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有很多种类令我们非常讨厌:食物腐败了、衣服发霉了、动植物和人生病了…有时我们恨不得把它们全部消灭。
可是,你想过没有,没有了它们,我们周围的枯枝落叶、动物的粪便和尸体便不再被分解,就会慢慢堆积起来…想一想后果非常可怕。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呢?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1、细菌和真菌是怎样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
2、细菌和真菌对人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细菌和真菌虽然个体小,不像动植物那样引人注目,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面包发霉真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分析下列图片中展示的生物现象,食物的腐败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能见到,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更是片刻不会停止的。1.面包发霉后,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什么物质?
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提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提示: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的空间。细菌
真菌水+无机盐+二氧化碳动物、人吸收利用分解有机物植物(有机物)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电镜下的链球菌(颜色经人工处理)
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寄生发炎的扁桃体猩红热丹毒足癣 足癣,即脚湿病,是一种由足癣菌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足癣发生在趾间或足底。表现为奇痒、水疱、脱屑、糜烂,甚至出现裂隙等症状。足癣病人的鞋子、袜子和浴巾等都带有大量的足癣菌。 真菌使许多植物患病,如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真菌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水稻稻瘟病甜瓜、哈密瓜细菌果斑病 细菌使甜瓜和哈蜜瓜患细菌果斑病。 甜瓜、哈密瓜细菌果斑病侵染叶脉,并沿叶脉扩展。叶片上病斑呈圆形至多角形,边缘呈“V”字形水渍状,后中间变薄,病斑干枯。病斑背面溢有白色菌脓,干后呈一薄层,且发亮。果实染病,先在果实朝上的表皮上出现水渍状小斑点,渐变褐,稍凹陷,后期多龟裂,褐色。病菌可单独或随同腐生菌向果肉扩展,使果肉变成水渍状腐烂。 1.为什么有些细菌和真菌会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呢? 有些真菌和细菌营寄生生活,能够从活的动植物体或人体吸收营养物质。 2.怎样才能防止动植物或人类患病呢?从细菌或真菌生活的条件做依据。思考把下面各项用线连起来。(细菌)真菌链球菌丹毒猩红热足癣扁桃体炎手癣
细菌和真菌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它对人类有有利的地方吗?
与动植物共生 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地衣的横切面藻类真菌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地衣一般生长在旧墙壁、树干或岩石上,呈灰绿色、硬壳状。壳状地衣南极地衣叶状地衣 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如大豆、花生等。 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豆科植物的根瘤 菌类除了与植物共生以外,与动物的共生现象也很普遍。 在牛、羊、骆驼等草食动物的胃肠内生活着某些细菌,这些细菌能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又可以为这些细菌提供食物和生存的场所,它们彼此依赖,共同生活。 鞭毛虫可以分解纤维素,但它们需要生活在白蚁的体内,即鞭毛虫分解纤维素供白蚁消费,而白蚁不仅为鞭毛虫提供生存环境,还为它提供生存所必需的养料,这些养料是白蚁对木材初级加工后,鞭毛虫再进行深加工所获得的。 白蚁与鞭毛虫大肠杆菌 人的体内也有大量细菌,如大肠杆菌。其中有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人的身体有一定益处。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生物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案,三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三: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技能训练(1)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只保持一个变量。因此其他因素要相同。
(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
为细菌的生长与繁殖提供一定的水分,有利于细菌的存活。
(3)分析这三种方案,找出每组方案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方案三。因为方案一的乙组暴露在空气中,会有杂菌进入,有其他的原因使树叶分解,方案二同理,而方案三进行了灭菌处理,不会有杂菌进入,所以最能说明问题。
(4)哪种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1.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会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方式有三种:焚烧、填湖、掩埋。你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
提示:掩埋提示:不能清除掉。有些细菌在帮助人体消化,有些细菌能合成身体所需的维生素,还有一些细菌能抵抗致病的生物,使有害细菌不能附着在肠道上,并保持肠道健康。同时,正常菌群又寄生在人的消化系统内,从人的身体内获取营养。因此,两者是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共同生活的关系。2.在人体的肠道中生活着大量的细菌,如大肠杆菌。你认为能将这些细菌清除掉吗?请分析原因。 3.一般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一般的庄稼是长不好的,但是豆科作物却往往生长很旺盛,这是为什么? 答案: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提供豆科作物生活需要的含氮无机盐,使作物生长旺盛。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对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动物植物:真菌—水稻稻瘟病细菌—扁桃体炎真菌—足癣与动植物共生概念:有些真菌和细菌与动、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举例:地衣、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本课小结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阳光C2.能够使梨和香蕉腐烂的细菌是( )
A、链球菌 B、枯草杆菌
C、根瘤菌 D、真菌B3. 下列疾病由真菌引起的是( )
A.脚气病
B.肺结核
C.灰指甲
D.扁桃体炎C4.下列细菌中属于寄生生活的是( )
A、生活在枯枝烂叶上的细菌
B、生活在人体小肠内的细菌
C、生活在馒头上的细菌
D、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B5. “豆粮间作,瓜类和豆类轮作”的种植方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主要原因是该方式( )
A.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抑制杂草生长
B.能够利用植物固氮,提高土壤肥效
C.通过调整害虫的食物链,减少病虫害
D.通过增加单位土地的有效光合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B6.下列不属于共生现象的是( )
A.地衣 B.豆科植物的根瘤
C.玉米上长的黑瘤 D.牛胃肠道里可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C6.地衣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生物在一起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_____________,真菌可以供给藻类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当两者分开时,它们两者____________。 真菌藻类有机物水无机盐不能独立生活 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
——童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