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2 长方形的周长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2 长方形的周长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29 15:4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三立小学 王亚美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时《长方形的周长》。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仅仅围绕: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么学?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交互式电子白版的应用,教后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简析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图形的特征;学习理解了周长的概念,会计算有关图形的周长,为研究长方形的周长做好了知识迁移基础,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很好的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及其关系,理解了周长的内涵并会根据周长的概念计算有关图形的周长。本节课是对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和应用,难度不是很大。又加上班里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较强,对新知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且乐于交流善于分享。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三、说课标要求
新课标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也就是强调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结论”而忽视过程的做法。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
四、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概括出计算公式。
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发现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在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分析、计算、抽象、概括、类比、猜测、推理等思维活动,深入学习新知,发展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来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在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增强与学生互助、共享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长方形的周长概念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会发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说教法学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科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是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仅仅是促进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因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这一课,教材中直接给出了长方形,让学生在测量的基础上计算周长。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我就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他们熟悉实例,创设情境:新年联欢会,淘气他们班要在黑板一周围上花边,花边的长度是多少?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在分析、抽象、概括中转化为求长方形周长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情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先学后教。设计前置性作业,鼓励学生先学后教,让学生有准备的走进课堂,交流讨论,学习新知。
3.自主探究法。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景入手,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学习新知。使他们在活动中感知、活动中体会,培养了他们的自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互动组织能力。
4.合作交流法:针对存在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后集体讨论,促使学生在质疑互辩中解决问题、拓展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本节课我设计的课前三分钟有两道题目,第一道是说一说什么是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第二道是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要求学生之列式不计算。
目的有两个:一是温故而知新,及时的对以前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唤起学生新的认知。二是为导入新课做铺垫,在认知冲突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前三分钟由小主持人主持、引导完成,并及时的做出评价。这一环节题目的展示应用了电子白板工具中的幕布功能,一开始他们不能一下子看到练习题目,而是在练习进展中慢慢的清楚,带来了几分神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探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我就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他们熟悉的实例,创设情境:新年联欢会,淘气他们班要在黑板一周围上花边,花边的长度是多少?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小组研讨,集思广益
然后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解决问题
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总结出三种不同的计算公式,我会通过提问引导他们观察:三个公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这说明了什么?孩子们会说都有长和宽,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得知道长和宽。在这里会用到电子白板工具的标注书写功能,将长和宽这两个关键条件标注出来。
(4)实例展示,巩固新知
生活中还有许多有关长方形周长计算的例子,你带来了么?然后再同桌交流的基础上,鼓励上台展示不同的类型。其目的是:利用实物展台进行合作交流,分析思路,解题过程一目了然,便于交流,便于纠错,节省时间,孩子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真正达到了高效。
2.探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1)猜一猜
让学生根据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及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特点和关系,鼓励学生猜一猜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说出理由。充分发展了学生的猜想和推理能力。
(2)算一算
这一环节题目的展示应用了电子白板工具中的聚光灯功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3.拓展练习,升华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邻居王奶奶想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菜园,长是6米,宽是4米,可以怎样围?分别需要多长的围栏?
(2)组内交流,丰富方法
鼓励学生采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题目,解决问题,具体形象。在自学的基础上汇总交流。
(3)全班展示,解决问题
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画图、书写功能,鼓励孩子们上台画图,交流分析思路,展示解题方法,具体形象,生动灵活,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交流展示的自信心。
(4)巧妙提问,德智双升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发现?如果从节约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选择哪种围法呢?这个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更进一步的观察、比较,当长靠墙时用的篱笆比较少,宽靠墙时用的篱笆比较多。之所以在这强调,是因为我们练习时会遇到这样的题目:围篱笆,一条边靠墙最多需要多长的篱笆,最少呢?
(三)回顾总结,梳理新知
孩子们,回顾总结是好的学习方法,和你的同学说说吧,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这个环节,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全面概括,有的具体简洁,更有的从学习方法上进行了总结。
七、说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为了凸显本课的重难点,我的板书设计力求最简洁明了。
八、说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
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天士博的强大的功能,运用到了聚光灯、幕布、画图等,带来了几分神秘,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拓展练习,升华新知”环节,鼓励孩子们上台画图,交流分析思路,展示解题方法,具体形象,生动灵活,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交流展示的自信心。学生清晰直观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化解了理解上的障碍,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九、说评价和反思
上完每节课,自己都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实现了教学的交付,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课堂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
反思本节课,我认为我做到了可以高度关注学生,能够从学生的需要来设计教学活动。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理念为指导,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新知,突破重难点,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