的新物质。(老师记录)
10、提问:蜡烛燃烧产生了水珠、二氧化碳气体和黑炭。这些物质都是点燃蜡烛前没有的。这说明点燃蜡烛有没有新物质产生?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点燃蜡烛,蜡烛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了一些与蜡烛本身不同的新物质。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比较加热和燃烧,引出物质的变化的类型。
1、比较“加热”和“点燃”蜡烛变化的不同,归纳出物质的两种变化类型。
老师归纳: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其实是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我们看,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例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例如点燃蜡烛。
3、如何判断一种变化是否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呢?(老师提示: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往往会有一些现象发生,可以参考刚才点燃蜡烛的实验。)
4、教师归纳:刚才点燃蜡烛,蜡烛发光了,发热了,蜡烛变短了,有一些现象产生。这类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实验本身就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但是这不是判断的标准,只能作为判断的参考。(老师同时板书)
四、生活中的变化。
1、请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书上所列举的这些现象分别属于哪一类变化,并说明证据。
分别是:生鸡蛋变成熟鸡蛋,树叶颜色变化,铁水变钢锭,火柴燃烧,水的三态变化,盐酸滴在石灰石上,加热白糖至焦黑,鸡蛋放进醋里几个变化。
五、拓展提高——快速判断。
关于这两类变化我们已经研究很多了,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快速的判断这些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的变化还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A、没有产生新物质 B、产生新物质
1、生鸡蛋变成熟鸡蛋 2、冰融化成水
3、木头做成家具 4、木头燃烧
5、自行车车胎爆裂 6、弹药爆炸
7、电灯发光 8、树叶变黄
9、小麦加工成面粉 10、面粉做成馒头
11、石蜡熔化 12、纸张粉碎
13、冰雪融化 14、烛炬成灰
15、滴水成冰 16、用玻璃刀划割玻璃
17、粮食酿酒 18、电灯发光
2、今天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物质的变化有两种类型,并且学会如何判断常见变化的的类型。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
六、板书设计。
物体
名称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有无新
物质产生


加热并冷却
固体→液体→固体(形态变化)



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烧杯
雾气、黑色物质

二氧化碳 有
气体


将点燃的蜡烛放进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大烧杯中,蜡烛熄灭后轻摇烧杯
白色浑浊
将石棉网盖在火焰上方
黑色物质
1、蜡烛的变化
2013年市级学科主题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