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独具)
备选答案
①ISO14000 ②技术 ③区域 ④污染源 ⑤学校 ⑥国际环境公约 ⑦绿色 ⑧行政
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的联系和区别
有机食品
绿色食品
含义
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我国的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
联系
按照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AA级绿色食品等同于有机食品。从本质上讲,绿色食品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产品
区别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绿色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有机食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土地从生产其他食品到生产有机食品需要二到三年时间转换期
绿色食品没有转换期的要求
有机食品在数量上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
绿色食品在数量上没有严格要求
读图,回答问题。
(1)图A是________(国家)的环境标志,图B是________(国家)的环境标志。某商品带有环境标志,就意味着该商品__________,
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图C是________(国家)的绿色食品标志,标志的正圆形意味着________。
(2)倡导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3)采用环境标志认证为什么能达到环保的目的?请阐述其中的道理。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环境标志的意义和作用。“环境标志”是指依据有关环境标准、指标和规定,由国家政府部门或某个具有权威性的认证机构确认并颁发的一种标志。这种标志是一种印在商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图形的样式因国而异。贴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则表明该产品的生产、使用以及回收处理等过程符合环保要求,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回收利用。一个产品获得环境标志就等于取得了进入实施环境标志国家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答案】 (1)中国 加拿大 在生产、使用和回收处理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 低毒少害 节约资源 中国 保护
(2)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有益于人类及生物的生存和安全。
(3)环境标志越来越成为消费者心目中衡量商品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商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商品的销售和企业的效益;其次,环境标志引导公众购买绿色产品,促进人们消费观念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促使企业以生产绿色产品为获取经济利益的途径。所以,实施环境标志认证是保护环境、引导企业走向清洁生产的有效措施。
1.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环境保护,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1)~(2)题。
(1)绿色食品是指( )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2)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解析】 第(1)题是关于什么是绿色食品,这是个环保常识问题。另外从题干中得出发展绿色食品的重要意义,对居民是一个导向,既然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措施,必然与“安全、无公害”联系起来,选项中“绿颜色”、“叶绿素”属于干扰信息,“高经济附加值”与题干的要求更无任何联系。第(2)题的选项更为简单,“白色污染”虽属于新名词、新概念,但也是早已耳闻目睹。而其他“白色烟尘、粉尘、建筑废料”虽是污染物,但不属于“白色污染”,“白色污染”特指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这个范畴。
【答案】 (1)D (2)C
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
1.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壁垒
(1)类型
(2)表现形式:主要有绿色关税、环境贸易制裁、强制性绿色标志、严格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等。
(3)应对措施
2.绿色产品
(1)概念:指生产过程及其本身节能、节水、低污染、低毒、可再生和可回收的产品。
(2)公众购买绿色产品的意义
促进人们消费观念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促使企业以生产绿色产品作为获取经济利益和途径;促使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注意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绿色消费成为时尚,“绿色产品”的概念是指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都不造成污染。读“产品在社会中的一般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代码①~⑤填到图中A~E处,⑥~⑨填到图中F~I处。
①使用/复用 ②原材料采集和处理 ③运输销售
④废弃/再循环 ⑤产品的加工制作 ⑥商品 ⑦原材料 ⑧产品 ⑨废品
(2)以下环节中,最易对产品造成污染的是( )
A.使用 B.加工制作
C.运输 D.原材料的采集
(3)以下做法与绿色消费相悖的是( )
A.使用无汞电池 B.产品多层包装
C.废品回收利用 D.完善质检体系
(4)举例说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绿色消费”。
【解析】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尽量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污染。生产时,加工制作过程最易对产品造成污染。产品多层包装会导致新的浪费和污染。从“绿色消费”的角度来举例。
【答案】 (1)A-② B-④ C-⑤ D-① E-③ F-⑦ G-⑨ H-⑧ I-⑥
(2)B (3)B
(4)节约用水,使用无磷洗衣粉;出行多乘公交车,少用空调,使用节能灯;选购环保产品;多用可再生资源,少用一次性制品,实行垃圾分类投放;不吃野生动物等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绿色GDP”正成为当前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绿色GDP=GDP-产品资本折旧-自然资源的损耗-污染损耗。据此完成(1)~(2)题。
(1)从根本上说,要实现GDP的绿色增长,就必须( )
A.降低经济增长速度 B.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提高环境资源成本
(2)目前,一些国家通过设置绿色贸易壁垒、技术壁垒限制我国产品出口,对此,我们应该( )
①在产品环保、技术标准上与国际接轨 ②开发绿色产品,提高产品质量 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④采取必要的措施,适当提高关税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1)题,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在增长的GDP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因此在今后发展过程中,要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不能再以牺牲环境和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来获取GDP的高速增长。第(2)题,为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出口企业可以依据生产产品的特点和国际市场的消费特点,对企业生产进行调整,提高产品的质量,以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答案】 (1)B (2)A
课件27张PPT。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其措施章末归纳提升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件77张PPT。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其措施第一节 环境污染问题234发展经济容许极限5非可再生环境问题环境规划环境规划社会经济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资源6环境保护清洁生产末端管理环境保护7环境质量环境经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技术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污染物8环境和资执法立法强制法律源9损害环境生态破坏染环境污生产效率合理利用节约治理资源开发10环境保护自觉参与1112全球变暖共同参与跨地区跨国生物多样性臭氧层破坏13国际合作开发环境可持续发展环境管理14可持环境问题社会本国中发展续15发达科学技术保护环境管理价格数量管理环境环境节约资源环境污染生态环境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
第一节 环境管理及其实施
[学习目标] 1.掌握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重点) 2.明确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重点) 3.了解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一、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1.环境管理的概念
环境管理指按照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这样一个目的。
2.分类
(1)按照环境管理的范围,一般可分为三类:
①资源环境管理:主要内容是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包括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恢复和持续利用等。
