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
jiào huì( ) wú xiàn( ) háo jié( )
fán suǒ( ) shū kān( ) chēnɡ wèi( )
lǎnɡ sònɡ( ) quē fá(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jīn jìn)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2)我读得很快,大有囫 (hú wù)囵吞枣的味道。
(3)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hǔ xǔ)传》尤其欣赏。
(4)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yí qiǎn)。
3.形近字组词。
暗( ) 踌( ) 殉( )遗( )瞻( )纽( )
黯( ) 寿( ) 询( )遣( )檐( )钮( )
4.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看了《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我迫不及待地阅读起另一部著作——《水浒传》。
(2) 昨天的电视节目真精彩,( )儿童歌舞之外,( )我喜欢的《动物世界》。
二、课内阅读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一、二两句是怎样具体描绘“半亩方塘”的清澈明净的?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的清澈,诗人想说明什么道理?
3.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4.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5.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诗人用方塘的感性形象比喻什么?
6.选出对朱熹《观书有感》赏析有误的一项 ( )
A、这是一首因读书有感而写下的说理诗。首句将书比作“方塘”、明“鉴”,新颖巧妙,极便开启后句。
B、次句“徘徊”二字,十分传神,使整个画面形象生动,具有动态美,刻画出天光云影,流连忘返,情态毕见。
C、第三句,作者问注入“方塘”的水“渠”,何来这么多清澈的水流,实叹知识之源无穷。
D.“源头活水”四字比喻治学要有丰富的知识源泉,要博览群书,不断储备,源头充实了,水自然源远流长。( )
三、课外阅读
我爱读书
我爱秋天炎热的夏季总算过去了,几缕凉风吹过,便顿生了几丝惬意。秋天来了!我的心中全然是对秋的喜爱。我要高呼:我爱秋天! 秋天,极富绚丽色彩的季节;秋天,极富累累果实的季节。 每当秋天悄然而至,我都要去田野里、山坡上,欣赏秋赐予大地的新装。瞧这边的田野,脱去了绿裙子,换上了金黄的头篷,又是一种别样的美。天是那么( ),那么( );流水是那么( ),那么( )。还有路边的排排杨树,这会儿也洋洋洒洒地飘落下片片叶子,宛如只只飞旋的黄蝴蝶,翻转着、抖动着,伴着优美的舞姿停落在地面之上,流水之间加之 一字排开,或是人字排开的南飞大雁,呵,这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卷哪!天色渐渐晚了,再看着那边的山坡,一棵棵的红枫树,红的多好看啊!像少女羞红的脸庞,像醉汉涨红的面颊,跟天边的红霞连在一起,简直是一团团的火焰在燃烧。烧得我心中暖意融融,烧得我甚至忘记了将要到来的寒冬。
每当秋天悄然而至,总是要伴着飒飒的秋风,挟着柔长的秋雨。秋雨淅沥,连绵不断,像串串珍珠,在天地之间织起了一层层迷蒙的雨帘。每每这时,我总是抛开雨伞,就在这样的雨中行走。任雨水吻着我,拥着我,任雨水沾湿我的头发,任雨水尽情地散发它的种种温情,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秋雨的凉爽每每这时,一切的烦恼与忧愁,一切的猜忌与狐疑,都在雨水的轻抚下逃走了,留下的,是一个纯粹的我,一个美丽的我。 每当秋天悄然而至,我都会怀着一颗充满希冀的心走进花园。瞧,那株株菊花,一夜过后,便一团团、一簇簇地绽开了笑脸。有红的、白的、黄的,艳丽多姿,香气宜人,在凉凉的秋风之中,不畏寒霜,尽展着花之优美。我的心,也会随之而激动不已,从未有过的信心,从未有过的勇气,此时也都一触即发,让我决心要像菊花那样傲然吐蕊。
每当秋天悄然而至,田间垄上,果园之间,到处都是忙碌收割的人们,到处都是笑语声声。看,地里的那亩亩庄稼,都结满了饱满的果实;瞧,果园里的株株果树,也同样是硕果累累。春华秋实,丰收的时候终于来到了农田里,那沉甸甸的稻谷笑弯了腰,麦子甩出了大穗子,一棵棵的大白菜像卫士一样站在田地里,还有那香气扑鼻的苹果真是数不胜数。农民们可是乐坏了,他们从早到晚地忙着收割,还一边唱着小曲:大玉米哎大高粱,收割完了送回家农家人秋收的喜悦,在这个迷人的季节里传向了祖国大地 我爱秋天它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如画的秋色! 我爱秋天它给我勇气,给我力量!我爱秋天它给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辛苦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我爱秋天!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里的一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高 蓝 急 清 b、高 蓝 清 柔
c、晴 净 清 柔 d、高 晴 缓 清
2..写出近义词
惬意—— 赐予——
3.仿照⑦、⑧、⑨段,写一个句子。
我爱秋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瞧这边的田野,脱去了绿裙子,换上了金黄的头篷,又是一种别样的美。
这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秋天给我勇气和力量?
