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解比例。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习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解比例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解比例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解比例的依据,能正确地解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有关知识,请你判断一下,下面哪两个比能组成比例?(课件出示)
6∶10 和 9∶15 20∶5 和 4∶1 5∶1 和 6∶2
讨论交流:什么叫做比例?刚才那些同学的判断对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2.填空并说明理由。
1:3=( ):( ) 3:8=9:( )
因为与1:3比值相等的比有很多,所以这道题的答案不唯一,只要比值是1/3就可以了。5:3=9:(2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之积是8×9=72,外项积也应该是72,72÷3=24,所以括号里填24。
3.借题导入:3:8=9:( )中的未知项也可以用x表示,写作3:8=9:x,像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老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2,探究解比例的方法。
出示例2,读题,学生弄清列式及解题根据,自主尝试解答,之后汇报交流,老师指名学生板演并交流列式及解答根据。(先列出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外项积=内项积”把比例改写成方程,然后解方程。)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m。
X:320=1:10
10X=320×1
X=(320×1)/10
X=32
答:这座模型高32m。
2.教学例3,探究分数形式的比例的解法。
出示例3,让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老师结合学生汇报进行板书。
3.总结解比例的过程:解比例首先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根据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三、巩固应用:
1.(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巡视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指导学生先列比例,再解比例)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谁能说说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设未知数为X,再列比例,最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未知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