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测评(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6年4月,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提议,发射纳米飞行器到达离我们的星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如果获得成功,科学家将可以推断该星系的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据此完成1~2题。
1.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和我们的星系同属(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如果推断阿尔法星系的行星上存在生命,需要寻找的最关键证据是该行星( )
A.有大气 B.有液态水
C.体积适当 D.有卫星
1.C 2.B [第1题,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有自己的行星系统,说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属于恒星系统,与太阳系为并列关系,所以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和我们的星系同属银河系,C项正确。第2题,该行星上是否存在液态水是生命物质存在的关键因素,B项正确。]
3.凌日是指太阳被小的暗星体遮挡。若地球上出现凌日现象,则暗星体有可能是( )
①水星 ②金星 ③火星 ④木星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A [ 水星和金星的绕日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以内,称地内行星, 如果这两颗行星的一颗恰好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地球上的观察者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需时大约为一个多小时,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凌日,显然,太阳系中位于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为水星和金星,所以地球上的人们能看到的只有水星凌日和金星凌日。故A项正确。]
《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完成4~5题。
4.文中记载的太阳活动现象是( )
A.黑子 B.日食
C.极光 D.耀斑
5.该现象增多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
A.地表温度明显升高
B.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C.水循环的动力增强
D.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
4.A 5.B [第4题,太阳中的黑点是太阳黑子,故文中记载的太阳活动为黑子,A项正确。第5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影响地球上某些地区的气候,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出现磁暴现象,出现极光现象等,B项正确。]
读图,回答6~7题。
6.影响岛上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与地形
C.纬度与云量 D.地形与云量
7.我国决定将西昌航天发射中心场址迁到A,其主要因素可能是( )
A.海拔较高,利于发射
B.国防安全需要
C.利于运输,发射大型火箭
D.晴朗天气多
6.C 7.C [第6题,图示岛屿为海南岛,该岛西南部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太阳辐射总量较大;而该岛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太阳辐射总量较小。故C项正确。第7题,图中A处为文昌,位于海南岛东北部平原地带,海拔不高,降水较多,晴朗天气少,A、D项错误;位于沿海地区,不利于国防安全,B项错误;邻近海洋,海洋运输量大,有利于大型火箭的运输和发射,C项正确。]
下图是6月22日四城市昼夜长短示意图(空白部分是表示昼,阴影部分表示夜),回答8~9题。
8.四城市中,位于赤道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四城市中,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
8.A 9.B [第8题,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此时只有赤道上昼夜平分,故四城市中,位于赤道上的是①,A项正确。第9题,此时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昼长夜短,自南向北昼长逐渐增长,②地昼长为0,昼长最短,其次是④地,①地昼长为12小时,③地昼长大于12小时,故四城市中,由南向北排序是②④①③,B项正确。]
2018年年初,上海某同学准备去美国自助游,下图为他预定机票的信息(起降时间为当地时间)。据图完成10~11题。
10.根据机票显示的信息,上海(东八区)至纽约(西五区)所需的飞行时间是( )
A.24小时50分钟 B.13小时55分钟
C.14小时55分钟 D.15小时55分钟
11.当某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时16分,则该地经度为( )
A.116°E B.124°E
C.104°E D.136°E
10.D 11.A [第10题,1月20日11∶30(北京时间)飞机从上海起飞时,纽约时间(西五区)为1月19日22∶30。当飞机到达纽约时,当地时间为1月20日14∶25,因此飞机飞行的时间为15小时55分。第11题,当某地正午地方时为12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两地相差16分,经度相差4°。]
读下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分析回答12~14题。
1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0°,30°E B.0°,60°E
C.30°E,30°W D.0°,120°E
13.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
A.日界线,本初子午线
B.0°,180°
C.0°,150°W
D.150°W,180°
14.此时北京时间和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分别是( )
A.10时,12时 B.12时,16时
C.14时,16时 D.18时,18时
12.A 13.D 14.D [第12题,读图,此时晨昏线与某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图中晨昏线为晨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即60°W为6时,12时所在经线是30°E,故A项正确。第13题,地球上的日界线有两条,即180°经线和0时所在经线,0时所在经线为150°W,故D项正确。第14题,30°E为12时,此时北京时间为18时;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任何地点都是当地时间18时日落。故D项正确。]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顺利与“天宫二号”对接,于11月18日安全返回,读组合体绕地球运行轨道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巴黎(2.2°E)侨民观看此次卫星发射实况是当地时间( )
A.16日15时30分 B.16日23时30分
C.17日15时30分 D.17日23时30分
16.当组合体绕地球运行时( )
A.在甲处角速度最小
B.在乙处线速度最大
C.运行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
D.盐城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15.B 16.D [第15题,根据巴黎的经度可知,巴黎属于零时区,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17日7时30分,零时区比东八区晚8小时,此时巴黎的区时为7-8=-1,即巴黎当地区时为16日23时30分,B项正确。第16题,组合体在甲处受地球引力最大,公转速度最大,即角速度最大,线速度最大,A项错误;在乙处组合体离地球最远,受地球引力最小,公转速度最慢,即角速度最小,线速度最小,B项错误;23小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周期,不是组合体绕地球公转的周期,C项错误;10月17日至11月18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位于北半球的江苏盐城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D项正确。]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我国黄河流域,河南登封市(34°N)附近观星台是二十四节气产生的最直接文物史证,这里现存有700年历史的“量天尺”(下图),用来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据此回答17~19题。
17.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 )
A.太阳直射点正向赤道移动
B.泰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
C.地球接近公转轨道近日点
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
18.二十四节气发源于中原,因为这里( )
A.平原地势平坦,牧业发达
B.气候四季分明,循环往复
C.人口比较稀少,技术落后
D.处于版图正中,影响较小
19.节气与我国习俗对应正确的是( )
A.立春——河南打春牛、勤耕种
B.立夏——吉林腌酸菜、储冬粮
C.立秋——广东加棉衣、添厚袜
D.立冬——西北日夜分、忙收割
17.C 18.B 19.A [第17题,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太阳直射点正直射南回归线,A错误;太阳直射点正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为冬至日,泰山6点后日出东南方向,B错误;冬至日接近1月初,地球接近公转轨道近日点,C正确;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D错误。故选C。第18题,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原气候四季分明,循环往复,二十四节气是中原人对周而复始的气候规律的总结,是农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积累的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B正确。中原地势平坦,耕作业发达,A错误;中原地带是我国古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人口比较稠密,当时技术先进,C错误;处于版图正中,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B。第19题,立春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自然界万物复苏,在这一天河南有打春牛等习俗,A正确;每年到霜降季节,吉林腌酸菜、储冬粮,B错误;广东纬度低,立秋后气温还较高,不用加棉衣、添厚袜,C错误;秋分西北日夜分、忙收割,D错误。故选A。]
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A.①为地壳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
21.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20.C 21.B [第20题,图中③位于上地幔顶部,岩石圈下面,为软流层;①在地面以上,应为大气圈;②为地壳;④为地球外核。第21题,地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厚度大,海洋地壳厚度小,故B项正确。①圈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③圈层横波能够通过,④圈层物质接近液态。]
如图为我国某城市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总辐射曲线图。完成22~23题。
22.该城市可能是( )
A.重庆 B.广州
C.天津 D.哈尔滨
23.夏季,影响该城市总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 B.云量大小
C.空气质量 D.昼夜长短
22.C 23.B [第22题,该城市最冷月气温在-5 ℃~0 ℃之间,而重庆和广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A、B项错误;哈尔滨最冷月气温在-20 ℃左右,D项错误。故C项正确。第23题,夏季该城市太阳总辐射量较低,原因是该城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夏季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B项正确。]
下图为某日甲、乙、丙、丁四地太阳位于正北或正南方时太阳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甲、乙、丙、丁四地中( )
A.甲在北极点上 B.乙在北极圈上
C.丙在北回归线上 D.丁在南温带
25.上述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4.D 25.C [第24题,读图可知,该日北极附近地区发生极昼,甲正午和子夜太阳高度不相等,甲不在北极点;乙不在北极圈,北极圈出现极昼时,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而图中乙正午太阳高度为40°;丙地正午太阳出现在正北方,应在北回归线以南至南回归线之间;丁在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小,且正午太阳位于北方,应在南回归线南部南温带。第25题,四地中丙纬度最低,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2分)宇宙是神奇的,生命是可贵的、也是脆弱的,我们要关爱生命!读天体系统及太阳系局部图,回答问题。
(1)下面是一张外星人从某河外星系发往我们学校的电报,请你在上面补充我们学校的“地址”。
(2)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到达火星表明此人造天体已经离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太阳系中心天体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太阳系局部图,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及类型:
B是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行星;D是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行星。
(4)目前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的星球,其有利的条件是地处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且自身还具有适宜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银河 太阳 地月 地球
(2)地月 氢的核聚变
(3)火星 类地 土星 巨
(4)液态水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27.(1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发射升空,随后与在太空等候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形成组合体。两名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实验,又于11月18日13时59分搭载神舟十一号飞船回到地球。
材料二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图1)。
图1
(1)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时,西五区的区时为____________,太阳直射点位于图1中____________段,移动方向是________。
(2)宇航员在太空停留期间,下列说法是否可信?请说明理由。
A.地球公转速度在加快
B.内蒙古草原一片葱绿
C.宇航员在密封舱固定的袋子中睡觉
(3)小明家(重庆30°N)的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当太阳直射点在丙处附近时,为保证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2中热水器安装比较合理的是________。
图2
[答案] (1)16日18时30分 丙—丁 向南 (2)A说法可信。宇航员在太空停留期间为10月17日至11月18日,该时间段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断向近日点靠近,故地球公转速度在加快。
B说法不可信。该时间段,内蒙古草原为秋季,草原逐渐枯黄。
C说法可信。密封舱内为真空环境,存在失重现象,睡觉的袋子需要固定。
(3)B
28.(13分)读下面的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此日节气为________,此时地球正在靠近公转轨道上的________(近日点或远日点)。
(2)该日至中国国庆节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比较A、B、C、D四地自转速度的异同________________(用“>”连接)。
(3)分别说出该日A、D两地的昼夜长短情况。
(4)此日A、B、C、D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 (1)23°26′ N 夏至日 远日点
(2)先减慢(到最慢)后加快 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D>A>C
(3)A地昼长夜短,D地昼短夜长。
(4)A C
29.(11分)下图为某日某时刻半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的日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时刻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
(3)此时B点旗杆影长为一天中的____________值(填“最大”或“最小”),旗杆影子的方向为________方向。
(4)该日C地的昼长是________。该日后,D点将向N地靠近,C地的昼长将变________(填“长”或“短”),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________(填“大”或“小”)。
(5)该日A地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右上图)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________;若此夹角可以调节,那么其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2月22日 (2)23.5°S 15:40 (3)最小 正北
(4)14小时 短 大 (5)36.5° 47°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太阳活动
②普通性
③地球自转运动
④太阳直射点的运动
⑤昼夜长短的变化
⑥外部圈层
⑦大气圈
[学思心得]
(教师用书独具)
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光照图的类型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时间,观测到的光照图不同。光照图的判断是本单元的核心知识,其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1.地球公转轨道图
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完整展现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一般结合地轴方向、近日点、远日点进行判读。
2.公转轨道局部图
结合公转方向和昼夜分布判读。图中阴影为夜半球,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可确定为9月23日左右的光照图。
3.地球侧视图
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与南北极圈相切的两切点,除二分日以外的时间,晨昏线与极地的某两纬线圈(纬度度数相同)相切。
以上三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平分,下面的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不等分。
4.极地俯视图
中心为极点,外圆为赤道,虚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5.斜侧(俯)视图
观测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观测到的光照情况即为斜侧(俯)视图。
6.矩形投影图
常见光照图的判读
1.确定南、北极
在侧视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在俯视图上,逆时针自转则为北极,顺时针自转则为南极。
2.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是昼半球的中心点。
3.确定特殊点的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与此相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过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12时。
4.确定太阳出没时刻
晨线对应日出,昏线对应日落,日出、日落的时间早晚取决于经度(地方时早的先日出,先日落)和纬度(纬度决定了当地的昼夜长短,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在一天中,上午和下午的时间是等长的,因此已知某地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
其方法为:日出时间=12-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
5.确定昼夜长短
由晨昏线分割的同一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和夜长,可以通过读经度差数进行判断。
6.确定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
7.确定日期和季节
(1)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点,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2)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夏至日。
(3)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冬至日。
如何画好一幅日照图
1.先在太阳光直射点处画一个垂直于球面的箭头,表示直射光线。以夏至日图为例说明直射光线的画法:用直尺对好圆心与北回归线的一个端点,垂直于晨昏线,在圆的外侧画一条线段,即直射光线。
2.用若干个彼此平行、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太阳光线。
3.任何节气的日照图,晨昏线与太阳光线都是垂直的。
4.冬、夏至日的日照图上,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
5.在冬、夏至日图上画黄道平面(要用一条直线表示,不必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将太阳光线延长即可。黄道平面要经过的三个重要的点是:北回归线的一个端点、圆心、南回归线的另一个端点。
6.地球的地轴和黄道平面可以延长到圆的外边,其他的线(经纬线、晨昏线)都不要画出圆外。
7.画冬至日、夏至日日照图时,如果地轴是倾斜的,太阳光线应画水平,如下图所示:
[对点训练]
读图(图中阴影区表示黑夜),回答1~2题。
1.关于①点地理特征的正确叙述是( )
A.位于东半球 B.自转角速度最大
C.自转线速度为零 D.太阳高度为0°
2.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6时 B.次日8时
C.20时 D.12时
1.D 2.B [第1题,由图可知①地为90°W,位于赤道与昏线的交点上,太阳高度为0°。第2题,由90°W为18:00,可得出120°E为次日8:00。]
下图为地球日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回答3~4题。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15°S,120°W) B.(15°S,120°E)
C.(23°26′S,120°W) D.(15°N,120°E)
4.此刻(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15°S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都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晨昏线与经线之间的夹角为15°
D.北京时间是4时,再过4时全球将处于同一日期
3.A 4.C [第3题,根据75°N及其以北地区发生了极夜现象可知,该日太阳直射15°S纬线;再根据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30°W经线上可知,此时30°W的地方时为18时,从而可以计算出120°W的地方时为12时,即该线为太阳直射经线。第4题,此刻,太阳直射南半球,但并不能确定直射点的移动方向;15°S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达最大值,但昼长并非最长;此刻北京时间为4时,180°经线为8时,再过16小时,即0时线与180°经线重合,全球才处于同一日期。晨昏线与经线之间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故此时的夹角为15°。]
课件5张PPT。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章末小结与测评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学习目标:1.了解宇宙中天体的主要类别和天体系统的层次。2.说出太阳系的组成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学会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重点) 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重点、难点)
一、宇宙
1.概念
宇宙是时间、空间和万事万物的总称。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界,都是无限的。
2.组成
宇宙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我们把这些物质称为天体,天体分为星云、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
3.天体系统
(1)形成:邻近的天体彼此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2)级别:A表示总星系,河外星系的级别与B相同(填字母)。C表示太阳系,其中心天体是太阳。
[特别提醒]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总星系只是我们目前观测到的宇宙部分,随着探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类能够观测到的范围可能会更大。
二、太阳系
1.组成:由太阳、八颗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2.