参考答案
一、1. 教诲 无限 豪杰
繁琐 书刊 称谓
朗诵 缺乏
2. (1) 禁(jīn)
(2)我囫 (hú)
(3) 浒(hǔ)
(4) 遣(qiǎn)
3. 暗( 黑暗 ) 踌(踌躇 ) 殉(殉职 )遗( 遗言 )瞻(瞻仰 )纽(纽约 ) 黯(黯然 ) 寿(长寿 ) 询( 询问 )遣( 消遣 )檐(房檐 )钮( 钮扣 )
4. (1)不仅……而且
(2)有……还有
二、1. 将方塘比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明净。
2. 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的道德和文化修养。
3.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4.人的要常常读书多读书作为知识的源头活水才能保持思想的清新活力。
5.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诗人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
6.C
三、1.b
2.舒服 赏赐
3.略
4.比喻 拟人
5.红枫树像一团团火焰在燃烧,使我心中暖意融融;菊花不畏寒霜,给了我信心和勇气,这些具有个性的植物,给我斗志,鼓起了我的勇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8单元《语文园地》
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 单元 8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5年级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寻找好书的途径,掌握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积累与书有关的名言警句,仿说与书有关的比喻句;学习把零散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过程与方法了解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及他的楷书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理解并朗读、背诵古诗《观书有感》。
重点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寻找好书的途径,掌握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积累与书有关的名言警句,仿说与书有关的比喻句;。3.学习把零散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4.了解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及他的楷书特点;。5.初步理解并朗读、背诵古诗《观书有感》。
难点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寻找好书的途径,掌握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积累与书有关的名言警句,仿说与书有关的比喻句;。3.学习把零散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经过几天的学习,今天我们来到了语文园地,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出示课题。 思考、讨论问题。 通过叙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
讲授新课 二、交流平台1.同桌合作学习:(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交流平台内容, 边读边做标注。(2)交流探讨:A.平时你们是怎样找书读的 都喜欢读哪些课外书?B.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去寻找课外书去阅读,说出来分享给大家。C.你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了哪些阅读方法,说出来分享给大家。 2.讨论,回答A.平时你们是怎样找书读的 都喜欢读哪些课外书?(1)我喜欢沿着课文找书读,如,读了《我的“长生果”》,我对课文中提到的巴金的《家》很感兴趣,便找来读了。 (2)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对与动物有关的书很感兴趣,就又读了布封的《动物素描》。(3)我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如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4)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读同一类书,这种方法对我很有启发,我也要这样找书读。B. 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去寻找课外书去阅读,说出来分享给大家。a.围绕课本阅读一些有关的课外书。例如,读一些与课内学习有关的科技史,人物传记,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内学习的兴趣,充实课内学习的内容,使思维更加活跃。b.围绕自己的爱好或特点读一些有关的课外读物,一个爱好理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到阅览室读有关的报纸杂志,一个喜欢文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去读各种文学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阅读文学名著。 c.至于课外书的选择,可以请教老师,请教高年级的优秀生或同班的同学,也可以请教家长。把他们的好经验学过来,实在是一种省时间的好办法,选好一本书,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大的收获。C.你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了哪些阅读方法,说出来分享给大家。[]a.信息式阅读法:捕捉自己所需的信息进行阅读. b.问题法: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内容的目的。c.勾画、摘录法: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d.默读法: 要做到边看边思考,而且要有比较快的速度,掌握语义。三、词句段运用1.同桌合作学习:(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词句段运用内容, 边读边做标注。(2)交流探讨:词句段运用(一)A.这三个比喻句的作用是什么?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词句段运用(二)下面的句子主要讲了什么?把他们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总结把几句话排成一段连贯的话的方法。2.讨论,回答词句段运用(一)(1)这三个比喻句的作用是什么?这三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第一句话把书比喻成“长生果”;第二句话把书比喻成“营养品”;第三句话把书比喻成“朋友”。