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试卷地理(上)必修(湘教版)高一地理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北极星 B.河外星系 C.天空中飘动的云 D.空中飞行的飞机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抛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美国北部一些电网出现了电流急冲现象。读右图,回答2--3题。
2.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的
A.A处 B.B C.C处 D.A处和C处
3.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A.英国、墨西哥 B.挪威、芬兰
C.意大利、西班牙 D.印度、巴基斯坦
4.从南极上空向下看,甲飞机沿南纬650顺时针方向飞行,从北极上空向下看,乙飞机沿北纬600顺时针方向飞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机同向飞行 B. 两机逆向飞行
C.甲机自东向西飞行 D. 乙机自西向东飞行
下图是某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分析回答5—6题。
5.该河若流出山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
A. 冲积平原 B.山麓冲积扇 C.沙洲 D.三角洲
6. 若河中有砂金,淘金处可能在
A.① B.④ C.③ D.②
7. 据日历反映信息,春分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23°26′S,120°E B.0°,21°W
C.23°26′S,21°W D.0°,120°E
8.下列物质中属于地壳中的矿物的是
A.从月球表面取回的标本
B.各种水泥制品
C.由赤铁矿和黄铁矿组成的混合物
D.金刚石、石英
9.下图中正确的大气运动为(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
A B C D
10.下列四种地质作用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A.台湾海峡的形成???????B.夏威夷群岛的形成
C.广西桂林山水??????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11.我国北方地区在秋季常出现的“秋高气爽”的天气,是在哪一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2.下图表示海洋中表层海水等温线,P表示洋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处在大洋的东岸,可能形成渔场
B.N处于海洋的东岸,是暖流和寒流的汇合处
C.P洋流是暖流
D.P在大西洋中可能是拉布拉多寒流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13—14题。
13.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从低纬到高纬的地域分异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14.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15.下列关于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有
A.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
B.山岳地区交通线路应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C.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线路时,往往需要迂回前进
D.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干线,技术难度高但成本低
16.在生命出现以前,地表环境的演化主要是
A.有机进化 B.化学演化
C.生物演化 D.有氧环境演化
17.在人类历史早期,西亚两河流域曾经是林木繁茂、经济昌盛的古代文明中心。后来由于森林被大范围破坏,生态环境发生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一事实说明
A.自然资源可再生与非可再生的分类是绝对的
B.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森林资源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C.多数非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
D.多数可再生资源,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18.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
A.植树造林 B.蓄洪泄洪
C.围湖造田 D.修建水库
下图某地区人口结构图,根据此图回答19-20题。
19.该图说明该地区
A.人口密度大 B.约10%的人口在郊外
C.城市人口为2500万 D.城市化程度高
20.此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A.英国 B.印度 C.巴西 D.俄罗斯
下图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读图后回答21--22题。
21.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排列的顺序依次为
A.I、Ⅱ、Ⅲ B.Ⅱ、I、Ⅲ
C.Ⅲ、Ⅱ、I D.I、Ⅲ、Ⅱ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
B.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无限的
C.人类可以无限度地索取和消耗环境资源
D.人类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1.67% B.1.43% C.0.9% D.1.2%
24.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
C.社会劳动力不足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25.右图为三个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示意图,关于这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地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B.甲地的等级最高
C.乙地的服务人口最多
D.甲地拥有乙、丙所没有的功能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50分。)
26.下面为12月22日四城市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四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填字母,下同);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
向左偏转的城市是 ;处于夏季的城市是 。(3分)
(2)B城市位于 带(热量带名称)。(1分)
(3)当B城市白昼为24小时时,A、C、D三城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1分)
(4)当B、C、D三城市昼夜长短与A城市相同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分布的规律
是 。(1分)
27.读景观图,分析判断下列问题:(11分)
(1)景观图中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植被特点是: ,土壤特点是:
,水文特点是: 。(4分)
(2)若该景观在我国的话,该地有句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试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2分)
(3)此处昼夜温差大, 风化剧烈, 侵蚀显著。(2分)
(4)若该景观图所表示区域位置在0o经线,北纬20o纬线,东经30o经线,北纬25o纬线
所围的区域,则它的形成与 气压带有关,如果景观图表示的是我国新疆南
部,其景观形成受 因素影响。如果景观表示的是南美秘鲁沿海地区,它的形
成与 因素有关。(3分)
28.读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 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
是 。(2分)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 ,
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 ,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
的是 ,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填字母,否则不得分,共4分)
(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2分)
29.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说明:该地为平原区,温带大陆性气候)(6分)
(1)图示地区地势状况如何?判断理由是什么?(2分)
(2)铁路线的选择是否合理?_________。请说出原因。(2分)
(3)出城公路与铁路交汇处常发生堵车现象,甚至有事故发生,你认为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如何改善?(2分)
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这里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6%,有大、中、小城市50多个,成为我国第一大城市群。
(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跨 、 、
三个省级行政区。请填出图中字母所代
表的城市名称: A ;B ;C (6分)
(2)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是核心城市,南京和杭州居第二层次,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城市属于第三层次,镇江、扬州、南通、湖州等则属于更次一级城市。据此完成下表(5分)
项目
城市数目
同等级城市间距离
城市服务种类
城市辐射范围
城市等级越高
越少
越多
城市等级越低
越多
越少
(3)试分析B城地理区位。(提示:从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3分)
31.读图1、图2及表Ⅰ,回答下列问题。(5分)
生命障碍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冷金属粘皮
>49
>29
>24
21±3
<-1.8
<-10
<-20
(1)(3分)图1、图2和表Ⅰ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
是 、 、 。(3分)
(2)(1分)图2中海拔2000米以上人口分布很少,
原因是
。(1分)
(3)(1分)除自然方面的原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社会因素主要有 。(1分)
①经济状况;②家庭规模;③历史文化;④政策法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龙头试卷地理(上)必修(湘教版)高一地理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B
B
B
D
B
D
A
C
D
D
A
D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C
D
A
A
A
A
D
A
二、综合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
26.(1) A C C (2) 北寒带 (3) DAC (4)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对称递减
(解析:12月22日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处昼夜平分,位于赤道,B发生了极夜现象,位于北极圈上,C昼大于夜,应在南半球,D夜大于昼,应位于北半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赤道,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南半球是向左偏。当B城市白昼为24小时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大于夜,而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27.(1)干燥;稀少、矮小、耐旱;有机质含量低,中碱性;地表水缺乏
(2)这里白天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光照强,夜间云量少,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较弱(2分) (3)物理 风力 (4)副热带高 海陆位置 秘鲁寒流
28.(8分)(1)整体性 生物(植被)
(2)C A B D
(3)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2分)
29.(1)西北高东南低(1分),城市位于其西北地势较高便于排水,水稻田位于东南地势较低,便于灌溉(1分)(解析:该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因此农业中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要有灌溉水源)
(2)合理(1分),从城市边缘郊区通过,并与公路、河流交汇,既不会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又能加强水陆联运便于人们出行和交通运输(1分)
(3)交汇处运输量大,火车通过时汽车不能通过从而引起堵车现象(1分),在此处建立立交桥,汽车、火车各行其道(1分)
30.1、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南京 上海 杭州
2、上海
越少
越大(远)
越多
越大
越多
越小(近)
越少
越小
3、自然: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经济: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农业发达;
政治文化:全国最大城市、经济中心,科技水平高,文化教育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
31.(1)水源(或河流) 地形(或海拔高度) 气候(或气温)(3分)
(2)气温低,坡度大,农业发展条件不利 (1分) (3)C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