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共1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共1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0-30 09:1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1张PPT)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
一、地球仪:
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观察:地球仪的姿态?
地轴
北极
南极
赤道
地球仪的主要组成部分:
:假象的地球旋转轴
: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想一想,看一看:地球仪上都是有什么?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文字、符号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及特征,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地球
比一比:地球和地球仪有什么不同?
完成同步 P4 巩固提升1.2
在地球仪上,与 平行的 。
赤道
圆圈
1.纬线:
2.纬线的特点

赤道最长,向南
北两极逐渐缩短
东西方向
一、纬线
赤道
纬 线
形状特征
长度变化
指示方向

俯视图
测视图
平视图
从不同角度看纬线的形状是否一样:

20°
90°
40°
60°
20°
40°
90°
3.纬度
40°
N
N
N
N
S
S
S
纬线和纬度
展开


S
S
N
N
变形
4.纬度的划分规律:
赤道以北为北纬,代号为(N),越往北度数越大
赤道以南为南纬,代号为(S ),越往南度数越大
5.南北半球的划分
北半球
南半球
6.判断南北半球:
00
200N
890N
790S
900N
900S
10S
80N
23.5oN
赤 道
南 回 归 线
北 回 归 线
北极圈
南极圈
0o
23.5oS
66.5oS
66.5oN
90。N
几条重要的纬线
90。S

30°N
60°N
90°N
30°S
60°S
90°S
低 纬 度
中 纬 度
中 纬 度
高 纬 度
高 纬 度
7.地球上高、中、低纬是怎么划分的?
00
200N
890N
490S
900S
完成同步 P4 巩固提升5,6
完成填充册 P2--3 三、四
二、经线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 两极 的弧线,也称为子午线
南北
半圆形
2.经线的特点:
半圆形
等长
南北
N
S
经 线
形状特征
长度变化
指示方向

3.经度:
N
S
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
(1)0°经线的确定:
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也称为本初子午线

30°
60°
90°
30°
60°
90°
(2)经度的划分规律:
由0°经线向东,向西各增加到1800
向东逐渐增加到1800
向西逐渐增加到1800
E
E
E
W
W
W
西

E
E
E
E
E
W
W
W
W
W
正对1800情况时
00经线和180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4.经线圈:
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比如00与1800合起来就是一个经线圈
5.东西半球分界线:
为了避免把一些国家和地区划分到两个不同的半球。把200W和1600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00
1800
1800
200W
1600E
完成同步 P4 巩固提升3,4,7,8,9,10
完成填充册 P3 五
叠加
A(200W,400N)
B(400E,200S)
三、经纬网
1.写出图中各点的经纬度、半球位置和高中低纬度范围
100
100
100
100
2.读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坐标,
经度与纬度划分
本初子午线
(0?经线)
向东向西各增加180度
东增东经
西增西经
东经(E)
西经(W)
西经20度
东经160度
划分东西
半球
赤道
(0?纬线)
向南向北各增加90度
北增北纬
南增南纬
北纬(N)
南纬(S)
赤道划分东西半球
度数起点线 度数划分 变化规律 代 号 半球的界线
经度
纬度

E
E
E
E
E
W
W
W
W
W
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代号为E,越往东东经度越大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代号为W,越往西西经度越大

西
东增东经
西增西经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昼夜交替
时间的差异
1.什么是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地球的自转方向如何?
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是24小时,即一天
从地球南极上空和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又会是怎样的?
北极上空
南极上空
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南顺北逆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如果地球不自转,那地球上还有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想一想?
有,并且自转的周期是一年
1.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还有太阳光的照射,所以产生了昼夜交替。
2.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面对昼半球西晨东昏
西

3.在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国际规定,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经度分成360°,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00经线所在的时区为中时区,向东、向西分别叫作东时区和西时区。
时区的划分:
172.5?E 180? 172.5?W
东12区
西12区


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A、它是人为规定的,原则上是180° 经线
B、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度经线重合
时间不变;日期减1天
时间不变;日期加1天。
0?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约365天)
倾斜,
方向不变
1、中心 2、方向 3、周期 4、姿态
一、公转
二、二分二至
A处的节气是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
此时阳光直射点在赤道
A
昼夜平分
B处的节气是夏至日,日期是
6月22 日
前后此时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B
B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
A到B昼渐长,夜渐短
C处的节气是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
此时阳光直射点在赤道
C
B到C昼渐短,夜渐长
昼夜平分
D处的节气是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
前后此时阳光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D
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
C到D昼渐短,夜渐长
D到A昼渐长,夜渐短
以北半球为例
A昼夜平分
A到B昼渐长,夜渐短
B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
B到C昼渐短,夜渐长
C昼夜平分
C到D昼渐短,夜渐长
D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
D到A昼渐长,夜渐短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00
23.50N
23.50S
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A
B
C
D
AI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次年春分
四、地球上的五带
分布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______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北温带
极昼极夜现象
极昼极夜现象
四季变化
四季变化
直射现象
总结: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四季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五带的形成
一年一次
一年两次
没有太阳直射
思考:一年中,南、北回归线上太阳直射的次数是_________;
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的次数是_________;南、北回归线
之外太阳直射的次数是______________.
春分
赤道
6.22
秋分
12.22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节气 时间 直射点的位置
3.21
夏至
9.23
冬至
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叠加
N
E
W
S
A(200W,200N)
B(200E,200S)
投影的经、纬线图叠加
北京:(40°N,116°E)
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位于中纬度地区
首都北京在地球上的地理位置:
纬线
经线
定义



小结:经线和纬线对比
相互
关系
指示
方向
长度
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两极为零,南北纬度数相同即长度相同。
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2万KM
1°经线=111km
所有经线交于南北极点相互不平行
指示东西(相对)
指示南北(绝对)
向南向北各划分90°,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
30 ° 60 °为低中高纬度的分界
0°向东向西各划分180°,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
东西半球?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180 °为东西经的界线 20 °W 和160 °E为东西半球的界线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北极点为90°N;南纬的度数向南愈大,南极点为90°S
东经的度数向东愈大;西经的度数向西愈大。
2 经度和纬度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