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课件(打包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课件(打包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0-28 20:34:46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常考1 能说出观察的类型及要求出题角度?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典例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C.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D.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有计划、有耐心C[解析]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方法透视 观察包括肉眼观察和运用器具观察。视觉有时会出现误差,精确的观察需要一定的工具。常考2 能判断生物和非生物出题角度?生物和非生物的判断。典例 下列各组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
A.向日葵、霉菌、岩石
B.珊瑚、流感病毒、小草
C.狗、木耳、肺炎球菌
D.蜂鸟、蝗虫、水C[解析] 本题考查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判断。生物具有生命现象,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不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A项中岩石不是生物;B项中的珊瑚是珊瑚虫的分泌物,已没有生命现象,不是生物;D项中的水不是生物。方法透视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属于生物,关键看:一是否具有生命现象;二是否具备生物的共同特征。不能只根据某一个特征来判断某物体是否属于生物。常考3 能结合文学作品、古诗词、谚语、成语等,说出其中蕴含的生物特征出题角度?生物的共同特征。典例 下列哪个语句能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朵朵葵花向太阳C[解析]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朵朵葵花向太阳”是向日葵向光的特性,是对光照的反应,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描述动物相互捕食的一种行为,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动物主要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方法透视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谢 谢 观 看!课件8张PPT。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常考1 能说出不同的调查方法出题角度?科学探究的方法——调查。典例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不属于科学调查的是 ( )
A.人口普查 B.森林资源调查
C.濒危动物调查 D.卫生检查D[解析] 为了达到调查的目的,制订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调查法。人口普查、森林资源调查、濒危动物调查都属于调查。卫生检查不属于调查。方法透视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要掌握调查的目的和具体做法。调查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全面调查、全面调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的调查,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全面调查。常考2 能说出生物的归类方法出题角度?生物的归类。典例 某小组同学将调查的生物进行了归类,将水绵、金鱼、荷花、水鸭、蟹等生物归为一类;将雪松、银杏、蝴蝶、玫瑰、兔、麻雀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归类的标准是 ( )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B.按照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D[解析] 由题中的叙述可知,水绵、金鱼、荷花、水鸭、蟹等生物都生活在水中,而雪松、银杏、蝴蝶、玫瑰、兔、麻雀等生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可见其归类标准是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方法透视 对于同一种生物,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其归为不同的类群。生物根据形态结构特点可归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也可以根据生活环境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还可以根据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谢 谢 观 看!课件11张PPT。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常考1 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出题角度?根据南北方的气候差异,考查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结合诗词歌赋、文学作品,考查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结合天气的异常情况(如干旱、洪涝灾害等),考查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典例 凝练隽永的古诗词不仅寄托了人们的情思,还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下列诗句能反映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A[解析] A项中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方法透视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多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实例有利于深入理解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影响;明确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中,最关键的是两者都是生物,没有非生物。常考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出题角度?根据生命现象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典例 下列实例中,能体现出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
A.植被丰富的山中空气清新
B.初到高原的人出现高原反应
C.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
D.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C[解析] 植被丰富的山中空气清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高山,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因此导致人体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少,血液运输的氧气减少,组织细胞缺氧,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减少,因此出现高原反应,这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严重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方法透视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等。常考3 探究实验出题角度?根据实验考查探究过程中对照实验的设计或根据实验综合考查探究过程。典例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探究中作为对照的是裸地组
B.实验应该选择在水源丰富的地方
C.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空气湿度
D.草坪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大于灌木丛A[解析] 裸地上没有植物,因此在该探究中作为对照;为避免水源中水分蒸发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应选择在没有水源的地方进行实验;由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因此实验变量是不同的植被,而不是空气湿度;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三组实验中,裸地组湿度最小,草坪组湿度较大,灌木丛组湿度最大,所以草坪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小于灌木丛。方法透视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变量是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实验设计中仅仅改变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他因素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谢 谢 观 看!课件11张PPT。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常考1 生物圈出题角度?以生活场景或文学作品为依托,考查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判定或直接考查生物圈的范围。典例 下列关于生物圈是最大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地球生态系统
B.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D.生物圈包含所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A[解析]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是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方法透视 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
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常考2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出题角度?以具体的生态系统为依托,考查各种类型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典例 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是典型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大量水鸟栖息于此,故有“鸟类天堂”的美誉。
(1)湿地公园中水鸟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消费者(2)下列关于湿地公园的一些观点其中合理的有 (可多选)。
①湿地植被能净化水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②湿地公园中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③湿地公园环境优美,可在园内修建高档住宅小区
④湿地公园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①②④[解析] (1)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因此水鸟属于消费者。(2)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较多,自动调节能力强。该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功能。湿地公园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在湿地公园内修建高档住宅小区,会破坏环境,不利于环境保护。常考3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出题角度?以生态系统的关联特点为依托,考查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典例 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  )
A.“DDT”挥发性极强
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人类把“DDT”带到了南极
D.“DDT”在生物圈中流动,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解析] 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的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不易分解、不易排出,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DDT”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也加入了全球性的物质循环当中,可见,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我们应该注意环境保护,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方法透视 不管从非生物因素、地域关系,还是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地球上的各个生态系统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关联的。
谢 谢 观 看!课件10张PPT。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常考1 生态系统出题角度?以具体实例为依托判断生态系统,或以具体生态系统为依托,判断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典例 在一个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 )
A.生态系统 B.生物网 C.食物链 D.食物网A[解析]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一个生态系统内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构成了食物链,许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方法透视 判断生态系统的依据:(1)根据概念来判断,必须同时具备生物与环境;(2)根据组成来判断,必须同时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常考2 食物链和食物网出题角度?考查食物链的书写或以直方图等图为依托,考查食物链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以食物网示意图为依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知识。典例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话,用食物链来表示,正确的是 ( )
A.大鱼→小鱼→虾 B.阳光→水藻→虾→小鱼→大鱼
C.虾→小鱼→大鱼 D.水藻→虾→小鱼→大鱼D[解析] 大鱼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A项中把大鱼、小鱼、虾的捕食关系弄反了;B项中,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包括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C项中虾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D项食物链正确地表示了水藻与大鱼、小鱼、虾它们之间的捕食关系。方法透视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常考3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出题角度?以曲线图为依托,考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典例 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若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是 ( )D[解析]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即兔群数量的变化:先急速上升,后急剧下降,然后维持在一定的平衡状态。兔群数量变化的图像应该为D。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