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
科学概念:
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掌握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实验,引发学生思考,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通过模拟实验和教学视频,使学生掌握探究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学生关注自然界的侵蚀现象。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测能力 。
(二)【教材分析】
前面学习了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风化作用,以及风化作用对地表的影响,本课指导学生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现象。雨点的降落便是侵蚀过程的开始,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蒸发或被植物吸收,剩下的雨水在地面流动成为径流。雨点降落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微粒,径流在地面流动带走了这些微粒。由于重力作用,径流和它携带的物质向低处运动,在行进的过程中不断和其他径流汇合,力量增大,带走更多的土壤,在土壤中形成切沟,切沟相互汇集又形成大的冲沟。水流通过冲沟时力量已经很大,能带走土壤和岩石,因而拓宽了冲沟……流水就是这样不断地侵蚀着地表的。
(三)、【学情分析】
学生常看到降雨,但是不一定想到它会侵蚀土地,会改变地形。本课通过“下雨”的模拟实验,及对“雨水”降落时土地和径流的观察,认识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什么因素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的问题,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和设计实验方案去探究。
(四)【教学准备】
实验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器。
教师演示:雨水侵蚀土地的照片(暴雨的侵蚀)和录像(四川汶川泥石流),介绍实验操作的课件。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降雨量的大小、土地的坡度、有无植物覆盖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有目的地观察。
(六)【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讲解,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视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情绪
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雨水和泥石流有关系吗?
河里的水为什么是浑浊的呢?
公路为什么在不断地崩塌呢?和雨水有关系吗?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五课
(板书: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我相信学完这一课,我们刚才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设计意图】:用一段新闻视频激发学生对下雨和土地关系的一种思考,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日常生活中科学问题的探讨中。
二、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1.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并思考:
1、下雨时土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2、泥土里的什么最容易被雨水带走?
3、比较一下接水器里的“径流”(沿着地表流走的雨水叫径流)与“雨水”有什么不同,我们能说明为什么吗?
4、我们发现了什么?
2. 实验后仔细观察并讨论交流我们的问题:
1)、下雨时土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雨水和径流带走了土壤中的泥沙。土地表面有一些被雨水冲出来的细沟,小石子也在雨水的冲刷下露了出来。
2)、泥土里的什么最容易被雨水带走?
黏土、细沙
3)、比较接水容器里的“径流”与“雨水”,它们有什么不同?
雨水是清澈的,径流中含有大量泥沙,非常浑浊。
3)、我们发现了什么?
雨水能搬走土壤,改变地形
3.从实验中总结出雨水对土地侵蚀的概念:
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 侵蚀 。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4. 通过图片让孩子们充分感受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与我们的密切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雨水对土地侵蚀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具体地感受到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通过图片又把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与我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能更深刻地理解侵蚀的概念。
三、探究影响雨水对土地侵蚀的因素
1、先让学生自主阅读书上57页内容,交流讨论后作出推测:哪些因素影响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2、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讨论后推测影响雨水对土地侵蚀的因素:
1)、有无植被覆盖
2)、土地坡度的大小
3)、降雨量的大小
3、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土地表面的植被是否影响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研究项目: 有无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实验方法: 对比实验
要改变的条件:土地表面的植被
不变的条件: 土地的坡度、雨量大小、土壤结构、喷水的高度
实验现象: 有植被的土地水土流失情况好,无植被水土流失严重
实验结果: 植被对侵蚀有影响,植被越差水土流失越严重
4、通过观看视频用同样的方法验证其他两个影响雨水对土地侵蚀的因素
5、归纳总结:影响雨水对土地侵蚀的因素有
有无植物覆盖
土地坡度大小
降雨量的大小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不仅是模拟实验还是对比实验,所以需要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找到模拟实验中的要点:用什么模拟什么,明确实验装置材料,是有效探究的前提。然后帮助学生梳理对比实验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借助在实验中观察到的证据进行小结,建立现象与结论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
1、暴雨时,小河里水很浑浊,这是因为雨水中有大量的( )。
A、石块 B、泥沙 C、小鱼
2、我们常能看到地表有沟壑,这是由于( )造成的。
A、动物 B、风吹 C、雨水的流动
3、下面受到雨水侵蚀最严重的是(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热带雨林
4、最容易被雨水冲走的是土壤中的( )。
A、沙砾 B、石头 C、黏土
5、不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的因素是( )。
A、坡度大小 B、有无植被 C、闪电次数
【设计意图】巩固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拓展延伸,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用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年来由于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而造成的巨大灾难,进而提出问题:为减轻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我们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将课堂探究引申到课下,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