三、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1.地球的普通性
就大小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并不显眼。
2.特殊性——存在生命
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形成原因
——
——
——
——
——
(1)两个相邻的天体一定属于同一个天体系统。 ( )
(2)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 ( )
(3)地球之所以有生命,主要是因为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 )
(4)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 )
(5)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
①月球 ②星云 ③天空中飞翔的小鸟 ④待发射的人造卫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提示】 (1)× 组成天体系统的天体具有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关系。
(2)√ 距太阳由远到近,行星表面温度升高。水星距离太阳最近,八大行星中表面温度最高。
(3)× 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是地球自身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大气中有氧,外部条件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两者共同影响。
(4)√
(5)C [天体是宇宙空间的物质的总称,判断是否是天体看物质的位置。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和待发射的人造卫星都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018年7月9日11时56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和科学实验卫星“ParkTES—IA”发射,进入预定轨道。
问题1 (区域认知)在发射架上等待发射的“卫星”是天体吗?进入预定轨道的“卫星”是天体吗?
提示:待发射卫星是地球的一部分,尚未进入宇宙空间,不是天体。而进入预定轨道的卫星,独立存在于宇宙空间,因此是天体。
问题2 (综合思维)巴基斯坦遥感卫星和“ParkTES—IA”卫星在轨绕地球飞行期间,与地球能构成天体系统吗?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能构成天体系统,因为两颗卫星围绕地球飞行,两者具有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关系。
[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三看”法判断天体
(1)一看位置:独立存在于地球的大气层之外的物体是天体,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2)二看实质: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3)三看运转: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
以流星体、流星现象、陨星为例分析如下:
2.天体系统判断的“两个技巧”
一是要相互绕转。不绕转不能构成天体系统。如月球绕地球运转形成地月系;北斗七星之间没有相互绕转不能形成天体系统。二是要有等级差别。如地球和月球分属行星和卫星,有等级差别,构成天体系统;北斗七星都是恒星,属于同一等级,不能构成天体系统。
1.2017年11月18日,狮子座爆发流星雨,我国部分地区可见,完成(1)~(2)题。
(1)图示流星体属于 ( )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绕月球公转的天体
D.太阳系外的天体
(2)冲向地球的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层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
A.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升高
B.减少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
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1)B (2)C [第(1)题,图示流星体是太阳系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它们围绕太阳公转。第(2)题,冲向地球的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层中燃烧掉了,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太阳系“家庭会议”纪要
太阳——我是家长,我的质量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以上,你们在我的引力下,都要围绕我旋转,都要听我的,八兄弟姊妹公转运动要同向,要和我的自转方向一致,运动要大致共面,轨道要近圆,否则我们的家庭就没有秩序。
金星——我是星光大道上的明星,我的最佳创意是“太阳从西边出来”。
火星——人们一直怀疑我是地球失散多年的孪生兄弟。
地球——我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我的运动和结构与七仙女姐妹有许多相同之处。
木星和土星——别看我们身形如此庞大,实际上是虚胖罢了。
天王星和海王星——天高皇帝远,我们躲在寒冷阴暗的角落里。
问题1 (地理实践力)太阳的发言中透露出地球和七仙女姐妹共同的运动特征有哪些?
【提示】 共同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
问题2 (综合思维)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
【提示】 地球的组成、结构和运动特征和其他七大行星相似,没有特别之处。
[归纳总结] 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1.
2.结构特征: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把八颗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三大类。
类型
包括
行星
距日
远近
表面
温度
质量
体积
密度
卫星
数
光环
类地
行星
水、金、
地、火
近
高
小
大
无或
少
无
巨行
星
木、土
中
中
大
小
多
有
远日
行星
天王、
海王
远
低
中
中
少
有
图示法记忆八颗行星的特征
2.通过火星探测器收集到的大量数据,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揭露了关于火星降雪的非常有趣的事实。火星的大气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上的雪花是由二氧化碳构成的——实际上就是干冰的小颗粒。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回答(1)~(2)题。
与日平均距离/百万千米
质量
体积
大气
密度
大气主要成分
表面均温/℃
自转
周期
公转
周期
地
球
149.6
1.00
1.00
1.00
N2、
O2
15
23时
56分
1年
火
星
227.9
0.11
0.150
0.01
CO2
-23
24时
37分
1.9年
(1)从表中可以看出地球与火星( )
A.质量相近 B.体积接近
C.公转周期最接近 D.自转周期相近
(2)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火星距日较远
B.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特别强
C.火星大气保温作用非常弱
D.火星上昼夜更替周期比较长
(1)D (2)A [第(1)题,由表中地球和火星的两组数据对比,可知两者最为相近的是自转周期。第(2)题,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依表可知主要原因是火星距太阳较远。]
存在生命的行星
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官网2017年10月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团队研究火星勘探飞行器,观测数据后发现:火星南部艾瑞达尼亚海存在大约37亿年前形成的大量海底热液沉积物,或为研究地球生命起源提供重要线索。
问题1 (人地协调)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火星可能存在生命吗?依据是什么?
【提示】 可能,因为火星上有液态水。
不可能,因为发现的热液是水合盐类,不是真正的液态水,同时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气温也较低。(回答其中一种观点即可)
问题2 (综合思维)火星上适合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有哪些?
【提示】 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归纳总结]__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条件
原因
影响
外部
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都可能存在生命
稳定的太阳光照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自身
条件
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
只有地球上有生命存在
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地球演化出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有液
态水
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水汽→形成海洋
地外生命存在条件的分析方法
分析地外生命存在的条件,可以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为范例进行分析,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看行星与恒星的距离是否适中。距离适中才可能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
(2)看行星的体积、质量是否适中。只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才可吸引适量的大气,才可能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
(3)看行星的自转、公转周期是否适中。适中的自转、公转周期可以使行星表面的温度变化幅度不会太大。
若某行星具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这三个基本条件,该行星上就可能有生命物质存在。
3.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以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并认为这颗行星上可能“适合孕育生命”。据此回答(1)~(2)题。
(1)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主要包括( )
①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 ③无大气 ④宇宙环境安全、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地球上的大气适于生物的呼吸,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 )
A.日照条件稳定 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D.有原始海洋
(1)B (2)C [第(1)题,“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主要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大气、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第(2)题,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
太阳系模式图
(教师用书独具)
探讨1 (综合思维)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有哪些?
