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
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
来纪念您!/这里——/
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
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
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
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
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
勇往直前!/……”
这是由朱子奇先生写的《纪念白求恩纪念歌》。诗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看看白求恩同志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了解对比、设问、排比在议论文中的运用及作用。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了解议论文中“叙”的特点,理解并掌握对比论证的写法和作用。
3.理解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内涵,并结合实际继承和发扬共产主义精神。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的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和《毛泽东文集》(8卷)。
预习检查
【派遣】
(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殉职】
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拥护】
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
【狭隘】
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极端】
表示程度极深。
预习检查
【热忱】
【一班】
【纯粹】
【鄙薄】
【不足道】
热情。忱,情意。
一些,一群。
不掺杂别的成分的。
轻视。
不值得一提。
【拈轻怕重】
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抓、捏。
【精益求精】
(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益,更。
【麻木不仁】
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文中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见异思迁】
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改变。
12 纪念白求恩 /
阅读课文:
找出每个段落的重点句,并归纳各段的要点。
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整体感知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整体感知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要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整体感知
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紧扣论点,“叙”得简明、概括。
记叙文也有“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其中也有叙事,你能找出课文中的记叙片段和议论片段,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
记叙
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议论
先叙后议。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议论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记叙
先议后叙,先议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后叙从前线回来的人及接受过白求恩治疗或亲眼见过白求恩治疗的人所见所闻。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记叙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议论
先叙后议,先叙白求恩、毛泽东两人的交往以及毛泽东对白求恩的哀思,后议应该做白求恩那样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
夹叙夹议,一方面使文章情理并茂,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读起来生动感人。如文章开头73个字叙述白求恩光辉事迹清楚明白,饱含赞扬之情。文章最后“只见过一面”“仅回过他一封信”,短短几句话,饱含痛惜之情。另一方面在叙事基础上的议论又能使文章阐明的道理有充足的依据,从而增强说服力,易于为读者理解和接受,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第一段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国籍、身份
年龄
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来中国的目的
被派遣到中国的时间
工作地点
去世的原因
默读第二段,看看本段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层:(1-2句)
正面介绍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两点表现。
第二层:(3-7句)
拿不少人跟白求恩作对比,反面论证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
第三层:(8-10句)
侧面介绍白求恩专门利人精神的感人之深,发出号召,重申论点。
第二段中哪些语句是属于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这是正面介绍。从正面介绍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对工作”和“对同志对人民”两个方面。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这是侧面介绍。运用双重否定句使语言更加肯定,强调了白求恩精神的感人至深,从侧面烘托其精神的高尚与可贵。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第二段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是如何论证的?
这段主要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从反面指出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与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形成对比,突出白求恩的精神之高尚,以此表明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比论证:将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与一班人“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相对比,更加鲜明地突出了白求恩可贵的精神品质。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只”和“仅”表达了作者遗憾的心情,流露出作者面对这个精神高尚者的死亡的沉痛的感情。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这个“只”和“仅”字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结尾处“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五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排比形式,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说的?
“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志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五个短语由短而稍长,气势越发磅礴,内容五彩缤纷,如赞美诗一般。
白求恩的
共产主义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
毫无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中心论点
分论点
分论点
分论点
根据文章内容以及收集的资料以“白求恩为什么值得纪念”为内容就白求恩的优秀品德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