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三至六章过关检测
[测试范围:第三单元第三章~六章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一株玉米在生长旺盛时,一天要吸收几千克水,这些水绝大部分用于(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构成细胞
2.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操作步骤有:①部分遮光,②滴加碘液,③酒精脱色,④取下纸片,⑤照光,⑥暗处理,⑦显色观察。下列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
A.①⑤⑥④③②⑦ B.⑥①⑤④③②⑦
C.⑥①⑤③②④⑦ D.①⑤④⑥②③⑦
3.在同一植株的同一位置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摘取相同的三片叶,用打孔器在叶上取相同的圆圈,脱色后加碘液,其结果是( )
A.早晨摘取的颜色深
B.傍晚摘取的颜色深
C.深夜摘取的颜色深
D.颜色一样
4.大面积植树造林的意义是( )
A.保持水土,防止流失
B.降低本地区空气的温度
C.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
D.以上都正确
5.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是( )
A.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B.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吸水、蓄水和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D.使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而不被破坏
6.在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有时要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时又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低温贮藏水果、蔬菜
B.农田及时松土
C.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D.小麦种子晒干入仓
7.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环境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4-1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经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叶片的未遮光部分变为蓝色。下面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
/
图4-1
A.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光合作用消耗掉原有的有机物
B.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的目的是设置对照
C.滴加碘液后发现,叶片未遮光部分变为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蛋白质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8.下列措施不能抑制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玉米播种前要耕田松土
B.小麦种子在入仓前要晒干
C.向贮藏粮食的密闭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
D.水果、蔬菜在低温低压条件下贮藏
9.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基本模式。下列是温室大棚栽培作物常采取的措施,其中直接利用光合作用来提高产量的是( )
A.合理密植 B.适时松土 C.减少光照时间 D.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10.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
C.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理密植和中耕松土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60分)
11.(25分)某学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设计了如下A、B两组实验:
实验步骤:
①采集新鲜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
/
/
图4-2
②在离60 W的白炽灯水平距离为10 cm、20 cm、30 cm处,分别安放3个容器(如A图所示),均加入等量的清水和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利用光强传感器测出三个距离的光照强度。观察并记录6 min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一);
表一
灯源与容器的距离/cm
10
20
30
光照强度/lx
435
375
280
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数量/枚
10
5
1
③向B装置1、2、3号容器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新鲜蒸馏水、清水、1%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后各放入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放在60 W的白炽灯下照射(容器接受光照强度相同)。观察并记录6 min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二)。
表二
编号
1号
2号
3号
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数量/枚
0
3
9
请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
(1)实验中同学们发现部分叶片表面有气泡冒出且有上浮现象,请你推测此气体为 ,写出此生理过程的表达式: 。
(2)分析表一,灯源与容器的距离远近与叶片上浮数目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装置中1、2、3号的变量是 ,表二中1号容器内无叶片上浮,请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以上两组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温室大棚内蔬菜的产量,应从哪两个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5分)李老师虽年近古稀,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这与他广博的生物学知识和科学的锻炼方式密切相关。
(1)夏天傍晚,他选择在树林中的小路上散步,他感觉空气清新、凉爽、湿润。你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绿色植物的 和 的结果。
(2)晨练时,他不去树林而是选择小河边,这是因为植物在夜晚进行 使树林里的空气不如小河边的清新。
(3)李老师晨练时有一次随手掐断了一株绿色植物的幼茎,发现茎的断面有白色的汁液渗出,你认为汁液来自茎的 (填结构名称)。
(4)李老师的锻炼对环境的选择引发了小明同学的好奇心,他用仪器测量了小树林中 24 小时内某气体的数据变化,并把这些数据用曲线表示出来,如图4-3中(一)所示。你认为小明测量的是 含量的变化。
/
图4-3
(5)小明将图(二)植株中甲叶片的主脉切断,乙叶片的C部分两面对应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D 部分不作处理,暗处理一昼夜后,再置于阳光下 4 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漂洗后用碘液处理,发现 A、C 两部位未变蓝色,B、D 两部位呈蓝色。则上述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
教师详解详析
1.A [解析] 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分一部分被叶肉细胞用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其余的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
2.B [解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照光→取下纸片→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分析现象。
3.B [解析]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有机物的同时,也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叶制造的有机物会不停地通过筛管运输给其他器官。傍晚时的叶片因为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储存的淀粉最多,所以颜色深。
4.D [解析] 森林有“地球之肺”“绿色水库”之称,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森林能够改良气候,降低空气温度,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
5.C
6.B [解析] 低温会抑制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时间;及时松土可以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贮藏粮食时,密闭的粮仓内充加二氧化碳,可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延长保存时间;小麦种子晾干后,水分少,呼吸作用弱,可以延长保存时间。
7.B [解析]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植物通过呼吸作用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叶片的一部分进行光照,一部分没有进行光照,形成了对照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才科学合理;将植物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经脱色后滴加碘液,结果叶片未遮光的部分染成蓝色,叶片遮光的部分没有变化,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未遮光的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淀粉遇碘变成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8.A [解析] 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不是抑制呼吸作用)。
9.A [解析] 减少光照时间、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等措施都不利于直接利用光合作用来提高产量;适时松土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10.B [解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必须需要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而夜晚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呼吸作用。
11.(1)氧气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2)灯源与容器的距离越近,上浮的叶片数目越多;灯源与容器的距离越远,上浮的叶片数目越少 光照强度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3)二氧化碳 1号容器中无二氧化碳,菹草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氧气产生,故无叶片上浮
(4)适当提高光照强度;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12.(1)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2)呼吸作用
(3)筛管 (4)氧气 (5)水分 光照
[解析] (1)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湿度,使空气变得湿润;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使空气变得清新。(2)植物夜晚呼吸作用旺盛,早晨小树林里二氧化碳浓度高,此时树林里空气不清新,不宜晨练。(3)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由上向下运输,从茎的断面上渗出的白色汁液是有机物,来自筛管。(4)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气体的浓度在早晨最低,在傍晚最高,这种气体应该是氧气。(5)这个实验存在两组对照实验:A和B,变量是水分;C和D,变量是光照,这个实验可以探究水分和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