提示:同向性、近圆性和共面性。
探讨2 (地理实践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拢,地球有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
探讨3 (综合思维)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运动特征有无特殊之处?由此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提示:无特殊。其他行星都可能有生命存在。
1.整体太阳系模式图的判读
(1)一看组成
按距日远近记忆八颗行星,明确小行星带的位置。
(2)二看公转方向
若公转方向为逆时针,说明是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公转;若公转方向为顺时针,说明是从地球南极上空看公转。
(3)三看运动特征
即八颗行星的同向性、近圆性和共面性。
(4)四看结构特征
即八颗行星按体积、质量、距日远近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
(5)五看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①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有适宜的温度;③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④有液态水
2.局部太阳系模式图的判读
(1)一看公转轨道弯曲方向
如上图所示我们可知太阳位于图的右侧。
(2)二看行星名称
如上图所示中间轨道为地球,其右侧为金星,左侧为火星。
据英国《卫报》报道,地球化学家史蒂文·本纳认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火星,是被陨石或者火山喷发带到地球上来的。读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行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地球为1)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地球
1.00
1.00
1年
23小时56分
火星
0.11
0.15
1.9年
24小时37分
(1)火星位于下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八颗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 )
①火星和地球都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1)B (2)B [第(1)题,图中黑点区域为小行星带,小行星带的内侧为火星(②)。第(2)题,结合图表可知,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也较适中,使得地球和火星光热适度,利于生命的出现和发展。]
月食
2018年7月28日出现了21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月全食现象,持续时间达到1小时44分钟。
月全食过程示意图
月食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阴影区时(日—地—月共线),因为太阳光线被地球所遮挡,而出现的一种特殊天文现象,分月偏食、月全食和月环食三种。
读下图,完成1~2题。
1.月球所属的最高级天体系统是(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地月系 D.总星系
2.图中能发生月食的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D 2.C [第1题,结合天体系统层次图,可判断,月球所属最高级天体系统是总星系。第2题,丙位置地球能够遮挡太阳光线,可能发生月食。]
(教师用书独具)
题组1 地球的宇宙环境
2013年6月26日上午“神舟十号”三名航天员在完成再次进驻“天宫一号”、进行相关科学实验,在太空飞行15天后,成功返回地球。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与“天宫一号”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 )
A.飞机
B.流星雨
C.深空探测的“嫦娥二号”卫星
D.陨石
2.“天宫一号”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
①河外星系 ②太阳系 ③地月系 ④总星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C 2.C [ 第1题,“天宫一号”与现在正在深空探测的“嫦娥二号”卫星一样都属于人造天体;飞机、陨石都不属于天体;流星雨为流星体闯入大气层燃烧留下的光迹。第2题,“天宫一号”是围绕地球的短暂空间站,四个天体系统中,只有河外星系不包含地球。]
题组2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的行星M是 ( )
A.土星 B.水星 C.火星 D.金星
4.地球与木星相比( )
A.两者绕日公转的轨道都是正圆形
B.两者都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地球的密度和质量都比木星大
D.地球表面的温度比木星低
3.C 4.B [第3题,在太阳系模式图中火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第4题,地球与木星绕日公转的轨道是近圆而不是正圆,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木星是巨行星,地球属于类地行星,木星质量大,密度小;地球距日较近,表面温度比木星高。]
题组3 存在生命的行星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对第一次银河系行星数量普查做出的估计,银河系内的行星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至少达到500亿颗,其中有大约5亿颗坐落于所谓的“金发姑娘区”,也就是适居区。据此回答5~6题。
5.对“金发姑娘区”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这一地区的温度既不太高,也不太低,适宜生命存在
B.这一地区只有气态水存在
C.这一地区宇宙环境比较安全
D.这一地区星球的表面可能存在大气层
6.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和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适中的日地距离
B.适宜的温度——地球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C.液态水——地球大气的成分
D.适宜的温度——适中的日地距离
5.B 6.D [第5题,据题干可知“金发姑娘区”是适居区,即该区应有适合生命存在的温度、液态水、大气及稳定的宇宙环境。第6题,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与地球的体积、质量有关;适宜的温度与日地距离有关;液态水与地球适宜的温度有关。]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4探索
1.太阳辐射是太阳系中各行星光和热的源泉,太阳系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越近,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多,表面温度越高。从表中可以看出,太阳系八颗行星中,从水星到海王星距离太阳越来越远,其表面温度越来越低。
2.地球固体表面平均温度为22℃,这和它在太阳系中距太阳远近适中有直接关系。
教材P7读表
读教材表1—1—2“八颗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可以看出:
按特征分类
所包括的行星
距日远近
质量
体积
密度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近
小
小
大
巨行星
木星、土星
中
大
大
小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远
中
中
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类行星各自的共同特征有:
(1)类地行星距日较近,质量和体积都较小,但密度较大。
(2)巨行星距日距离处于居中位置,质量和体积较大,但密度较小。
(3)远日行星质量和体积一般,密度较小,但距日较远。
教材P8思考
金星、火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表面平均温度的关系如下:
金星
地球
火星
距日距离(地球为1.00)
0.723
1.00
1.52
固体表面温度(℃)
480
22
-23
距离与温度的关系
距日越近,表面温度越高;
距日越远,表面温度越低
如果地球处在金星的位置,表面温度会太高,将不适合生物生存;如果处于火星的位置,表面温度又会太低,也不适合生物的生存。
教材P10思考
1.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乔瓦尼·斯基亚帕雷里观测到火星上到处有长长的直线,这可能就是火星上的运河或者水道。2004年后,欧洲“火星快车”首次发现火星南极存在冰,随后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又在火星表面分析了曾经有水存在的线索。有水可以作为火星曾经有生命存在的证据。
2.火星上的空气很稀薄,太阳辐射很强;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构成,而且气压只有地球的1%;火星的空气干燥;平均气温在0℃以下,即使在赤道上,白天的气温也很少高过冰点,到了晚上,气温会骤然下降到-100℃左右;火星表面一片荒芜,沙尘暴频繁且猛烈,甚至可以笼罩整个星球。这些条件都不适合人类生存。
教材P10复习题
1.宇宙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我们把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按照天体的体积、质量、温度、成分、形态等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它们划分为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其中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着。邻近的天体彼此相互吸引,形成了以公共质心为中心、其他天体围绕这个中心旋转的天体“集团”,科学家称它们为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按大小可分为总星系、星系、恒星系统、行星系统四个层次。
2.地球在体积、质量和构成等方面,与水星、金星、火星有很大的相似性;在运动特征上与其他大行星都具有相同的公转方向、几乎处在同一个平面上、公转轨道都近似一个正圆。所以,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现代宇宙探测的结果表明,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存在生命使地球又成为太阳系甚至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3.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可由近及远,即由地球扩展到太阳系,然后到银河系,最后到总星系;也可由远及近,由总星系论及银河系而后到太阳系。重点应介绍太阳系中地球所处的位置,以及各大行星在物质组成和运动特征方面的相似性。
课件65张PPT。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时间 空间 物质 恒星 吸引 总星系 B 太阳系 太阳 八颗行星 矮行星 金星 火星 木星 海王星 质量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存在生命的行星 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1.知道太阳辐射概况、太阳大气分层及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2.理解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重点) 3.掌握太阳辐射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难点)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
2.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方式。
(2)波长分布
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
图中A是紫外区,B是可见光区,B区的波长范围在0.4~0.76_μm之间,C是红外区。
3.对地球的影响
(1)提供光和热。
(2)维持地表温度。
(3)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的活动和变化提供能量。
(4)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特别提醒] 煤是地质历史时期接受太阳辐射的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能源,所以煤是地质时期被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外部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2.太阳活动概况
(1)主要类型和产生位置
(2)强弱的标志:黑子的大小和多少。
(3)周期:约为11年。
3.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活动的高峰年,气候反常几率就高;反之,则相对平稳。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①产生磁暴现象;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特别提醒] 黑子不黑:由于黑子温度比光球层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显得暗一些。
(1)地球上的太阳能大部分来自太阳的可见光。 ( )
(2)地球上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 ( )
(3)太阳黑子是黑色的。 ( )
(4)地球上的反常气候都与太阳活动有关。 ( )
(5)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 )
A.黑子 B.太阳风 C.磁暴 D.极光
【提示】 (1)√ 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2)× 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还有一部分来自地球内部。
(3)× 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色斑点,颜色并不黑,只是温度比周围略低。
(4)× 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是所有反常气候都与太阳活动有关。
(5)A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截止2017年底,青海省太阳能发电量达113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一,青海光伏产业领跑全国乃至全球。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问题1 (区域认知)太阳能的优点有哪些?
提示:清洁、可再生。
问题2 (区域认知)中国太阳辐射能分布有什么规律?
提示:从东南向西北递增,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地最贫乏。
问题3 (综合思维)青海属于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哪一类区域?原因是什么?
提示:丰富区。原因: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丰富。
[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直接利用太阳能:世界各国正在探索和研究对太阳能的利用,尤其是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目前利用较多的形式如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小型太阳能发电站等。
(2)间接利用太阳能:如可利用地质历史时期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即由太阳能转化形成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它们被称为“储存起来的太阳能”。具体如下所示:
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3.我国太阳辐射能的时空分布
(1)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能比较丰富。
1.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1)A (2)C [第(1)题,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而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位于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阴雨天较多,太阳能资源相对不丰富。第(2)题,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反光板聚焦太阳能发电,使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会降低地表温度,故A错;反光板的亮光会使过往飞机的驾驶员眼花缭乱,但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故B错;分散的太阳能经过反光板聚焦后会使发电站上空的温度很高,导致过往鸟类被高温灼伤,故C对;太阳能光热电站与农作物产量无相关性,故D错。]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017年9月,美国宇航局(NASA)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完整地捕捉到了近10年来最大的耀斑事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亿颗氢弹。
问题1 (区域认知)结合所学完成下图。
【提示】 黑子 耀斑 太阳风
问题2 (综合思维)结合材料,推测该次耀斑爆发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 ①部分地区出现极端天气现象;②扰动地球上空电离层;③磁暴和极光。
问题3 (地理实践力)当太阳活动达到高峰年时,你认为哪些部门应该做好防范工作?
【提示】 通信部门、航天部门、气象部门、交通部门、电力部门等。
[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太阳活动的特征
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它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不同的大气层上发生的太阳活动类型不同,其特征如下所示:
二、太阳活动的影响
1.电磁波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
2.高能带电粒子流地球磁场“磁暴”现象
3.高能带电粒子流极地高层大气极光
4.黑子、耀斑地震、水旱灾害
2.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1)~(2)题。(单位:mm)
(1)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反比 D.没有相关性
(2)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1)A (2)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太阳黑子数增多时,温带乔木年轮宽度也在增加。第(2)题,影响温带乔木年轮宽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当地的气候变化,结合图中信息可推断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等太阳辐射线图的判读
(教师用书独具)
下图是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探讨1 (区域认知)世界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具有什么规律?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影响因素:太阳高度。
探讨2 (综合思维)①和②区域太阳辐射能高于赤道地区,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地全年降水少,②地地势高,太阳辐射丰富;赤道地区全年多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
1.看分布大势等太阳辐射线图的判读
根据图中等太阳辐射线图的数值特征分析太阳辐射时空分布规律,并准确描述。
(1)时间上,一般分析其冬、夏季的差异;
(2)空间上,一般描述其“从……向……递减(或递增)”“哪多哪少”“哪儿最集中,哪儿最贫乏”。如我国:时间上,大部分地区夏半年多于冬半年;空间上,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增。
2.看极值
根据图中数值找出最大值、最小值的分布地区,并计算差值。
3.看成因
结合下图分析成因:
读我国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局部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四个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 )
A.兰州 B.海口
C.上海 D.昆明
(2)兰州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简要分析原因。
[解析] 第(1)题,将兰州、海口、上海和昆明四个城市的太阳辐射情况进行简单的比较即可得出昆明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第(2)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是太阳高度和气候因素。分析兰州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因素入手。
[答案] (1)D (2)地处内陆,气候干燥,多晴天。
人地协调—太阳能的利用
2018年8月3日,第二届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在山东德州太阳能小镇开幕,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22支代表队参赛,设计、建造具有可持续性的太阳能住宅。
太阳翼 智慧光谷
屋顶太阳能就是在房屋顶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进行发电,当阳光直射太阳能板时发电效果最好。下图是北京(约40°N)某居民安装屋顶太阳能的设计简图,据此完成1~2题。
1.屋顶太阳能发电具有的特点是( )
A.土地占用多
B.设备投资少
C.可分散布局
D.受自然因素影响小
2.正常年份该屋顶太阳能发电量波动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C 2.B [第1题,太阳能发电装置放置在屋顶,因此占地少,可分散布局,故A项错误,C项正确;太阳能发电技术要求高,设备投资大,因此B项错误;太阳能受天气状况影响大,因此D项错误。第2题,夏季为北京市的雨季,阴雨天气多,因此太阳能发电量波动最大。]
(教师用书独具)
题组1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读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回答1~2题。
1.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总量,赤道地区大约是极地地区的( )
A.2倍多 B.1/2
C.相当 D.10%
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既有纬度因素,还有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与海南岛相比,纬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弱
B.西北地区太阳辐射强是因为降水稀少,晴天多
C.两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太阳辐射强
D.四川盆地因海拔较低,太阳辐射较弱
1.A 2.B [第1题,由图中数据可知,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升高而降低,赤道是13左右,极地是6左右。第2题,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所以太阳辐射比海南岛强;两极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所以太阳辐射弱;四川盆地因多云和雾,所以太阳辐射弱;而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晴天多,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所以辐射强。]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4.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3.D 4.D [第3题,太阳能越丰富,光合有效辐射越强,图中等值线显示,青藏高原地区PAR数值最大,其他地区较小。第4题,甲地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太阳辐射丰富。]
题组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据媒体报道,2010年太阳活动进入活跃期(如图1)到2013年太阳活动达到高峰期,发生了强烈的太阳风暴;而到2016年,太阳表面的黑子开始逐渐变少(如图2)。据此回答5~6题。
5.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全球都会出现极光现象 ②地球上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受到干扰 ④北极附近会出现极昼现象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6.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太阳黑子减少的年份,耀斑爆发频率减少
B.太阳活动高峰年,应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的活力
C.太阳黑子减少的年份,神舟飞船的信号接收易受干扰
D.2019年将再一次出现太阳活动高峰年
5.C 6.A [第5题,太阳风暴发生时会在短时期内释放大量能量,高能带电粒子与两极稀薄大气摩擦会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①错误;太阳风暴导致指南针失灵,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干扰通信系统,②③正确;极昼现象的形成主要和黄赤交角的存在有关,和太阳活动无关,④错误。第6题,太阳黑子增多时,耀斑也较为强烈,反之,太阳黑子减少的年份,耀斑爆发频率减少,A正确;太阳活动高峰年,向地球释放大量带电粒子,此时应减少户外活动,B错误;太阳黑子减少时,太阳活动较弱,对神舟飞船的信号影响小,C错误;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据材料信息推测,下次太阳活动高峰年大约在2024年前后,D错误。]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11探究
1.由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太阳黑子活动呈现约以11年为周期的变化。
2.在70°N~80°N、157°W~18°E地区,年降水量与黑子相对数呈正相关;在60°N~70°N、166°W~41°E地区,年降水量与黑子相对数呈负相关;在50°N~60°N、177°W~150°E地区,年降水量与黑子相对数既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但其变化周期都与黑子活动周期基本相同。
教材P12读图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是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从赤道到两极,太阳辐射减弱。 由于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的活动提供了能量,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所以不同纬度由于接受的太阳辐射不同,降水量、自然带、植被类型等都会因纬度不同而不同。
教材P15思考
1.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地球上的旱涝灾害与太阳活动存在着相关性,但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是相当复杂的。即使在同一地区或同一流域,有时太阳活动强的年份雨水多,太阳活动弱的年份雨水少,有时则相反;同一时期,太阳活动对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也不相同,同样是峰年,有的地区出现干旱,有的地区却发生洪涝,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在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
2.研究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明确太阳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对于发布准确的天气预报,防御旱涝灾害,提高减灾、防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P15复习题
1.太阳辐射来源于氢和氦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能量主要集中在短波部分,因此称为短波辐射,其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此外太阳辐射能具有清洁无污染的特点。
2.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1)黑子:①发生在光球层中;②温度比周围区域低些;③周期约为11年。
(2)耀斑:①发生在色球层中;②某区域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增亮的斑块;③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④周期约为11年。
3.太阳活动极大年,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非常强,人很容易被晒黑;无线短波通信有时会中断,特别是在高纬度地区更明显。另外,太阳活动还和流行病的发生有关。
课件54张PPT。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氢和氦 核聚变反应 电磁波 紫外区 0.4~0.76 μm 红外区 光和热 温度 大气运动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A 耀斑 黑子 11 高 平稳 无线电短波 磁暴现象 极光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重点) 2.理解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影响。(难点) 3.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难点)
一、地球的自转
1.自转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3.自转周期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的周期。
(2)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期。
4.自转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均为15°/h。
(2)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特别提醒] (1)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北极星周围的恒星呈逆时针绕北极星转动,每小时转15°。
(3)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二、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如图中箭头所示。
(2)周期
(3)速度
图中位置
时间
速度
公转位置
A点
1月初
较快
近日点
B点
7月初
较慢
远日点
4.黄赤交角
(1)概念: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即上图中B。
(2)大小:目前为23°26′。
5.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轨迹(以北半球为例)
(2)周期
[特别提醒] 黄赤交角的特点:“一轴、两面、三不变”“三个角度、两个变”
(1)“一轴”:指地轴。
(2)“两面”:指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平面和公转产生的黄道平面。
(3)“三不变”:指地球在运动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目前为23°26′;地球的运动方向不变,即自西向东转动。
(4)“三个角度”:指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90°。
(5)“两个变”:指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在变;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在变。
(1)地球的自转轴存在于南北极之间。 ( )
(2)在北极俯视地球自转为逆时针,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南极俯视地球自转为顺时针,方向是自东向西。 ( )
(3)太阳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中心。 ( )
(4)近日点在北半球冬至日,远日点在北半球夏至日。 ( )
(5)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洲的长城考察站、开普敦、北京三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B.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四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依次增大
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为赤道上的一半
D.南、北极点自转线速度为0,角速度为15°/h
【提示】 (1)× 地球的自转轴是假想轴。
(2)× 地球自转的方向无论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
(3)×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4)× 近日点在1月初,北半球冬至日过后;远日点在7月初,北半球夏至日过后。
(5)A [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点线速度和角速度为0,其他纬度角速度均为15°/h。]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毛泽东《送瘟神》
问题1 (区域认知)诗中“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何处?
