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 第九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 第五节:台湾省 延庆县下屯中学:朱秋霞 一、对课标的分析与解读 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准确位置和范围,并能够分析其自然环境的特色。对于在图中指出台湾的位置和范围的知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而对于自然环境特点的相关知识,则需要借助相关的材料给学生渗透。 制定教学目标1.学生分小组自学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等自然要素并归纳特点,能够在台湾省图上指出众要素,延续互相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
2.阅读我国气候类型图找出台湾气候类型,并运用相关城市的气候资料,分析该地气候特点。
3.利用本区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区域物产丰富的原因。
4.从对台湾的认识的不断递进过程中,加强对宝岛台湾的热爱,更加期盼祖国早日统一。八年级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相应的地理能力如:读图析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比以前大大提高。本节课的基础内容相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困难,但关于气候及物产丰富的原因分析等问题则需要教师选取适合学生接受的相关资料和方式方法,使学生最终掌握知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三、教材分析与处理 台湾省共分为两课时完成,本节课我主要选取了台湾省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等,这些知识是认识区域的基础,同时这些知识也为后面学生分析台湾经济特征作铺垫。四、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教学重点:台湾省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的特点、物产。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自主学习。
教学难点:对于物产丰富、影响分布的原因主要是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分析。由于学生刚刚认识了本区的自然环境,因此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新课改倡导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本课时则主要采取讲授法、小组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利用学生熟悉的地图结合简单的问题引入新课,给学生创设一种积极探究的氛围。然后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共同分析、讨论、独立思考等活动最终认识台湾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特点、丰富的物产等内容。六、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材、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七、简述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小组形式
2、地图引领,导入课题
3、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4、板书反馈,巩固所学
5、认识美称,分析原因
6、诗歌赏析,共盼统一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中国政区图第一组:
准确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 海陆 位置、政治地理位置
第二组:
说出台湾的范围、面积、人口、民族、行政中心,说出台湾岛与台湾省的关系认识台湾基本概况 各组领取任务 第三组:
台湾岛以何种地形为主,主要地形区有哪些,各地形如何分布,台湾的最高峰是什么,试分析这种地形适合发展什么?
第四组:
在图中找出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和最大的湖泊—日月潭,并结合台湾岛的形状、地形、进一步说出岛上河流长度和流速的特点第三组:
台湾岛以何种地形为主,主要地形区有哪些,各地形如何分布,台湾的最高峰是什么,试分析这种地形适合发展什么?
第四组:
在图中找出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和最大的湖泊—日月潭,并结合台湾岛的形状、地形、进一步说出岛上河流长度和流速的特点课堂反馈一利用空白板图进行填图练习:
1我国第一大岛__
2台湾岛北临___南临___东临___西隔_____与大陆____省相望
3台湾境内最长的河流是______
4台湾最高峰是__ 课堂反馈二八、板书布置作业 请各组搜集资料去论证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神圣领土。 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