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课件+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课件+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0-29 15:37:03

文档简介

章末综合测评(三)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广东省拥有广州、深圳等大型入境口岸,数以万计的入境游客每天从广东入境并向国内其他地区扩散。下图为广东入境游客流向全国扩散态势图。
材料二 云南省旅游竞争能力分析坐标图。
说明:图中对应的数字:1.自然资源,2.气候条件,3.历史遗迹,4.民俗风情,5.商品购物,6.旅游饭店数量,7.旅游收入,8.A级景点数量,9.交通成本,10.政府投入,11.旅游人才。
(1)据材料一图分析,________地区一直是广东入境旅游者偏爱的地区,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2)据材料二分析,云南省旅游竞争能力强的表现方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今后云南旅游业发展最需要改进的方面有________、________。(4分)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从经济水平、基础设施、交通、地区接待能力等方面分析。第(2)题,本题考查旅游发展的优越性。从旅游资源的组合、气候环境、民俗风情等分析。第(3)题,旅游业的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答案】 (1)东部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开放性强;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强
(2)自然旅游资源优越 A级景点多 特色的民俗风情 良好的气候条件
(3)旅游饭店的建设 政府投入
2.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梅里雪山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主要自然景观,云南省正加紧建设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下图为该公园的部分景点示意图。
(1)说出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可开发的旅游项目。(8分)
(2)简述到梅里雪山景区旅游需要注意的主要事项。(8分)
【解析】 第(1)题,解答本题要根据图中旅游资源,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需求,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项目。 可开发自然景观欣赏、少数民族风情体验、登山与探险活动、科研与考察活动等。第(2)题,由图中梅里雪山的海拔6 740 m可知该地属于高海拔地区,气温低,缺氧、紫外线强烈。该地属于横断山区,多地质灾害。
【答案】 (1)自然景观欣赏(雪山冰川欣赏、峡谷风光等);登山与探险活动;科研与考察活动,民族风情体验等。
(2)预防高海拔缺氧(高原反应);防寒保暖;防较强紫外线照射;防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0分)
材料一 某旅游团计划乘船和火车从北京出发到杭州萧山钱塘江,途中还要参观游览下列景点:南京中山陵、庐山、武汉黄鹤楼、苏州拙政园(从苏州到杭州一段要乘船)。
材料二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2015年9月30日是农历八月十八,号称“天下第一潮”的钱塘江大潮如约而至,达近十年最大潮涌,因其潮高、多变、凶猛、惊险而享誉海内外。因此浙江旅游局提醒游客,一定要注意安全,杜绝以往卷人(如下图)事件的发生。
(1)请根据材料一设计一条合理的旅游线路(走近路,不走重复线路)。(6分)
从北京出发经________到________市游览________;再经________到________市游览________;又经________到________市游览________;再经________到________市游览________;然后经________到杭州萧山观钱塘江潮。
(2)假设你是政府管理人员,为防止类似图中卷人事件的发生,应采取哪些措施?(6分)
(3)一般来说,旅游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旅游安全问题?(8分)
【解析】 第(1)题,解题时要注意题目的要求,可把各旅游景点在图上标出,然后按顺序设计线路。除此之外,还要掌握景区的分布位置和我国铁路分布知识。第(2)题,可从宣传、提前预报、合理规划等方面进行回答。第(3)题,分析旅游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首先要了解威胁旅游安全的因素,进而分析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答案】 (1)京广线 武汉 黄鹤楼 长江 九江 庐山 长江 南京 中山陵 京沪线 苏州 拙政园 京杭大运河
(2)限定禁止游人进入游玩的区域;在钱塘江沿岸设置警示牌、悬挂宣传牌,用广播、电视、手机提示向游客宣传观赏钱塘江潮的注意事项及钱塘江潮可能带来的危险;大潮来时及时提醒游客;钱塘江潮来临季节政府要多安排专人为观潮者的安全护航等。
(3)旅游安全问题包括:①旅游过程中的交通安全;②旅游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状况。自然环境安全因素包括旅游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如暴雨、洪水、海啸、台风、沙暴、泥石流、塌陷、滑坡、地震、火山喷发等。社会环境包括当地政府和居民对旅游者的政策与态度、社会治安、政治形势等不安全因素,如战争、恐怖主义、社会动乱、犯罪活动等;③旅游硬件设施及旅游设施管理不当等。
4.读下图,回答问题。(16分)
(1)图中铁路线①是________线,②是________线。(4分)
(2)图中A处风景区以________(自然景观)而著名。(4分)
(3)该省发展文化特色旅游的最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去该省旅游你认为应收集旅游地的哪些信息?(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和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读图可知①为成昆线,②为南昆线。A处为西双版纳景区,以热带季雨林闻名。云南是少数民族众多的省区,民族文化是其重要的旅游资源。去云南旅游的准备工作可从背景知识、食、住、行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成昆 南昆
(2)热带季雨林
(3)独特的民族风情(或众多的少数民族)
(4)主要应收集云南的旅游资源特色、交通通达性、服务设施和条件、旅行费用等信息。
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蒙山跨山东省临沂市的平邑、蒙阴、费县三县,纵横百里,山体高峻,地貌造型独特;名人墨客的诗词佳句,流传百世的神话传说,造型各异的文物古迹,给蒙山增添了神奇的魅力。蒙山已成为山东著名的景区之一。
材料二 泰山所在区域分布示意图。
(1)有一些广州的游客想乘火车前往泰山游览,请你帮他们设计一条最佳旅游线路。(6分)
(2)结合山东境内蒙山周边的旅游资源,从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看,蒙山景点的优势是什么?从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看,蒙山景点的劣势有哪些?(10分)