提示:赤道
问题2 (综合思维)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为什么世界各国建设航天发射基地时多建在本国的纬度较低地区?卫星发射方向如何?为什么?
提示: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在发射时可借助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节约发射时所需的燃料,降低发射成本。向东发射,与地球自转方向保持相同,可获得一定的初速度。
[归纳总结]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
1.相同点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
(2)地轴空间指向:空间指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不同点
运动形式
自转
公转
概念
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绕太阳的运动
运动周期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1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现象周期)
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
速度
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约为15°/h(1°/4 min)
平均约
1°/d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
线速度
因纬度而异,自赤道(1 670 km/h)向两极(0)递减
平均约
30 km/s
3.关系:地球自转的平面(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目前存在23°26′的交角(黄赤交角)。
航天发射基地及返回基地的选择
(1)航天发射基地的选择条件
①纬度位置: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越有利于节省燃料。
②气候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
③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相对较高(平坦开阔利于地面设备跟踪测控,地势高则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较大)。
④气象条件:要尽量选择晴朗天气多、大气污染轻、透明度高的地区。
⑤地质条件:地质稳定。
⑥交通位置: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大型设备的运输。
⑦人口密度条件:航天基地最好布局在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以保证安全。
(2)航天返回基地的选择条件
①地形条件:地势平坦开阔。
②人口密度条件:人烟稀少。
③水文条件:少大河、湖泊。
④天气状况良好,晴朗天气多,空气能见度高。
1.下图分别为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据此完成(1)~(2)题。
甲 乙
(1)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
③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
④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
A.30° 1月 B.60° 7月
C.60° 1月 D.30° 7月
(1)C (2)B [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上最大,大约为1 670 km/h;60°纬线上大约是赤道上的一半,M点为60°(纬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处都相等,极点上为0。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由此可知N点处在7月初。]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英国古文明研究作家葛瑞姆·汉卡克在《上帝的指纹》中写道:“黄赤交角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是41 000年,交角改变在22.1°到24.5°之间,准确性和可预测性不亚于瑞士钟表。”
问题1 (区域认知)为什么会有黄赤交角?
【提示】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
问题2 (综合思维)若黄赤交角变为24.5°,太阳直射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
【提示】 太阳直射点在24.5°N~24.5°S之间移动,太阳直射范围变大。
[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过程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总结如下:
日期
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直射赤道,直射点向北移动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直射北回归线,开始向南移动
秋分日
9月23日前后
直射赤道,直射点向南移动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直射南回归线,开始向北移动
2.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速度
我们通常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认为是匀速运动,在一个回归运动周期里,太阳直射点南北往返移动的纬度距离为23°26′×4=93°44′,据此可估算出其平均速度约为每月8个纬度,或者约每4天1个纬度。
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上判断二分日的方法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若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此时为春分日;若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此时为秋分日。
春分日 秋分日
2.读地球运动图,回答(1)~(3)题。
(1)关于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图为公转轨道图,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大于B点
C.地球运动至A点时大致是1月初
D.地球从A点出发再返回到A点所需的时间恰好为1恒星年
(2)当地球公转至图中A地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 D.极圈
(3)当地球公转至B位置时,与下图所示直射点位置基本相同的是( )
A.a B.b C.c D.d
(1)D (2)A (3)D [第(1)题,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是一个正圆,而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B),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A),速度较慢,从A点出发再返回到A点的时间是1恒星年。第(2)题,地球公转至A点时,位于远日点附近,因此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北回归线。第(3)题,地球公转至B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南回归线,因此与d位置基本相同。]
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
(教师用书独具)
探讨1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的倾斜方向如何?
提示: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探讨2 赤道面和黄道面是怎样形成的,两者位置关系如何?
提示:地球自转时赤道所在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为黄道面;两者有一夹角,即黄赤交角。
探讨3 黄赤交角的度数会不会变化?
提示: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为23°26′,从长时间看黄赤交角的度数是不断变化的。
判读此图,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轨道为近似圆形的椭圆形轨道,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图中呈逆时针方向),公转周期为365日6时9分10秒。
2.从时间上看,冬至日时地球靠近公转轨道的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较快;夏至日时地球靠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3.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4.赤道面与地轴垂直,黄道面与地轴呈66°34′的夹角,因此黄赤交角为23°26′,由此确定了地球上的极圈和回归线的度数。
5.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其回归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成为一个回归年。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在下图中绘制一幅黄赤交角示意图。
绘图要求如下:在图中画出赤道、黄道面(用虚线表示)、地轴、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北极、南极、地球自转方向、标出黄赤交角(度数)。
(2)根据上面用文字说明南北回归线与南北极圈的纬度数。
[解析] 第(1)题,在地球仪上或示意图中,通常用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先画出地球的示意图,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过地心垂直于地轴为赤道;再画出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23°26′。第(2)题,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关于赤道对称,度数为23°26′,极圈度数为66°34′。
[答案] (1)绘图如下,图中A代表北极星,B代表黄道面,C代表赤道面,α代表黄赤交角,为23°26′。
(2)北回归线的度数为23°26′N,北极圈的度数为66°34′N;南回归线的度数为23°26′S,南极圈的度数为66°34′S。
人地协调——航天发射选址
2018年8月21日,欧洲航天局于格林尼治时间21日晚9时20分在南美洲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一颗用于观测地球风模式的卫星,以便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度。
法属圭亚那图
综合上述材料,对比欧洲地理位置特征,分析法国将发射中心建在圭亚那的原因。
[答案] 相对比欧洲本土,圭亚那纬度低,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节省燃料、降低成本。
(教师用书独具)
题组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
读下图,完成1~2题。
1.如果该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甲点位于乙点的(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2.条件同上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线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B.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C.甲、乙两地线速度相同
D.以上都不对
1.B 2.A [第1题,地球自转呈顺时针,说明俯视南半球,结合自转方向和南极点的位置可判断甲点位于乙点的西南。第2题,甲地纬度高于乙地,线速度较小,两地角速度相同。]
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日图,回答3~4题。
3.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 )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
4.有关我国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到AB之间,且速度减慢
B.地球公转到B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地球公转到CD之间,且速度逐渐加快
D.地球公转到D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3.D 4.D [第3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A、B、C、D依次为北半球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第4题,我国国庆节(10月1日)地球公转到秋分到冬至之间,太阳直射南半球,且速度在逐渐加快。]
题组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6.假设黄赤交角变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
B.回归线度数变大
C.极圈度数变小
D.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5.D 6.A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β表示的就是黄赤交角,其度数为23°26′,而回归线的度数是23°26′,故选项D正确。第6题,若黄赤交角变为20°,则回归线的度数就变为20°,极圈的度数就变为70°,回归线的度数变小,极圈的度数变大。]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16探索
转动前和转动后混合物流动的路线不一样。在北半球时混合物的流动方向偏向原来方向的右侧,南半球时偏向原来方向的左侧。原因是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教材P23复习题
1.恒星日是以某遥远恒星为参照点,自转角度为360°,所用时间是23时56分4秒;而太阳日是以太阳为参照点,自转角度为360°59′,所用时间是24小时。一个太阳日比一
个恒星日长3分56秒。
2.如右图,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为23°26′,南北极圈的纬度数为66°34′,两者之和为90°。
课件57张PPT。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北极星 西 东 逆时针 顺时针 恒星日 赤道向两极 椭圆 西 东 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1月初 慢 远日点 黄道面 B 23°26′ 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第2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理解昼夜交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联系实际计算不同地点的地方时和区时。(重点、难点) 2.掌握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方向偏转的规律,解释相关自然现象。(重点)
一、昼夜更替
1.图中甲为夜半球,乙为昼半球,线AOB为晨线。
2.形成原因
3.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
4.晨昏线(圈)
(1)概念: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2)意义: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分界线。
5.昼夜更替的意义
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这就使得地面白天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夜晚冷却不至于过分寒冷,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特别提醒] 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也有昼夜更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
二、产生时差
1.地方时
(1)含义:
???
(2)规律
2.时区与区时
(1)时区划分:
①原因:地方时的计时方法很不方便。
②方法: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2)区时:
①界定: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②规律: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3.国际日界线
(1)目的: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
(2)内容: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分界线。
(3)意义:“昨天”和“今天”的分界线。
[特别提醒] 在时间的计算中,勿将北京时间等同于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处116°E的地方时。
三、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1.原因
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在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有发生偏转的现象。
2.定义
这种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力,被称为地转偏向力。
3.偏转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赤道略凸,两极稍扁。
(1)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则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 )
(2)北京时间是指经过北京所在经线的时间。 ( )
(3)从0°经线向东至国际日期变更线为新的一天。 ( )
(4)判断地转偏向力偏转方向时,要面对着物体运动方向观察。 ( )
(5)关于地方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B.经度相差10°,地方时差1小时
C.东方的时刻比西方的时刻晚
D.根据地方时可推算另一地的地理位置
【提示】 (1)× 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也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
(2)× 北京时间是指经过120°E经线的时间。
(3)× 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至国际日期变更线为新的一天。
(4)× 判断偏转方向时,一定要顺着物体的运动方向观察,判断左右方向。
(5)A [地方时是指因经度不同的时刻,所以,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时刻相差1小时,东方的时刻比西方的时刻早。根据地方时之差可推算另一地方的经度。]
昼夜更替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成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问题1 (地理实践)诗中所反映的农民的劳动方式受哪种地理现象的影响?