这三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体现出书的重要性,引导我们去读书,爱读书。 (2)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①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②书是人类的明灯,帮助人们打开黑夜的大门。③书是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方向。④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⑤书是良师,能教导我们健康成长。词句段运用(二)下面的句子主要讲了什么?这段话介绍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一个是由外到内,一个是由内到外。它告诉我们,只有先吸取营养,脑子里的东西才会变得有价值。(2)把他们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阅读是什么 是吸收。妤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 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3)总结把几句话排成一段连贯的话的方法。第一步,仔细阅读每句话或每组句子,理解它们的主要内容;第二步,综合各句的意思,想想这些话主要说的是什么内容;第三步,想想全段的内容按什么顺序排列好,即找出排列顺序的依据,如,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还是时间顺序,或方位,还是“总分”等;第四步,按确定的排列依据排列顺序;第五步按排好的顺序仔细读两遍,看排得对不对,如发现有的句子排的位置不对,就进行调整,直到这段话排得通顺连贯为止。练一练: 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夕阳忽地全落下去了,只下红色晚霞在天边飘浮。( )为了看日落,我登上了顶楼。( )它放射出万道霞光,把四周的云朵都染成了玫瑰色的了。( )向西眺望,只见一轮红日悬挂在天边。( )观看了日落的情景,我不禁赞叹:“多么美啊!”( )夕阳渐渐下坠,不那么耀眼了,显得更红艳。四、书写提示1.阅读:书写提示,归纳书法家欧阳询及其书法特点。他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整体上显得既平整端庄,又险劲生动。《九成宫醴泉铭》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2.我交流,我积累。临摹字帖的方法。a.挑选字帖。挑选一本自己比较喜爱的、点画比较工整的、结体比较匀称的字帖来临摹。 b.先摹后临、临摹结合在习字时,要先摹后临、临摹结合,循序渐进。C .背、核、用除了临摹外,还要会背、核、用。背,就是不看帖,背着帖写,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写出来,力求形神毕肖;核,就是将背写的字与帖上的字进行核对。看有否差错,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用,就是实践,把学了的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东西。e.博采众家之长。 五、日积月累1.课件出示:观书有感(宋)朱熹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2.作者简介。朱熹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3.创作背景.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萍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4.理解重点词语。(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2)“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徘徊,来回移动。(3)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会。那:同“哪”,怎么的意思。清:清澈。如许:如此,这样。(4)为:因为。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5)艨艟(méng chōng):原为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6)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7)中流:河流的中心。5.理解古诗。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其二: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8.作品鉴赏。《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方塘”。“一鉴开”,以镜子作比,形容方塘极其清澈。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写清澈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这首诗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中心思想这首诗表面描写景物,实际写了作者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借景喻理)。暗喻人的心灵澄明,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观书有感》其二第二首诗也是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观书有感二首》所蕴含的道理属于美学原理范畴,其一首的说理角度是欣赏美,其二首的说理角度是创作美,这种美学原理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 小结: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其一首的说理角度是欣赏美,其二首的说理角度是创作美,这种美学原理是带有一定普适性的。这两首诗富于理趣,一直为人传诵。9.延伸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陆游 (宋)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劝学诗作者:颜真卿 (唐)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感悟、思考、表达。合作探究,披文入情。思考并回答问题。活动探究。讨论学习书法的方法。理解、探究。思考,回答问题活动探究 让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方法。 掌握比喻句的特点,归纳总结把几句话排成一段连贯的话的方法。。尝试写书法的体会,让学生养成坚持的道理。鉴赏诗歌,掌握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堂练习 一、古今中外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面包 阶梯 营养品 食粮 钥匙 财富1.