【解析】 广州的游客前往泰山沿京广线北上,到郑州后再沿陇海线向东,到徐州后再沿京沪线北上即可。蒙山周边有泰山等众多景点,地域组合好,但是其美学价值不如泰山等景点,因此知名度不高,特色不鲜明。
【答案】 (1)京广线——陇海线——京沪线。
(2)优势:蒙山景点周边有泰山、曲阜“三孔”等闻名中外的旅游资源,蒙山景点并不孤立。劣势:与蒙山相比,泰山的自然、人文景观更具特色,曲阜的人文资源驰名中外,泰山、曲阜“三孔”是世界遗产,蒙山的知名度不高、特色不鲜明。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享有旅游胜地美称的图中岛屿,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气候,清新的空气。
当地水果丰富,有椰子、芒果、槟榔、菠萝……当地特产有椰雕、贝雕、珊瑚盆景、珍珠、水晶等。
旅游须知:到该地旅游需带防晒用品,其中墨镜、遮阳伞、防晒霜是必需品……
(1)下列诗句能够体现该岛旅游景观特点的是(  )(4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2)针对旅游须知,分析一下当地的地理背景。(6分)
(3)为了提高当地旅游竞争力,请你出谋划策。(6分)
【解析】 从给的材料中可知,此地为热带地区,又是岛屿,在开发中要从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的个性,保护旅游地的自然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说明。
【答案】 (1)D
(2)据当地水果和需防晒可知:该地为热带地区,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烈。
(3)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的个性;保护旅游地的自然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宣传等。
章末分层突破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
①旅游者
②维护生态平衡
③景区形象
④功能分区
⑤突出主题
⑥消除不安全因素
                                   
                                   
                                   
1.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图中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 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解析】 首先,通过图中经纬度和湖面的高程(3 196米)确定旅游地为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其次,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旅游者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气压低、多大风等自然特征,决定了旅游者必须带足相应的生活用品。
【答案】 海拔较高(3 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
2.负地形是指从地面向下发育的地形,发育程度越高,高差越大。重庆武隆地处乌江下游,其喀斯特景观以负地形(峡谷、溶洞、竖井等)高度发育著称,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指出武隆喀斯特景观特点对旅游活动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解析】 不利影响主要从该地负地形广布,高差大,地表崎岖,交通不便,游览难度大,存在多种旅游安全问题等方面分析。措施主要从游客数量调控、电梯等设备建设及增加多种安全保障等方面分析。
【答案】 不利影响:负地形发育,旅游线路高差大,交通困难,安全隐患多。措施:控制人、车流量;增设电梯等设备;增加安全防护设施;设置安全警示牌;增加安全疏导人员。
3.九黄机场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下图),距九寨沟和黄龙景区分别为88千米和43千米。目前已开通成都、重庆、西安、上海、北京、杭州、广州等地至九黄机场的多条航线。近年来九黄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维持在170万人次左右,远超设计能力。
分析我国东部地区赴九寨沟、黄龙旅游的游客多数乘飞机抵达的原因。
【解析】 我国东部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地,但九寨沟、黄龙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陆路交通耗时过长,会缩短有效旅游时间。为了增加有效旅游时间,东部地区的旅客多采用航空方式;同时东部经济发达,居民收入较高,能够负担过高的航空票价。
【答案】 九寨沟、黄龙景区地处偏远,陆路交通可达性差,耗时长;东部地区(主要客源地)经济较发达,居民收入高,支付能力强;与九寨沟、黄龙相距较远,乘飞机可节省路途时间,增加有效的旅游时间。
4.某学习小组在探讨“老工业区如何转型”的活动中,发现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产设备等工业遗产资源,开发了能够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明和工业化历史,具有独特观光、休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
指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并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
【解析】 老工业区经济衰落后遗留的厂房、车间、生产设备等都属于工业遗产资源,把这些资源一一列出即可;旅游设计要根据旅游资源确定,而多数工业遗产资源都属于旅游资源,不同的工业遗产资源可作不同的旅游设计,如利用宽敞的厂房做画廊,利用工业设备现场体验原来的工业生产流程等。
【答案】 工业遗产资源:老工业区的厂房、车间等建筑,以及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等工业遗产和遗迹。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参观老工业区的厂房、车间以及工业遗产博物馆;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原生产生活实景;体验原生产流程等;在由老厂房改造成的餐厅、酒吧、画廊等场所消费、休憩。
5.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该商道分布在今滇、川、藏等地区,沿途穿越高山、峡谷、密林。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划沿茶马古道,开展徒步古道游,体验马帮文化。
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
【解析】 本题要求从文化体验角度分析,可从了解茶马古道的文化历史、自然和人文环境及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用品的准备等方面回答。
【答案】 需收集茶马古道相关资料,了解马帮文化的历史,了解古道所经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确定茶马古道体验游的地点,设计体验游路线;准备与设计路线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装备、生活用品;聘请向导等。
课件21张PPT。第三章 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章末分层突破Thank you for watching !
