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神经调节、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神经调节
(一)人体对刺激的反应
1. 反应过程:是一个接受信息→ → → →做出反应的连续的过程,是许多器官 作用的结果。
2. 神经细胞:又叫 ,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 和 功能。它是由 和 两部分组成的。在神经元的突起中,将冲动传向细胞体的是 ,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的是 。
3.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共12对)
脊神经(共31对)脑
脑:是人的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它主要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
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协调性、控制人体平衡的是小脑
大脑:人的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在大脑
大脑皮层: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一的沟或裂,沟裂之间隆起形成回,这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面积。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体活动的高级中枢。
脑干: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
脊 髓:是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除了能对身体内外的刺激发生有规律的反应外,还能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重要信息的传递通道。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属于低级神经中枢,受大脑控制。
(二).反射与反射弧
1. 反 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 反 射 弧:完成反射活动的 。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不同反射的反射弧不同。
3.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4. 缩手反射:是对刺激的一种自动应答,它发生在刺激尚未被大脑接收并作出解释之前,缩短了做出反应的时间。是天生的、迅速的、不自觉的反应,因此,先缩手,再有痛觉。
缩手反应的解释:手碰到高温物体后,首先通过感受器感受高温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进入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神经传达到效应器,手便会立即缩回。同时,神经冲动也会沿脊髓上传至大脑皮层,形成热觉(痛觉)。缩手反射可以控制住不缩手,原因:脊髓里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
5.膝跳反射:用手轻轻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可以看到小腿产生的反射活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肌 腱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中的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产生效果,小腿反弹。膝跳反射可以用来检查一个人的神经系统(或脊髓反射)的功能是否正常。
(三).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 非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只要反射弧完整,__不需要__后天训练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
2. 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反射活动,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需要不断强化,否则会减弱甚至消失。条件反射能使人和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针对练习】
1.在大脑皮层中,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 )
A.语言中枢 B.视觉中枢 C.听觉中枢 D.躯体运动中枢
2.神经系统中有“生命中枢”之称的结构是( )
A.大脑 B.脑干 C.小脑 D.脊髓
3.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结合图示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是神经元的细胞体
B.图中②、③、④是突起,他们共同组成神经纤维
C.图中④结构若是传入神经的部分,则可感受外界刺激
D.该神经元结构可以完成最基本的神经反射活动
4.右侧半身不遂,说明大脑中受到了损伤的部分是( )
A.左侧躯体运动中枢 B.右侧躯体运动中枢
C.左侧躯体感觉中枢 D.右侧躯体感觉中枢
5.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
6.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细胞体,④是树突 B.轴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
C.神经冲动只能由③传导 D.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7.(泰安中考)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C.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D.脊髓既具有反射功能,又具有传导功能
8.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
①调节人体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②调节心脏跳动
③调节人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④调节人体生长发育
⑤使人通过思维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⑥调节呼吸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②⑤
9.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10.(临沂中考)下列反射全部属于非条件反射的一组是( )
A.膝跳反射、排尿反射 B.谈虎色变、眨眼反射
C.杯弓蛇影、缩手反射 D.望梅止渴、排尿反射
11.(杭州中考)如图是人体某一反射活动的模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A.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B.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C.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 D.该反射活动与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相同
12.如图所示,若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弧的模式,则当④处受损时会导致( )
A.有感觉,不能缩手 B.有感觉,能缩手C.无感觉,不能缩手 D.无感觉,能缩手
