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文言文二则 一课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文言文二则 一课一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29 11:2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21.文言文二则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àn zāi wēi é qín xián huà zhóu pù shài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绝: ①断;②尽,穷尽;③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得上的;④绝对。
伯牙破琴绝弦( ) 斩尽杀绝 ( ) 绝无此意( ) 美妙绝伦( )
宝:①珍贵的东西,珍藏的宝贝。②敬辞,用于称对方的家眷、铺子等。 ③珍贵的。 ④姓氏。 宝物( ) 所宝以百数( ) 宝刹(ch寺庙)( ) 三、给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理解,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 A.(伯牙)弹琴弹得真好啊,浩浩荡荡的样子像水流不止。 B.(伯牙)弹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听到)浩浩荡荡像(江河)流水一样。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A.锤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失去了知音, 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B.锤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任何人 都不值得为他弹琴。 3.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 A.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不停地抽搐,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 错了! B.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 巴在斗,错了! 4.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 A.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奴隶,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B.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四、按原文填空。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
。 五、下面有一句话表述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 A.伯牙、锺子期相传是战国时期的人,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在《吕氏春秋》《列子》 等书中均有记载。 B.“伯牙绝弦”比喻知音丧亡之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以表示悼念。 C. 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称为“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六、下面句子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宋代苏轼,我们曾经学过他写作的词《清平乐村居》。 B.“处士”一词中“处”字的读音是“chù”,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有德才而不愿意去做官的人 C.《书戴嵩画牛》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 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薛谭学讴①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②青之技,自谓③尽之④,遂辞归⑤。秦青弗止⑥,饯行郊衢⑦,抚节⑧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⑨行云。薛谭乃谢⑩,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 ①讴(ou):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这里指唱歌 ②穷:尽,完,这里指学完。 ③谓:认为,以为。 ④之:代词,指代秦青高超的唱歌技巧。 ⑤遂辞归:于是就(向秦青)告辞准备回家遂(sui),于是。辞,告辞 ⑥弗(fu)止:没有劝阻 ⑦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用酒食送行。衢(q),大路 ⑧抚节:打着节拍。 ⑨遏(e):阻止。 ⑩谢:认错,道歉。 ①反:通“返”,返回 1.对“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 ) A.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说自己什么都学会了,于是就告 辞回家。 B.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自己都学会了,于是就告辞 回家。 2.秦青为薛谭饯行,高歌一曲之后,薛谭是怎么做的?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3秦青是一个怎样的人?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善哉 巍峨 琴弦 画轴 曝晒
二、1. ① ② ④ ③ 2. ① ③ ③
三、1. B. 2.A. 3. B 4. B.
略 五、 B.
六、 C.
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