②区域环境管理:主要内容是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环境目标,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制定区域环境规划等。
③部门环境管理:主要内容是制定部门或行业环境规划,处理本系统涉及的环境问题。
(2)按照环境管理的职能和性质,可分为四类:
①环境规划与计划管理:主要内容是制定各部门、各行业、各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使之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用环境保护规划指导环境保护工作。
②污染源管理:政府部门在污染源管理过程中,不仅要进行消极的“末端管理”,更要积极地推进“清洁生产”。
③环境质量管理:主要内容是组织制定各类环境质量标准、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评价标准及监测方法、评价方法,组织调查、监测、评价环境质量状况以及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并制定防治环境质量恶化的对策和措施。
④环境技术管理:主要内容是制定技术标准、技术规程、技术政策以及技术发展方向、技术路线、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技术,以协调技术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既能促进经济不断发展,又能保护好环境。
3.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1)行政手段:根据国家行政法规所赋予的组织和指挥权,制定方针政策,建立法规,颁布标准,进行监督协调,实施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2)法律手段:运用法律武器来进行环境管理。法律手段是一种强制性手段,它的实施一方面靠立法,另一方面靠执法。
(3)经济手段:就是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控制生产者在资源开发中的行为,限制损害环境的社会经济活动,奖励积极治理污染的单位,以促进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
(4)技术手段:就是借助那些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5)宣传教育手段: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展览、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及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防治污染的方针、政策、法令等,从而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促使公众自觉参与环境管理,监督破坏环境的行为。
1.经济和技术手段是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提示】 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是公共财产,环境保护是公益事业,因此,国家和政府干预环境管理尤其重要。由于国家和政府的最高权威性,可以利用法律和行政干预,强制性地约束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有效地遏止环境的大规模恶化,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二、当前全球环境管理与国际行动
1.全球性环境问题及特点
(1)问题: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等。
(2)特点:这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特点,影响面大,甚至会影响到全球每一个角落,所以需要各国共同参与环境管理,一起解决全球环境问题。
2.全球环境的管理
(1)全球环境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国际合作,联合国三次环境与发展会议是国际最高层次的关于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2)全球性环境保护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3.环境管理的国际行动
(1)积极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各国政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本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2)共同实施全球环境问题研究计划:通过区域合作,增强发展中国家解决本国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的综合国力,以及参与区域和全球环境问题国际事务的能力。
(3)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
①目的:是规范全球企业和社团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②效果: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宣布,没有取得环境管理认证的厂家生产的商品,将在进口时受到数量和价格上的限制。
(4)国际环境保护科学交流:发达国家在环境管理和保护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科学技术也比较先进,发展中国家要借助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技术,避免走弯路。
2.你认为环境管理中最要紧的国际合作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1)“三同步”“三统一”属于环境管理中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的内容和要求;(2)“三同时”则是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
学生分组探究一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环境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提示】 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管理已被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是保护环境行之有效的主要途径。
2.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环境的管理,我国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提示】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3.加强环境管理能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
【提示】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因此单靠技术方法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
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1.正确理解环境管理的内涵
(1)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类活动施加影响。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解决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所以环境管理实质上是要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
(2)要协调发展与环境管理的关系。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求应得到满足,发展经济又不超出生物圈耐受的极限。也就是说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维护生态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这是环境管理的着眼点。
2.环境管理的分类及基本内容
环境管理的内容一般可以按照环境管理的范围、职能和性质划分为不同的环境管理类型。
标准
类型
主要内容
按照环境管理的范围
资源环境管理
自然资源的保护
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可再生资源的恢复和持续利用
区域环境管理
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环境目标,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制定区域环境规划等
全国国土的环境管理,经济协作区的管理,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环境管理,城市的环境管理,水域的环境管理等
部门环境管理
制定部门或行业 环境规划,处理本 系统涉及的环境 问题
能源环境管理、工业环 境管理、农业环境管 理、交通运输环境管 理、商业和医疗等部门 的环境管理,以及各行 业、各企业的环境管理 等
按照环境管理的职能和性质
环境规划与计划管理
制定各部门、各行业、各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并用于环境保护工作,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检查和调整环境规划
污染源管理
不仅要进行消极的“末端管理”,更要积极地推进“清洁生产”;特别注意、根据污染资源的不同特点,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
环境质量管理
主要是制定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环境监督和检查工作;组织调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以及预测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
环境技术管理
主要包括确定防治污染的技术、政策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及环境科学技术交流等
3.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手段
定义
具体内容
行政手段
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规划及行政决议、决定等对从事开发活动的人、财、物等实施管理
法律手段
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
制定环境法律法规;组建执法队伍;通过强制手段调整开发活动中的各种关系;通过司法程序实施行政、经济或刑事制裁
经济手段
运用价格、税收、信贷、征收有偿使用费,以及奖励、罚款等手段间接管理环境
项目
税收和收费制度
财政补贴、信贷优惠
市场交易
押金制度
举例
环境税、资源使用税
补助金制度、税收减免