13.(宿迁中考)如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C.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e→d→a→b→c
D.若b处受损,即使其他部分正常,该反射也不能正常进行
14.某患者只有看到自己的下肢时,才知道下肢的活动情况,而当闭上眼睛时,则不知道下肢的活动情况,其原因可能是( )
A. 身体运动中枢损伤 B. 小脑受到损伤
C. 下肢的传入神经受到损伤 D. 脊髓因外伤而折断
15.如图是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该神经结构被称为反射弧 B.图中的③是神经中枢
完成反射活动的路径是①→②→③→④→⑤ 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
16.兔的心脏受A和B两种神经支配,某学者为了研究这两种神经对心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先测定正常情况下兔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阻断A神经和B神经后的心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则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实验处理 正常时 仅阻断A神经 仅阻断B神经
心率/(次/分钟) 90 180 70
A.A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神经对心率没有明显的影响
B.A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
C.A、B两种神经的作用都是减缓心率
D.A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B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
解答题
17.如图是人脑结构模式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中C的名称是__ _,D是__ __,E是__ _。
(2)大脑皮层之所以能调节全身各器官的活动,是因为大脑内部的神经纤维将_ __、__ __与__ __联系起来。
(3)饮酒过量时,表现步态不稳,是由于酒精毒害了图中的标号__ __结构,心跳和呼吸频率异常说明酒精毒害了标号__ __结构,发生语无伦次的现象,主要是酒精毒害了大脑皮层的__ __中枢。
18.如图所示是人缩手反射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感知高温物体的是[ ] 。
(2)获得的信息由[ ] 传到脊髓中的[ ] 。
(3)信息处理后,指令由[ ] 传递到[ ] ,手便缩回。
(4)消防人员在灭火现场,有时为抢救被火围困的人,遇到高温的物体也会托住,并坚持一段时间。此时是大脑参与下的有意识的行为,这说明大脑是 神经中枢,它能控制 中的较低级的神经中枢。
19.(遂宁中考)如图是膝跳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1)图中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__ _(填序号)。
(2)若某人腰部神经(如H处)受阻,则他__ __完成膝跳反射,__ _形成感觉。(填“能”或“不能”)
(3)婴幼儿出现尿床现象,主要是因为膀胱中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就会及时排出,这种排尿反射活动属于__ _反射;而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排尿过程要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这种排尿反射属于__ __反射。
20.根据下图填空:
(1)[ ]__ __将冲动传向[ ]_______ __,冲动沿[ ]__ __从细胞传出。
(2)人的神经系统由[ ]__ __和[ ]__ __,组成[ ]__ _;[ ]______和[ ]__ _组成[ ]__ __。
(3)人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生命活动,是因为在__ _和__ __的共同调节下,各个系统协调统一工作的结果。
21.某运动员在一次锻炼中,不慎踩到铁钉,随即他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请回答相关问题:
(1)当铁钉刺入皮肤时,感受器可产生传向中枢的 ,完成抬脚缩腿的动作。对这一信息作出处理的神经中枢位于 中。
(2)此人随后感到非常疼痛,这说明脊髓具有 功能,产生疼痛感觉的部位是 。
(3)在观察伤口时,此人单脚站立而没有摔倒,这是由于 具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4)踩到铁钉看到脚上出血时,他的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在神经系统调节控制下, (填激素名称)作用的结果。心跳、血压由大脑下面的脑干来控制。这说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 调节和 调节,并以 调节为主。
动物的行为
(一)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1. 概念: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由体内的____________所决定的行为,也叫做____________。如动物的索食行为、哺育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等;同种动物个体由于争夺食物发生的攻击行为;某些鸟类季节变化的迁徙行为;某些鱼类的洄游行为;老鼠看见猫便钻进洞的行为、企鹅的求偶行为、鸟类的索食行为、蜜蜂的舞蹈语言、婴儿的吮奶、壁虎断尾等。
2. 特点
(1)与生俱来的,有固定的模式。
(2)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可以形成的反射性活动。
(3)是一种低级的反射活动,不需要____________的参与。
(4)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并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或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来源:学科网]
说明 先天性行为是一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表现,可以遗传到下一代个体中再一次表现。注意是一类动物,而不是指个体。
(二) 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
1. 概念: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 主要的后天学习行为
(1)铭记:这是某些生物在其生命早期特定的敏感时期的一种不可逆的认知行为。例如,有些鸭、鹅孵出后会把它们最早看到的能运动的物体当作自己的父母。
(2)习惯化:动物对经常发生的既无利又无害的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会逐渐淡漠。例如,野生动物保护 区或动物园的野生动物不害怕人;把老鼠放入迷宫,经过多次训练后,能很快找到出口;长期生活在铁路附近的动物往往不会被过往的火车吓着,因为它们已习惯了这些外界刺激。
3. 特点
(1)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
(3)是经过训练学习后才能获得的,是需要____________参与的个体性行为。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
(4)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后天学习行为也越复杂,而且后天学习行为在动物的全部行为中占的比重也越大。
4.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比较
