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时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时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9 09:5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选择题
1.益阳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
2. 某同学利用下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由此可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七国之乱 B.春秋五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3.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楚国的位置应是(  )

4.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这一措施直接(?? )
A.?提高了军队战斗力???????????B.?承认了土地私有???????????
C.?统一了人民的思想???????????D.?加强了中央集权
5.毛泽东曾写道:“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宄(奸宄,指犯法作乱的人)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这段话中体现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包括(??? )
A.?鼓励耕织??????????????B.?建立县制?????????????????C.?奖励军功????????????????????D.?严明法度
6.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其中的“一强”是指(  )
A.秦 B.吴 C.楚 D.越
7.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奈何。这个故事,说明(  )
A.变法违背民意 B.变法深入贯彻 C.变法遇到阻力 D.变法宣告失败
8.公元前346年的新年,秦国一个老人的四个儿子回到家中,老大说他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说他因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讲自己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老四说他因经商致富得到政府奖励。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这四个儿子中最可能在吹牛的是(  )
A.大儿子 B.二儿子 C.三儿子 D.小儿子
9.《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甚至会付出沉重代价
10.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不如长城的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的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请你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指的是
A.大运河 B.郑国渠 C.灵渠 D.都江堰
11.某工程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该工程是( ?)
A.?都江堰的开凿???????B.?长城修筑??????????C.?灵渠的开凿??????????D.?秦始皇陵的修建
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三:(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的什么精神?说说商鞅代表哪个群体的利益。

(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有何影响。

(4)通过学习这段历史,你有何启发?



















参考答案:
1-5:ACBAB;6-11:ABDDDA
12.(1)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不守旧、敢作敢为、与时俱进等均可)。地主阶级。
(2)建立县制,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当时能够富国强兵,实现霸业。今天的中国要坚持改革的方针和政策;人才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进步,要珍惜人才、培养人才。(答出其他要点,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