市场干预,责任保险
-
宣传教育手段
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思想动员
通过环境教育培养环境保护的专门人才;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促使公众自觉参与环境管理,监督破坏环境的行为
技术手段
借助既提高劳动生产率,又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手段保护环境
我国的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
内容和要求
目的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三同步”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统一”
谁污染谁治理,谁开
发谁保护原则
体现了开发利用与养护更新并重的指导思想
提高企业治理污染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排污者积极采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
对可更新资源永续利用,使其不断增值,对不可更新资源节约使用与综合利用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预防为主
采取预防手段和措施,防止环境问题产生和恶化
避免“先污染,后治理”
防治结合
预防的同时,对已发生的环境问题认真治理
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横贯上海中部的苏州河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舟楫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窄了。在海潮和上游来水的共同作用下,汛期水位往往会高出地面,岸坝几度加固、加高。河水的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多年来,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治理苏州河作为建设一流城市的重要实事和标志性工程,决心将把它改造成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观光河。
苏州河部分流域示意图
(1)图中A、B、C三地污染最严重的是________地,试列举该地三个主要的污染源(附近工厂污染源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根据材料分析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3)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思路点拨】 注意读图判断可知三地污染最严重的为C地,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其主要的污染源。正确理解环境管理的概念是解答(2)(3)题的关键。
【解析】 第(1)题,C地位于A、B的下游,污染最严重。造成河流污染的污染源除工厂外,还有沿岸生活废弃物、河上运输、酸雨等。第(2)题,因为有些环境问题并不是单靠技术就能解决的,所以必须借助管理的手段。第(3)题,环境管理的目的是既要发展经济,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答案】 (1)C 来自岸上和水上的生活废弃物的污染;由运输造成的污染;河床底泥释放的污染物,大气降水中的酸雨注入;上游和支流带来的污染(三个即可)。
(2)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活动的管理手段。
(3)既要发展经济,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学生分组探究二 当前全球环境管理与国际行动
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为什么比发达国家严重?
【提示】 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进行环境保护,一旦出现了环境问题,又不能及时、充分解决。同时,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2.为什么发达国家应该承担目前地球生态环境退化和环境污染的主要责任?
【提示】 在地球上,绝大部分污染是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害者。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仍是世界不可再生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重要污染源。因此,国际环保合作必须遵循“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有义务率先采取环保措施,承担污染治理费用,并将环保技术无偿或以优惠条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这是发达国家应该负的责任。
3.我国加强环境管理参与国际合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环保领域不仅有履行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合作的责任和义务,而且有在解决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方面寻求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1.全球环境的管理
很多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具有全球性,保护环境关系到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以至每一个人。因此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没有各国的合作,任何国际环境保护的目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进行广泛而有效的国际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国际合作在全球环境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2.环境管理的国际行动
环境管理采取国际行动的原因及国际行动
国际合作
含义
当代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应本着合作精神共同努力,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在环境保护领域广泛地开展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必要性
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共同性;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国际社会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存在利益冲突
原则
国际环保合作遵循“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有义务率先采取环保措施,承担污染治理费用,并将环保技术无偿或以优惠条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这是发达国家应该负的责任
中国立场
推进我国的环境与发展,必须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解决环境问题。
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思路点拨】 环境问题因大气环流、河流等影响具有地域联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日本人和韩国人帮助中国治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动因是什么,同时要结合大气环流等知识进行分析、评断。
【解析】 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和韩国公民到北京来植树,说明有些环境问题不只是影响某一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同时也说明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可停留在污染区域很长时间,但这不是日本和韩国帮助中国的原因,③本身叙述正确,但与题干不符。
【答案】 C
教材P76图5-1-1 中国的环境保护徽标
——[先读图识表]———————————————
中国环境管理制度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其意义表现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在环境管理中实行“三同步”“三统一”方针、“三大环境保护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一系列环境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治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避免工业发达国家曾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再演练应用]———————————————
“三同步”“三统一”与“三同时”分别属于( )
A.环境保护原则、环境保护原则与环境管理制度
B.环境保护原则、环境管理制度与环境管理制度
C.环境保护原则、环境管理制度与环境保护原则
D.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制度与环境保护原则
【解析】 “三同步”“三统一”属于环境管理中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的内容和要求;“三同时”则是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
【答案】 A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
教材第74页思考
【答案】 世界上环境保护的标志多种多样,标志不同,反映的环境保护的内容也不同。
图1符号最早来自非洲阿散蒂人玩具娃娃(Ashanti doll)的造型。它象征着富饶肥沃。古埃及人把它作为生命的象征。在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和人与生物圈的三个英文字母缩写(MAB)结合在一起,用来作为人与生物圈计划的标志。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各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所有出版物都印有该标志。
图2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央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形状,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要进行保护。