提示:昼夜更替。
问题2 (综合思维)上题中地理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地球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②地球的自转。
[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晨昏线的构成、特点
项目
内容
构成
晨线
自西向东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晨线上正值日出
昏线
自西向东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昏线上正值日落
特点
①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②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③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④晨昏线在夏至日、冬至日时与极圈相切;⑤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⑥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其移动速度为15°/小时
二、晨昏线的判读方法
晨线
昏线
自转法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分界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的分界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昼半球的西侧)的昼夜分界线
夜半球西侧(昼半球的东侧)的昼夜分界线
时间法
经过赤道上地方时6时的昼夜分界线
经过赤道上地方时18时的昼夜分界线
图示
1.读下图(A、B、D在晨昏线上),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点将进入白昼 B.C在子夜
C.D、E将日落西山 D.AB是昏线
(2)下列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
C.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等分赤道
D.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1)A (2)D [第(1)题,从图中可直观地看出AB是晨线,D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时,C为2时,E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10时。第(2)题,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有位年轻的孕妇乘坐海轮时于区时2017年12月31日23时30分,首先生下一个女孩,然后过了1个小时,又生下了一个男孩。按照实际日期计算,后生的男孩反而是哥哥,先生的女孩却是妹妹。
问题1 (综合思维)针对材料中的状况,你知道为什么吗?
【提示】 孕妇生下女孩后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再生下男孩时,因日期要减去一天从而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问题2 (地理实践力)你能计算出男孩的出生时间吗?
【提示】 2017年12月31日0时30分。
[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及其计算
①含义: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沿地球自转的方向,以太阳为参照物,东早西晚。
②地方时的计算
a.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两地经度差(“东加西减”)。
b.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已知点和所求点在0°经线的同侧,将两地经度度数相减(大数减小数);两地在0°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的经度度数相加。
(2)区时及其计算
区时划分及计算
①含义:每隔15°划分为1个时区,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区的区时,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②区时的计算
a.确定时区:某地时区数=某地经度÷15°。如果所得余数小于7.5°,则商数即为时区数;如果所得余数大于7.5°,则商数加1为时区数。
b.求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c.求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时区差(“东加西减”)。
2.日期的变更
(1)国际日期变更线
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两侧区时相同,日期相差一天。
(2)日期的变更
日期的变更有两种情况:
两条日界线
两侧日期差异
特性
国际日界线(大致沿180°经线)
东侧(西十二区)晚一天
西侧(东十二区)早一天
人为规定的日期变更线
0时所在的经线
东侧早一天,西侧晚一天
随时变化的自然日期界线
联系
①全球早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的经线向东到国际日界线;②全球同一天的条件是两条日界线重合,即180°经线与0时所在经线重合
不同日期范围的表达方法
今天的范围:0时所在经线向东―→180°经线(180°经线向西―→0时所在经线)
昨天的范围:180°经线向东―→0时所在经线(0时所在经线向西―→180°经线)
2.下图中心点为北极点。读图,回答(1)~(2)题。
(1)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地地方时为( )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2)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甲地地方时为( )
A.15时 B.9时
C.3时 D.21时
(1)B (2)C [第(1)题,图中为北极点,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A点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时,故甲地地方时为9时。第(2)题,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由此可知A点地方时为0时,则甲地地方时为3时。]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2018年8月1日,济青高铁合闸送电,联网调试,将于12月20日正式运营。
问题1 (区域认知)从济南驶向青岛的高铁,哪一侧铁轨的磨损较为严重?
【提示】 南侧。
问题2 (综合思维)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转,水平运动的规律该如何变化?
【提示】 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向右偏。
[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
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特点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原理
应用
①对河流沿岸活动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地宜选在左岸。具体示意如下图:
②铁轨轨道的磨损:如京广线上的火车自北京向广州急驶时,受北半球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西侧铁轨更易受磨损。
③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④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借助手势判断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运用左右手法则来掌握实际做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如下图所示:
具体操作方法:面向物体的运动方向,手心向上,“南左北右”,四指指向运动方向,则拇指所指方向即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3.下图为某一河段的剖面,面向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完成(1)~(2)题。
(1)此河流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2)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1)B (2)B [第(1)题,据题干及图示信息,可判断出该河右岸侵蚀严重,河水受地转偏向力右偏,应位于北半球。第(2)题,若河流自东向西流动,则北岸受侵蚀,应加固北岸河堤。]
综合思维——崇明岛变半岛
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位于长江口是我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目前有1 200多平方公里,居住着80余万人口,目前该岛每年增加约五平方公里土地,专家预计不超过50年崇明岛有望与北部江苏相连,变成半岛。
崇明岛
综合上述资料,分析专家预测崇明岛北侧与江苏相连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长江径流向东流,水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南岸)偏转,北岸泥沙不断淤积。崇明岛不断向北增长,最终与江苏相连。
(教师用书独具)
题组1 昼夜交替
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1~2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的更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运动物体偏向
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假设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地球上下列地理现象中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日、月东升西落现象
B.南半球河流一般右岸多沙滩
C.昼夜现象
D.120°E的地方时早于90°W
1.D 2.C [第1题,转动地球(地球仪),地球上的不同部位与太阳(灯)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地方时会发生变化,也会出现昼夜的变化。第2题,若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日、月将西升东落;南半球河水向右偏,河流右岸受侵蚀,左岸堆积多沙滩;位置相对偏西的地点要比位置偏东的地点地方时早。只要存在太阳及地球就会存在昼夜现象,只要存在地球自转就会存在昼夜交替现象。]
题组2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读12月22日太阳光照图,完成3~4题。
3.A地的时间是( )
A.12月22日2时 B.12月23日2时
C.12月21日2时 D.12月22日22时
4.此时12月23日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 )
A.一半 B.1/3
C.2/3 D.一半以上
3.B 4.B [第3题,由图可知,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在120°W,再结合题意可知此经线的地方时为12月22日12时,故60°E的地方时为12月22日24时,即12月23日0时;读图可知,A点所在经线为90°E,则A点的地方时为12月23日2时。第4题,日期的分界线是180°经线和0时所在经线,0时所在经线为60°E,从60°E向东到180°经线的经度差为120°,日期为12月23日,它占全球范围的120°/360°=1/3。]
题组3 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
5.下图中,实线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虚线表示运动物体的实际方向,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C [从图中可知,①②位于北半球,向右偏;③④位于南半球,向左偏,故C正确。]
6.下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中纬度)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
B [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北半球南岸侵蚀,北岸堆积;南半球南岸堆积,北岸侵蚀。]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20读图
1.中时区以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中时区以东以西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2.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以180°经线为共同的中央经线,两时区区时相同,日期相差一天,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
3.北京是晚8时时,伦敦是正午12时,纽约是早上7时。
课件67张PPT。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夜 昼 自转 太阳 昼 夜 过分炎热 过分寒冷 生存和发展 15° 4 24 15° 中央经线 1 180° 昨天 今天 地球自转 地转偏向力 右 左 赤道 凸 昼夜更替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知道四季、五带的划分。2.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重点、难点) 3.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原理的实际应用。(重点、难点)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的定义: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1)空间(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最大值地区
最小值地区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南半球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北半球
二分日
赤道
极点
[特别提醒]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的区别与联系
(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入射光线与观测者所在地平面的夹角。
(2)太阳入射光线与地平面夹角为90°时,称为太阳直射。
(3)一日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即为正午太阳高度。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某点所处的纬线上,昼弧长,夜弧短,则该点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
2.变化规律
(1)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其他地区随纬度的增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加大;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2)北半球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都有极昼现象。冬半年正好相反。
[特别提醒] (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3)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三、季节更替
1.成因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季节
2.划分
(1)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北温带地区)
类型
天文四季
气候四季
范
围
春季
过渡季节
3、4、5月
夏季
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6、7、8月
秋季
过渡季节
9、10、11月
冬季
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
12、1、2月
(2)我国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点。
(1)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长。 ( )
(2)夏至日,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 )
(3)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分。 ( )
(4)纬度越高,季节变化越明显。 ( )
(5)下列日期中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的是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提示】 (1)× 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
(2)×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3)√
(4)× 中纬度季节变化明显,高纬度长冬无夏,季节变化不明显。
(5)D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由此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冲着小区楼房间距有50 m、小区绿化率为50%的宣传广告,我国北方某市一些市民先后在此购买了商品房。岂料两年后开发商改变建筑方案,楼房的间距仅为30.4 m。为此,该小区的38户业主们将开发商告上法庭。依据是《物权法》第89条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问题1 (区域认知)材料中小区业主为什么关注楼房间距?
提示:楼间距与太阳光照相关,在楼高一定的条件下,楼间距大小会影响到采光条件。
问题2 (综合思维)在我国不同纬度的室内采光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提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楼间距、房屋高度等。
问题3 (综合思维)我国北方小区如何确定最小楼间距?说明你的依据。
提示:以冬至的南楼影长确定。依据是我国北方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楼影最长。
[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可以结合示意图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下面所述夏至日、冬至日均为北半球节气):
1.随纬度变化规律
2.随季节变化规律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4.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
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调整角度,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应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如下图所示,α+H=90°时效果最佳。
在集热板(真空管)的倾角α与正午太阳高度H互余的情况下,太阳能热水器的热能利用率最高。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太阳能,从理论上讲集热板的倾角α应随季节的变化进行调节。
5.与房间采光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照射到房间里的面积越小,即夏季照射面积小,冬季照射面积大。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太阳光线正午从南窗射入;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太阳光线正午从北窗射入。
6.计算楼间距
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大。计算楼间距的关键是求出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时,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楼高的关系应满足L≥h·cot H。(h为楼高,H为冬至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如图所示)
正午太阳高度(H)的计算方法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指观测点、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如下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30°N)正午太阳高度是:HA=90°-(A-B)=90°-(30°-10°)=70°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是:HC=90°-(B+C)=90°-(10°+23°26′)=56°34′
将公式“H=90°-两点纬度差”移项后为90°-H=两点纬度差,即:直射点与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两点的纬度差。
1.我国某高中学生在某日中午前后,进行地理课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利用一根标杆,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杆影的长度,并将测量结果绘制成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测量的日期最可能是(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2)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
[解析] 该地此日中午12时16分,杆影长度为0,说明此日有直射现象。题目中四个日期,我国境内有直射现象的只能是北半球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23°26′N向南北两侧递减。
[答案] (1)B (2)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则递减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下面两幅表格为某县一中学生作息时间表(节选),思考下列问题。
某县一中学生作息时间表(夏季)
时间
内容
备注
7:20~7:40
起床
7:40~8:00
早操
某县一中学生作息时间表(冬季)
时间
内容
备注
7:40~8:00
起床
8:00~8:20
早操
问题1 (区域认知)夏季作息时间为什么比冬季作息时间提前?
【提示】 夏季日出早,白昼长;冬季日出晚,白昼短。
问题2 (综合思维)九月份新学期开始至国庆节期间,白天和黑夜分别有什么变化?
【提示】 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
[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夏半年(北半球)
春秋分
冬半年(北半球)
图
示
直射点
光照图
纬度
变化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全球昼
夜平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冬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
季节
变化
北半球:太阳处于①阶段时,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太阳处于②阶段时,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相反
全球昼
夜平分
北半球:太阳处于③阶段时,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太阳处于④阶段时,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夜)弧的长度计算
昼长=,夜长=
(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24-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2
(3)根据相关性计算
①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
②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如北纬40°的地区昼长是15小时,则南纬40°的地区夜长为15小时。
昼夜长短与太阳的方位(与日影朝向相反)
1.日出、日落太阳的方位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除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晨昏线与极昼、极夜边缘纬线的切点)外,全球其余各地均是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则是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②太阳直射南半球,除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外,全球其余各地均是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则是正南日出,正南日落。
③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均是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④时间变化规律是:同一地点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同直射点的移动一致。
2.正午太阳的方位
正午日影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太阳直射的纬线上,太阳处于天顶(正上方)上。
②太阳直射纬线以北的地区,太阳处于正南方。
③太阳直射纬线以南的地区,太阳处于正北方。
2.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3)题。
时间
地点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①
9:00
23:00
8:58
23:02
②
7:19
18:41
7:20
18:40
③
5:40
18:48
5:39
18:49
(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3)我市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观察并记录了11月份的日出、日落情况,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
A.日出时间逐渐提前,日落时间逐渐推后
B.日出、日落时间都逐渐推后
C.日出时间逐渐推后,日落时间逐渐提前
D.日出、日落时间都逐渐提前
(1)B (2)C (3)C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①地昼长大于12小时,且昼逐渐变长(当日14小时,次日14小时04分);②地昼长小于12小时,且昼逐渐变短(当日11小时22分,次日11小时20分);③地昼长大于12小时,且昼逐渐变长(当日13小时08分,次日13小时10分)。第(1)题,①③两地均昼长夜短,所以在太阳直射的半球,且纬度①高于③(纬度越高,昼越长),②与①③虽不在同一个半球,但是昼长最接近12小时,所以纬度最低,因此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为①③②。第(2)题,③地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如果③地为北京,则太阳直射北半球,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地球越来越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逐渐变慢;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除赤道地区外,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差逐渐变大。第(3)题,11月份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所以日出时间会逐渐推后,日落时间逐渐提前。]
季节更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于2016年11月30日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古代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能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耕活动,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在赤道上的位置图
问题1 (区域认知)四季成因是什么?
