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一、复习检查:
小组互动提问上一节内容
二、介绍新课 展示目标
海带
紫菜
裙带菜
葫芦藓
地钱
泥炭藓
肾蕨
铁线蕨
桫 椤
孢 子
一个孢子就是一个细胞(生殖细胞)。成熟孢子从叶表面散发出来,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萌发生长成新的植物体。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绿色植物
(50余万种)
孢子植物
种子
学习目标 :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养成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的习惯。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1.藻类植物大多终生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藻类植物的形态与其他的陆生植物有什么区别呢?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呢?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任务一、阅读课本72-73页、思考、讨论,看哪个小组回答的又快又有科学性。
藻 类 植 物
水 绵
金鱼藻
衣 藻
海 藻 类
淡水藻
藻类植物
生活环境:
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阴湿处。
形态结构:
无根、茎、叶,有单细胞和多细胞。
与人类关系:
鱼的饵料、食用、药用、释放氧气。
图 3-3 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与人类的关系
给鱼类提供了食物和氧,而且是大气中氧的重要来源(占95%)。有些可供人类食用,和供药用。
生产者
任务二 、阅读课本74-75页思考、讨论:
1.说说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苔藓植物。
2.苔藓植物的形态有什么特征?
3、苔藓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
?
大多生活于阴暗潮湿、背阴的陆地环境中。
泥炭藓
葫芦藓
叶
假根
茎无输导组织
苔藓植物的作用
如果在这样的地区修建一座燃煤的火力发电厂,几 年后,这里还会有这样的绿茸茸的苔藓?为什么?
小
组
讨
论
苔藓植物
生活环境:
潮湿的陆地
形态结构:
多细胞,有茎、叶的分化,根为假根,无输导组织。
与人类关系:
涵养水分,可作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等。
蕨 菜
铁线蕨
卷柏
蕨 类 植 物的形态结构
叶片
地下茎
根
根、茎、叶中都有输导组织
蕨 类 植 物的作用
蕨类植物满江红生长繁殖快,是很好
的稻田绿肥,也是很好的家畜饲料
贯 众
清热解毒、止血驱虫。
桫椤 (树蕨)
古老的世界性濒危物种,我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现存唯一的高大蕨类。
蕨类植物
生活环境
阴湿的环境
形态结构
有根、茎、叶的分化,并有专门的输导组织
与人类关系
食物、药用、绿肥分别、形成煤等。
四、当堂检测
1、将下列植物类群的名称与相应的特征用线连起来。
海带 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
墙藓 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卷柏 植株矮小,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
2、生物圈中已知绿色植物大约有 种,它们可分为
、 、 和 植物。
3、“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是诗人对春天的描写,这里“绿”是指
(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种子植物
4、 “海带炖排骨”和“紫菜蛋汤”是人们喜爱的佳肴,你知道海带和紫菜与下列哪种植物同属一类吗? ( )
?A、衣藻 B、蕨 C、 白菜 D、葫芦藓 ?
5、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
A、植株矮小,没有真正的根、茎、叶
B、体内无输导组织?
C、植株都特别矮小
D、不能开花、结果
50多万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
A
A
D
6、下列植物中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是:( )?
?A、衣藻 B、水绵 C、葫芦藓 D、蕨
7、2亿多年前,地球上覆盖着大片森林。构成森林的植物是(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藻类植物 D、种子植物
8、合山有广西煤都之称,煤的形成需要经过漫长的年
代,以下的植物与煤的形成有关的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9、葫芦藓假根起什么作用( )
A、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 固着作用
C、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固着作用 D、 以上三项都对
C
B
C
B
9、王泽暑假时与同学们去大兴安岭旅游,不小心掉队迷了路。他想起从营地出发时,导游告诉他们是从林子南面进山的,他便运用自己在生物课上学过的知识回到了营地。当为寻找王泽而焦急万分的同学们问他是怎样回来的时候,王泽笑着说,是白桦树上的苔藓把他“领”回来的。
⑴苔藓是怎样把王泽领回来的呢?
⑵如果迷路的是你,你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回到营地?若有,请告诉同学们。
苔藓生长在树干背阴一面 ,根据苔藓生长情况确定东西、
南北方向找到回家的路。
水中
阴湿环境
无根茎叶分化
有茎叶分化假根
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墙藓、地钱、葫芦藓
铁线蕨、肾蕨、江南星蕨
孢子生殖
阴湿环境
五、课堂小结
分类 生活环境 结构 举例 生殖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六 作业布置
1、课本77页第一题、第二题做作业本上。
2、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