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酸碱盐综合复习)(知识点梳理+典题训练)(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酸碱盐综合复习)(知识点梳理+典题训练)(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28 19:4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酸碱盐综合
一:常见的酸和碱的物理化学性质
常见的酸








常见的碱

二:常见的盐物理性质
常见的盐物理化学性质
1、碳酸钠俗名 或 ,化学式为 。碳酸钠晶体的化学式为 。
2、碳酸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常见的有汉白玉、 、 等,碳酸钙是一种 的盐,化学式是 。
3、氯化钠俗名 ,化学式是 ,主要来自海水,除了食用,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医用生理盐水:
4、写出下列常见盐的化学式:
氯化银 氯化钡
氯化铜 氯化铁 氯化铝
硝酸钠 硝酸银 硝酸钡
硝酸铜 硝酸铁 硫酸钠
(2)盐类的制取,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1、纯碱的制取及相关性质




总反应方程式:①NaCl + CO2 +NH3+H2O=NaHCO3↓+NH4Cl(可作氮肥)
②2NaHCO3Na2CO3+H2O+CO2↑(CO2循环使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①与酸(盐酸)的反应: ,
②与碱(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
(这两个反应可用于检验NaOH是否变质)
3、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①与盐酸的反应:
②高温分解:
三、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
1、定义:两种????????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反应条件①产生不溶物,即沉淀 ②产生气体 ③产生南电离的物质如水、醋酸等
2、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下列情况能否反应。如能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如不能反应,请说明理由。
(1)氢氧化钠溶液与硝酸钾溶液: ;
(2)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 ;
(3)硫酸与氯化钠溶液: ;
(4)盐酸与硝酸钠溶液: ;
【针对练习】
1.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如图是硫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图。请回答:

第1题图 第2题图
(1)图中M应为________(填“物质类别名称”)。
(2)写出硫酸与某种盐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 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中的________反应。
2.将一定质量的某液体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之处。
(1)如果该液体是浓盐酸,则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的曲线(见右图)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它的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 ______。
(2)如果该液体是浓硫酸,则浓硫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关系的曲线(见右图)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化学式为Ca(OH)2是一种常见的碱
(1)写出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
(2)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是利用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________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
(3)用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和________溶液反应可制取少量的NaOH;
(4)写出熟石灰在农业上的应用:___ _____(写出一点即可).
4.下面是工厂苛化法生产烧碱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__
(3)结晶得到的固体烧碱中可能含有少量的________(化学式)
(4)烧碱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可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稀________溶液。
5.小明同学用如下实验装置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反应。锥形瓶中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或澄清石灰水(均为200mL)。
【查阅资料】
①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②CO2在酸性溶液中溶解性会大大降低,若向溶有CO2的水溶液中加入盐酸, 会将CO2从水中赶出,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
(1)小明向A装置通入的CO2气体体积V应________200mL(填“>”、“<”或“=”)。
(2)A中的溶液是________,B中的溶液是________ , 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
(3)小红不用B装置,实验后他向锥形瓶A中的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他判断该现象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你认为他的判断是否正确___ _____。小丽也不用B装置,实验后她向锥形瓶A中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如出现_____ ___ , 就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_____ ___。
6.为了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资料】无水硫酸铜遇到水或水蒸气变蓝色,空气中有水蒸气。

【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取甲、乙、丙三支洁净的试管,向甲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酸和无水硫酸铜,向乙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和无水硫酸铜,向丙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酸、氢氧化钠固体和无水硫酸铜,并将试管内的试剂充分混合。
【实验反思】
(1)实验前,小科通过仔细观察后认为该实验设计存在不严谨的地方,你认为应当对实验作如何改进?___ _____。
(2)经过改进后,通过实验中_____ ___现象,表明无水乙酸和氢氧化钠固体反应产生了 水。
(3)整理实验器材时,小科发现丙试管底部有发热现象,猜想无水乙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但小雪对小科的猜想提出了反驳,她反驳的依据是____ ____
7.炎热的夏天,碳酸饮料有助于解渴消暑。某同学为了测定某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将250mL瓶装碳酸饮料放在冰箱中冷冻一段时间(未结冰):
②将饮料从冰箱内取出,迅速加入质量分数为505NaOH溶液5mL;倒转饮料和轻轻振荡,然后放置恢复至室温,作待测液:
③按如图连接实验装置。取100mL待测液置于装置B的锥形瓶中,关闭开关K,打开液漏斗的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关闭活塞;
④打开开关K,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将C装置中的物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0.394g。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用NaOH溶液不用澄清石灰水的原因是____ ____,装置D的目的是_ _______,
(2)步骤④中若是洗涤不干净会使结果偏________:
(3)若实验中各种溶液的密度都视为1g/mL,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计算此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为________g/L(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8.某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探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他们想进一步探究: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浑浊的液体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四位同学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上述酚酞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小明:可能是个偶然现象。
小东:可能是浑浊液体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镁沉降后溶液就变无色了。
小花: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也可能是氢氧化镁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小红: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 OH- 离子较多,使酚酞试液变红;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 OH-离子变少,酚酞试液又变无色。
(1)对小明猜想“是个偶然现象”,四位同学都认为可以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排除偶然现象。他们的方法是:_____ ___。
(2)小花认为小东的猜想不正确,她从碱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原因上给予了否定,小花的理由是_____ ___。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花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的目的吗?
实验步骤 设计目的
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滴入酚酞试液,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______ __



(4)对小红的猜想,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进行证明,其中一种如下表。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相应结果或结论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镁和相同质量的热水振荡,各滴加数滴酚酞试液。一支保持温度不变,另一支自然冷却。 保持温度不变的红色不消失,自然冷却的红色消失。 ________

9.已知NaHCO3在270 ℃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 ,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样品稀硫酸测定生成CO2的质量。
(1)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
(2)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方案二:样品加热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克,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克;
②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克。
(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__ ______。
(4)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已知:2NaHCO3 = Na2CO3+H2O+CO2↑)


10.如图 1 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1)未滴加盐酸时,烧杯中溶液呈________色。
(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 溶液的 pH 逐渐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图 2 所示,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 “吸热”或“放热”)。
(3)请计算原烧杯中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稀盐酸的密度为 1.095 克/毫升)









11.工业上侯氏制碱法得到的纯碱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化验员要对每批次的纯碱产品进行检验.在实验室中取27g纯碱样品,平均分成五份依次加入到盛有100g稀盐酸的锥形瓶中(锥形瓶的质量为60g),每次充分反应后都进行称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第一次加入纯碱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g.
(2)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计算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