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第15课
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材料一: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结果失败。1921—1922年,又进行了第二次护法运动,结果失败。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着手开展了工人运动,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 180多次,……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1、背景 材料一 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宣言
材料二 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文 共产党:
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认识到了孤军奋战不能够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完成。国民党:
依靠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不能拯救中国,要联俄联共。①时间:②地点:1923年6月广州③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
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
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
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2、中共三大中共三大会址1924年1月①时间:②地点:③内容:广州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3、国共合作的实现——国民党一大召开④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权民生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联共扶助农工联俄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强调反帝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1924年1月,李大钊与孙中山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4、黄埔军校的建立①背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②时间:1924年5月,广州黄埔③领导人: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④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留日期间,蒋介石加入了同盟会,1913年他参加了“二次革命”。1922年,陈炯明叛变,蒋介石追随孙中山。1924年,蒋介石指挥了两次东征。1926年,他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率军进行了北伐战争。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的周恩来周恩来,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
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发生重要转折。
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
1920年去欧洲勤工俭学。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秋回国,在国共合作期间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等职,并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长,两次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创建了行之有效的军队政治工作制度。孙中山在开学典礼结束后,同蒋介石(中),何应钦(左),王柏龄(右)合影1924年,孙中山(台上居中者)在军校成立典礼上讲话。中国革命之所以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革命武装队伍 ......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较,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你们不仅知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要知道枪向什么人放。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幕典礼上的讲话贪生畏死勿入斯门革命者来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黄埔军校旨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黄埔军校与其他军校最大的不同点: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
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由于国共两党成员的共同努力,黄埔军校及其分校从1924年成立到1927 年,共招收了六期学员计12000多人,其中国共两党合作培养的前五期共毕业学员7399 人。他们中大多是既能从事政治思想工作,又会指挥军事战斗的全面人才,不少人为中国民主革命建树了功业。
——周兴梁 《论黄埔军校的历史地位》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
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黄埔四期:林彪(中共)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戴笠(国民党) 林彪 左权 徐向前 1925年1月26日,先生被确诊为肝癌,在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最终于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孙中山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致苏俄遗书》。弥留之际,孙中山提到国事的遗言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希望他的革命主张和革命主义能够得到实现。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一生的主要斗争 1925年3月,广东国民政府成立(主席:汪精卫),黄埔军校的学生和粤军合编为国民革命军(北伐军)。三、北伐胜利进军1、时间:2、目的:3、总司令:4、北伐对象:1926年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蒋介石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5、主战场:湖北、湖南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发表讲话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蒋介石张作霖
兵力35万吴佩孚
兵力20万孙传芳
兵力20万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打倒吴佩孚,
联络孙传芳,
不理张作霖。
张作霖,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土匪出身。1918年,张作霖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逐渐控制东北,残酷压迫人民。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他打败直系,把持了北京政权。
孙传芳,北洋直系军阀。1924年,孙传芳在江浙战争中打败了皖系卢永祥,占据浙江。1925年11月,孙传芳在南京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自任总司令,成为直系军阀中最有实力的首领。
1926年至1927年间,他血腥镇压了上海工人的第一次、第二次武装起义。
吴佩孚,北洋直系军阀首领,清末秀才。后来,他投靠北洋军,在新军曹锟部任职。1922年,直奉战争后,逐渐掌握了直系军力。1923年,吴佩孚残酷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制造了二七惨案。1924年,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被打败。
广州长沙上海南京郑州济南北京沈阳6、胜利进军蒋介石1926.7.北伐开始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①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武昌战役②在江西歼灭孙传芳主力。1927.1.迁都武汉③一路攻占南京,另一路由福建进入浙江、上海。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震动全国。北伐主要战役叶挺,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广东惠阳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1926年,北伐战争中,叶挺率领独立团英勇作战,获得“北伐名将”的声誉,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北伐军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迁都武汉7、主要成果:8、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材料一: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合作,发动了1924~1927年的革命。……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这是两党结成了统一战线的结果。
