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2-4节物质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常见的碱)(知识点梳理+典题训练)(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2-4节物质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常见的碱)(知识点梳理+典题训练)(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28 19:3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常见的碱
一、物质的酸碱性
(一)酸
1.酸的定义 。常见的酸
我们把某种酸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叫做这种酸的酸根离子,例如:SO42是 的酸根离子。
2.电离: 物质在 溶液中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例:HCl===== H++ Cl-
H2SO4==== HNO3====
(二)碱
1、碱的定义 。常见的碱
2、碱的电离
NaOH==== Ca(OH)2====
Ba(OH)?==== NH3·H2O====
(三)酸碱的检验
1.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不同 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简称 。常用的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如下表:
指示剂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石蕊试液(紫色)
酚酞试液(无色) 不变色
蓝色石蕊试纸 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 蓝色

2.pH的数值是反映物质酸碱性 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 之间。pH越低,酸性越 ;
pH越高, 性越强,pH等于7的物质呈 。
3.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这种试纸在酸碱性强弱不同的
溶液里会显示不同的 。测定方法是:
【针对练习】
1、(2019杭州—10)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铜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精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蒸馏水和澄清石灰水长期敞口放置,它们的 pH 值会( )
A.?前者不变 后者变大???????????B.?前者变小 后者变大???????????????C.?两者都变小???????????????D.?两者都不变
3.下列关于 pH 测定方法及有关 pH 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学生用 pH 试纸测得雨水的 pH 为 4.6
B.?当雨水的 pH 小于 5.6 时所降雨水才是酸雨,pH 越大,雨水酸性越强
C.?先将玻璃棒用水清洗干净,后蘸取待测试液滴在 pH 试纸上,测定溶液的 pH
D.?pH 的范围为 0-14
4.张伟同学学习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之后,对家中的一些食品及生活用品,进行了pH值测定,结果如下:

参照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煮骨头汤时加点醋,有利于增加汤中钙的含量 B.?牙膏是中性物质
C.?酱油显碱性,可使酚酞变红色 D.?胃酸过多的人宜多吃葡萄
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 CO2 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 CO2 是酸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酸性溶液的 pH 小于 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 pH 小于 7
6.某同学想用pH试纸分别测定食盐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pH。他的操作如下:在玻璃片上依次放好三片pH试纸,先用蒸馏水将三片pH试纸润湿后,将被测的三种溶液分别滴到三片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出三种溶液的pH。请你:
(1)指出他操作上的错误________。
(2)具体分析他测得三种溶液的pH与三种溶液实际pH的关系。________。
7、(2019杭州—24)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A滴有酚酞的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氧化钠溶液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②打开止水夹K2 , 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________(填化学式)和水
(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_____ ___。
二、常见的酸
(一)盐酸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①与指示剂反应: (现象: )

②与活泼金属反应: (现象: )

③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氧化铁): (现象: )

④与碱反应(氢氧化铜): (现象: )

⑤与硝酸银(含有阴离子的物质)反应: (现象: )

(二)硫酸
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①与指示剂反应: (现象: )

②与活泼金属反应: (现象: )

③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氧化铁): (现象: )

④与碱反应(氢氧化铜): (现象: )

⑤与氯化钡(含有钡离子的物质)反应: (现象: )

2浓硫酸的性质
物理性质:
纯净的浓硫酸是 液体, 挥发。常用的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是98%,密度为1.84g/㎝3
溶解时释放大量的热
浓硫酸的稀释实验

将浓硫酸 。
化学性质
(1)浓硫酸具有 ,原理: 。可做干燥剂。
(2)浓硫酸能使木棒变黑,具有 ,原理:
(3)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思考】如果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应怎样处理?

【针对练习】
1.关于下图中四个实验操作及评价正确的是(?? )

A.?图甲的操作能准确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B.?图乙所示的胶头滴管操作不规范
C.?可用图丙方式来稀释浓硫酸 D.?图丁木条碳化的原因是浓硫酸有吸水性
2.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若 X 是稀硫酸, a 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B.?若 X 是稀硫酸, b 可能是氧化物
C.?若 X 是稀盐酸, c 不可能是单质??????????????????????D.?若 X 是稀盐酸,d不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
3.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不具酸性的氯气液化为油状液体叫液氯,氯气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叫氯水,其中含有H+、Cl-等离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气溶于水叫发生了化学变化?????????????????????????????B.?液氯与氯水一样都具有酸性
C.?往氯水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会有气泡生成?D.?往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4.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的标签上的部分内容,阅读后填空:
(1)写出稀释该硫酸的正确操作方法________。
(2)欲配制92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这种硫酸________毫升。
5.将一定质量的某液体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之处。