第一节 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
学习目标:1.了解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2.理解旅游区规划设计的原则及设计内容。(重点)3.初步学会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设计。(难点)
教材整理1 旅游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
阅读教材P50~P51,回答下列问题:
1.旅游规划
(1)地位
是旅游发展的纲领和蓝图。
(2)内容
通过旅游资源开发和景点建设来合理发展旅游业。包括对住宿、餐饮、娱乐、交通、购物等设施的开发顺序、发展规模与水平、空间布局等进行合理安排,以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的多种需求。
2.旅游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
(1)景区的吸引物
景区内标志性的观赏物,是旅游景区赖以生存的依附对象,是景区经营和吸引旅游者的招牌,也是景区中最突出、最具特色的景点。
(2)旅游者
①地位:主体。
②基本条件:自由支配的收入、一定的闲暇时间、适宜出游的身体条件、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旅游动机等。
(3)景区的服务业
①内容:包括交通、食宿、娱乐、通信和购物等。
②特点:供给与消费常常处于同一时间段,服务过程中的管理尤为重要。
③关系:互相依存、互相作用。
正误判断:
(1)旅游景区三个基本组成要素是旅游景点、旅游者、旅游服务业。 (  )
(2)旅游景区服务业影响和制约着旅游景区吸引物的开发利用。 (  )
(3)旅游者是旅游的前提和基础。 (  )
(4)旅游景区的吸引物就是旅游景区内标志性的观赏物。 (  )
【提示】 (1)× 旅游景区三个基本组成要素是景区的吸引物、旅游者、景区的服务业。
(2)× 旅游者影响和制约着旅游景区吸引物的开发利用。
(3)× 旅游景区吸引物是旅游的前提和基础。
(4)√ 旅游景区内标志性的观赏物是旅游景区的吸引物。
教材整理2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阅读教材P52~P57,回答下列问题:
1.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1)突出景观特色
在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要放在首要位置,是旅游景区存在的基础和生命。
(2)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将人工建筑与旅游景区的地理环境融为一体,使旅游者能够感受到风景和谐统一的意境,以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3)维护生态平衡
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4)最佳综合效益
做到“一点”多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景点的综合使用价值。
2.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
(1)景区形象
人们对某旅游景区总体的、概括的认知和评价。景区的景观特色是景区形象的决定性因素。
(2)功能分区
旅游景区常见功能区有密集游憩区、游憩缓冲区、核心保护区。最常见的是同心圆式功能分区模式。
(3)空间布局
就是对景区的交通线、服务设施等组成要素进行选址和定位。交通规划要使交通线方便游览各个景点,保证交通的便捷、经济、安全、可靠;还要对交通工具进行选择。
服务设施规划原则:与交通线连接,注重交通的便利、快捷;尽量在旅游景区附近选址,以方便旅游者;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服务设施的集聚与分散。
正误判断:
(1)旅游景区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景区形象和空间布局。 (  )
(2)景观特色是景区形象的决定性因素。 (  )
(3)常见的功能区有服务区、游览区。 (  )
(4)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就是对景区服务设施的布局。 (  )
【提示】 (1)×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景区形象、功能分区、空间布局三个方面。
(2)√ 景区形象的决定性因素是景观特色。
(3)× 常见的功能区有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
(4)× 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就是对景区的交通线、服务设施等组成要素进行选址和定位。
旅游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
滨河东路森林公园位于太原市西北角,东临大同路、西濒滨河东路、南接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与赵庄新村接壤,交通十分便利。全园占地约2 930余亩,其中公园绿地面积为2 200余亩,南北长2 670 m、东西宽420~900 m,地势总体较平坦,北高南低。
探讨:由图中看出旅游景区有哪些组成要素?
【提示】 主要有景区的吸引物、交通、食宿等服务设施。
探讨:该旅游景区的吸引物指的是什么?
【提示】 滨河东路森林公园。
1.旅游景区规划的意义
2.旅游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
旅游景区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其具体关系如下图所示:
1.全国人大代表徐明正建议修正涉及我国九省市区的《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改变目前丝绸之路旅游区浅层次产品的竞争状态,全方位加强区域互动无障碍合作,进而向国际丝绸之路延伸。据此回答(1)~(2)题。
(1)合理的旅游规划能够(  )
①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②增强旅游景区的吸引力 ③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 ④彻底避免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意义不包括 (  )
A.提升该旅游景区的品位
B.扩大该旅游景区的规模
C.提高该旅游景区的效益
D.开发该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
【解析】 第(1)题,合理的旅游规划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降低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但不能彻底避免。第(2)题,本题考查旅游景区规划的意义。旅游景区规划的意义可总结为“提品位,扩规模,增效益”,D项属于旅游规划的内容。
【答案】 (1)A (2)D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近年来,山西平遥古城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平遥古城是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中国县城的原型,它是由完整的城墙和街巷、店铺、庙宇、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
探讨:为了提高平遥的游客接待能力,扩大环境承载量,能否建一批豪华宾馆和大型停车场?为什么?
【提示】 不能。如果建一批豪华宾馆和大型停车场,势必会造成环境的破坏,以及对文物古迹的破坏,这样做既浪费资金又影响了旅游环境,所以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
探讨:如果请你对平遥古城进行景区规划,你规划的重点是什么?
