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2课时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相遇问题是行程应用题的一部分。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了相遇问题中的术语如相向、相背、同时、相距,知道了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并会解答简单的相遇问题,但学生还不能很好地利用线段图表达速度、时间、路程这三种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本节课我意图通过拓展练习,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分析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这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1课时的学习基础上有所提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结合线段图解答相遇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讨论、自主解答“相遇”问题以及交流算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他人交流各种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结合线段图解答相遇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难点:
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复习旧知
回忆相遇问题中“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的数量关系,为新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谈话导入:
师:“关于相遇问题,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1:相遇问题是两个人或两个物体相对着走,碰面了。
生2:速度×时间=路程
生3: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过渡]: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稍复杂的相遇问题。(板书:相遇问题)
二、尝试探索
例1是对第1课时相遇问题的巩固,重点让学生结合线段图交流自己的算法,更直观地感受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学生当小老师,互问互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较这道题和上题的不同,理解本题中的数量关系。
如有学生提出方法二,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如学生未提出,教师可适时引导。
1、丫丫和聪聪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4分钟后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师:对于这道题的题意和示意图,你有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吗?
生:……
师:现在我们完全清楚了题意,那如何计算丫丫和聪聪的距离呢?
学生自主尝试解答。师找两个同学板演,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结合线段图,师生交流解答的方法和结果。
方法一:先算两人4分钟各行多少米,再把两人各走的路程加在一起。
60×4+50×4
=240+200
=440(米) 数量关系:丫丫的路程+聪聪的路程=总路程
方法二:先算两人1分钟共行多少米,再乘以4(速度×时间=路程)。
(60+50)×4
=110×4
=440(米) 数量关系: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2、小明和小强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走60米,小强每分钟走50米,3分钟后两人还相距100米,求小明和小强两家相距多少米?
师:认真审题,这道题和刚才的题有什么不同?
生:这道题两人走3分钟后还相距100米才能相遇。
师:那你能不能根据线段图找到这道题的数量关系?
生:两人的路程+100米=总路程
学生自主解答,师找两学生板演,并结合线段图交流自己的方法。
3、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31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几小时两车相距105千米?
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方法一:列表法
时间
卡车所行路程
轿车所行路程
合计所行路程
剩余路程
1小时
42千米
63千米
105千米
210千米
2小时
84千米
126千米
210千米
105千米
结合线段图,找一找卡车和轿车1小时、2小时分别到哪里,此时相距多少千米,找同学说说自己的算法,如学生理解有困难,可演示动画或表演。
方法二:去掉相距的105千米,两车就相遇了,用两车的总路程÷速度和就可求出两车的相遇时间。
(315-105)÷(42+63)
=210÷105
=2(小时)
4、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2千米,行驶了3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两车相遇过了吗?
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三、课后思考
课后思考给学生留下悬念和思考的空间。进一步巩固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小丽:喂,妈妈,我已经坐上从海世界到火车站的公交车了。
妈妈:好的,小丽,我在植物园,我马上往火车站走。火车站大约在我们中点的30千米处。
小丽:我坐的公交车时速大约40千米。
妈妈:这样啊,我把车速控制在每小时60千米,火车站见!
你知道海世界到植物园的距离吗?
四、总结
无论是一个或是两个物体的运动,也无论是正好相遇、差点相遇或相遇过了,所有的行程问题中都存在速度、时间及路程三个量的数量关系。另外,线段图可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题意,希望大家利用线段图轻松地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相遇问题第1课时后的一节拓展练习课。课前,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线段图表达速度、时间、路程这三种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本节课我意图通过拓展练习,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分析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这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第1课时的学习基础上有所提升。
本节课的亮点是线段图加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师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表达、交流自己想法,并能适时地评价学生,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的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确实得到了提升。
当然,本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对于第一题中课堂生成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教师的语言不够严谨、标准;第三题忘记了引导学生第二种解题方法;并再选题中全选择的是运动的两种物体相遇,其实应选择一种两人共同做零件或修路等类型的例子,引导学生这种方法还可应用到生活中的许多类似问题中。
最后,非常感谢教研室及校领导给我一次这样的锻炼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取经,争取使自己早日成长为一名专业的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