图3中这些特殊的三角形的三箭头标志,就是在全世界十分流行的循环再生标志,又把它简称为回收标志,它被印在各种各样的商品和商品的包装上,在可乐、雪碧的易拉罐上就能找到它。
图4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图5中国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图形含义是:标志图案由麦穗、对勾和无公害农产品字样组成,麦穗代表农产品,对勾表示合格,金色寓意成熟和丰收,绿色象征环保和安全。标志图案直观、简洁、易于识别,涵义通俗易懂。
教材第77页思考
【答案】 德国对农业进行环境管理主要通过两种手段:一是解决环境污染,二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了解决污染问题,德国开始采取降低农产品价格,实行农地休闲,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政府对发展绿色农业的农民给予适当的补贴。政府规定,凡绿色农业产品均贴上专门标志,通过常规渠道或专营小型市场进行销售。政府专门组建质量认证机构负责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查和验证。
教材第81页思考
【答案】 通过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青岛开发区成功实现了由污染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由开发型发展战略向生态型发展战略的转变,从而向世界递出了一张绿色通用名片。经过三年的发展,开发区的GDP增长了165%,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百姓和入区客商对区域环境质量满意率持续上升,开发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
一、选择题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山东省沿东线工程的一些县区,环境部门依法强制关停了一些企业单位的自备井,保证地下水的储量。根据材料回答1~2题。
1.环保部门依法“封杀”自备井的做法,属于环境管理范围的哪类管理( )
A.区域环境管理 B.资源环境管理
C.部门环境管理 D.环境技术管理
2.环保部门的管理手段,主要运用了( )
①行政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环境教育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1题,环保部门“封杀”自备井主要保护地下水资源,属于资源环境管理。第2题,环保部门依法、强制关停,主要体现了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的管理手段。
【答案】 1.B 2.A
二、综合题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2年我国正式提出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4年我国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自此,我国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
材料二 中国环境方面的国际履约压力十分沉重。我国每日耗水量居世界第一,污水排放量居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中国签署了一系列国际环境公约。目前能源工业尤其是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太快,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猛增。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开始向我国大批转移钢铁等重污染工业,我们引进的项目虽然比从前有进步,但在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方面,比起不断提高的国际标准,差距反倒越拉越大。
(1)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最大的障碍是________和________。
(2)1992年我国提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我国环境持续恶化的状况是否马上可以得到抑制?
(3)《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了中国实施________的整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
(4)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在______活动和________活动中发生的。环境的保护不仅需要________强有力的干涉,利用________手段制止对环境的破坏,同时也需要________的积极参与。
(5)我国在1983年12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上,把________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制定了_______________的三大环境政策。
【解析】 第(1)题,我国人口基数大,环境问题严重,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第(2)题,由材料二可看出,我国的环境持续恶化的状况不能马上得到抑制。第(3)题,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我国明确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第(4)、(5)题,利用以往所学知识较易回答。
【答案】 (1)环境问题严重 人口过快增长 (2)否 (3)可持续发展 (4)生产 消费 国家 法律 公众
(5)环境保护 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
4.读下面全球环境基金融资的项目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领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2)特别被关注的领域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环境问题属于在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________________;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________方面的国际合作。其中,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________国家应在国际合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解析】 第(1)、(2)题,注意从图中提取信息。第(3)题,该处由臭氧消耗可联系臭氧层变薄而形成空洞,其原因是人类过量排放氟氯烃化合物等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第(4)题,将图中涉及的4种问题进行局部、全球尺度的划分。属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臭氧消耗。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起来,进行国际合作尤其是在环境管理方面,但是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答案】 (1)生物的多样性 气候变化 国际水域 臭氧的消耗
(2)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加快
(3)臭氧层空洞 工厂生产和家庭广泛使用冰柜、电冰箱等,排放出大量氟氯烃化合物
(4)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暖,臭氧的消耗 共同行动 环境管理 发达
第二节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学习目标] 1.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重难点) 2.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 3.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观念和行动。
一、环境保护中应有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1.环境保护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1)态度:人类必须调整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每一个人都应该端正态度,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自觉地珍惜自然、善待地球。
(2)责任: 我们应该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责任。要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在全社会创造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舆论氛围,倡导各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公益活动。
2.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准则
(1)采取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指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2)参与创建绿色学校:绿色学校指学校的管理、课程、环境及与社区的关系,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3)参与创建绿色社区:绿色社区是指具有符合一定环保要求的硬件设施,并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
做“绿色”公民的行为规范要求有哪些?
【提示】 时时处处运用自己的绿色行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以实际行动为全世界的环境保护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二、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1.人类是自然之子,人类要像保护母亲那样保护自然环境。
2.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3.青年学生应成为环境保护的生力军。
4.以我为先,从我做起,做绿色志愿者,做一名环境保护卫士。
学生分组探究一 环境保护中应有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你认为是不是应该提倡环保领域中的见义勇为行为,为什么?
【提示】 环保是一项公益事业,人人有责,因此更应提倡见义勇为行为。
2.为什么说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是我国环境保护这一国策成功实施的基本前提?