【提示】 突出历史文化名城,注意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恢复与再现,同时注意自然环境利用与保护,重点发展无污染的产业部门。
1.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原则
具体内容
举例
突出景
观特色
景观的独特个性是旅游景区存在的基础和生命
同是名山,泰山雄伟、华山险要、峨眉俊秀、衡岳烟云
自然美
与人工
美的统一
将人工建筑与旅游景区的地理环境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大
理三塔
维护生
态平衡
在旅游景区开发时要遵循维护生态平衡的原则
杭州西湖由古代的湖沼之地到现代的“人间天堂”
最佳综
合效益
应注意充分发挥景点的利用率,并同其他行业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景点的综合利用价值
景区的防火瞭望塔,不仅起到防火护林的作用,又成为鸟瞰全景的景点
2.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方法
(1)突出景观特色
景区设计项目应力求独特,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保持项目与众不同的个性。
①方法一:率先推出新产品、新项目,使其保持唯一性,如深圳“锦绣中华”主题公园。
②方法二:使推出的项目其他地方难以仿效,如教材提到的“泰山雄伟,华山险要,峨眉俊秀,衡山烟云”等就属于这一类。
③方法三:旅游项目不断推陈出新,不断为旅游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如美国迪士尼乐园。
(2)科学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是将旅游景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使每个区域具有不同的功能。最常见的功能分区模式是同心圆式功能分区,即将旅游景区从里到外分成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
密集游憩区
游憩缓冲区
核心保护区
主要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包括交通、食宿、娱乐、通信和购物等
该功能区内,旅游者可以行走观看,深入其中,以旅游者的游览活动为主
该功能区内,旅游者不能进入其中,只能从远处观看,主要的功能是保护生态环境
多少
小大
(3)合理空间布局
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就是对景区的交通线、服务设施等组成要素进行选址和定位。
2.少林寺进山的东西向道路被修成宽阔的公路,弯曲的溪流被改造成人工化规整的水道和垂直石砌驳岸,寺前及周围的村庄被拆掉,寺前的空地上正在建设一座现代城市广场等。少林寺本应有的“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景观意境,遭到了人为的建设性破坏。据此回答(1)~(2)题。
(1)少林寺的建设主要违反了旅游景区规划的________原则(  )
A.突出景观特色
B.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
C.维护生态平衡
D.最佳综合效益
(2)关于少林寺的服务设施规划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服务设施要与交通线连接,注重交通的便利、快捷
B.服务设施尽量在旅游景区附近选址,以方便旅游者
C.服务设施要集中布局,尽量方便旅游者
D.景区交通设施和服务设施要与景区特色相一致
【解析】 第(1)题,少林寺的交通及服务设施应与少林寺本应有的“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景观意境相统一,使旅游者能够感受到风景和谐统一的意境,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第(2)题,服务设施集聚或分散,布局时需要具体分析。
【答案】 (1)B (2)C
某沿海旅游景区规划图
探讨:图示景区旅游资源的优势有哪些?
【提示】 景点较多,类型多样(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集群和地域组合状况较好;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探讨:若在图中A、B、C三处选择一处作为游憩区,最宜选择何处并说明理由。
【提示】 B处。理由:B处为沙滩,娱乐性较强;位于主要景点的中间位置,方便游客休憩。
(1)明确景区规划图的图例所示内容。
(2)注意景区位置(背陆靠海)优势。
(3)了解交通线路的分布与走向。
(4)分析各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
3.读我国某村镇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村镇可能位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 (  )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
(2)为发展当地旅游业,该村镇计划修建一条公路,图中A和B两条线路各有利弊,试加以分析。
(3)若该村镇计划发展一些旅游规划项目,你觉得可发展哪些项目?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石林、雪山、傣家竹楼等地理事物可判定该村镇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第(2)题,村镇公路的选线要求:线路短,成本低;多经过景点;少占用质量好的耕地。第(3)题,该村镇有湖泊,可发展水上旅游项目;又由于是傣族故乡,故可发展民俗风情游,还可以发展农业生态游等。
【答案】 (1)B
(2)A线线路短,建设成本低,但占用耕地多。B线路长,会增加成本,但节约耕地,且景点连接较好。
(3)发展民俗风情游、农业生态游、开发水上游览项目等。
对点训练1 旅游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
1.下列关于旅游规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旅游规划就是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
B.旅游要发展,规划要先行
C.旅游规划可以有效引导和控制旅游发展,降低旅游投资风险
D.旅游规划是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进行战略决策的依据
【解析】 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是对旅游规划的进一步落实与细化,它仅仅是旅游规划的一部分,两者不能等同,故A项不正确。旅游要发展,规划要先行,因为只有通过规划,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旅游同环境的协调,也可以有效引导和控制旅游发展,降低投资风险,所以旅游规划成为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进行战略决策的依据,故B、C、D三项都正确。
【答案】 A
2.旅游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不包括(  )
A.景区内标志性的观赏物
B.旅游活动的主体
C.旅游景区的最佳综合效益
D.旅游景区的服务业
【解析】 旅游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旅游景区的吸引物即景区内标志性的观赏物、作为旅游活动主体的旅游者和旅游景区的服务业,旅游景区的最佳综合效益属于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答案】 C
对点训练2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和
内容
某大城市郊区,山峦起伏,林木苍郁,水库明净,温泉遍布,尤其是春季风景如画。山麓地带古宅成片,民风淳朴,瓜果飘香,鱼虾满塘。为吸引游客,当地的旅游区规划在中心服务区兴建音乐喷泉、叠水假山、休闲广场等景点,还增加了“西游记宫”和大型游乐场。但景区建成开放以后,游客远未达到预期的人数,尤其是“西游记宫”几乎无人光顾。根据上述材料,回答3~4题。
3.该旅游规划不成功,其主要问题有(  )
①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分析与评估,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②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通达性差 ③旅游区空间布局不尽合理,中心区布局过多的接待服务设施,不利于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 ④“西游记宫”等人造景观重复建设、内容雷同,在当地缺乏文化根基 ⑤旅游开发没有形成特色,旅游区形象不鲜明,游客市场及产品定位不准 ⑥环境污染严重,很难吸引游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4.关于本区旅游发展的目标和开发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区发展应以农业为主导,以农业基地建设为目标
