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四季变化
春
夏
秋
冬
生活中,我们始终在体验着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与更替。除了能感受到冷暖的不同,观察到植物的生长变化外,还能够感觉到哪些呢???
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
一、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公转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约365天)
太阳
地球
N
S
注意:观察地球公转的姿态是怎样的?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不论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哪个位置,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其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一年当中某些地区阳光照射情况:
规律:直射点A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低,获得热量越少
1、同一天中,早、中、晚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照射最厉害?
2、与太阳光热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结合当地的情况,说明太阳光热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一年中,我们这里每天白昼的时间一样长吗?什么季节较长?什么季节较短?白昼时间的长短与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中午最厉害(中午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最大,地面获得的太阳的热量就越多)
夏季获得太阳热量最多,冬季获得太阳热量最少,春秋居与夏冬两季之间。
不一样
夏季
冬季
白昼时间越长,获得的太阳热量越多。
反之,获得的太阳热量少。
二分二至:
(北半球为例)
A处的节气是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春季:3.4.5月)
此时阳光直射点在赤道
A
昼夜平分
B处的节气是夏至日,日期是
6月22
日(夏季:6.7.8月)
前后此时阳光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B
B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
A到B昼渐长,夜渐短
C处的节气是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秋季:9.10.11月)此时阳光直射点在赤道
C
B到C昼渐短,夜渐长
昼夜平分
D处的节气是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冬季:12.1.2月)前后此时阳光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D
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
C到D昼渐短,夜渐长
D到A昼渐长,夜渐短
以北半球为例
A昼夜平分
A到B昼渐长,夜渐短
B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
B到C昼渐短,夜渐长
C昼夜平分
C到D昼渐短,夜渐长
D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
D到A昼渐长,夜渐短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日期
节气
太阳直射点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情况
6.22
9.23
12.22
3.21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春分日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赤道
全年最高
全年最低
居中
居中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南半球节气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时间
北半球获得热量情况
夏季
秋季
冬季
春季
6、7、8月
9、10、11月
12、1、2月
3、4、5月
南半球与北半球正好
!
相反
最多
最少
比夏季少,比冬季多
比冬季多,比夏季少
完成同步P11巩固提升:2.3.4.5.6
00
23.50N
23.50S
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A
B
C
D
AI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次年春分
分析:
白昼长短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是怎样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
赤
道
00
23.50N
23.50S
66.50N
66.50S
900
900
热
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四、地球上的五带
北极圈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南极圈
赤
道
00
23.50N
23.50S
66.50N
66.50S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900
900
热
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有太阳直射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
总结: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四季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五带的形成
分布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______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北温带
极昼极夜现象
极昼极夜现象
四季变化
四季变化
直射现象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3.昼夜长短
31。N
120 E
36 N
甲
乙
丁
丙
图1
一年一次
一年两次
没有太阳直射
节气
时间
直射点的位置
3.21
夏至
9.23
冬至
思考:一年中,南、北回归线上太阳直射的次数是_________;
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的次数是_________;南、北回归线
之外太阳直射的次数是______________.
春分
赤道
6.22
秋分
12.22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23.5 N
0
23.5 S
春分(3月21)
夏至(6月22)
秋分(9月23)
冬至(12月22)
春分3月21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叠加
N
E
W
S
N
W
E
S
A
B
A(200W,200N)
B(200E,200S)
投影的经、纬线图叠加
北京:(40°N,116°E)
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位于中纬度地区
首都北京在地球上的地理位置:
纬线
经线
定义
特
点
小结:经线和纬线对比
相互
关系
指示
方向
长度
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两极为零,南北纬度数相同即长度相同。
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2万KM
1°经线=111km
所有经线交于南北极点相互不平行
指示东西(相对)
指示南北(绝对)
纬度
经度
标注的起
始位置
划分方法
分布规律
向南向北各划分90°,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
30
°
60
°为低中高纬度的分界
0°向东向西各划分180°,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
东西半球?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180
°为东西经的界线
20
°W
和160
°E为东西半球的界线
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北极点为90°N;南纬的度数向南愈大,南极点为90°S
东经的度数向东愈大;西经的度数向西愈大。
2
经度和纬度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