【提示】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首先取决于公众的环境意识,环境意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必需的前提条件。人类要使自己的环境行为符合环境规律,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有赖于环境意识的提高。
3.公众自身的环境友善行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提示】 积极参加环境建设,努力净化、绿化、美化环境;坚持做好本职工作中的环境保护,为环境保护尽职尽责;改变消费观念,做绿色消费者。
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1.环境保护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2.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准则
(1)采取绿色生活方式
(2)参与创建绿色学校
(3)参与创建绿色社区
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世界环境日这一天,某城市所有公园全部免费开放,有人对其中A、B两个公园进行了调查,数据见下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请以高峰时段人数计算该日A公园的游客人均面积:________米2/人,游客人均餐厅面积:______米2/人,每厕所蹲位的服务人数:________人/个。
(2)根据表格,请分析公园免费开放日产生的问题,试举两列,并分析原因。
(3)针对上题列举的问题,请你从以下角度各提一项改进措施。
从游客自身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公园管理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政府决策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查中发现,免费开放的公园内,各种塑料袋、水果皮等废弃物随处可见,游客任意践踏草地,少数游客还带着工具去挖野菜,致使不少草坪伤痕累累。为了保护绿地,请你为电视台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词。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分析、归纳地理表格材料的基本能力,准确把握表中的数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析】 第(1)题,结合表格中的数据经过简单的数学运算即可作答。第(2)、(3)题,根据表格可知,公园免费开放会导致人流过多,使得用餐、用厕困难,原因是公园设计标准低,改进措施可从游客、公园、政府的角度进行分析。第(4)题,针对公民的环保意识淡薄设计公益广告词,能体现“保护绿地”的创意均可。
【答案】 (1)12.5 0.03 1 000
(2)公园人满为患;餐厅拥挤;用厕困难。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游客人数超过了设计标准。
(3)不盲从;遵守秩序 加强宣传;加强管理 增加开放公园数量;增加开放次数;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宏观管理
(4)略(围绕“保护绿地”,要有创意)。
学生分组探究二 个人环境道德行为
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你认为青年学生应当如何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提示】 积极参与当地环保NGO(民间环保组织)组织的活动,如参与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做环保宣传员,监督政府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检举违法和不环保行为等。参加环保行动时尤其注意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和改善环境。
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环境道德的主要内容和行为准则
内容
行为举例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不随地吐痰、随地乱扔乱倒废弃物;节约用水、用电、用纸,慎用清洁剂;禁止露天烧烤;利用可再生能源,做“公交族”“自行车英雄”;用电子贺卡替代纸质贺卡
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认购“环保标志”产品,用无氟制品、无磷洗衣粉、环保电池;选绿色包装;购买绿色食品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少用一次性制品;少用塑料袋;自备餐盒;少用一次性筷子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
回收废塑料、废电池、废纸、生物垃圾、再生绿色肥料和各种废弃物,战胜垃圾公害
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拒食野生动物,拒用野生动物制品,不猎捕和饲养野生动物,制止偷猎和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做动物的朋友,善待生命;不买珍稀木材用具;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草;随手铲拾宠物粪便
1.绿色生活
绿色生活方式不仅包括消费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质的回收利用,能源的回收利用,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
绿色生活方式是指人类在社会消费中,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我们倡导的绿色消费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消费者在消费前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理和废品的回收利用,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重视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推行绿色生活方式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也会促进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能够有效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
2.家庭绿色消费的内容
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政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台了行政法规30多项,环保法律20多项,缔结和参加了国际公约30余项,资金投入从1981年的2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 000亿元。
(1)根据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的认识。
(2)过去,我国的环保工作主要局限于政府主管部门和环境专业工作者,现在我们认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________,保护环境也必须依靠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的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与参与。________是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3)作为中学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做到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树立环保意识
②参加工作以后再接受环境教育
③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④学习和生活中减少浪费
【思路点拨】 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体现的是环保理念的改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原则。
【解析】 第(1)题,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从“水养鱼”到“鱼养水”反映的是公众环境理念的转变,只有参与环境管理,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第(2)题,主要考查公众参与的作用,结合教材即可总结出答案。第(3)题,②项错误,环境保护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答案】 (1)“要我环保”反映的是政府的约束能力,没有发挥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自主作用;而“我要环保”反映的是公众对参与环保的程度和意识的加强,只有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使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水养鱼”只重视经济价值,忽视了生态价值,这种片面的价值观往往造成环境的破坏;“鱼养水”是一种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公众参与 公众及社会团体 青少年 广大青少年
(3)①③④
教材P85图5-2-3 绿色生活方式
——[先读图识表]———————————————
