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蒲柳人家(节选)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剜肉(wān) 名讳(huì) 呱呱坠地(guā guā)
B.隐匿(nì) 烟囱(tóng) 断壁残垣(yuán)
C.荆棘(jí) 荣膺(yīng) 如坐针毡(zhān)
D.捯气(dáo) 烙饼(lào) 咬文嚼字(jué)
2.给下面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 )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 ),埋没于蓬蒿( )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 )聚之地;他这一作揖( ),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旅途或劳动中休息一下吃点儿东西。( )
(2)称赞医生医术高明,一下子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
(3)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
(4)过分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杨亮两眼紧紧贴着瞄准镜,将炮口对准目标区域,搜索、瞄准、锁定、击发一气呵成。
B.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歇斯底里。
C.最美劳动者可以是一名爬高楼、搬砖头的建筑工,也可以是默默耕耘的教师,还可以是妙手回春的医生。
D.每逢佳节,绝大多数家庭都可享受到天伦之乐。
5.下面几个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 )
A.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
B.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
C.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D.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学如泉,越品越见________;文学如茶,越品越知________;文学如酒,越品越感________。在文学的熏陶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雅致;少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份纯真。
A.清冽 幽香 醇厚 B.清冽 醇厚 幽香
C.醇厚 清冽 幽香 D.醇厚 幽香 清冽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蒲柳人家》是我国当代作家刘绍棠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刘绍棠是著名的乡土作家,主要作品有《青枝绿叶》《中秋节》等。
B.《蒲柳人家》主要描写了几个普通农家人的多情重义,体现了中国农民的淳朴善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C.本课主要写了三个人物,其中何满子是线索人物。
D.本课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采用了插叙的方式,使内容丰富,主线简约。
/
一棵椿树的存在方式
地坑院的日子很缓慢。
太阳从窑脑/上开始,在院子里一寸一寸地挪,从东墙挪到西墙,才过去一天。
在这一天里,娘可以做很多事。跟着生产队的钟声下地出晌,回家做饭,喂猪喂鸡,缠线纺花,洗洗涮涮,纳鞋底,补衣服袜子,还有,打大姐。
和哥的瘦弱文静不同,大姐实在是有点疯长。娘说:这女子也不知道随了谁。
大姐不光是长得高,长得皮实,最主要是性子野,在她的人生里,似乎就不知道怕。
①小孩子都喜欢住姥姥家。②奶奶舍不得哥,一直让哥在她的手里牵着,背上背着。③大姐就不一样,爱去姥姥家自己跑去,穿过两个苹果园,一个水库,半坡麦田,就到了姥姥的村庄。④从没有人想起来接她回来,有时候她一住就是三个月半年,家里人似乎都忘记了还有这么一个孩子存在。
每次从姥姥家回来,大姐似乎都比之前更高更野了,用娘的话说:地坑院里盛不下她了。她手里经常拎个棍子撵鸡逮狗,要么整天架在柿子树上,或者领一帮孩子打架、闯祸,为自己招来娘的巴掌、笤帚疙瘩、布尺、烧火棍……
老孙奶奶家有一棵石榴树,每年五月开花的时候,那些红色的花朵从院墙里探出来,惹得大姐蠢蠢欲动。在她的带领下,一群孩子爬上墙头,去够那些花。够到手,也没什么用,看一看,扔了。老孙奶奶是豫东人,和豫西的口音差别很大,也许大姐他们就是喜欢听老孙奶奶骂人:鳖孙孩儿,看我不敲断恁类腿!石榴长到核桃那么大,大姐的队伍就像一群守卫,天天在墙角转悠,看着老孙奶奶锁了大门,挎着篮子下地干活了,他们就立马上墙,骑在墙头,歪着身子去揪石榴,一直从白籽揪到石榴熟。当然,大姐也有不走运的时候,石榴枝闪一下,她就掉进老孙奶奶院里,但她愣是一声不吭,在院里待了一下午,直到老孙奶奶回来,才飞蹿出去。
和大姐截然相反,哥在奶奶和娘的精心呵护下,长成一个心思柔软、细密的男孩。废弃的场院里除了野猫野狗,还生长着各种树,槐树、榆树、苦楝树、皂角树、楸树,最多的是椿树,苦椿。椿树的种子随风飘荡,四处发芽生根,椿树苗和草一样铺排成一片。
哥大概是去挖笨笨牛的,心血来潮,居然挖了一棵椿树回家,宝贝似的要种树。
娘忙得顾不上管他,父亲压根不屑一顾,但奶奶不同啊,孙子要种树,不能马虎。于是,那棵草一样的椿树从此命运发生了变化,被哥种在了渗坑边上。
也许是哥的玩伴实在太少,奶奶又不放心让他独自出去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疯,哥就把那棵椿树当成了他的好朋友,不时地浇水、施肥。
一棵被改变了命运的椿树,果然不负众望,长得和别的椿树大不一样,树干直溜通顺,春天的时候,一簇新叶在顶端花一样绽放。
大姐就在这时候从姥姥家回来了。原本不起眼的椿树此刻引起了她的兴趣,大约是把这簇嫩芽当成了香椿,大姐拉着指头粗的树干,想把那簇新叶掰下来,但她的力气实在太大,手还没有够到叶子,树干咔吧一声,折了。
