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拱形的力量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拱形的力量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29 16:4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3.拱形的力量
授课人
学习目标
1.科学概念?: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过程与方法: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
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课前
预习
查找抗弯曲的相关资料。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问题)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设计意图
1
【实验置前提问】:这样柔软无力的纸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它至少能承受自身重量不塌下去吗?
围绕问题分组讨论,互相启发。
全班交流。
8
使学生认识到“拱形”是“改变形状”的另一个视角。通过欣赏拱形建筑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拱形的神奇作用,最后的提问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2
【探究活动一】:做一个纸拱,放在垫板上观察。 请同学们轻轻地放垫圈在纸拱上,来测试拱的承受力,仔细观察纸拱有变化吗?
让学生观察老师操作。
围绕问题分组讨论,互相启发。学生尝试操作。
全班交流。
完善导学案。填写记录表格。
15
通过观察描述活动,学生能清晰地认识拱形桥的受力轨迹,从而建构第一层次的“拱形”概念――拱形可以通过材料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看到拱足分开自然想到要用什么东西去抵住它。
3
【探究活动二】:有什么办法使纸拱不容易变形,能承受更大压力?承受几个垫圈你能预测一下吗?用实验检测下看行不行。
学生弄清操作细则。
围绕问题分组讨论,互相启发。学生尝试操作。
全班交流。
完善导学案。填写记录表格。
15
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现象后,对出现的问题作出解释,并开动脑筋去思考解决方案,有了方案再去用实验去验证。用事实证明自己的方案是有效的。这样多次训练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对于纸拱还是会变形。这时就会激发学生思考应从哪些方面来改进自己的方案。在讨论中学生相互启发,有助于后面的探究活动。
4
【探究活动三】:怎么使纸拱承受更大的压力?你打算怎么做?先将自己的方案写下来,再汇报。
围绕问题分组讨论,互相启发。
学生尝试设计方案。
全班交流。
完善导学案。填写记录表格。
15
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动耳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表述自己的方案时进一步明确弄清道理,同时听了别的小组的汇报对自己的方案也有一个比较、反思的过程,会不断优化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在活动前指导比在活动后指导更有价值,因为活动中要控制的变量很多,对学生操作的要求也较高,操作不规范将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4
【延伸】:展示生活中运用拱形的图片
学生欣赏,感受。
8
让学生源于生活,还原生活。让学生吸收信息,提高创新意识。
课堂检查内容
完善个人的导学案。
完善记录表。
实践后的反思:
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体现着自己的成长轨迹,虽然担任科学教师的时间不长,但是我在努力让自己构建出充满情趣和智慧的科学课堂。俗话说:“科学探究无止境。”我更觉得:“科学教学艺术的探究更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