1.“家庭绿色消费模式”这种新型消费模式是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使资源和有毒素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到最少,在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从而保护环境。
2.绿色消费要求人们在消费时避开下列产品:①危及消费者或他人健康的产品。②生产使用或废弃过程中明显伤害环境的产品。③生产、使用或废弃期间不相称地消耗大量资源的产品。④从濒临灭绝的物种中获得材料,用以制成的产品。⑤乱捕、滥杀所得的产品。⑥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不利影响的产品。
——[再演练应用]———————————————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颜色的物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2)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止病虫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1)题,“绿色”并非是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颜色的物品。第(2)题,使用低毒农药治虫害和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不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
【答案】 (1)A (2)B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
教材第87页思考
【答案】 1.将电扇开到较慢档位;不用或少用方便袋;捡拾垃圾;组织环保讲座等。
2.略
一、选择题
1.绿色生活可以包括( )
①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②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③循环回收 ④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⑤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绿色生活是指人类在保证生活需求、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答案】 D
2.环境污染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们现代生活所使用的化工产品,如泡沫绝缘塑料制成的办公桌、化纤地毯及书报、油漆等,会不同程度地释放出某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CO2 B.N2 C.甲醛 D.甲烷
【解析】 该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注意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目前,家庭装修带来的主要污染气体是甲醛,它是一种重要致病(致癌)物质,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答案】 C
二、综合题
3.读以下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夏季,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分布着烧烤羊肉串的摊点,旺旺的木炭火把路边的绿化树的叶子都烤黄了。
材料二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重庆50余名环保志愿者在南山黄桷垭进行环保宣传活动,来往游客仅对活动派发礼品感兴趣,对环保知识却无人问津。志愿者对游人破坏环境行为劝阻时,还招来责骂。一位妇女将擦嘴用的纸巾扔到树林里,却振振有词:“这才是让它回归自然。”
(1)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木炭火烤黄了绿化树带来的环境问题。
(3)公众参与环保的基本态度应该是________。
(4)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我们在参与环保的活动中,应抵制哪些不良行为?(答4条以上)
【解析】 第(1)题,两则材料均反映了当前环保行动阻力重重,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的现象。第(2)题,木炭本身就意味着森林被砍伐,而木炭火又烤黄了绿化树,更说明它使森林遭到破坏,降低了森林的环境效益。因此,从森林的环境效益的对立面来回答即可。第(3)题,公众参与最基本的态度是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第(4)题,注意本题中强调的是“抵制”“不良行为”,因而应从自身可能具有的不良行为来回答。
【答案】 (1)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环保工作任重道远
(2)城市绿化遭到严重破坏,降低了森林的环境效益,其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导致城市环境出现严重问题。
(3)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4)①随地吐痰,随意向周围环境投放废弃物;②购买一次性商品;③浪费水、电、纸张等;④践踏草坪,乱吃野味、烧烤等;⑤在风景区乱涂乱画;⑥公共场所大声喧哗;⑦乱砍滥伐林木等不良行为。
4.绿色学校是指在学校管理、学校课程、学校环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方面,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学校。某学校正在创建绿色学校。请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学校附近马路上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往往含有________等有害气体,这种气体也是造成被称为“空中死神”的________问题的元凶之一。
(2)该学校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箱,其中可以放进可再生利用垃圾箱的垃圾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
(3)该学校打算在图中阴影部分建造一片小树林,请分析这片小树林的环境效益。
(4)请你为该学校创建绿色学校提几条建议。
【解析】 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汽车尾气的成分、垃圾分类、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及绿色学校的相关知识。
【答案】 (1)二氧化硫 酸雨
(2)玻璃 废纸 废塑料 废金属(任选两个)
(3)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降低噪声,吸纳灰尘,美化环境等。
(4)使用风力发电机或太阳能电池板,盥洗用水回收后冲厕所,使用再生纸制成的手纸,使用可降解塑料制成的清洁工具,节约用水,进行环境教育,师生共同决策等。
课件56张PPT。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其措施第二节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234人口环境保护宣传爱护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可持续5节约资源设施硬件环境保护管理循环再生67自然环境绿色志愿者青年学生可持续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十)
一、选择题
1.关于环境管理基本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质量管理主要是自然资源的保护
B.根据管理的职能和性质可分为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资源管理
C.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环境管理类型
D.区域环境管理主要包括能源环境管理、工业环境管理、农业环境管理等
【解析】 环境质量管理主要是制定各类环境标准,进行环境监督和检查工作;组织调查、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以及预测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按照管理的职能和性质,可分为环境规划与计划管理、污染源管理、环境质量管理和环境技术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主要是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环境目标,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制定区域环境规划等。
【答案】 C
2.有关环境管理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个人影响环境的行为是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B.对企业具体的管理内容是严格限制企业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
C.政府具有双重身份
D.环境管理的对象只包括个人和企业
【解析】 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政府既是管理对象,又是执行者。在环境管理中对个人行为的要求是建立绿色消费观念,反对无节制的高消费,培养正确的环境道德。对企业的管理内容是让企业严格限制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同时需要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加强技术改造,实行清洁生产。