B.本区旅游产品应定位为人文旅游资源为主、自然风景为辅
C.鉴于长期发展的需求,本区宾馆的等级应一步到位,建成五星级宾馆
D.该旅游区应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温泉资源为依托,突出山林野趣,开发观光和度假旅游产品
【解析】 第3题,旅游规划不成功不取决于道路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通达性差和环境污染严重,很难吸引游客。第4题,该地区自然风光优美,民宅、民风古朴,靠近大城市,这是该区旅游开发的优势也是其特色,所以本区应以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温泉资源为依托,突出山林野趣,开发观光和度假旅游产品。
【答案】 3.B 4.D
课件60张PPT。第三章 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第一节 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纲领 旅游资源 空间布局 食 行 娱 标志性 依附对象 招牌 特色 收入 身体 交通 通信 服务过程中的管理 首要 基础和生命 人工建筑 和谐统一 情景交融 青山 绿水 综合使用 总体 概括 景观特色 密集游憩区 游憩缓冲区 核心保护区 同心圆式 交通线 服务设施 景点 交通工具 交通线 旅游景区 集聚 分散 旅游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某沿海旅游景区规划图 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第二节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
学习目标:1.掌握在旅游活动中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重点)2.理解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3.学会收集旅游信息,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难点、重点)
教材整理1 查找、收集旅游资料与信息选择旅游线路
阅读教材P58~P60,回答下列问题:
1.查找、收集旅游资料与信息
图书、报刊、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旅行社及亲朋好友等处都是获取旅游资料与信息的渠道。
2.选择旅游线路
(1)选择旅游线路的基本出发点,是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丰富的旅游体验,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2)线路选择
①根据经济收入,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②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景区串联成环形(或多边形)线路,避免行程的重复。
③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内容。
④突出主题。一条成功的旅游线路必须有特色、有主题。
正误判断:
(1)收集旅游信息应找旅行社,互联网提供的不准确。 (  )
(2)影响旅游地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人收入。 (  )
(3)一条成功的旅游线路必须是欣赏的景点多。 (  )
(4)旅游交通方式的选择是越快越好。 (  )
【提示】 (1)× 旅行社、互联网都是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
(2)× 影响旅游地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旅游者的兴趣和爱好。
(3)× 一条成功的旅游线路必须有特色。
(4)× 要根据经济收入,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
教材整理2 旅游安全及防范措施
阅读教材P61~P65,回答下列问题:
1.旅游安全是衡量旅游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事故原因: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方面。
(1)自然因素:各种自然灾害尤其是突发性自然灾害。
(2)社会因素:包括战争、恐怖主义、社会动乱、犯罪活动、火灾及旅游设施管理不当等。
3.措施
(1)增强安全意识。
(2)消除不安全因素。
(3)控制不安全行为。
(4)加强救援,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为旅游者提供紧急救护和援助。
正误判断:
(1)旅游安全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享有人身和财产不受外来因素侵犯的权利。 (  )
(2)旅游安全仅影响旅游者。 (  )
(3)战争是影响旅游安全的最大因素。 (  )
(4)自然灾害不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  )
【提示】 (1)√ 旅游安全就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享有的人身和财产不受外来因素侵犯的权利。
(2)× 旅游安全不仅影响旅游者,而且影响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
(3)× 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交通事故是影响旅游安全的最大因素之一。
(4)× 自然灾害不仅威胁旅游者的安全,而且也对旅游业产生极大的危害。
旅游线路的选择
南京的盛夏,酷暑难当。李老师打算偕夫人外出避暑疗养,亲朋好友建议的旅游地点有三处可供选择:大连、庐山和昆明。
探讨:如果李老师想乘船旅游且顺便到北京看看女儿,去哪一处比较合适?
【提示】 去大连。在南京坐轮船沿长江到东海,沿海北上可到大连。旅行后可乘火车到北京。
探讨:如果李老师夫妇经济上不太富裕、且时间又比较紧,去哪一处比较合适?
【提示】 去庐山,庐山较近。从时间和经济上考虑,庐山较合适。
旅游活动成功与否,旅游线路设计是关键之一。旅游线路设计要符合以下要求:
要求
具体内容
目的
符合
经济
状况
考虑旅游者自身特点、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使旅游线路和旅游活动内容更加合理、可行
选择
最佳
路径
将沿途和旅游地不同性质的旅游景点串联成环形(或多边形)线路,尽可能避免行程的重复
缩短旅途中花费的时间,降低旅游费用,减少体力消耗,满足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注意
劳逸
结合
安排游览日程时,要考虑身体条件,力求做到有张有弛,动静结合,使游程有一定的节奏
及时调节和恢复旅游者的体能,保证游览质量
要求
具体内容
目的
突出
主题
形成鲜明的主题和特色,并将有内在联系的旅游景区串联起来,对交通、食宿、游览、娱乐、购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获得最佳的旅游效果,最愉快的身心感受,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1.家住上海的王小华利用暑假期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游览线路与景观组合不正确的是(  )
A.登泰山,游漓江——甲
B.游三峡,看都江堰——乙
C.住窑洞,进莫高窟——丙
D.看龙门石窟,赏中国“不夜村”——丁
(2)四条游览线路终点,暑假期间气温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1)题,甲路线不经过泰山。第(2)题,乙路线通往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答案】 (1)A (2)B
旅游安全及防范措施
南宋周密《观潮》是这样描写江潮的“浙江之潮,天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豪雄。”要是大潮地段,潮水每平方米有七吨多的冲击力,几千公斤重的护坡巨石常被卷走,可谓“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以身试潮是不堪一击的,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是人本身,是人没有科学常识,以及自己的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
探讨:钱塘江大潮卷人事件主要受哪个因素影响?
【提示】 水文因素。
探讨: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欣赏钱塘江大潮应怎么做?
【提示】 选择合适的位置。
探讨:当地管理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卷人事件的发生?