【提示】 由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产生。
问题2 (地理实践)我国传统四季如何划分?
【提示】 我国传统四季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的。
问题3 (地理实践)气候统计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提示】 气候统计工作中一般把3、4、5三个月划为春季,6、7、8三个月划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为冬季。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四季产生的原因
从天文现象上看,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如下图所示:
2.季节变化的纬度差异
黄赤交角变化带来影响的分析方法
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带来的影响,主要从直射点移动范围的变化分析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具体如下图所示:
3.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
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
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2)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
(1)D (2)C [第(1)题,纬度越低的地区热量越充足,夏季时间应越长,故夏季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结合选项可知,D项正确。第(2)题,低纬度地区由于接受太阳辐射能较多,热量变化极小,故季节变化不明显,故A项正确;中纬度地区不同地区热量差异明显,季节性较强,故B项正确;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能较少,温度较低,季节变化不明显,故C项错误;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故D项正确。]
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
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
探讨1 全球各地昼长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全球各地的昼长不断发生变化。
探讨2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什么?与图中哪一折线对应?
提示:全球各地昼夜平分。b线。
探讨3 夏至日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对应图中哪一折线?
提示: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昼夜长短与北半球相反。a线。
(1)认清纵、横坐标要素。图中共有地理纬度、时间变化和昼夜长短三个要素,体现了昼夜长短随纬度或节气变化而变化的过程。
(2)纬度上注意赤道和南、北极圈上的昼长。赤道上总是昼夜平分;若北极圈上昼长24小时,为6月22日;若南极圈上昼长24小时,为12月22日。
(3)节气上注意二分和二至日的昼长。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昼长24小时的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0小时的是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相反。
(4)其他变式图
甲 乙 丙
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a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 )
A.端午节 B.劳动节 C.国庆节 D.元宵节
(2)在图中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
A.日本春光明媚 B.北极出现极夜
C.南非华人欢度春节 D.澳大利亚冬雪纷飞
[答案] (1)C (2)A
(教师用书独具)
题组1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1~2题。
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D 2.A [第1题,福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即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时候,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选D。第2题,济南较福建纬度高,且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所以济南正午太阳高度比福建小,太阳光线入射角度小,若想达到同样遮阳与采光效果。安装高度不变,则加长遮阳板,若遮阳板长度不变则降低安装高度。故选A。]
题组2 昼夜长短的变化
读某地昼长季节变化图,回答3~4题。
3.该图反映的地点是( )
A.北极点 B.北极圈
C.南极点 D.南极圈
4.下列日照图所示日期与上图中B点所代表的日期相同的是(图中阴影处表示黑夜)( )
3.B 4.B [第3题,图示中6月22日昼长24小时,12月22日昼长为0小时,可知该地位于66°34′N。第4题,B点是12月22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题组3 季节更替
地球的公转,除了会导致一个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外,还会导致四季的变化。据此回答5~6题。
5.从天文含义看,夏季就是( )
A.一年中平均气温最高的季节
B.一年中出现极昼的季节
C.一年中地球与太阳距离最近的季节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
6.下列各种现象,不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冬季的是( )
A.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以及地球公转的速度都在逐渐增大
B.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越短
C.南半球某地白昼变化为短→长→短
D.南北半球纬度相同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5.D 6.D [第5题,从天文含义看,夏季就是一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第6题,南北半球纬度相等的地点,只有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时,它们的正午太阳高度才相等。]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21思考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北,所以我们所在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若你处在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当太阳直射点位于你所在纬度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最小时仍是冬至日。
教材P23思考
地球的自转形成日,公转形成年。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判定时间序列的法则称为历法。由于不同历法中的年和月采用不同的标准来协调年和月之间的相应关系,所以年和月的时间长度有所不同。
教材P23复习题
1.昼夜更替现象的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由于地球自转,所以形成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球公转。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即昼长大于12小时,夜长小于12小时,日出时间早于6时,日落时间晚于18时;自秋分日至次年的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即昼长小于12小时,夜长大于12小时,日出时间晚于6时,日落时间早于18时;在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都是12小时,即日出时间为6时,日落时间为18时。
2.形成季节更替的两个主要原因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课件82张PPT。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太阳光线 地平面 正午 90° 递减 南半球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赤道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夜平分 加大 长 短 长 短 长 短 极昼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季节 最长 最高 最短 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季节更替 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和地球的圈层结构。2.理解地球内部圈层、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重点) 3.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重点)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图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确定两个界面(C为莫霍面,D为古登堡面)。
2.圈层划分
(1)地壳(C以上):由岩石组成,厚度不均。
(2)地幔(E+F):E上部存在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3)地核(H+G):主要是由铁和镍组成。
(4)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组成。
[特别提醒] 地壳与岩石圈两者并不相同,岩石圈范围要大,它不仅包括地壳,还包括上地幔的顶部。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成分
作用
干洁空气
氮气
构成有机体的重要元素
氧气
一切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
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
水汽、固体杂质
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
(2)垂直分层
①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
②分层:
名称
特点
与人类的关系
A
对流
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的对流运动十分显著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众多天气现象的发生地
B
平流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呈明显递增趋势,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大气稳定,天气晴朗,利于航空飞行
C
高层
大气
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后升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2.水圈
(1)组成
①海洋水:是水圈的主体,占总量的97%,海洋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
②陆地水:包括湖泊水、河流水、冰川水、地下水、沼泽水等,其中冰川水占淡水的2/3,主要储存在南北两极和高山地区。
(2)意义:水几乎伴随一切自然地理过程,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
3.生物圈
(1)组成:由地球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
(2)范围: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存在于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
(3)核心部分。
(4)意义: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层。
(1)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33千米处有明显变化。 ( )
(2)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 ( )
(3)低层大气全部由空气组成。 ( )
(4)生物圈包括水圈和大气圈的全部。 ( )
(5)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 )
A.外地核 B.岩石圈上部
C.地壳下部 D.软流层
【提示】 (1)×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平均33千米处有明显变化。
(2)×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3)× 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
(4)× 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5)D [软流圈是岩浆的源地。]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8年10月16日10时10分在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北纬44.16度,东经82.53度)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问题1 (区域认知)本次地震发生在地球内部的什么地方?
提示:岩石圈。
问题2 (综合思维)地震能量是如何传递到地面上的?
提示:以地震波的形式。
问题3 地震发生后推测地面上物体的震动形式?
提示:先上下震动,再左右晃动。
[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地震波的特点
项目
内容
概念
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
分
纵波(P)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类
横波(S)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传播
共性
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特性
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地质学家利用这一规律进行油气资源的勘探
2.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
地壳与岩石圈的内涵不同,具体区别如下:
厚度
范围
联系
示意图
地壳
平均17 km
地表至莫霍面
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岩石圈
平均100~110 km
地表至软流层
1.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2)上图中的X处为(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的交界
D.内地核与外地核的交界
(1)B (2)B [第(1)题,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地核,③为内地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在地幔中也可通过。第(2)题,X处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面。]
地球的外部圈层
2018年3月23日,山东荣成高空气象观测站于7时15分和19时15分,两次放飞探空气球,探空气球携带探空仪可探测气流、气压、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等。探空气球只有70分钟的“生命”飞升高度达3万米。
问题1 (区域认知)探空气球飞升过程中,穿越几个大气层次?
【提示】 对流层 平流层。
问题2 (综合思维)探空气球飞升过程中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提示】 体积不断膨胀。
理由:随海拔不断升高,空气密度减小,外部气压降低,气球体积不断膨胀。
问题3 (区域认知)在地球表层附近,地球各个圈层分布有什么特点?
【提示】 各个圈层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
[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各外部圈层的概况、特点见下表:
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气圈
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厚度2 000~3 000千米,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
由各种水体组成的外部圈层
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且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是最活跃的圈层
逆温现象
1.表现
(1)海拔上升1 000 m,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如下图甲)
(2)海拔上升,气温升高。(如下图乙、丙、丁)
甲 乙 丙 丁
2.影响
(1)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高空,却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机飞行更加安全。
(2)逆温现象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降低了热岛效应,特别是在城市地区不利于城郊空气的运动,加剧了大气的污染程度。
2.读下图,完成(1)~(3)题。
(1)B圈层的主体是( )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
(2)C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大气 B.水
C.土壤 D.生物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D圈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D (2)D (3)B [由图可知,A为岩石圈,B为水圈,C为生物圈,D为大气圈。这四大圈层中,生物圈有生命存在,成为最活跃的圈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高;高层大气的底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上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高。]
(教师用书独具)
题组1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B.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③层快
C.②是软流层
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2.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
A.莫霍界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界面 D.内外核之间
1.D 2.C [第1题,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由图中看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第2题,地下将近2 900千米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深度被称为古登堡界面。]
题组2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4.B圈层是一个( )
A.不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连续、有规则的圈层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5.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D 4.B 5.D [按距离地球表层由远到近的顺序,地球圈层可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即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结合图示A、B、C及与大气圈的位置可判断A为生物圈,B为水圈,C为岩石圈;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
的循环运动中,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由于生物圈是生命存在的主要场所,故可称之为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24探索
对于装在盒子里无法看到的东西,我们只能用摇、拍、称重等方法,根据声音、重量等信息推测它到底是什么。科学家主要是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知道地球内部信息的。
教材P28思考
本思考题旨在认识到同人类关系密切的淡水以及人们接触最多的淡水所占比例的微小,增强珍惜水资源的观念,并能审视自己的行为,养成合理用水和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材P29思考
“生物圈2号”实验尽管没有获得成功,但它的最大意义在于向世人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还无法模拟出一个类似地球的、可以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人类应当努力保护它,而不是破坏它。
耗资巨大、举世瞩目的“生物圈2号”实验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其失败的原因很复杂,但根本的一点在于人工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由于缺乏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只要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调。由于土壤中的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部分二氧化碳与建筑“生物圈2号”所用的混凝土中的钙发生反应生成的碳酸钙导致氧气含量的下降,以及由于没有调节好内部气候而导致的粮食歉收,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教材P29复习题
1.地壳与地幔之间存在莫霍面,地幔与地核之间存在古登堡面。地壳主要是由岩石组成的。地幔也是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主要是由铁和镍组成,外地核可能呈熔融状态,内地核为固态。
3.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沼泽水等都是水圈的组成部分。
4.生物圈并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的,它是非常活跃的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地球圈层。
课件47张PPT。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传播速度 横波 纵波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岩石 软流 铁 镍 地壳 上地幔顶部 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 保温 紫外线 天气变化 运动状况 对流层 降低 对流 天气现象 平流层 递增 水平 稳定 无线电波 97% 湖泊水 地下水 冰川水 生存环境 大气圈 水圈 地壳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一)
(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
2015年7月18日晚,我国各地观看到双星伴月的有趣天象。弯弯的蛾眉月与金星和木星近在咫尺,交相辉映,十分引人注目。读图回答1~2题。
1.组成这张笑脸的天体为( )
A.恒星和卫星
B.行星和卫星
C.恒星和行星
D.小行星和卫星
2.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 )
A.金星 B.木星
C.月球 D.太阳
1.B 2.C [第1题,金星和木星属于行星,月球属于卫星。第2题,木星和金星围绕太阳运转,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因此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读太阳系示意图(局部),完成3~4题。
