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探索乐园:数线段的规律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探索乐园:数线段的规律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29 14:4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数线段的规律P96-97
教材分析:
《数线段的规律》是数学“几何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是冀教版四年级上
册第九单元《探索乐园》的第二课时,这一单元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植树问题,探索并总结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二是数图形问题,探索线段上的点数与线段条数之间的关系,总结数线段的方法和规律。
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过数角等内容的基础上安排的。要求学生探索并发现线段上的点数与线段条数之间的规律,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类似的数图形的问题,并在借助直观图探索植树问题和数线段规律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发展初步的数学归纳和推理能力。
教材设计了三个探索活动。活动(1),给出一条标有A、B、C、D四个点的线段,提出:数一数,一共有几条线段?用兔博士的话“你是怎样数的”引导学生交流数线段的方法和结果。活动(2),以表格的形式给出4个线段图,包括线段中间没有点、有1个点、2个点和3个点的各种情况,要求数出线段的条数,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活动(3),根据发现的规律判断:如果线段上有6个点,一共有几条线段?10个点呢?“练一练”设计了数角、数三角形、数长方形等内容,把数线段的方法扩展到类似的问题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推理和简化的思想。
本课体现了数学模型可以分为:数概念模型、运算模型、方程模型、几何图形模型。 数学模型。
二、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会用字母表示线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且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过数角等内容,这些都为学好本课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四年级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聪明才智的强烈愿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爱玩、爱动、好奇、好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年龄特点,课堂活动中,我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抓住每个活动的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经历由个别到一般规律的总结过程。如:我巧设连线游戏,为探究“化难为简”的数学方法埋下伏笔,让学生经历连线过程,初步感知点数、增加的线段数和总线段数之间的联系,整个过程都在逐步地让学生去体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懂得运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思维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发现线段上的点数与线段条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线段、数图形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数线段、交流数的方法、发现规律以及应用规律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总结数线段的规律、用规律进行推算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数线段、发现、总结规律并根据规律推测的过程,获得探索规律的活动经验。
教学难点:有规律的数线段,并用式子表示出来。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互 动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
激发兴趣
大胆尝试
(1分钟)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请你拿出本和笔,在本上任意点出10个点,并将它们每两个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
师:同学们,有结果吗?(学生表示:太乱了,都数昏了)大家别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这个问题。这么多条线段,不好数,我们先从简单的开始。
巧设连线游戏,紧扣教材例题,同时又让数学课饶有生趣。任意点10个点,再将每两点连成一条线,看似简单,连线时却很容易出错。这样在课前制造一个悬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同时又为探究“化难为简”的数学方法埋下伏笔。。
第二环节:
自主尝试
探索规律
(20分钟)
活动一
师: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几条线段,请你把图画在本上,在本上数一数,并把数出的线段写一写,数好、写好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你数的方法和结果。(出示课件)
学生自主尝试,同桌交流方法,全班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数的方法和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介绍数法:先数……再数……最后数……
师:你数的很清楚,想必是找到什么规律了吧?
生介绍发现。
师:要有序、不重复、不遗漏数出线段我们可以这样数:AB、BC、CD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基本线段,有三条;AC和BD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两条;AD则是含有三段的线段,只有一条,所以共有3+2+1=6(条)。这种是按线段的组成不同来数,即分类数。板书:分类数;
师:还有一种方法:以A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AC、AD三条,以B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BD两条,以C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一条,共有3+2+1=6(条)。这种是按A、B、C等一定的顺序,依次为左端点,往下数,即序数数。板书:序数数。
师:如果用这种方法来数课前的问题,能数出结果吗?
生:跃跃欲试(安排较少时间)
师:老师这儿还有更简捷的方法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数线段。板书课题:数线段的规律。
活动二
1、填表?(电脑出示)
图 形
线段上的点数
线段的条数
A? B???
2
?
A? B??? C
3
?
└──┴──┴──┘ A???? B?????C?????D
4
3+2+1=6
└—┴—┴—┴—┘
A???B?? C???D???E???
5
师:请大家打开书96页,看第2个问题,数一数,照样子完成下表。(学生独立填)
师:数好、填完的同学在四人小组内
交流你的数法和结果。
(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各小组不同情况给予适当帮助。)
师:同学们,想一想,线段的条数该怎样用算式表示?
(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2、探索规律。
师:观察表中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生1:基本线段数=点数 — 1
生2:第一个加数刚好比点数少1,然后每个加数少1,依次加下去,直到1为止。(点数 — 1)+……+2+1
生3:线段总条数就是1到基本线段数所有自然数的和。
生4:线段总条数等于点数-1倒数相加的和。
活动三
师:根据发现的规律判断:如果线段上有6个点,一共有几条线段?有10个点呢?(指名学生板演)
5+4+3+2+1=15(条)
9+8+7+6+5+4+3+2+1=45(条)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首先提供了具有现实显示意义的学习素材,让学生独立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问题,整个过程由学生独立数,小组讨论,分组汇报和归纳方法组成,都是由学生唱主角,给予学生自由和自主权利,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仅仅在方法的归纳上作一两句概括性的说明。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上台数,使学生不仅要知道正确的结果,而且要理解计算方法及其含义,为后面进一步探索规律做铺垫。
安排时间不多,由浅入深,巧妙设置疑难问题,学生用已有的知识不太容易解决时,就会努力寻求更加便捷的方法,从而投入积极的思维之中。

第三环节:
分层练习
巩固拓展
(16分钟)
第1题
师:看来大家对于数线段的规律应用的不错,下面我们来数一数射线和角。 打开书97页,看练一练第1题,数一数,下列图中各有几条射线、几个角?数好、填完的同学思考角的个数和射线的条数有什么规律?
第2题
数一数,下列图中各有几个三角形?
师:从数三角形和刚才的数射线、数角、数线段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数三角形和刚才的数射线、数角、数线段方法是一样的。
第3、4题
师:用数线段的方法数一数长方形吧。
3、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长方形。
4、含有苹果的正方形有几个?(教师要给予指导)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能力。在这里,我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生的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小组里反应快的学生可以起到讲题作用,一般学生则在同学的帮助下获得知识。通过一组练习和教师简短的启发,使学生原有的数线段方法得到延伸,知识技能得到拓展,逐渐形成一种有效的数图形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四环节:
学生归纳
总结提升
(3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为什么?数角、数三角形与数线段有什么内在联系?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实际生活中,搜集除了本节课学习的数角、数三角形、数线段等问题外,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今天我们学习的规律来解答。
课末小结中交给学生,最后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并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同时又要引发学生在数学王国中继续探索。
五、板书设计:

数线段的规律
分类数 序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