项目类别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与生俱来的、固定模式的行为 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是否需要训练 不需要后天的训练 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
是否需要大脑的参与 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完成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意义 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的反应方式
说明 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获得的。
【针对练习】
1.“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动物能利用“行为语言”传递信息。下列哪项不是动物传递信息的“行为语言”( )
A. 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 B. 蜜蜂发现蜜源时跳圆形舞
C. 老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D. 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2.训练八哥“说话”时,食物刺激在 ( )
A.八哥模仿说话前 B.八哥模仿说话后 C.八哥训练结束后 D.任何时候
3. 如图中动物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锥鸟。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索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 繁殖季节,雄棘鱼腹部颜色由银白色变成红色,并会对入侵其领地的其他雄棘鱼发动攻击性行为。某人为研究引发雄棘鱼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在雄棘鱼活动的水域中放置了多种颜色的鱼形蜡制模型,观察并记录雄棘鱼在单位时间内对这些模型进行攻击的次数,实验结果如表:
模型特征 攻击频率
腹部银色 低
腹部红色 高
腹部有红色条纹 高
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 )
A.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
B.有条纹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C.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先天性的,由基因决定
D.腹部为红色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6.你知道白耳画眉鸟的歌声听起来是否有时像机关枪“哒、哒、哒”的声音,有时又像吹口哨一般吗?有一位研究人员对画眉鸟的唱歌行为感兴趣,于是他从白耳画眉及小弯嘴画眉的巢中将蛋拿走,然后放入孵化箱中孵化,并且亲自养育孵化后的小鸟.白耳画眉及小弯嘴画眉的幼鸟,在同一环境下一起饲养.当幼鸟长大后,研究人员仔细听白耳画眉及小弯嘴画眉的成长过程录音带,结果发现两种鸟的雄鸟都会唱歌,白耳画眉唱的是我们所熟知的白耳画眉歌,而小弯嘴画眉也只会唱它爸爸爱唱的歌,听起来像“嗡嗡”及“嘟嘟”的声音.根据本实验的过程与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下列哪项结论?( )
A.白耳画眉与小弯嘴画眉的唱歌行为,不受后天饲养环境所影响
B.白耳画眉与小弯嘴画眉的唱歌行为不一样,是因年龄差异所造成的
C.白耳画眉与小弯嘴画眉的唱歌行为不一样,是后天学习所造成的
D.白耳画眉与小弯嘴画眉的唱歌行为不一样,是因声带构造不同所致
7.5周岁的幼儿,因体质较弱,多次注射过抗生素,某次患上呼吸道感染,去医院就诊,当医生说需要注射抗生素时,该幼儿便开始啼哭。该幼儿的这种行为是 ( )
A.语言中枢参与的先天性行为 B.语言中枢参与的后天学习行为
C.没有语言中枢参与的先天性行为 D.没有语言中枢参与的后天学习行为
8.将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主要依据是( )
A.行为发生的意义 B.行为获得的途径
C.行为发生的现象 D.行为发生的规律
9. 不同白冠雀鸟群的鸣叫声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某小组对此进行研究:如果把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群白冠雀鸟群B中去,待其长成成鸟时,a的鸣叫声虽然还是鸟群A的基调,但已明显带有鸟群B的“方言”特点;而如果把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黄莺鸟群中生活,它却学不会黄莺的鸣叫声。这说明:
(1)a的鸣叫声基调与鸟群A相同,这是____________行为起作用;具有鸟群B的“方言”特点,这是____________行为起作用;
(2)a学不会黄莺的鸣叫声,是因为体内不具有控制黄莺鸣叫声的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说明:____________行为是在____________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
10. 在一次春游活动中,某同学的手指被蜜蜂蜇了一下,手不由自主地立即缩回。过了一会儿,听另外的同学喊:“这里有只蜜蜂。”该同学马上把手插到衣袋里,并躲到一边。请分析:
(1)该同学的手指被蜇后立即缩手属于 反射。
(2)听另外的同学喊:“这里有只蜜蜂。”该同学马上把手插到衣袋里,并躲到一边。这种行为属于 反射,该反射必须由 参与的神经中枢才能完成。
(3)手指被蜇后立即缩手说明脊髓有 功能。产生痛觉,痛觉的形成是在
的痛觉中枢,这说明脊髓还具有 的功能。
组别 号别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实验组 1号鼠 69 43 12 25 18
2号鼠 87 49 58 46 40
3号鼠 53 39 15 32 14
对照组 4号鼠 92 32 38 13 19
5号鼠 60 41 37 66 33
6号鼠 63 19 13 30 13
11. 在进行动物行为研究时,常用到“迷宫实验”。如果人走迷宫,可以在正确路口做标志,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那么小白鼠会怎样呢?
(1)假设1:小白鼠有学习能力;
假设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 能提高小白鼠走迷宫的能力。
(2)探究过程:①设计如图所示迷宫;②将小白鼠分组编号,实验组正确路口放置彩色纸,对照组不放彩色纸;
③将小白鼠逐一放入起点A,并记录其到达终点B的时间;
④把数据逐一记入表格(单位:秒)。
(3)结论1:小白鼠___________学习能力;
结论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 。
12.印度曾经有过关于“狼孩”的报道:一只失去幼仔的母狼疯狂闯进了主人不在家的一户农舍,对园里的鸡群大肆捕咬。此时,留存家里的婴儿受到惊吓而大声啼哭起来,于是母狼跟着哭声便跃窗进入了房内……闻讯赶回家来的主人看到衔着婴儿的母狼逃进了山林。十余年后,人们终于在山林里发现了被母狼哺育长大的孩子。一个赤身裸体,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随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撕咬生肉为食的“狼孩”。
请根据这一报道分析:
(1 )母狼哺育婴儿长大的行为,从现象来看属于________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是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是由母狼体内的________所决定的。
(2)“狼孩”表现反过来说明:正常人行为是通过____________建立起来的______行为。
(3) 某同学看到报道后,提出了下列四个猜想,你认为符合事实的是( )
A. 母狼可能刚失去幼崽 B. 这是母狼对人的报复行为
C. 母狼是想将小孩养大了再吃 D. 母狼有哺育幼体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