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外交三阶段一.20世纪50年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二.20世纪70年代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三.改革开放以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新中国外交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建国~50年代末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为首西方国家拒不承认;1950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全面禁运;1954年12月,美国同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并支持蒋军对大陆和沿海进行军事骚扰。根据材料回答建国初我国面临怎样的国外形势?新中国外交美苏两极对峙美国遏制中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美苏两极对峙,西方孤立封锁;中美敌对国 内 形 势向社会主义过渡刚独立,国力较弱、百废待兴、不平等外交关系仍旧存在寻求国防安全、巩固政权、
提高地位结合所学回答建国初我国面临怎样的国内外形势?新中国外交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我们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 ——周恩来丧权辱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新中国必须制定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外交政策。
──毛泽东阅读材料,回答新旧中国外交方针有何变化?新中国外交针对国内外形势和外交方针变化提出什么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实现独立自主维护独立,奠定平等外交基础在国际交往中不至于孤立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二者并不矛盾。既“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目的?成果?目的:打破美帝孤立封锁,巩固革命果实,保卫政权。
成果:17国,为各项建设事业创造有利国际形势。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屋子”打扫干净了,“客人”为何迟迟不来?
新中国外交如何进一步突破争取更多国家支持? 1953年底,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同印、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将之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
60年来,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
——2014习近平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与三大政策相比有何新特点?意义?特点:包容性、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成功地运用首先有哪些?意义:①国内: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国际:成为解决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为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独立自主姿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求同存异,达成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声誉1954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1955第一次无西方大国家参加 (万隆会议)会议发言中,由于受到美国挑拨,有的国家的代表诬蔑共产主义是“新式殖民主义”;还有的反对共产主义。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 “求同存异”中的“同”与“异”应如何理解?同:①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②共同的任务:面临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
③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异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自主探究1、国家利益是外交根本出发点
2、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论从史出:根据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与成就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突出成就 把握特点A从容入舞提高声誉基本内涵:独立、自主、和平、成熟、平等④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①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②建国一周年与17国建交B重整山河奠定基础C站稳脚跟突破封锁D走向成熟始有作为1965年入侵中国领空的美国飞机1969年入侵中国边界的苏联士兵中国是如何化险为夷的呢?
20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外交险境主要来自哪里?1.外交环境恶化: ①中美敌对紧张②中苏关系恶化,甚至在边境地区发生武装冲突
2.外交政策:
“两只拳头打人”
3.成就:捍卫了主权利益,
抵制了霸权主义,扩大了中国影响。新中国外交 知识链接渡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70年代材料一:下列图片体现了国际形势发生什么变化?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②第三世界崛起
③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④苏攻美守
材料二:下列图片体现了新中国取得怎样的成就?中国内政外交成就显著,
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提高意义①中:外交的胜利,提高地位
②美:孤立政策破产
③世界:增强了第三世界地位
重点突破1:为什么用“恢复”一词?恢复席位 有何意义?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
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
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新中国外交美方:①苏联的挑战
②敌视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中方:①中苏关系恶化,面临苏联威胁
②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
③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根本原因:中美双方国家利益的共同需要重点突破2:阅读教材116页第二段小字思考中美关系为何会从对立走向正常化?新中国外交中美关系改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特点?以民促官重点突破3: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双方关注的焦点是什么?中国在此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怎样的?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建交三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军。 ———《中美建交公报》
(1)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台湾问题。
(2)中国的基本立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新中国外交新中国外交论从史出:从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你又能得出什么启示?1、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基本出发点
2、我们必须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外交政策
3、我们必须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国家主权 热点关注,以史为鉴
——理性看待当前中日关系材料一 日本右翼势力认为:“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
材料二 历史没有办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绝不容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绝不容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日本要严肃的对待和妥善的处理历史问题,认真汲取历史教训,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 ——习近平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当前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有哪些?①政治: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领土、领海纷争,特别是钓鱼岛问题;中日历史问题和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问题等;
②经济:两国在能源、制造等领域的竞争
③国际因素:美国等大国干预 热点关注,以史为鉴
——理性看待当前中日关系你认为应如何处理中日关系?1、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坚定维护主权和国家利益,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合作双赢
中国近代屈辱的外交似乎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弱国无外交”。然而,新中国初期,国力依然弱小,却走出了这样一个怪圈。请结合本课所学,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因素促使新中国实现了这一重大转变?1、政治上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2、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调整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坚决态度
3、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杰出的外交智慧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突破之一:重返联合国突破之二:中美关系正常化突破之三:中日邦交正常化关键课中小结:70年代中国是如何突破外交险境的?基本特点:一条线、一大片新中国外交新中国外交改革开放以来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新中国外交课堂小结 1、建国初期外交(建国~50年代末):开拓新局
①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② 三大政策
③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第一次建交热潮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⑤参加日内瓦和万隆会议,第二次建交热潮
2、 70年代外交: 重大突破
①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交
③中日邦交正常化
④ 第三次建交热潮
3、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开花 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谋略。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当今世界,“地球村”正在变小,而我们的视野却在扩大。展望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和谐世界”的梦想不会遥远。毛泽东指出,“我们反对的只是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反对中国人民的阴谋计划,不是一切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建国初,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不结盟政策
B.“一边倒” 政策
C.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20世纪70年代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是:新的世界战争的危险日益迫近,最危险?的战争策源地是苏联霸权主义。这种判断
A.客观上推动中美关系改善
B.导致中苏关系的急剧恶化
C.推动我国研制“两弹一星”
D.促使中国放弃了“一边倒”
A1、掌握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⑴外交方针、三大政策含义
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内容、意义
⑶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的时间、成果、意义
2、掌握70年代的外交成就
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时间
⑵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过程
⑶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