大姐才不管那么多,折了就折了,她拿着那段树干,把上面的嫩叶掰得干干净净。尝了一口,不对,怎么这么苦,随手就扔了。
哥从学校回来,一眼就看到了大姐搞的破坏。他扔了书包,把大姐摁在地上一顿揍,边揍边把那些苦哈哈的叶子往大姐嘴里塞:吃嘴毛,你吃啊,吃啊。
大姐再野再胆大,但她不敢反抗哥,因为她知道后果。
看到哥哭着揍大姐,一家人心疼的不是大姐,而是哥。奶奶一边抱着哥说好话,一边骂大姐。娘回来,大姐的嘴里还充满了绿色的汁液,听到奶奶训话,娘又逮着大姐打了一顿。
这一次,大姐刚回来就被关在门外,一直等到父亲回来才放她进院。
那棵椿树在哥的哭声中被包上了塑料布,到第二年,又发出了新芽。大姐可能是长了记性,也可能是知道那不是香椿,从此饶了那棵椿树,没再折腾它。
树和哥、大姐、二姐、我一起长,长得枝繁叶茂,树干长出了崖头,只有我偶尔会爬上去看看。
大姐出嫁的头一年,木匠来做嫁妆,两口箱子,一对柜子,可大姐非要一个大立柜。哭,摔东西,不吃饭,但父亲依然不吐口。家里没硬料了,现成大立柜又买不起。
哥那会已经上大学了。他说:把椿树刨了。那棵椿树经历了大姐的打击后,大家都把它看成哥的心头肉,奶奶死的时候都没敢刨。
哥说:这几年,大女子太辛苦了。
不说辛苦则罢,一说辛苦,大姐的委屈随着眼泪就往下淌。在砖瓦厂拉砖,在家里挑水盖房,男娃女娃干的活她都干了,这也许就是她坚持要一个大立柜的原因,这是她在这个家最后的权利。
树刨了,解成板子晒干后,做了大立柜的硬撑。
送大姐出嫁那天,哥说:还好你嘴下留情,第二年你再吃了就没有大立柜了。
大姐笑着笑着,又哭了。
【注释】窑脑:这里指窑洞顶端。
8.本文以“一棵椿树的存在方式”为题,讲述了同一家庭内两个孩子的成长故事。请阅读全文,填写下面表格。
人物
大姐
哥
小时候的身体条件和性格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瘦弱文静,心思柔软细密
小时候在家里受到的待遇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娘和奶奶精心呵护
长大后不同的经历和发展道路
拉砖、挑水盖房等男娃女娃的活都干,结婚成家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语言朴素自然但很有表现力,请从文中画线段落中任选一句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针对文章题目“一棵椿树的存在方式”,你有何疑问?请写出一条,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你产生疑问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以我酌油知之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④数千辆,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zī)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会表卒 ( ) (2)遂将其众去( )
(3)诸葛亮说先主攻琮( ) (4)或谓先主曰(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蒲柳人家(节选)
1.C 2.tān yuán hāo qī yī
3.(1)打尖 (2)妙手回春 (3)戏谑 (4)咬文嚼字
4.B 5.C 6.A 7.A
8.(1)个高,皮实,性子野,不知道害怕 (2)被打,被忽视,无人关心
(3)读书,考上大学
9.示例:第③句中“苹果园、水库、麦田”写出了路途之远,路况之复杂,有很多潜在的危险,表现了大姐的胆子大、性子野的性格特点,也表现出家人对她不够关心。
10.示例:疑问:文章为什么要以“一棵椿树的存在方式”为题目? 原因:文章主要写大姐的故事,写椿树的内容并不多,用“一棵椿树的存在方式”作为题目,与文章主要内容之间关联不够紧密。
11.C
12.无论多小的善行,没有不奖赏的;无论多轻微的恶行,没有不贬黜的。
【参考译文】诸葛亮担任宰相,抚恤百姓,揭示礼仪法度,精简官职,施行合乎时宜的制度,诚心待人,公正无私。(凡是)尽忠职守,有益时事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会奖赏;(凡是)触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亲人也必定会处罚。坦诚认罪,表示悔改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会开释;说话浮夸,巧辩文过的人,即使只是犯了轻罪也必定会杀戮。无论多小的善行,没有不奖赏的;无论多轻微的恶行,没有不贬黜的。处理事务(非常)精明干练,管理百姓注重它的根本,依照官名来要求尽到实职,(对于)虚伪造假的人不予录用。最终全国的百姓都敬畏他,爱戴他。刑罚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诫明白。(他)真可以称得上是明白治道的好人才,和管仲、萧何是同一类的人。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都未能成功,大概临机应变,作大将的策略,并非他所擅长的吧!
(1)适逢,正赶上 (2)率领,带领 (3)劝说 (4)有人
现在(你)虽然拥有大批人马,(但是)真正能披甲(作战)的人很少,如果曹操大军到来,(你)凭什么来抵抗他呢?
15.因刘表的礼待之恩,刘备不忍心攻打刘琮;在危难之时,刘备不忍心丢弃跟随他的百姓。
【参考译文】曹操南征刘表,正赶上刘表去世,(刘表的)儿子刘琮继承了刘表的职位,(刘琮)派遣使者(向曹操)请求投降。刘备屯兵在樊城,不知道曹操的兵来了,到达宛城时才听说这个消息,于是就带领他的手下离开。经过襄阳时,诸葛亮劝说刘备攻打刘琮,(这样就)可以得到荆州。刘备说:“我不忍心。”于是(刘备只是)停下马,叫刘琮(出来答话),刘琮害怕得不敢出面。刘琮的手下和荆州的百姓很多都投靠了刘备。等到了当阳,(刘备)有十余万人,辎重车辆有数千辆,每天只走十几里(路),另外派遣关羽(率军队)坐数百艘船,让他去江陵会合。有人对刘备说:“应该走快点(到达江陵),以求保住江陵,现在(你)虽然拥有大批人马,(但是)真正能披甲(作战)的人很少,如果曹操大军到来,(你)凭什么来抵抗他呢?”刘备说:“要想成大事就一定要以人为本。现在百姓来投靠我,我怎么忍心舍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