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影》教学设计
《光和影》教学设计目录
1、导学案
2、教学设计初稿
3、专家或同事改进建议
4、教学设计终稿
5、课后反思
《光和影》导学案
教学内容定位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
课时
1课时
主讲人
组员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
2.能够判断哪些物体是光源。
3.知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光源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和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影子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
? 2.通过对哪些物体是光源的判断知道光源的定义。
3.通过做光和影的实验,得到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发现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2.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光源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和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
教学难点
实验记录单的填写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
教法
创设情境(视频导入)、启发引导、表扬鼓励、激发质疑
学法
观察、实验、自主探究、记录汇报、交流展示、师生互动
课前准备
教师:光和影的课件、手电筒、长方体木块、小黑板
学生(每组):手电筒一个,长方体木块一个、尺子一把、实验记录单一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3分钟)
课堂活动
学习新知
(25分钟)
知识总结
精讲点拨
(5分钟)
当堂总结
检验成果
(7分钟)
观看2014年春晚的《中国符号》
师:平时我们看到的舞蹈都是人表演的,节目中的舞蹈是什么表演?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和影
板书:光和影
影子游戏大家肯定都玩过,在什么条件下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呢?(板书:影子产生的条件:……)
师引导:还有什么呢?我们自己,光照在我们身上,我们把光挡住了,所以可以产生影子,那么你看见的影子在哪里?还有接受我们影子的墙面、地面等,这些统称为屏。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所以影子产生的条件是……(板书:光源,遮挡物和屏)。具备这三者是不是一定可以产生影子呢?如果屏在光源和遮挡物之间行不行呢?对了,这个遮挡物一定要在光源和屏之间才行。
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那么什么是光源呢? 师:比如说我们教师里的电灯。那么,光源就是指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板书:光源的概念)我们所熟知的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呢?(生答:太阳,电灯,蜡烛,月亮,萤火虫等)这些都是光源吗?
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是反射太阳的光,而且没有点亮的蜡烛和灯管也都不算是光源,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一定要在它发光的前提下。
大家阅读课本25页的实验。这里有三个小实验,我们看看从这三个小实验中能够了解到什么秘密。影子的特点(板书)
师讲解每个实验方法及要求。(木块的摆放,光源位置的改变)
教师巡视指导。
从第一个实验中我们知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是可以改变的。具体是什么情况呢,谁能说说?
(教师总结并板书,小黑板)
结论一:影子的方向随着光源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从第二个实验中我们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师总结,小黑板)
结论二:光源和光屏位置一定的情况下,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它挡住的范围越大,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我们从第三个实验中了解到了什么呢?
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不同侧面照射物体得到的影子形状是不同的。(师总结,小黑板)
结论三:从长方体的不同侧面照射就会得到不同的影子。
板书: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其实投影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用处,比如说交通标志以及我们前面看的皮影戏,都是利用投影完成的。比如说我们教室里的投影机。
今天你们有哪些收获?
观看表演,
回答问题。
学生答。
学生思考回答影子产生的条件。
学生答
学生答
学生回答,并把书上光源的概念划出来,看一遍。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报告自己的实验结果。
学生回答
学生说说自己的结论
学生回答收获
板书设计
光和影
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
光源的概念
影子的特点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教学设计
光和影
一、视频导入,手影表演
师:老师请大家看一段录像。(课件播放录像)。
师:你知道录像中的人在做什么吗?