【答案】 C
“牧童经济”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作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弃物大量积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经济模式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
①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②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③围湖造田,开垦荒山 ④发展工业,随意排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发达国家不会出现
B.发展科学技术是解决“牧童经济”的关键
C.加强环境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控制“牧童经济”
D.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不可避免
【解析】 第3题,“刀耕火种,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开垦荒山”“发展工业,随意排污”都属于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问题的掠夺式发展;“南水北调,发展生产”是改善自然环境,解决环境问题、发展经济的措施。第4题,“牧童经济”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由于人们的短见,都会出现,但通过吸取教训,加强环境管理能避免其发生,加强环境管理是解决“牧童经济”的关键,它能从宏观上调节人们的经济活动,可从根本上控制“牧童经济”的发生和发展。
【答案】 3.B 4.C
5.对于环境问题,中国在推行现代化进程中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
A.防治环境污染 B.综合治理水污染
C.环境保护 D.加快生态工程建设
【解析】 已经学过的基本国策包括:①人口方面:实行计划生育;②土地方面: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③环保方面:环境保护。
【答案】 C
6.下列属于我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领域的有( )
A.环境宣传教育
B.与澳大利亚合作开采铁矿
C.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
D.日本本田公司与东风汽车集团合资组建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解析】 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的领域有:水资源研究与保护、大气质量研究与保护、有害废弃物研究与管理、动植物研究与保护、环境宣传教育、环保技术合作等。
【答案】 A
在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类环境问题时,必须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据此回答7~8题。
7.要实行环境管理的原因是( )
A.技术手段的局限性
B.环境管理能杜绝环境问题的产生
C.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自然环境的恶化
D.环境管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
8.为了推动全国环保工作有序地进行,国家和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
B.颁布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C.制定环境管理条例与国家行动计划
D.举办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教育
【解析】 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因缺乏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造成的,因此,不能单纯依靠技术措施来解决。举办个人环境道德修养教育属于公众的参与行为。
【答案】 7.A 8.D
9.关于ISO14000系列标准的不正确说法是( )
A.该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
B.该标准可以规范各企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
C.该标准没有污染物排放绝对量的设置
D.该标准的实施具有强制性
【解析】 ISO14000系列标准以市场消费行为、市场对企业(机构)环境形象认可为动力,是一个自愿性标准,不带有任何强制性,突破了环境管理政府行为的单一模式。
【答案】 D
10.有关国际合作的正确说法是( )
A.现在发达国家是环境污染的受害国,在国际合作中应负次要责任
B.国际环保合作必须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C.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被认为是世界环保行动的第二个里程碑
D.当代环境问题是地方性问题,各个国家应各负其责
【解析】 发达国家经济发达,污染物排放量大,按照国际环保合作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应负主要责任。当代环境问题,很多已演化为全球环境问题,各个国家应共同负责。
【答案】 B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一副大观楼长联描绘出了“高原明珠”滇池的绝美画卷。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侧,是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被称为云南的母亲湖。
千百年来,滇池一直是昆明地区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水源,具有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渔业、航运等多项功能,对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滇池地区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与滇池自净能力减弱的矛盾日益突出,致使滇池水体饱受污染之苦,水质富营养化速度加快,滇池外湖水质沦为劣五类。“为了母亲湖”、“救救滇池”的呼声日益强烈。
滇池污染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切实开展滇池治理工作,出台了保护滇池的法规,确定了综合整治的规划,专门成立了昆明市滇池保护专职机构等。
工作人员在清除滇池水域的蓝藻和污染物
(1)滇池按成因属于( )
A.河成湖 B.构造湖
C.火口湖 D.冰川湖
(2)由材料可以看出,导致滇池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鉴于上述原因,环境管理对于其管理对象的约束方向分别是怎样的?
(4)材料中滇池治理工作的措施主要体现出的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_____。
【解析】 滇池亦称昆明湖,由构造陷落而成。近几年,昆明市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城市生活、生产污水排放量及污染负荷急剧增长,这导致滇池水质迅速恶化。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三个层次:个人、企业、政府,其约束方向分别是:个人,侧重于日常正确消费行业的建立;企业,侧重于清洁生产;政府,侧重于环境影响评价。材料中滇池治理工作的措施主要体现出的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答案】 (1)B
(2)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城市生活、生产污水排放量及污染负荷急剧增长。
(3)个人:建立绿色消费观念,反对无节制的高消费,培养正确的环境道德观。
企业:严格限制污染物的不合理的排放,同时需要对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加强技术改造,实行清洁生产。
政府:严格限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污染物的不合理的排放,审查区域发展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
(4)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限制和禁止高能耗、高排放和部分资源型外资项目,切实纠正招商引资中违法违规的做法,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材料二 国家环保总局将联合证监会、保监会等部推出两项新的环境经济政策——绿色保险、绿色证券,并推出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绿色保险即由保险公司对污染突发事件的受害者进行赔偿,一方面可减轻政府与企业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可增强市场机制对企业排污的监督力量;环保总局联合证监会等部门,将加强对上市融资或上市后再融资公司的监管力度,环保不过关的不能上市或再融资。
(1)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够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那么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什么?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哪些?
