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解比例 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解比例 浙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28 11:0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
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在讨论交流、尝试练习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比例的
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经历探索解比例的过程,学生能够提升知识迁移的能力,
并且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解比例的探索过程。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提高。
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趣味导入
师:同学们对于比例我们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谁能将下面的顺口溜填写完整?(课件出示不完整的顺口溜,找同学尝试填写)
比 例 组 成 有 条 件,两( )相 等 不 能 变。
内 外 乘( )要 相等, 性 质 应 用 最 广 泛。
师:谁来说一说这里面包含着哪些关于比例的知识?(找学生汇报)
预设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预设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
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找出它的内项与外项(指名汇报)
预设:外项是3和15,内项是9,还有一个未知的内项。
师:想一想,利用我们已经掌握的比例知识能否求出这个未知的内项呢?同桌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预设1: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确定比值来求未知项。
预设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解未知项。
师:像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
本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二、创设情境,在具体情景当中探索解比例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自主列出比例式
1、出示埃菲尔铁塔图片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那里的什么建筑吗?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呢?(找学生做简单的介绍)
师:同学们知道吗?随着我国建筑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许多世界各地著名建筑的模型,埃菲尔铁塔的模型也在其中,我们一同看一看这座模型带给我们什么数学知识。
2、出示问题(例2),学生共读。
3、设问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问题1:通过读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如何理解?
预设:模型高度:原塔高度=1:10
师:模型高度未知,我们可以设其为米。
4、小组讨论交流,明确活动要求
(1)独立列出比例式。
(2)利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尝试计算模型的高度
(3)把你的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师巡视指导)
(二)暴露资源,组织研讨(找两名同学到前面板演)
预设1:

监控问题:为什么可以写成?依据是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
预设2:
监控问题: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什么不同之处?(都运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只是书写形式不同)
(三)小组交流,总结方法。
1、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刚我们求解比例中未知项时应用了哪些旧知?
2、用自己的语言向组内成员表述一下求解模型高度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加强对解比例方法的掌握,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组汇报
4、师生共同小结
(1)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比例式;
(2)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
(3)求解方程中的未知数。
5、阶段小练
出示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醒解比例时应像解方程一样写“解”
找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三、质疑深化
1、出示例3内容
提问1:观察这个比例与例2的比例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
分数形式)
提问2:你能找出它的外项和内向吗?(指名回答)
要求:独立尝试解答。(师巡视指导)
找学生板演并给大家讲述求解过程
提问3:观察比较例3与例2的解比例过程,想想有什么相同之
处?
小结解比例步骤
找学生用语言表述解比例的步骤。
师生共同小结
四、分层练习,反馈矫正
解比例

2、某地上午10时电线杆的高度与其在地上留下影子的长度比
是 已知影子长是6米,求电线杆的高度。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五、总结提升
谈谈你本节课有那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1、教材8、9题
2、出示有趣的身体比例,请你回家验证一下,七个脚长约为身体的高度是否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