【提示】 划定禁止进入游玩的区域;树立宣传牌,向游客宣传观赏钱塘江大潮的注意事项及钱塘江大潮可能产生的危害;大潮来时及时提醒游客等。
1.造成旅游活动不安全的原因
自然环境
一旦遇到突发性自然灾害,安全事故不可避免。如地震、火山爆发、塌陷、地裂、崩塌、滑坡、泥石流、暴雨、洪水、海啸、台风、沙暴、有毒气体污染等
部分凶猛的野生动物、有毒植物和昆虫等
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如肝炎、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等
社会
环境
战争、恐怖主义、社会动乱、犯罪活动、火灾、旅游设施管理不当等引起的灾难或损害
2.旅游区管理者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措施
具体内容
增强安
全意识
树立“安全第一、秩序第二、效益第三”的理念
消除不安
全因素 
清除旅游环境中的危险物;完善安全保护措施;加强旅游区的社会治安管理
控制不安
全行为 
合理限定旅游者的活动范围和空间;及时劝阻、制止、纠正旅游者的危险行为;加强旅游者的安全意识教育
加强救援
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为旅游者提供紧急救护和援助;增强自身的事故救援能力
3.旅游活动中的自我防范
自我防范是确保旅游安全的关键。包括旅游前及旅游过程中的工作。
阶段
自我防范工作
旅游前
了解旅游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预先规划好旅游线路,准备好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旅游中
出游时:尽可能选择安全的交通线路和交通工具,防止旅游交通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游览中:注意观察地形,选择合适的游览线路和观景位置,避免过于冒险的旅游活动,不擅自离队,注意防火和保护旅游区的环境资源
其他:注意饮食卫生、住宿、娱乐、购物等方面的安全
2.读图,完成(1)~(2)题。
布达拉宫     梅里雪山
(1)2016年夏季,云南的李老师随团到西藏旅游,带团导游多次提到“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这是为了(  )
A.充实导游词
B.强化观景的原则
C.加强对旅游者的安全意识教育
D.路边景色不美
(2)高中毕业的赵前方同学打算利用暑假到香格里拉独自登梅里雪山探险,行前他最应该准备的物品是 (  )
A.防晒霜 B.防寒服
C.雨伞 D.防蚊虫药品
【解析】 第(1)题,在所有的旅游活动中,危险因素无处不在,无时不存,因此应加强对旅游者的安全意识教育。第(2)题,雪山温度较低,故行前首先应准备好防寒服。
【答案】 (1)C (2)B
对点训练1 旅游线路的选择
下图是旅游公司为家住武汉的王先生一家国庆“自驾游”而提供的两条旅游线路。请你结合图与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旅游公司设计旅游线路时所依据的原则,错误的是(  )
A.适应市场需求,最大限度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B.突出特色,形成有别于其他线路的鲜明主题
C.注意游客的安全因素
D.经济实惠,降低旅游者的花费
2.关于图中两条旅游线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线路①更有游览价值,因为线路①多优美的自然景观
B.线路②更有游览价值,因为线路②的旅游资源更丰富,游览价值更高
C.线路①更有游览价值,因为线路①交通便利
D.线路②更有游览价值,因为线路②主要是西部,花费少,费用低
【解析】 第1题,经济实惠,降低旅游者的花费并不是旅游公司设计旅游线路必须依据的原则。第2题,线路②更有游览价值,因为其旅游资源更丰富,游览价值更高;旅游资源间线路近,集群状况更好;地域组合更好。而线路①旅游资源大多雷同。
【答案】 1.D 2.B
对点训练2 旅游安全及防范措施
加强旅游防范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可有效减少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旅游者自身行为的叙述,与增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无关的是(  )
A.随意扔弃烟头
B.干旱季节野炊
C.野外烧烤引发的山林火灾
D.自助旅游,而不随团旅游
4.搞好旅游安全工作需要旅游经营管理者的努力,以下做法不属于旅游管理者所做的旅游安全防范工作是(  )
A.设置旅游警示牌和旅游安全保护设施
B.建立旅游安全联动设施
C.完善救援机制
D.旅游者自带生活用品,避免上当受骗
【解析】 第3题,旅游者无意识的行为,也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例如随意扔弃烟头、干旱季节的野炊、野外烧烤引发的山林火灾等。第4题,旅游者自带生活用品,避免上当受骗,不属于旅游管理者所做的旅游安全防范工作。
【答案】 3.D 4.D
课件46张PPT。第三章 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第二节 旅游地点和旅游线路的确定报刊 电视 旅行社 最少 最少 旅游体验 交通方式 食宿条件 环形 多边形 时间 内容 突出主题 旅游质量 可持续 自然环境 突发性 战争 犯罪活动 旅游设施 安全意识 不安全行为 救援 旅游者 旅游线路的选择旅游安全及防范措施 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七)
(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旅游者旅游的前提条件和旅游景区服务业的基础是(  )
A.自由支配的收入 B.一定的闲暇时间
C.文化素质和旅游动机 D.旅游景区的吸引物
【解析】 旅游景区的吸引物是旅游的前提条件和旅游景区服务业的基础。A、B、C三项是成为旅游者需具备的条件。
【答案】 D
2.下列关于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旅游景区的特色是旅游景区存在的基础和生命
B.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体现的规划设计原则是最佳综合效益原则
C.杭州西湖体现了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原则
D.旅游景区规划时要遵循最大经济效益原则
【解析】 特色是旅游景区存在的基础和生命,有特色的旅游景区才有生命力、竞争力,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体现的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的原则;杭州西湖主要用来说明旅游开发要遵循维护生态平衡的原则;旅游景区规划要遵循最佳综合效益原则而不是最大经济效益原则。
【答案】 A
下图为“a城到d城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示意图”。规划设计走向有甲、乙两个方案,经过比较分析,最终选择按乙方案建设,线路总长为58.8千米,建设费用31亿元,比甲方案的预算费用多5亿元,长度多7千米。根据下图及相关信息,回答3~4题。
3.图中高速公路建设选择乙方案,其原因可能是 (  )
①单位距离建设成本低 ②沿河谷走向自然障碍小 ③促进沿线地区城镇发展 ④保护重点风景名胜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c地建休闲度假区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
A.环境承载量大,旅游配套设施好
B.环境优美,旅游配套设施好
C.环境承载量大,交通便捷,靠近市场
D.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靠近市场
【解析】 第3题,从图中看,甲、乙两方案中,乙弯曲,距离长。由图可知甲方案经过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会对其造成破坏;且甲方案经过城镇少,乙方案经过城镇多,高速公路能带动沿线城镇经济的发展。第4题,c地靠近国家风景名胜区,环境优美;高速公路建成后,c地靠近铁路、高速公路,交通便捷;距大中城市较近,市场广阔。
【答案】 3.D 4.D
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某城镇位于河边,该河上游水深流急,北有高山,森林茂密。D为工业区,当地盛行东北风。
(1)该城镇要建一个大型园林公园,A、B、C三处,你认为选址在哪处较好?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园林时在河边修建亭、台、榭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大型园林公园宜选择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之处,A、B、C三处比较,A处最佳。在河边修建亭、台、榭等主要供游人休憩和欣赏山水风景。
【答案】 (1)A 靠近山水、森林,远离工业区,处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空地大
(2)供游人欣赏、休憩
[能力提升练]
6.下图是我国某地新开辟的自然风景区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两例风景区的主要景观。
(2)如果要把这个风景区建设成著名旅游区,你认为应如何规划?