(2)材料一说明环境管理过程中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措施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统一,走________发展道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和法规体系,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 (1)对象:个人、企业、政府。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2)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 可持续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一、选择题
当今社会对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已经形成共识,但是目前“食品污染”正对人类构成巨大威胁。请回答1~3题。
1.所谓的“食品污染”是指( )
A.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混入人们的食品中
B.食品没有清洗干净就食用
C.所食食品没有“绿色食品”标志
D.腐烂不能食用的食品
2.导致食品污染的原因有( )
①在作物栽种时过多使用农药 ②用带有毒素的水浇灌作物 ③进行加工时,有毒或带菌物质进入食品 ④过度包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人们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属于( )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噪声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解析】 第1题,“绿色食品”指的是随着科技成果在农业中广泛应用,由于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等,导致农产品含有化学毒素,从而对食用者造成危害,这种结果使得公众要求食品必须安全、无公害。第2题,“食品污染”即指在生产过程中因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及加工时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品的现象。第3题,“白色污染”指的是聚乙烯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无法自然降解物质遗弃在环境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现象。它实质上是一种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 1.A 2.A 3.D
4.中央要求在全社会开展环境警示教育,其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在全社会树立环保意识
B.使人们了解我国目前及世界的环境状况
C.要在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呼吁公众参与
D.了解《京都协议书》
【解析】 在全社会开展环境“警示”教育,说明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需要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倡导公众参与,共同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答案】 C
5.创建“绿色学校”的效益包括( )
①减少学校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②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民间团体在学校环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 ③投资大,影响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④教师、学生的参与,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创建绿色学校可以使学校的环境得到优化,减少学校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促进师生及学校、社区、政府之间在环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
【答案】 A
6.下列有益于环境的可持续性行为的是( )
A.使用一次性产品
B.购买和使用私人汽车
C.分类回收利用垃圾
D.禁止开发非可再生资源
【解析】 使用一次性产品、购买和使用私人汽车均对环境有威胁,禁止开发非可再生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分类回收利用垃圾,有利于废物利用,有益于环境保护。
【答案】 C
7.下列实例中,体现了个人环境道德行为的是( )
A.提倡高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B.购买无氟冰箱、无磷洗衣粉等环保产品
C.提倡使用一次性产品,提高卫生水平
D.鼓励市民购买小汽车
【解析】 环境道德行为有利于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B项行为体现了个人环境道德水平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答案】 B
8.为使《中国21世纪议程》的内容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最具广泛意义的是( )
A.保护社会经济稳定、高速发展
B.政府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
C.开展广泛的国际合用
D.提倡广泛的公众参与
【解析】 只有公众的广泛参与,才能使各项环保要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才具有最广泛的意义。
【答案】 D
9.下列符合“绿色消费,环保选购”行为准则的有( )
①认购“环保标志”产品 ②用无氟制品、无磷洗衣粉、环保电池 ③选绿色包装 ④购买绿色食品 ⑤做“公交族”、“自行车英雄” ⑥节约用水、用电、用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⑤⑥
【解析】 “公交族”、“自行车英雄”不属于绿色消费;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只能体现节约,不能体现“绿色”。
【答案】 A
10.有关公众参与的正确说法是( )
A.广大的中青年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推动力量
B.公众参与环保的程度,首先取决于公众的环境道德
C.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就是要积极参加有关行动或项目
D.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更重要的是要人们改变自己的观念和习惯
【解析】 广大的青少年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推动力量;公众参与环保的程度,首先取决于公众的环境意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就是要积极参加有关行动或项目,同时还应体现在每个人都尽可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环境署官员介绍说:“通过科学家的测量,最近臭氧空洞的面积是近十年里第二小的,这是全球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国家电行业积极进行技术升级的成果。为了更好地保护臭氧层,空调行业的数码技术替代已经提上日程。”
材料二 绿家园志愿者,简称绿家园,由资深记者汪永晨于1996年创立。该环保组织发起或联合发起了在中国环境保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许多活动。绿家园倡导环保领域的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科学决策,致力于气候变化、江河保护、企业环境责任和低碳生活等领域,希望推进环境信息的公开化,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与参与,推进环境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公平性。
材料三 在坎昆联合国气候峰会上,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姿态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务实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和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中国青年也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用创意的节电、节水行动展现中国青年环保风采,用实际行动支持中国政府环境保护立场。
(1)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跨国、跨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近年臭氧层空洞的缩小表明:解决环境问题和环境管理必须进行________。
(2)“绿家园志愿者”属于________环境保护组织,他们协助政府执行________,对提高________的环境意识,参与保护环境和实行社会的监督发挥了积极作用。
(3)“中国青年也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因为青年是________________。节水、节电、保护动植物都是人类个人________修养的体现。
【解析】 第(1)题,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跨国、跨地区的环境问题分别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和酸雨、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沙尘暴扩散等。要解决此类环境问题需要进行国际合作。第(2)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二的理想,解题时抓住“由资深记者汪永晨于1996年创立”“绿家园倡导环保领域的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科学决策、致力于气候变化、江河保护……”等关键信息。第(3)题,青年是环境保护的主力军,应具有较高的环境道德修养。
【答案】 (1)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酸雨的扩展、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沙尘暴扩散 国际合作
(2)民间 环境政策 公众
(3)环境保护的主力军 环境道德
12.读下图,回答问题。
(1)此图是________国的环境标志,某商品带有环境标志,就意味着该商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2)在人们的生活中,提倡“绿色消费,环保选购”,请列举一些符合此要求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倡导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4)实施环境标志认证为什么能达到上述目的?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解析】 本题以中国环境标志为载体,考查了清洁生产、文明消费等方面的知识,要联系实际,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综合分析。第(1)题,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意味着其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并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方面的环境优势。第(2)题,可结合实际生活回答。第(3)题,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最终目的是维护人与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第(4)题,实施环境标志认证可使企业走向清洁生产。
【答案】 (1)中 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
(2)用无氟制品、无磷洗衣粉、环保电池、购买绿色食品等
(3)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有益于人类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和安全。
(4)环境标志越来越成为消费者心目中衡量商品信誉的重要指标,而商品的信誉直接关系到商品的销售和企业的效益。所以,实施环境标志认证是保护环境、引导企业走向清洁生产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