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光和影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光和影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29 14:5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光和影
??????????????????????????????????????????????????????
?
一、教材分析
其实,对于光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白天,我们在阳光下工作、学习,夜晚我们在月光中散步休息,光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给我们光明与温暖!那么光究竟是什么呢?光,是一种电磁波。光是一种物质;光,也是一种能量。
光,这一单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本单元第1-4课研究光的传播特点;第5-8课研究阳光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光和影》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到第4课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影子开始,一是因为影子在孩子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二是因为影子的许多特点显示了光的传播路径,如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就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观察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了光和影子的规律后,就能为他们在接下来本单元的第二、三课的学习探究活动作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也知道影子会随光的改变而改变等。但是他们对影子的产生是否需要屏是不确定的,对影子的变化规律更是模糊的!所以,在本课的学习研究中,就需要教师的引领与指导。
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探索欲望也十分强烈,分析、判断和实验操作的能力也较好。美中不足的是用图案记录实验结果时不够规范与严谨;利用实验结果分析、概括科学概念的能力较差。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根据学情,在实验探究问题的设计与操作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寻找不同的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但在实验之前,教师在学生用图画记录影子这一点上,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有必要教师可以先作示范。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学生实情,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通过影子舞蹈让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三个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和屏之间。
⑵认识什么是光源,能准确判断哪些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⑶认识投影,发现物体的形状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2.技能目标:
在探究光的照射下影子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能将观察结果用图画准确、规范地记录下来,并利用记录结果,进行分析、推理,找出光源、遮挡物和影之间的关系。
3.情感目标:
在和同伴的合作与交流过程中,学会分工协作,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方法目标:
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有趣的科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探究在光的照射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在实验中将观察结果用图画准确规范地进行记录,并根据记录结果,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和影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很多科学老师在实际教学中,都很少让学生做实验,而多以演示实验为主。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特别困难,一是小学生本来就贪玩,二是课本上的一些器材的确不易找到。所以,我在教学中,常常鼓励孩子用身边的物品替代课本上不易找到的实验器材,尽最大可能的保证孩子能亲自动手!
1.???????????????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手电筒、4开的白色卡纸(可以用其它浅色硬纸替代)、约5厘米高的长方形小木块(可以用火柴盒、橡皮擦等较小的长方体替代,但不易用过大的长方体替代,影子过大,不便作图。)、铅笔、尺子、正方体或圆球。
2.???????????????老师准备:有窗帘的教室,投影画形式的广告、交通标示牌,以及学生所准备的器材。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也为了给班上的特长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更为了让学生的猜想能够当场得到验证;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影子舞表演”,引入新课。
欣赏完精彩的影子舞表演后,教师板书课题——光和影。
(二)讨论验证影子产生的条件;
1.学生猜测影子产生的必须条件。
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对影子的产生大多数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一定能说出影子的产生是需要光和物体的,但对于是否需要呈现影子的屏,他们的认识就比较模糊了。
如果孩子们能完整说出这三个条件,则直接进入下一环节。
如果他们在交流中,不能说出“屏”,那我就直接把屏移开,让学生观察表演者在灯光的照射下,是否有影子,给他们一个直观的感受。当然在做这一实验时,必须确保表演者身后没有其它的“屏”,如墙壁等。接着教师板书,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
2.思考:是不是有了光源、遮挡物和屏,就一定能产生影子呢?
我班的学生平时就比较粗心大意,这个问题是他们极易忽视的问题。我会给他们一点时间思考,然后通过简单的演示实验来提醒学生,影子的产生,还必须是遮挡物在光源和屏之间。
教师接着板书: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三)认识什么是光源: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同学们知道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在学生们列举的许多发光物体中,我会接着让学生进行分类,哪些物体是自己能发光,哪些物体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从而提出:像电灯这样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为了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我列举了一些物体让学生进行口头判断。
首先是判断书上P24出示的物体:太阳、月亮、萤火虫、日光灯、蜡烛是不是光源。接着再判断: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是不是光源?从学生的判断中、进一步明确:自己能发光的,而且是正发光的物体才能叫做光源。
(四)探究影子的特点:
设计实验探究:同一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影子都是相同的吗?
在平时的生活中,细心的同学可能早就发现,在阳光的照射下,每天的不同时候,人的影子是不同的。有的同学还可能从开始的影子舞表演就发现,灯光照射表演者的不同侧面,影子也是不同的。让学生猜想:影子的变化,到底和哪些因素的改变有关呢?和光源的方向、位置有关?还是和光照射的角度有关?或是和光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或者和物体本身的形状有关?他们只要提出是的相关的问题都可以进行研究,不一定局限于书上的那几种情况。
智力培养成功与否,决不是看孩子能记忆多少条规则,能背诵多少条科学概念,而是看他能运用规则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想出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一个孩子如果能在探究中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他所获得的成功感和兴奋感是难以形容的。即使实验结果证明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这也丝毫不会影响孩子的探知欲,因为他用自己的努力换取了新的知识,而用代价换取的经验总是让人记忆深刻的。因此,我会放手让孩子们分组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活动计划来研究这个问题,并证明自己的猜想。
在他们动手之前,我只提一点要求:各组在完成实验之后,必须带着记录图画上来汇报你们的发现!然后,我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围绕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
实验完成之后,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我们再来总结我们在绘图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例如,学生在画图时可能会只在白纸画几个影子,就像这样,教师出示学生作品。而影子和光源之间的关系则没有得到准确的表示,这是不利于我们根据图画分析结论的。此时教师应根据影子产生的三个条件引导学生画出光源和屏的位置。而研究光的照射角度和影子关系的学生,则会发现同在长方形一边水平桌面30°和60°夹角的的地方照射长方形,第二次照射的影子会与第一次照射时得到的影子重叠在一起,只是要短一些。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描绘呢?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再找出两种解决方法:一、第二次照射时得到的影子可以用彩色表示与第一次的区别;二、用两组图画来分开表示。??师展示画好的图。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醒学生,为了画图的准确性,我们还可以直接在屏上画下物体实际的影子。在解决了本颗的教学难点后,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说出自己的发现,从而认识影子变化的规律。通过图画来概括结论,变抽象为直观,相信学生要说出:影子的长短、方向随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等结论是不难的。对于投影教师只需简单提一下即可。
(五)质疑拓展环节
研究了光和影之间的规律后,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疑问,比一比看谁最会动脑筋!
学生还可能提出:影子的变化和光的强弱有关吗?影子的变化和物体与屏之间的距离有关吗?等各种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不要急于给他们答案,而应该多鼓励他们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每一次探究与实验中,我相信他们都会有新的收获。
(六)手影游戏
知道了光和影的规律,做一做手影游戏,看看是否符合这我们发现的规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新课。
六、板书设计
???????????????????????????光和影
????影的形成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在光源和屏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