【解析】 第(1)题,主要从植被景观、水文景观、少数民族风情等方面列举。第(2)题,主要从交通、基础设施、加大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管理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热带雨林(季雨林)景观、山川河流景观、少数民族风情。(任答2点即可)
(2)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其通达性;加强食、宿、购、游、娱等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接待能力;加大宣传力度,打造旅游品牌;提高人口素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管理,规范旅游市场。(任答3点即可)
7.下图为“我国部分旅游景点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某开发商计划在P地建疗养院,应建在A、B、C中的________区域。
(3)根据图中信息评价P地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4)应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开发P地的旅游资源?
【解析】 第(1)题,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文化景观旅游资源、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三大类,通过对旅游资源类型知识的迁移得到世界遗产也分三大类,泰山、黄山不仅自然景观特色突出,而且有很多人类活动留下的人文景观,因此属于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九寨沟、张家界属于世界自然遗产,苏州园林、敦煌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第(2)题,A区域是沙滩,属海滨风景区,B区域是海防林,是海陆过渡地带,既保护沙滩,又是海滨风景的组成部分,C区域是荒地,建疗养院,具有大片较为平坦的土地,不破坏海滨风景,离海较近,环境较好,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第(3)题,一地旅游业发展的条件与旅游资源的质量、市场距离、交通状况等有关。从图中信息得到P地有美丽的海滨和独特的温泉、国家森林公园等资源,集群好,游览价值高;从P地位于山东青岛附近,得到其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地带,市场距离近,交通便利。第(4)题,加强住宿和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建设、发展交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地区接待能力,可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但是旅游景区的开发、旅游活动的开展应当维持在合理的限度之内,这样旅游业才可以健康和持续地发展。如果旅游活动强度超过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旅游资源就会遭到破坏,甚至难以恢复或不复存在。因此,这些也属于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的措施。
【答案】 (1)泰山 黄山 (2)C
(3)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带,市场距离近;有美丽的海滨和独特的温泉、国家森林公园等资源,集群好,游览价值高;交通便利。
(4)进一步发展交通;提高地区接待能力;保护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8.瑞金位于江西省东南部,武夷山脉西麓,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被评为该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又被誉为“红色圣地、绿色宝库”。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图示地区的两处世界遗产,并简要分析瑞金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2)简述规划瑞金旅游景区的有效措施。
【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内的世界遗产有庐山、三清山、福建土楼、武夷山。瑞金旅游资源开发在游览价值、交通、客源市场上都是其有利条件。第(2)题,为进一步开发瑞金景区,可以加强交通、食宿等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红色圣地”这一主题。
【答案】 (1)庐山、三清山、福建土楼、武夷山(任答两处)。有利条件:历史文化价值高;旅游资源丰富,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好;交通便利,接近客源地。
(2)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交通通达性);加强旅游景区规划,突出“红色圣地”的景区形象。
课时分层作业(八)
(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达标练]
个人的旅游动机和旅游偏好不同,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内容的选择也不同。结合下面的调查表,完成1~2题。
年龄
旅游动机
65岁以上
爱好自然、人文历史,消磨时间
45~64岁
缓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欣赏艺术性景点
25~44岁
多重性
15~24岁
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热爱探险
14岁以下
好动,好奇
1.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不包括(  )
A.个人知识 B.内心对旅游地的印象
C.旅游地交通条件 D.旅游经营者的经济收益
2.从旅游偏好来看,少年儿童可能会更喜欢以下旅游目的地中的(  )
A.故宫 B.天坛
C.八达岭长城 D.北京欢乐谷
【解析】 第1题,每个人的旅游动机受到个人知识、经验、内心印象以及各种信息的强烈影响,而且随着旅游地交通条件、人文环境、旅游价格的变化等不断变化。第2题,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对游乐设施特别感兴趣。
【答案】 1.D 2.D
2016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旅游时被抢被盗的新闻不时出现,尤其是发生在法国、意大利、新西兰等热门旅游目的地国家的盗抢事件更让不少中国游客唏嘘,出境游怎么也要为自己的安全多留几个心眼。据此材料,回答3~4题。
3.在境外旅游时,为防止盗抢事件的发生,下列游客做法错误的是(  )
A.出行前养成查看官方旅游提示的习惯
B.妥善记好当地急救电话
C.将贵重物品留在酒店或大巴上
D.留意民间热帖,安全防范有指引
4.发生旅游盗抢事件的国家,为防止中国游客数量下降,采取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A.加强旅游区的社会治安管理
B.增强事故救援能力
C.合理限定旅游者的活动范围和空间
D.控制游客在当地停留时间
【解析】 第3题,盗抢事件很多都是发生在酒店或是旅游大巴上的,因此游客切勿将贵重物品留在酒店或无人看管的大巴内。第4题,控制游客在当地停留时间,不利于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答案】 3.C 4.D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深圳晚报消息,2017年4月4日当天,深圳一名40岁的男性驴友在穿越“西冲—大鹿港—南澳”海岸线时失踪。家属在李先生失踪后第一时间报了警,多部门展开行动,连续几天到涉事海岸线周边进行搜救,但均无所获。
材料二 “驴友”一词源自网络。“驴友”最初由新浪旅游论坛传出,是旅游的“旅”的谐音,泛指参加旅游自助游的朋友。但现在更多的是指背包客,就是那种背着背包,带着帐篷、睡袋宿营的户外爱好者。简单地说“驴友”就是户外运动的爱好者。目前,我国开展的户外运动主要包括远足、穿越、登山、攀岩、漂流、越野山地车等。这种属于“驴友”的运动中多数带有探险性,属于极限和亚极限运动,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因为可以拥抱自然,挑战自我,锻炼意志以及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所以深受青年人的喜爱。
(1)由材料可看出, “驴友”的成员多是________人,从他们出游方式看是________出游,出游准备的物品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等。
(2)“驴友”出游应该具备哪些主要的旅游常识?