3.图中的天体Ⅴ是( )
A.火星 B.金星
C.水星 D.木星
4.与地球相比,天体Ⅴ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②没有固体表面
③距太阳较近,表面温度偏高 ④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B 4.C [第3题,天体Ⅴ与地球相邻且位于地球轨道的内侧,是金星。第4题,金星比地球距离太阳近,表面温度高,不适宜生物生存;其次,温度高,大气中无水汽,植物无法生存,不能生成生物呼吸所需的氧气。]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然而地球贵在是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虽然我们相信宇宙中还会有存在生命的星球,但是至今,我们还没有发现它们。据此回答5~6题。
5.在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运动方向等方面与地球极为相似的行星,称为类地行星。下列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
A.火星 B.土星
C.木星 D.天王星
6.下列关于地球生物出现、进化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存在大气,地球上必然存在生物
B.日地距离对地球表面温度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影响
C.地球体积和质量对地球大气圈的形成没有作用
D.比较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为生命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时空条件
5.A 6.D [第5题,土星、木星属于巨行星,天王星属于远日行星,火星属于类地行星。第6题,存在大气,不一定存在生物,如金星上有二氧化碳气体,但没有生物,A项错误;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合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B项错误;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C项错误。]
2015年7月24日,美国天文学家表示,他们发现了距离地球约1 400光年、位于天鹅座的“另一个地球”——“开普勒452b”,科学家猜想它与地球的相似指数为0.98。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能成为“开普勒452b”所在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
A.天鹅座 B.星云
C.恒星 D.太阳
8.称“开普勒452b”为“另一个地球”的原因是它最有可能拥有的特征为( )
A.表面温度适宜 B.能发可见光
C.既公转又自转 D.绕恒星运动
7.C 8.A [第7题,“开普勒452b”位于天鹅座,天鹅座属于太阳系外的恒星系绕,其中心天体是恒星,所以C正确。第8题,能发可见光不是行星特征,既公转又自转、绕恒星运动都不是地球的独特特征,所以称“开普勒452b”为“另一个地球”的原因是它最有可能拥有适宜的表面温度。]
9.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属类地行星的有________(填字母)。
(3)用箭头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表示地球的公转方向。
(4)太阳系的小行星在________星和________星(填字母)轨道之间。
(5)八大行星及小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________性,而且绕日公转轨道面几乎在一个________上。
(6)该图显示出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太阳系八颗行星按其结构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和土星)和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近圆性(公转轨道接近于圆)和共面性(几乎在一个平面上)。该图只能体现出地球存在生命现象的外部条件,即安全的宇宙环境,没有体现出地球自身的条件。
[答案] (1)水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土星
(2)AHGF
(3)略(在G星轨道上画逆时针方向箭头)
(4)F E
(5)同向 平面
(6)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等级过关练]
读下表,回答10~12题。
类地行星
质量(地球
为1)
体积(地球
为1)
平均密度
(g/cm3)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水星
0.05
0.056
5.46
87.9 d
58.6 d
金星
0.82
0.856
5.26
224.7 d
243 d
地球
1
1
5.52
1 a
23 h 56 min
火星
0.11
0.150
3.96
1.9 a
24 h 37 min
10.从表中可以看出四颗行星最接近的是( )
A.质量相近
B.体积接近
C.公转周期最为接近
D.平均密度
11.材料中所反映的太阳系的部分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同向性——各行星的自转方向都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
B.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近乎在同一平面
C.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D.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12.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
A.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B.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
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D.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
10.D 11.A 12.B [第10题,对比表中的数据可知,最相近的是平均密度。第11题,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特点,其中同向性是指各行星的绕日公转方向与地球的公转方向一致。第12题,地球与水星的位置对调,受影响最大的是温度。]
13.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八颗行星中,B、D表示的天体名称并说明其结构特征类型。
(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试解释说明其同向性的表现并说明其他运动特征。
(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
[解析] 八颗行星按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运动特征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地球上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如果地球在H行星轨道上运行,因距离太阳太遥远,地球会变成“冰球”。
[答案] (1)B:金星。D:火星。 类地行星。
(2)自西向东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近圆性、共面性。
(3)A
课时分层作业(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
下图中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生物的出现 B.水体的运动
C.风的形成 D.火山的喷发
2.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上海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1.D 2.B [第1题,太阳辐射能是促使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第2题,上海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本地的常规能源短缺,所以可以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上海太阳能资源并不是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虽然清洁、可再生,但能量并不集中。]
“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地区
4.“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大气温度 B.降低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D.提高水面温度
3.D 4.B [第3题,由材料可知,“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有大面积水域的地区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适合,D正确。第4题,从材料当中可以看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阻挡了太阳光直接照射到水体,可能会降低水体温度,B正确。]
下图为1954~2005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B.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C.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6.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
B.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5.D 6.B [第5题,从图中可知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在湖北省东南部呈负相关;在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呈正相关;在图中中部地区相关性最小;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即安徽省北部。第6题,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太阳活动最强,耀斑爆发强度增加,易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即通信卫星信号易受干扰。极昼与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相关;不同地区梅雨强度与黑子相关度不同。]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但人类系统观测黑子的历史不足300年。黑子数量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阅读材料与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回答7~8题。
7.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出现在色球层
B.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C.太阳活动所产生的能量是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能量的主要来源
D.太阳活动剧烈时赤道上空会出现“极光”现象
8.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下一次太阳活动峰年最可能是( )
A.2007年 B.2011年
C.2015年 D.2019年
7.B 8.B [第7题,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极光”现象出现在极地的夜空,赤道上空难以形成“极光”。第8题,太阳活动周期为11年,图中预估值显示2000年为太阳活动峰年,因此下次出现最可能是2011年。]
9.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材料二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
(1)由材料一分析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规律。
(2)全球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解析] 第(1)题,叙述分布规律要说明数值递减的方向和极值区。第(2)题,根据图易知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第(3)题,根据(1)(2)两题的答案进行归纳。
[答案] (1)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内蒙古西部和青藏地区最多,四川盆地最少。
(2)低纬 高纬
(3)地面状况、大气状况、太阳高度 (纬度)等因素。
[等级过关练]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2015年10月12日至10月18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7个活动区,共发生过4次M级耀斑,最大的一次为M1.5级耀斑。据此回答10~12题。
10.2014~2015年是本次太阳活动的高峰年,那么上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约是( )
A.2000~2001年 B.2003~2004年
C.2009~2010年 D.2013~2014年
11.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出现的主要太阳活动分别是( )
A.黑子和耀斑 B.耀斑和日珥
C.黑子和太阳风 D.耀斑和黑子
12.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到达地球后,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威胁“天宫一号”在太空中的运行安全 ④我国南极长城站会出现极昼现象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0. B 11.A 12.D [第10题,太阳活动的周期约是11年,2014~2015年是太阳活动的高峰年,则上一个太阳活动的高峰年是11年前的2003~2004年,B正确。第11题,太阳光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色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耀斑,A正确。第12题,太阳活动产生的影响:使地球的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威胁“天宫一号”在太空中的运行安全,D正确;只有两极地区才会出现极光;我国长城站没有位于南极圈以南,不会出现极昼现象,而且极昼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
13.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城市地理纬度与年平均日照时数表”,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地区
年平均日照时数
地理纬度(北纬)
南京
2 182.4
30°04′
上海
1 986.1
31°09′
重庆
1 211.3
30°40′
杭州
1 902.1
30°20′
宁波
2 019.7
29°54′
拉萨
3 005.1
29°43′
(1)描述图中年太阳总辐射量120千卡/平方厘米的曲线的走向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
(2)试比较图中台湾岛东西两侧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3)说出表中所列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 第(1)题,读图,年太阳总辐射量120千卡/平方厘米的曲线在东部地区,呈东西走向,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在西南地区受山脉走向影响,呈南北走向,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第(2)题,读图,台湾岛中部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台湾山脉。岛屿西侧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东侧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太阳辐射少,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西侧高于东侧。第(3)题,读表格,表中日照时数最长的城市是拉萨。拉萨所在纬度较低,海拔高,日出时间比海拔低处较早,日落时间较晚,白昼时间较长。空气稀薄,云量少,阴雨天气少,日照时数多。
[答案] (1)东部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大致呈东西走向,而西南地区受地形地势影响大致呈南北走向。
(2)西侧高于东侧。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
(3)拉萨。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阴雨天气少。
课时分层作业(三)
(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
读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是地球,则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若某人在乙处观察,此人所见的经纬网为下图中的( )
1.C 2.A [第1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第2题,乙处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上空,可看出北半球的大部和南半球的一小部分;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据图回答3~4题。
3.图像最能反映(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运动 D.恒星运动
4.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23:00位于图中的☆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 )
A.23:00 B.22:56
C.23:04 D.21:52
3.A 4.B [第3题,北极星及周围星辰为恒星,视为固定不动,而相机虽然固定在地球表面,但是随着地球自转运动而动,所以出现圆形的星辰运动轨迹。第4题,地球自转周期是23时56分4秒,当第二天该恒星再次处于星空中同样位置时,说明地球正好自转一周,经历了一个自转周期,时间应为22时56分4秒。]
下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正确表示2016年元旦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当地球位于轨道位置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地球再次回到①处历时365天
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此时正值我国冬季
5.D 6.A [第5题,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C位置靠近近日点,应为冬至日,则A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D为春分日。2016年元旦,地球应位于④位置附近。第6题,当地球位于轨道位置①时,大约为7月初,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地球再次回到①处需历时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7月初,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值我国夏季。]
下图是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能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7.A 8.B [第7题,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平面)和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的夹角,从图中看出①表示黄赤交角。第8题,从图中看出,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夏至日。]
9.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到A处时是公转轨道的________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公转到C处是公转轨道的________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
(2)地球公转一周为365日6时9分10秒,这叫________年。
(3)若自3月21日至6月22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AB、BC、CD、DA四段中的________段;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从赤道起向________移动,一直________移到________线。
(4)地球公转到A点时是________(节气),地球公转到B点时南半球的季节是________,地球公转到D点时的日期大约是________。
[解析] 第(1)(4)题,A点为冬至日,靠近近日点;B点为春分日,此时南半球是秋季;C点为夏至日,公转速度较慢;D点为秋分日,大约在每年的9月23日。第(2)题,地球公转周期有恒星年、回归年之分,恒星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第(3)题,从3月21日至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从赤道移动到北回归线。
[答案] (1)近日 快 远日 慢
(2)恒星
(3)BC 北 北 北回归
(4)冬至 秋季 9月23日
[等级过关练]
10.太阳落山时你欲“追赶太阳”,并与太阳的高度保持不变,则必须( )
A.向东每小时跨经度30°
B.向西每小时跨经度30°
C.向东每小时跨经度15°
D.向西每小时跨经度15°
D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角速度是每小时15°,所以在地球表面上看太阳是自东向西运动的,每小时向西移动15°。日落时“追赶太阳”,并与太阳的高度保持不变,就必须向西每小时跨经度15°。]
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
A.北半球高纬度 B.南半球中纬度
C.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1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11.C 12.B [注意图中指向标指向,南北纬60°的自转线速度约为837千米/时,且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地区向两极地区递减。图示区域大部分线速度大于837千米/时,即纬度小于60°,是中纬度,且自北向南地球自转线速度逐渐变大,为北半球。b点线速度大于a点,且处于同纬度,则b点海拔高于a点,地表离地心的自转半径大,旋转弧线长,所以线速度大。]
1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直射点移动路线上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纬线名称: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α的度数和表示的含义以及存在的结果。
(3)直射点在C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南或北),D处的运动方向为向________(南或北)。
(4)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________(变大或变小),温带的范围会________(变大或变小)。
[解析] 第(1)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出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纬线名称。第(2)题,由∠α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判断出∠α为黄赤交角。第(3)题,由C、D两处的节气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第(4)题,根据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及极圈的纬度关系,确定当黄赤交角变化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情况。
[答案] (1)夏至,北回归线 秋分,赤道 冬至,南回归线 (2)23°26′,表示黄赤交角,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移动。
