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预设目标
生成目标
知识
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能力
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情感
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课前准备
师:动画或图片
生:草稿纸。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上课教室
一( )班
教学环节
一、情景引入:
(1)以动画片或讲故事的形式引出教材中“现在有多少个松果”的情景图。
时间
预设
5分钟
教师活动
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就请你们看“捡松果”播放动画片(或结合情景图讲
故事)。
从这个动画片中,你发现了哪
些数学信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看懂图意,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现在有多少颗松果?)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
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可以以复习口算的形
式解决。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要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教学环
时间
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探究、交流
1、小组讨论如何列出算式。先自己动脑筋想,再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或小组听
2、鼓励学生自己试着算一算。
三、实践与应用
?
20分钟
15分钟
让学生弄清题意,知道先求还剩多少,再求现在有多少。师提问:你知道怎么列式吗?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
学生讨论得出算式:46-28+35=?说说算式的意义,46-28表示什么?再加上35表示什么?
你会计算吗?自己试着先算算。再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答案是多少?
教师记录:
方法一:
4 6 1 8
- 2 8 + 3 5
1 8 5 3
方法二: 4 6
- 2 8
1 8
+ 3 5
5 3
还可以怎么算?教师可指导得出:
方法三:46+35-28=53
让学生结合情境,了解算式的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
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1、试一试,行不行
38+47-65= 53+40-37=
2、练一练,看谁棒
73-39+46 42+50-66
43+27-50 96-80+35
3、帮一帮,找书包
可以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看那组找的对,找的快。
4、做一做,算乘客
(1)出示情景图和题目内容。要求学生读题,初步弄清楚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5.数学冲浪
你能用12,13,16,17,4个数(每个数只用一次)编成一个加减混合算式吗?如:12+17-13=16试试看,看谁写得又多又对
先说自己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想的,如:原来有46个,吃了28个就是少了28个,就应该减去用46-28,妈妈又采来35个,就是又多了35个,就应该再加上35个。然后说自己如何列算式。所以列出算式就是:46-28+35,或者列出两个算式:46-28=18(个),18+35=43(个)。
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自由发言。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估计一下结果,再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计算。
模拟表演,独立解答,交流解题策略、列式和算法。
学生汇报自己的算式,全班集体进行评价正确与否。
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交流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爱动脑的好习惯。
通过三种方法的比较,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方法,避免学生枯燥的学习。
作 业
书面:
板书设计
其它:
课后自省
(自我评价、目标达成度、原因剖析、改进措施或矫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