(预设)生:手影游戏
哪位有兴趣的学生想尝试一下?有请学生表演精彩的手影游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手影表演的兴趣,从实践入手,用学习手影表演这条主线牢牢抓住学生。所以,我一开头就使用精彩的手影视频吸引学生,并激发他们学习这种游戏的欲望。
二、过渡引入问题:影子产生的条件
师:刚刚的手影真的不错,那么这些影子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呢?(怎样产生的影子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问题。
如有学生回答不是很正确,教师做适当引导。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所以影子产生的条件是……(板书:光源,遮挡物和屏)。具备这三者是不是一定可以产生影子呢?如果屏在光源和遮挡物之间行不行呢?(生答:不行)对了,这个遮挡物一定要在光源和屏之间才行。
三、什么是光源
师:我们刚刚得知,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那么什么是光源呢?(生答)
师:比如说我们教师里的电灯。那么,光源就是指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板书:光源的概念)我们所熟知的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呢?(生答:太阳,电灯,蜡烛,月亮,萤火虫等)
师:这些都是光源吗?大家一起把书上光源的概念划出来,看一遍,再想想,刚刚说的那些能发光的物体中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生答)注意啊,这里有两个方面来判断是否为光源,第一,在发光状态下。第二,能自己发光的。
师:所以呢,其中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是反射太阳的光,而且没有点亮的蜡烛和灯管也都不算是光源,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一定要在它发光的前提下。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这节课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学习环节,为了突破“光源”这个抽象的物理概念,循序渐进地深入理解概念,并力求使学生养成这种科学思维的习惯。
四、影子的特点
师:我们已经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了,那么一个物体的影子是不是永远不变的呢?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探究光和影的秘密。请大家阅读课本25页的实验。(生阅读课本)这里有三个小实验,我们看看从这三个小实验中能够了解到什么秘密。
师讲解每个实验方法及要求。(木块的摆放,光源位置的改变)
师边说第一个实验要求边做示范,同时找同学一起做该实验,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发现问题,从而在全班分组做实验时可以引起注意。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从第一个实验中我们知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是可以改变的。具体是什么情况呢,谁能说说?
点学生报告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小黑板)
结论一:影子的方向随着光源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师:从第二个实验中我们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回答。(师总结,小黑板)
结论二:光源和光屏位置一定的情况下,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它挡住的范围越大,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师:我们从第三个实验中了解到了什么呢?(点学生说说自己的结论)
师: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不同侧面照射物体得到的影子形状是不同的。(师总结,小黑板)
结论三:从长方体的不同侧面照射就会得到不同的影子。
板书:那么,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师:其实投影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用处,比如说交通标志以及我们前面看的皮影戏,都是利用投影完成的。比如说我们教室里的投影机。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这一课的主要实验环节,是突破光影规律的关键。分组进行三个实验的操作、记录、总结设计成实验反馈卡,让学生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在实验过程中从扶到放,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和总结的能力。
五、总结
今天你们有哪些收获?
六、拓展延伸
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帮忙,你们能够让小小的木棒变大或者变得更小,像《西游记》中孙悟空用的金箍棒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的主要目的是想激发学生使用所学知识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并能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光和影
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
光源的概念
影子的特点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课后反思:
本节科学课意在表现小学科学课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所以我在教学设计的全局都以“高效课堂”为设计依托。起初我是以“中国符号”视频导入的,之后听取了同事的意见,我将手影游戏有关的视频导入,学生很熟悉,也很感兴趣。在我还没有说手影表演的时候,有的学生已经在自己的桌子上做各种造型了,说明他们很想参与其中,这样的课堂效果比较理想,而且对于之后在手影表演后所涉及影子的产生的环节可以自然过渡。本节课实验比较简单,但若是直接让学生学习做这个实验,缺少了思考的过程,就变成了灌输式教育;但直接让学生思考“影子的特点跟什么有关”这个问题又显得太宽太泛,而没有价值。几经思考,最后我决定先帮他们抓好方向,让学生从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形状这几个特点跟什么有关进行思考。并示范做了第一个实验。实际课堂上,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比较粗略的说一说,也提到了光的方向、距离等这些因素。我认为这样的思考还是比较有价值的,除了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还为后面的实验做了铺垫,也有利于实验结论的得出。不过,在结论时,比较费时间。如果把每组讨论四个特点改成每个大组讨论其中一个特点,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思考需求,也可以减少时间,大大提高了上课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