(1)如果该液体是浓盐酸,则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的曲线(见右图)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它的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2)如果该液体是浓硫酸,则浓硫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的曲线(见右图)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6.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试回答:
(1)下列稀盐酸的化学性质与图一实验相关的是________(可多选)。
①呈酸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②能与碱反应?? ③能与某些盐反应
④能与金属金属氧化物反应?????? ⑤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2)若B试管中两物质没有恰好完全反应,试写出试管内可能所含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测得沉淀或气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图三,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时,提出以下猜想:
甲:NaCl??????? 乙:NaCl、CaCl2??? 丙:NaCl、CaCl2、HCl
丁:NaCl、Na2CO3????????????????? 戊:NaCl、Na2CO3、CaCl2
你认为哪些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什么?___ _____。
7.某学校兴趣小组在参与“五水共治”行动中,考察了某工厂的废水处理工程,并取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样品进行测定分析:
(1)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废水的酸碱性,石蕊试液呈________色,说明该废水显酸性。
(2)另取废水样品少量,滴加适量Ba(NO3)2 , 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该废水中一定含有的酸根离子是________。
(3)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该废水中含有一种酸,为测定其所含酸的质量分数,取该废水200克于烧杯中,逐渐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硝酸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假设该废水中的其他物质均溶于水且不与硝酸钡溶液反应)。

三、常见的碱
(一)氢氧化钠
1.物理性质
氢氧化钠NaOH:俗称 、 、 。
(1)易潮解:氢氧化钠固体具有能吸收 ,所以可以用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 、 。
(2)易于水,且 。
2.化学性质
(1)腐蚀性:氢氧化钠能与蛋白质、油脂反应,对皮肤、纸张等有强 性,在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时,要注意防止液体溅入眼睛或沾到皮肤上。
【思考】若不慎沾到氢氧化钠溶液在皮肤上如何处理?
碱的通性
与指示剂反应:
与酸反应: (现象 )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
与某些盐反应硫酸铜(含有不活泼金属离子) ,
(二)氢氧化钙
1.物理性质:白色粉末状固体,易吸水
固体氢氧化钙Ca(OH)2:俗称 、 水中氢氧化钙俗称: 、
化学性质
较强的腐蚀性
(2)碱的通性
与指示剂反应:
与酸反应: (现象 )
应用:农业上用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
应用:熟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硬的碳酸钙,所以工业用氢氧化钙切砖抹墙
与某些盐反应硫酸铜(含有不活泼金属离子) ,
(3)特殊性质:碳酸钠反应(含有碳酸根的物质):
应用:熟石灰可以用来制造氢氧化钠和漂白粉
3. 根据氢氧化钙的特性区分NaOH和Ca(OH)2两种溶液的方法
方法一:分别通入CO2,变浑浊的是 溶液;
Ca(CH)2+CO2=====
方法二:分别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溶液。
Ca(OH)2+Na2CO3=====
【针对练习】
1.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 Ca(OH)2 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 NaOH 溶液中通入 CO2 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 Ca(OH)2 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 NaOH 溶液中加入 CuSO4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2.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气体 X,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 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滴入广口瓶中,振荡,一段时间后可见小气球 a 膨胀鼓起。下表中的各组物质不会出现上述现象的是( )
X Y
A CO Ca(OH)2 溶液
B CO2 NaOH 溶液
C HCl Ca(OH)2 溶液
D SO2 NaOH 溶液

A.?A???????????????????????????????????????????B.?B???????????????????????????????????????????C.?C???????????????????????????????????????????D.?D
3、(2019衢州—12)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4.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王新兴同学设计的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
A.?? B.?
C.? D.?
5.科学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1)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
【提出假设】假设1: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
假设2:过量的CO2使浑浊变澄清。
【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HCl,小科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甲应该连导管________(填“a”或“b”);图2中存放的试剂合理是____ ____。
A.浓硫酸 ????B.NaOH 溶液 C.饱和Na2C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2)【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 , 沉淀部分溶解但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不能使浑浊全部变澄清。
小组同学又在老师指导下,用pH传感器测得图1烧杯中溶液的pH,并画出pH值随通入气体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
①AB段pH值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_ ______;
②D点处溶液的溶质有________。
6.某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探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他们想进一步探究: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浑浊的液体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四位同学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上述酚酞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小明:可能是个偶然现象。
小东:可能是浑浊液体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镁沉降后溶液就变无色了。
小花: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也可能是氢氧化镁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小红: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 OH- 离子较多,使酚酞试液变红;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 OH-离子变少,酚酞试液又变无色。
(1)对小明猜想“是个偶然现象”,四位同学都认为可以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排除偶然现象。他们的方法是:___ _____。
(2)小花认为小东的猜想不正确,她从碱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原因上给予了否定,小花的理由是________。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花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的目的吗?
实验步骤 设计目的
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滴入酚酞试液,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_____ ___

(4)对小红的猜想,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进行证明,其中一种如下表。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相应结果或结论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镁和相同质量的热水振荡,各滴加数滴酚酞试液。一支保持温度不变,另一支自然冷却。 保持温度不变的红色不消失,自然冷却的红色消失。 _____ ___




7.学校某兴趣小组做了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的实验,小明为测定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成分及含量,想烧杯中分5次共加入2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

(1)分析实验过程,第一次加入40.0克NaOH,为什么没有生成沉淀?________。
(2)分析实验过程,如果加入90克NaOH,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3)原来混合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4)若小明在称量沉淀前,没有将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清洗掉就直接干燥,则会造成就计算氯化铜的含量?????? ?。
A.?偏高?????????????????????????????????????????B.?偏低?????????????????????????????????????????C.?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