史美尔斯说:“好书是生活中最宝贵的( )之一。”2.普希金说:“书籍是我的精神( )。”3.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 )。”4.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 )。”5.列夫 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 )。”6.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 )上。”二、根据下面四类读书人的特点,选择填空。A.吸收有用的知识 B.读书毫无选择性C.留下没用的 D.读完之后没有印象1.好像从前计时的沙漏斗,读书像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留下。( )2.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挤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些。( )3.像过滤豆浆的布袋,豆浆流走了,留下的是豆渣。( )4.像宝石矿里的苦工,把矿渣甩在一旁,留下了宝石。( )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外阅读的几种方法;总结把几句话排成一段连贯的话的方法;掌握了写书法的要领;鉴赏了古诗《观书有感》懂得其中的道理;可以说受益匪浅,将来我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观书有感》。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语文园地
部编版 五年级上
新知导入
学们,我们经过几天的学习,今天我们来到了语文园地,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新知讲解
交流平台
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交流平台内容, 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A.平时你们是怎样找书读的 都喜欢读哪些课外书?B.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去寻找课外书去阅读,说出来分享给大家。C.你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了哪些阅读方法,说出来分享给大家。
我喜欢沿着课文找书读,如,读了《我的“长生果”》,我对课文中提到的巴金的《家》很感兴趣,便找来读了。
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对与动物有关的书很感兴趣,就又读了布封的《动物素描》。
平时你们是怎样找书读的 都喜欢读哪些课外书?
新知讲解
我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如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
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从读整本书到 读同一类书,这种方法对我很有启发,我也要这样找书读。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去寻找课外书去阅读,说出来分享给大家。
a.围绕课本阅读一些有关的课外书。例如,读一些与课内学习有关的科技史,人物传记,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内学习的兴趣,充实课内学习的内容,使思维更加活跃。
b.围绕自己的爱好或特点读一些有关的课外读物,一个爱好理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到阅览室读有关的报纸杂志,一个喜欢文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去读各种文学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阅读文学名著。
c.至于课外书的选择,可以请教老师,请教高年级的优秀生或同班的同学,也可以请教家长。把他们的好经验学过来,实在是一种省时间的好办法,选好一本书,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大的收获。
你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了哪些阅读方法,说出来分享给大家。
新知讲解
a.信息式阅读法:捕捉自己所需的信息进行阅读.
b.问题法: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内容的目的。
c.勾画、摘录法: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d.默读法: 要做到边看边思考,而且要有比较快的速度,掌握语义。
新知讲解
词句段运用
同桌合作学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课文:词句段运用内容, 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词句段运用(一)
这三个比喻句的作用是什么?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
词句段运用(二)
下面的句子主要讲了什么?把他们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总结把几句话排成一段连贯的话的方法。
新知讲解
词句段运用(一)
这三个比喻句的作用是什么?
这三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第一句话把书比喻成“长生果”;第二句话把书比喻成“营养品”;第三句话把书比喻成“朋友”。这三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体现出书的重要性,引导我们去读书,爱读书。
新知讲解
你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
①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②书是人类的明灯,帮助人们打开黑夜的大门。
③书是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方向。
④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
⑤书是良师,能教导我们健康成长。
新知讲解
词句段运用(二)
下面的句子主要讲了什么?
这段话介绍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一个是由外到内,一个是由内到外。它告诉我们,只有先吸取营养,脑子里的东西才会变得有价值。
把他们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
阅读是什么 是吸收。妤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 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新知讲解
总结把几句话排成一段连贯的话的方法.
