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内容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属于地球科学领域中关于土壤是如何形成变化的知识,前面的教材已经展示了地球表面变称化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岩石圈形成后受到风化产生土壤,土壤在人类生存中具有巨大的意义,可是土壤容易被多种力量侵蚀,导致一定的环境改变和破坏,如何控制这种改变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价值。本课后面需要学生理解这种侵蚀的规律,以改进和设计自己的家园。这是对于人类环境保护的技术理解的基础,也是学生对地球大环境的土壤循环一种认识。通过本课的模拟实验,能让学生明白一种科学探究的方式,发展学生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同时理解土壤被侵蚀的基本现象和过程。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坡度的大、无植被覆盖、降雨量大等条件下会加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2.侵蚀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使土地流失,改变环境而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3.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过程与方法:
1.在设计实验和汇报交流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获得更严谨的科学实验。
2.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以实验现象作为证据,表达“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4.用实验现象和结论推测自然界的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洪水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2.关注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实验中明确坡度的大、无植被覆盖、降雨量大等条件会加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教学难点:解释洪水灾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五、教学准备
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长方形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两种饮料瓶,瓶底上分别扎大孔、小孔)、三对破开两半的矿泉水瓶,不同高度的垫高材料、水、烧杯。
六、教学过程
一、铺垫设疑(4~5分钟)
1.出示一组黄土高原上严重侵蚀的土地图片,让学生说说这片土地为什么会这样?
2.提出问题:
你认为土地的侵蚀与什么因素有关? 课件出示:几个主要因素。
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来实施这些计划,进行实验操作,看看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二、探究发现(16~18分钟)
1.现在请各小组组长上来交流实验设计方案,教师引导评价修正。
师强调要点:
a.改变什么条件?不改变什么条件?强调对比实验一定要公平,操作一定要规范。
b.实验中什么现象可以说明土地被侵蚀得比较严重?如何记录?
c.卫生问题你如何对待?
强调实验时水不要流动桌子上有序安静卫生进行实验
2.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要点
教师强调小组共同完成,并准备以小组方式向全班汇报,接受提问
3.学生开始操作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三、归纳建构 (6~8分钟)
1、小组根据研究问题领取相应的实验器材,准备实验。
2、学生小组实验,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填写实验单。观察记录收集经过土地的水有什么特点:水量,浑浊度,沉淀物,水面漂浮物,以及被侵蚀土壤的变化等等。
4、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用投影展示记录单,并向全班同学解释,自己小组的发现。要求表达出不同侵蚀程度的证据和现象。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四、实践应用 (5~6分钟)
1、刚才我们进行了探索侵蚀的实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呢?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出示“黄河水”、“水土流失”等相关图片和录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侵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害?
下雨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因此在地球表面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类的活动会加剧或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课件出示
3、哪些措施可以减少侵蚀?
板书:减少土地的侵蚀——保护森林、退耕还林
4、小结: 下雨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因此在地球表面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类的活动会加剧或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如果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科学合理使用土地等,就会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五、拓展延伸( 2~3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又获得了什么进步?
2. 为自己的进步鼓掌吧。
3.事物往往都有两面性,侵蚀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还会带来什么呢?同学们可以课外查找资料。
板书设计: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植被覆盖 坡度的大小 雨量的大小 观察记录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侵蚀前 后土地的特点
径流的特点
大 小 大 小 大 小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上节课的延续,即对上节课所讨论的“有无植被覆盖”、“坡度的大小”、“雨量的大小” 三个因素入手,设计研究计划,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实验,来“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对科学产生兴趣以及在试验过程中体会数据的重要性,而且,在这方面本节课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本课教学,我深深地感觉到:科学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学生体验成功的课堂,是发明创造的课堂,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领会编者意图,确定教学重点,挖掘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充分备好学生,设计教学流程,突出重点、难点,并寻找有价值的切入点,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再创造,沿着不同方向,最终让学生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科学态度、情感等多元目标,使学生在科学课的学习中逐步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
教学时我认识到,要上好这节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请学生对影响侵蚀因素进行有根据猜测时,学生都能提出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以及降雨量大小这三个因素,甚至有些学生还提出土质的疏松程度对侵蚀程度也有影响。这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也可作为学生的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实验。
2、在讨论方案时,对于条件的控制学生表述的不够明确,太过于粗略,并且,在表述自己的猜测时候语句表达不够完整,虽然已是还是可以让人理解,但是这还是要学生加以重视,以便养成一个好习惯。
3、本次实验的开展不够有序,可能是和之前的实验注意点没有明确,建议为了提高实验的有效性,要加强学生小组是如何分工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