——《毛泽东选集》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材料二:根据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首先以主力指向湖南、湖北战场……再集中兵力转向东南各省……最后进入长江以北地区……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材料三: “我们为什么能够建立这样的伟大战功呢?主要的—个原因,就是因为独立团是共产党的军队,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甲。”
——《叶挺传》北伐将士浴血奋战,中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北伐作战方针正确;材料五:北伐军出师时,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工人运输队、宣传队、担架队随军出征。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的打击;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支援北伐战争。
——《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四:从军队数量说,北洋军阀大大超过了国民革命军。但他们反动腐朽,祸国殃民,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三大派之间矛盾重重,不可能协同作战。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北洋军阀失道寡助;各自为战;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各地工农运动蓬勃发展①农民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②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农民武装队伍 为了配合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上海工人在中共领导下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上海,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①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
②北伐作战方针正确;
③北伐将士浴血奋战,中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④北洋军阀失道寡助;各自为战;
⑤ 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随着北伐的胜利,1927年蒋介石到达上海,随后,他就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在上海密谋实施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帝国主义以及江浙一带的财阀、帮会的支持之下,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上海的工人纠察队、共产党员及革命群众被大量屠杀,倒在血泊之中。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蒋介石发布查禁工人集会的命令,并逮捕、射杀革命进步人士。4月13日中午,宝山路上群众请愿大游行遭到血腥镇压。 1927年4月12日凌晨,上海总工会等处的工人纠察队被强迫缴械。13日,上海工人和市民召开十万人的群众大会、游行,要求释放被捕工友,交还被缴枪械。队伍进行到宝山路时,第二十六军突然从埋伏处冲出,向人群扫射,当场打死100多人。随后,蒋介石下令封闭上海市总工会和一切革命团体,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几天之内,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 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相继以“分共清党”为名,大规模搜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单广东一地,被捕杀的就达二千多人。同时,阎锡山在山西,刘湘在四川也纷纷举行“清党”,并表示拥护南京政府。与此同时,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捕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李大钊就是在这期间被杀害的。大革命受到了严重挫折。1927年4月28日下午,李大钊在就义前与难友路友于(左)、张挹兰(右)合影。绞死李大钊的绞刑架①时间:1927年4月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南京蒋介石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②地点:③人物:④性质: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举行成立典礼。3、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早年参加同盟会。1925年,在广州任国民政府主席。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不顾国民党左派宋庆龄等人的坚决反对,竟然在武汉公开召开“分共会议”,正式宣布与共产党决裂,随后,汪精卫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展开疯狂屠杀。这就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汪精卫集团发动反共政变,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被国民党完全抛弃。至此,国民革命失败。
1926年1月
武汉国民政府1927年4月
南京“国民政府” 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后,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在一起,合称南京国民政府,两股反革命势力同流合污。从此,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中国进入十年内战时期。 “宁汉合流”4、二次北伐及东北易帜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四、大革命的功绩、失败原因及教训1、功绩①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②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为什么又说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因此说它取得了胜利。但是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国民党叛变革命,成为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者。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材料一:右图漫画《同去,同去砍人去!》材料二:“1926年9月,英国军舰公然炮击进攻武汉的北伐军……各帝国主义集结在上海……随时准备进攻北伐军。”材料三:马林和陈独秀:中国革命目前的任务,只是进行国民革命,国民党是代表国民革命运动的党,主张“一切工作归国民党”。陈独秀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枪支,交存政府。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2、失败原因客观:主观: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①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和实践经验②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妥协退让 这次战争中途夭折的教训,使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3、教训: 在北伐之后,吴佩孚深感杀人如麻、罪孽深重,曾一度埋名隐姓。但是,“七·七”事变之后,在对日本问题上,他却保留了一点气节。当汪精卫派人劝他投降日本时,他向汪精卫交出了自己抄录的文天祥的《正气歌》,并多次拒绝日本的金钱美女的诱惑,高官厚禄的许诺。
正因如此,他引起了日本人对他的百般仇视、忌恨。1939年11月24日,吴因吃饭不慎,误将一碎骨渣嵌进牙缝,刺破牙齿,这正为日本特务机关以治牙病为借口,施展阴谋而创造了良机,最终对吴痛下毒手,置吴于死地。这正如董必武先生所讲的:“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官阀,却和其他军阀截然不同。” 孙传芳的下场又是另一种情况。1926年,他在江西被北伐军打垮后,余部收编于张作霖所辖,皇姑屯事件后,又寄食于张学良的门下。他为了遮人耳目,掩盖罪责,后来迁到天津英国租界,最终死于为父复仇的义女施剑翘的枪口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