第一步,仔细阅读每句话或每组句子,理 解它们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综合各句的意思,想想这些话主要说的是什么内容;
第三步,想想全段的内容按什么顺序排列好,即找出排列顺序的依据,如,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还是时间顺序,或方位,还是“总分”等;
第四步,按确定的排列依据排列顺序;
第五步按排好的顺序仔细读两遍,看排得对不对,如发现有的句子排的位置不对,就进行调整,直到这段话排得通顺连贯为止。
新知讲解
练一练:
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 )夕阳忽地全落下去了,只下红色晚霞在天边飘浮。
( )为了看日落,我登上了顶楼。
( )它放射出万道霞光,把四周的云朵都染成了玫瑰色的了。
( )向西眺望,只见一轮红日悬挂在天边。
( )观看了日落的情景,我不禁赞叹:“多么美啊!”
( )夕阳渐渐下坠,不那么耀眼了,显得更红艳。
6
1
2
3
4
5
欧阳询是唐初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整体上显得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九成宫醴泉铭》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阅读:书写提示,归纳书法家欧阳询及其书法特点。
书写提示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我交流,我积累。
临摹字帖的方法
a.挑选字帖。挑选一本自己比较喜爱的、点画比较工整的、结体比较匀称的字帖来临摹。
b.先摹后临、临摹结合在习字时,要先摹后临、临摹结合,循序渐进。
C .背、核、用除了临摹外,还要会背、核、用 。背,就是不看帖,背着帖写,做到不看帖也能把帖上的字写出来,力求形神毕肖;核,就是将背写的字与帖上的字进行核对。看有否差错,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用,就是实践,把学了的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实践中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东西。
e.博采众家之长。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日积月累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新知讲解
朱熹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走进作者
创作背景
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萍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又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为读书亭书写“书楼”,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
理解词语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2)“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徘徊,来回移动。
(3)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会。那:同“哪”,怎么的意思。清:清澈。如许:如此,这样。
新知讲解
(4)为:因为。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5)艨艟(méng chōng):原为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6)向来:原先,指春 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
(7)中流:河流的中心。
理解诗意
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其二: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 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新知讲解
《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方塘”。“一鉴开”,以镜子作比,形容方塘极其清澈。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写清澈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新知讲解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新知讲解
中心思想
这首诗表面描写景物,实际写了作者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借景喻理)。暗喻人的心灵澄明,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学习课文
第二首诗也是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观书有感二首》所蕴含的道理属于美学原理范畴,其一首的说理角度是欣赏美,其二首的说理角度是创作美,这种美学原理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
《观书有感》其二
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其一首的说理角度是欣赏美,其二首的说理角度是创作美,这种美学原理是带有一定普适性的。这两首诗富于理趣,一直为人传诵。
新知讲解
拓展延伸
冬夜读书示子聿
作者:陆游 (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劝学诗
作者:颜真卿 (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财富
食粮
阶梯
营养品
钥匙
面包
一、古今中外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面包 阶梯 营养品 食粮 钥匙 财富
1.史美尔斯说:“好书是生活中最宝贵的( )之一。”
2.普希金说:“书籍是我的精神( )。”
3.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 )。”
4.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 )。”
5.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 )。”
6.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 )上。 “
课堂练习
D
B
C
A
二、根据下面四类读书人的特点,选择填空。
A.吸收有用的知识 B.读书毫无选择性
C.留下没用的 D.读完之后没有印象
1.好像从前计时的沙漏斗,读书像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留下。( )
2.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挤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些。
( )
3.像过滤豆浆的布袋,豆浆流走了,留下的是豆渣。( )
4.像宝石矿里的苦工,把矿渣甩在一旁,留下了宝石。( )
课堂练习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外阅读的几种方法;总结把几句话排成一段连贯的话的方法;掌握了写书法的要领;鉴赏了古诗《观书有感》懂得其中的道理;可以说受益匪浅,将来我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观书有感》。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