(3)“驴友”的这种活动对“驴友”成员自身有哪些积极意义?
(4)若“驴友”在野外迷路,该如何辨别方向?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驴友”从事的活动多数带有探险性、挑战性和刺激性,多是青年人参加,从旅游方式看属自主旅游而非跟团旅游,住宿没有现成的住所,要野外露宿,故出游准备的物品主要应有帐篷、睡袋等。第(2)题,“驴友”出游往往是结伴出游,因此要有团队精神,尤其要学会野外活动中的自我保护等。第(3)题,在材料中呈现得很清楚。第(4)题,利用指南针、树木年轮、树冠形状、手表等来辨别方向。
【答案】 (1)青年 自主 帐篷 睡袋
(2)要有团队精神,学会在野外活动中自我保护,要善于社会交往。
(3)能够拥抱自然,挑战自我,锻炼意志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
(4)①可以找到一棵树桩观察其年轮,年轮宽面指示南方;②找一棵树,其南侧的枝叶茂盛而北侧的则稀疏;③观察蚂蚁的洞穴,洞口大都是朝南的;④在岩石众多的地方,你也可以找一块醒目的岩石来观察,岩石上布满青苔的一面是北侧,干燥光秃的一面为南侧;⑤还可以利用手表来辨识方向:一般来说,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把手表放平,让时针对准太阳,时针和表盘上12点之间夹角的平分线所指的方向,大致就是南方。
[能力提升练]
6.“自古华山一条道”,随着人们出游率的增高,“华山天下险”逐渐被“华山天下堵”所替代,如何认识与解决华山旅游拥堵问题引人关注。下图为华山东、西进山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华山游客拥堵点多出现于东线进山山路的原因?
(2)请结合相关材料为解决华山旅游拥堵问题提供三条合理化的建议。
【解析】 第(1)题,两线相比,西线为步行通道,人员数量较少,不易形成拥堵,东线旅游交通方式便捷,吸引游客多,然而索道等交通设施的运力又是有限的,造成大量游客滞留,出现拥堵问题。第(2)题,针对华山旅游交通拥堵问题可以优化旅游线路的设计,增加西线旅游人数,减少东线进山山路的客流量,合理分配人流,严格控制发售门票数量和客流量,减缓游客拥堵,进一步加强进山山路交通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等。
【答案】 (1)相对于西线,东线旅游交通方式便捷,吸引游客多,索道等交通设施的运力有限,大量游客滞留。
(2)优化旅游线路的设计,减少东线进山山路的客流量;控制发售门票数量,减缓游客拥堵;加强进山山路交通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
7.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古“丝绸之路”旅游是重要举措之一。下图为古丝绸之路上新疆孔雀河周边地区的地理环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图示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小明和小华产生了分歧。小明认为:该区域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旅游业。小华却认为:发展旅游业会使该区域脆弱的环境雪上加霜,不适宜发展。你赞成谁的观点?请简要阐明理由。
(2)假设小明和同学暑期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该地区旅游,你需提醒他们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
【解析】 第(1)题,赞成小明的观点。理由:该区域有雅丹景观、罗布泊等自然景观,有楼兰古城等人文景观,丰富且独特。这里旅游资源地域组合好,这里有兰新铁路、南疆铁路、以及哈罗铁路完善了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赞成小华的观点。理由:本地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旅游业有可能进一步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市场距离远,客流量少,所以经济效益差。这里虽然有铁路线,但是本地区交通仍然不便。第(2)题,本地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短缺,所以要防止饮用水和食物短缺。风沙大,所以要防风沙侵袭。本地区气温高,日照强烈,所以还要防晒和防暑。在沙漠地区还要防止迷路和迷失方向。
【答案】 (1)赞成小明的观点。理由:该区域自然、人文景观丰富且独特;旅游资源地域组合好;哈罗铁路的修建完善了当地的交通运输网。
赞成小华的观点。理由:发展旅游业有可能进一步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距离市场远、客流量少、经济效益差;尽管有铁路开通,但交通仍然不便。
(2)①防止饮用水和食物短缺;②防风沙侵袭;③防晒、防暑;④防止迷路、迷失方向。
8.下图A处为我国名山之一,每年大量的游客来此山旅游观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为________山,与泰山、恒山、嵩山、衡山并称为我国的“________”。
(2)该山因何特色而名扬天下?
(3)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应最先考虑的问题是什么?
(4)登此山最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是什么?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抓住以下关键点:①利用经纬度位置和区域轮廓确定地理事物;②旅游安全问题及种类。
【答案】 (1)华 五岳
(2)因“华山自古一条路”,“华山天下险”而名扬天下。
(3)旅游安全问题。
(4)交通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