(3)南 北
(4)变大 变小
课时分层作业(四)
(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点处于黄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四点所在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第1题,处在昏线上的点,将从白天进入黑夜。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只有②在昏线上,处于黄昏。第2题,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四幅图中全部符合条件。
[答案] 1.B 2.D
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回答3~4题。
3.贾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其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为( )
A.160°E B.40°E
C.160°W D.80°W
4.该岛所在的时区为( )
A.东十一区 B.东三区
C.西十一区 D.西五区
[解析] 第3题,由题意知当120°E为6时40分时,当地时间为12时,由此可计算出两地时差为5时20分,经度差80°,由此可知当地经度为160°W。第4题,由160°W可计算出该地所在时区为西十一区。
[答案] 3.C 4.C
下图为两条河流下游图,图中圆圈为一小岛。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小岛最终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若要在甲、乙两图四点中建设港口,则最合适的点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B 6.C [甲图为北半球,河流右偏,①岸堆积,②岸侵蚀;乙图为南半球,③岸侵蚀,④岸堆积。港口宜建在侵蚀岸。]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165°E晨昏线上空时,当地地方时为8日19时。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四幅图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
注: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
A.① B.②
C.③ D.④
8.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六区的芝加哥,到达时芝加哥的区时是( )
A.8日14时 B.9日2时
C.9日20时 D.8日8时
7.B 8.D [第7题,当地地方时为19时,这一时间只可能是日落时间,因此飞机正在飞越的是昏线,四幅图中只有②④表示的是昏线。19时日落,较昼夜平分时日落的时间18时晚1小时,这说明该地是昼长夜短,也就是说北半球此时是昼长夜短,越往北白昼越长。②表示北半球昼长夜短,④表示北半球昼短夜长。第8题,芝加哥与该地的区时差为17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求出到达时芝加哥的区时是8日8时。]
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用阴影表示夜半球,画出图中的夜半球,并判断图中晨昏线是________(晨线/昏线)。
(2)图中A、B、C三地比较,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3)图中最左侧的经线地方时是12时,若此时北京时间正好是18时,则图中A点所在经线是________。
(4)从A点向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四个方向做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不发生偏转的是向________运动的物体。
[解析] 第(1)题,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因而同一时刻太阳光线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背向太阳的一面即为夜半球。关于晨昏线的判读应掌握以下原则: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第(2)题,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自转角速度都相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第(3)题,根据题意,图中最左侧的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而此时北京时间正好是18时,可判读图中最左侧的经线为30°E,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相差30°,因而A点所在经线是60°E。第(4)题,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会发生偏转,其规律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A点正好位于赤道,因而从A点向正东、正西两个方向做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不发生偏转。
[答案] (1)如下图所示。昏线
(2)A=B=C A>C>B
(3)60°E (4)正东、正西
[等级过关练]
澳大利亚(除北领地、昆士兰州和西澳大利亚州之外)从每年10月的第一周日凌晨2点(澳洲东部时间,150°E地方时)开始,到第二年4月的第一周日3点结束,实行夏令时,即该时间段开始时把时钟拨快一个小时。读澳大利亚行政区图,回答10~11题。
10.实行夏令时,可以( )
A.改变正午太阳高度
B.延长白昼时间
C.充分利用热量
D.充分利用光照
11.澳大利亚股市交易的夏令时时间段是澳大利亚东部时间10点至12点15分和14点至15点15分,而我国股市交易时间段是北京时间9点30分至11点30分和13点至15点。12月初,分别位于墨尔本(37°50′S,144°58′E)和北京的两个金融机构同时进行两国股市交易的时长为( )
A.0.5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D.3小时
10.D 11.A [第10题,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短都是自然现象,不会因实行夏令时而改变,实行夏令时主要是为了让人们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从而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光照。第11题,本题的思路是先把澳大利亚东部时间的夏令时转换成正常时间,再换算成北京时间,最后结合我国股市交易时间段的北京时间,找出两个金融机构同时进行两国股市交易的时间段,从而计算出时长。]
12.随着跨越宁波的第一条高铁——杭甬客运专线的通车运行,“长三角”地区“2小时铁路交通圈”基本成型(见下图)。从宁波开往杭州的列车对铁轨的磨损程度是( )
A.对北边铁轨磨损较严重
B.对南边铁轨磨损较严重
C.两边铁轨磨损一样严重
D.对两边铁轨都无磨损
A [地球自转使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从宁波开往杭州的列车位于北半球,且是自东向西行驶,所以列车右侧铁轨磨损比较严重,即北边的铁轨磨损较严重。]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6月26日北京时间8时7分许,搭乘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上的“神十”任务主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圆满完成了我国的这次航天任务。
材料二 “神舟十号”飞船着陆当天的光照图。
(1)根据材料一,判断材料二图的自转方向为________(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2)判断图中晨昏线中,为________线,为________线。
(3)飞船着陆时,全球范围内的不同日期分布是( )
A.26日范围大于27日
B.26日范围小于27日
C.25日范围大于26日
D.25日范围小于26日
(4)“神舟十号”飞船成功着陆时的格林尼治时间是________,美国西部太平洋时间是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圆心为北极点判断自转方向。第(2)题,结合逆时针自转,可判断AB弧为昏线、BC弧为晨线。第(3)题,飞船着陆时180°经线地方时为12点7分,新的一天26日略微大于旧的一天25日。第(4)题,格林尼治时间为0时区的区时,美国西太平洋时间为西八区的区时。已知东八区的区时,计算零时区和西八区的区时。
[答案] (1)逆时针
(2)昏 晨 (3)D
(4)26日0时7分 25日16时7分
课时分层作业(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折线图,完成1~2题。
1.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0~23°26′N之间 D.0°~23°26′S之间
2.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 )
A.黑夜最短 B.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
C.气温最高 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
1.D 2.B [第1题,该地12月22日前后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说明有两次太阳直射。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可以判定该地位于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所以应该位于南半球热带地区。第2题,C处表示太阳直射,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
上海市(约31°N)业主李某发现所购商品房居室里日照时间极短且达不到满窗而向法院起诉退房,法院依据《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________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有关规定,责成房产公司退还其各类费用。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________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指标,你认为以哪一日来确定较为合理?(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房产公司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北京的楼房间距比上海应宽些,原因是( )
A.北京比上海地形复杂
B.北京比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小
C.北京比上海年太阳辐射总量少
D.北京比上海天气干燥
3.D 4.B [第3题,上海市位于约31°N附近,处在北回归线以北,全年阳光不能直射;居住建筑的居室受阳光遮挡的时间与太阳高度有密切关系,太阳高度越小,受遮挡的时间越长;冬至日时,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小。第4题,北京的地理纬度比上海的高,太阳高度终年比上海低,所以,房产公司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上海应宽些。]
下表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R)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资料,回答5~6题。
①
②
③
④
R
2小时26分
24小时
0小时
5小时42分
H
46°52′
46°52′
23°26′
46°52′
5.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④①③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①③④②
6.④地的最短昼长为( )
A.8小时21分 B.9小时9分
C.10小时42分 D.11小时22分
5.A 6.B [第5题,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纬度由高到低的是②④①③,且③终年昼夜平分,应是赤道,题中只有A正确。第6题,昼长最大差值出现的时间点分别是夏至日和冬至日。而①地夏至日的昼长和冬至日的夜长是相等的,因此可以计算出④地的最短昼长为1 2小时-5小时42分/2=9小时9分,选B。]
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用箭头画出此时照射地球的太阳光线,及地球自转方向。
(2)这一天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________附近。
(3)A点此时的太阳高度________。B点正午的太阳高度________。C点的昼长是________时。D点的夜长是________时。
(4)此时,我国正值________(季节),南非的开普敦正值________(季节)。
[解析] 第(1)题,地球自转画在地轴上(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太阳光线画平行光,但需与图示昏线垂直,直射光线画在南回归线上。第(2)题,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日期为12月22日,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第(3)题,A点位于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B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正是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C点位于赤道,昼夜平分。D点位于南极圈上,有极昼现象,故D点夜长为0。第(4)题,冬至日,北半球正值冬季,南半球正值夏季。
[答案] (1)略
(2)12 22 近日点
(3)0° 90° 12 0
(4)冬季 夏季
[等级过关练]
如图是我国中纬度地区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夏至日这一天,对旗杆影子的观测示意图,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旗杆某个时刻的日影长度,其中乙、丙为此日的最长影子,甲与乙的夹角和甲与丙的夹角相等。据此回答8~10题。
8.甲处影子所指示的方向是( )
A.正南 B.正北
C.正东 D.正西
9.旗杆的影子为甲时,北京时间为12时40分,此地的经度为( )
A.120°E B.0°
C.110°E D.130°E
10.若该地昼长为14时40分,乙影子出现的时间(地方时)为( )
A.4时40分 B.19时20分
C.18时 D.6时
8.B 9.C 10.B [第8题,夏至日在我国中纬度地区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所以,图中丙应该是日出时旗杆的影子,乙应该是日落时旗杆的影子,而甲与乙的夹角和甲与丙的夹角相等,说明甲影子应该是正午时旗杆的影子,所以,甲处影子所指示的方向是正北。第9题,旗杆的影子为甲时,北京时间为12时40分,而该地的地方时为12时,由此可以推算出该地的经度是120°E-(12时40分-12时)÷4分/度=110°E,选项C正确。第10题,乙影子是该地日落时的影子,若该地昼长为14时40分,可以求出该地日落时的地方时是12时+14时40分÷2=19时20分,选项B正确。]
1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及A位置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在乙图中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哪段是晨线、哪段是昏线;在乙图右上角粗线上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2)该日,Q地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日出地方时为________时,日落时直立物体的影子指向________。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4)画出M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
[解析] 从甲图中日地相对位置可推出乙图的光照图情况,而且可知该日为6月22日,Q地昼弧为270°,昼长为18小时,日出时间为3时,日落西北,日影朝向东南。当地球公转至C位置时,即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正好相反,赤道上昼夜平分。M点位于北极圈上,春秋分时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冬至日为0,夏至日为46°52′,据此绘制出M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答案] (1)图略 (PM为晨线,MN为昏线;逆时针方向自转)
(2)18 3 东南
(3)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
(4)如下图。
课时分层作业(六)
(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
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划分地球内部圈层和寻找地下矿藏。读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a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可分别表示的概念是( )
A.外核、内核、地核
B.地壳、地幔、地核
C.上地幔顶部、地壳、岩石圈
D.上地幔、下地幔、地幔
2.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面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地下有石油储存的是( )
A.① B.②
C.④ D.③
1.C 2.A [第1题,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所以a为上地幔顶部,b为地壳,c为岩石圈。第2题,由于石油为液态物质,所以横波不能通过,纵波传播速度变慢,由图可知,①符合题意。]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3~4题。
3.有关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4.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 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C 4.B [第3题,图示C表示水圈,而B表示生物圈,故A项错误;图示D表示地壳,故B项错误;地震波经过FG之间的交界面,横波速度减小为0,但纵波速度不为0,故D项错误。第4题,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故选B项。]
2015年12月21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玻利维亚通信卫星发射升空。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玻利维亚通信卫星在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的是( )
6.下列有关Ⅰ、Ⅱ层可能出现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飞机在Ⅰ 层飞行有时会出现颠簸现象
B.飞机在Ⅱ层飞行时,飞行员常感觉是万里无云
C.在Ⅰ层中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的现象
D.在Ⅱ层中沐浴阳光时不会损伤皮肤
5.C 6.D [第5题,由图可知,Ⅰ层是对流层,Ⅱ层为平流层,Ⅲ层为高层大气层。通信卫星在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从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和臭氧层的位置看,C图所示正确。第6题,在平流层中云量小,太阳辐射强烈,沐浴阳光时会损伤皮肤。]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8.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7.C 8.B [第7题,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图、岩石圈、大气圈。第8题,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
9.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问题。
(1)结合上图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B为________,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
(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
C为________,D+E为________,F+G为________。
(3)自己设计图例,并在图中画出岩石圈的范围。
(4)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
[解析] 第(1)(2)题,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图示各字母的位置可判断各字母代表的名称,明确B界面为古登堡面,进而判断地震波通过此界面时的波速变化特征。第(3)题,设计好图例后,根据岩石圈范围画出。第(4)题,依据纵波和横波的特点分析。
[答案] (1)莫霍面 古登堡面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2)地壳 地幔 地核
(3)岩石圈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画图略。
(4)由于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传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可以判断地壳和地幔属于固态,外核可能为液态。
[等级过关练]
10.下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概念是( )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D [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地理概念存在包含关系,即甲包含乙,乙包含丙。]
下图中的曲线为某工业城市某时期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读图分析后完成11~12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为对流层,③为平流层
B.①是对流层,②是平流层,③是高层大气
C.①③是逆温层
D.②是逆温层
12.该地这一时期可能( )
A.空气对流旺盛,天气晴朗
B.由此引起地下水位下降
C.城市温室效应加强
D.呼吸道疾病和老人病发病率增高
11.D 12.D [图中的高度最高是30米左右,因此①②③都是对流层,在②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是逆温层。出现逆温现象时,空气污染后不易扩散,易产生灰霾天气,呼吸道疾病和老人病发病率增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报道,我国最大的深水钻井船“大连开拓者”号已于2015年完工,它是目前世界最大深水钻井船,也是我国建造的首艘深水钻井船,其钻井深度可达9 144.1 m,建成后可以在任何需要深水钻井船的情况下使用。
材料二 下图为岩石圈部分构造图。
(1)上图中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哪些?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其划分的重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相比较,________地壳较厚。
(3)写出④界面的名称及其上部平均深度(指大陆部分)。
(4)写出“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时的图示序号、圈层名称、构成物质及其状态。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属地球内部圈层。第(2)题,人们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是依靠地震波。地壳分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两部分,大陆地壳较厚。第(3)题,④界面为莫霍面,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 km,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7 km,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 km。第(4)题,其钻探深度9 144.1 m,而大洋地壳平均深度为7 km,故钻探深度可达到地幔顶部,地幔顶部横波能通过,为固态。
[答案] (1)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2)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陆地
(3)莫霍面。33km。
(4)③,地幔,岩石,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