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课件+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课件+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0-29 15:54:58

文档简介

章末综合测评(一)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泸沽湖位于云南省丽江地区宁蒗彝族自治县和四川省盐源县的交界处,水域广阔,海拔2 690米,平均水深45米,是丽江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专家誉为“中国西南的一片净水”、“高品位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居住在这里的摩梭人至今仍然保留着母系大家庭和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习俗(“阿夏”为摩梭语,意为亲密的情侣),地域偏僻和交通不便使摩梭人的文化得以保存完好,并具有较高的人文科研价值。但随着旅游业的开发,摩梭人的文化将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同时传统的耕作型的自然经济结构也在逐渐向旅游服务型转变。
(1)泸沽湖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该地的地形特点是________。
(2)随着泸沽湖地区知名度的提高,去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形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有________(多选)。
A.旅游服务业发达
B.风景独特
C.地方文化独特
D.交通便利
(3)到泸沽湖地区的游客中,按旅游目的划分,占绝对优势的是哪种?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泸沽湖地区位于横断山区,该地区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分布,由于海拔高,气候的垂直变化明显;去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说明当地风景独特和地方文化独特,对大众有很强的吸引力。
【答案】 (1)垂直变化明显 山河相间分布
(2)BC (3)观光旅游。
2.阅读图文资料,简述衡山的优势旅游资源。(12分)
衡山蜿蜒分布于湘江西岸。“祝融峰之高,水帘洞之奇,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被称为“衡山四绝”。古人乘船观赏衡山有“帆随湘转,望衡九面”之说。下图示意衡山中心景区。
[解析] 旅游资源分为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从图中看出,人文旅游资源寺庙众多。从材料中可以分析,该地水文资源、地质地貌资源、生物资源丰富。
[答案] 历史名山,是五岳中的南岳;文化底蕴深厚(多古迹,寺庙);位于亚热带,降水丰富(多流泉飞瀑,多云雾),植被繁茂(观赏植物种类多);山地景观多样,风光壮丽。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人口约5万,2001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沿着沱江搭建的吊脚楼(如下图),独具特色,别有风味。从2013年4月10日起,凤凰古城将原来免费进入古城改为凭门票进城,向游客收取148元的门票费。
(1)简析沱江两岸传统民居吊脚楼形成的地理原因。
(2)评价凤凰古城收取门票对景区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解析] 第(1)题,因该地地形崎岖,平地少,建设吊脚楼可以适应起伏较大的地表,且比较牢固;该地气候湿热,吊脚楼高出地面,有利于散热通风,保持干燥;该地植被较多,其中毒蛇、野兽等动物较多,较高的吊脚楼可以防止其侵袭;因吊脚楼高出地面,利于河道行洪,便于水上交通。第(2)题,从有利方面分析,因当地环境容量有限,收取门票,可控制游客数量,提高游客的旅游质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破坏。从不利条件分析,门票较高,游客数量下降,会减少相关产业的发展,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答案] (1)沱江两岸地形崎岖,平地少;夏季湿热,吊脚楼有利于散热通风,保持干燥;可以防止毒蛇、野兽等动物的侵袭;利于行洪;便于水上交通。
(2) 有利:收取门票,可控制旅游人数;提高游客旅游质量,保护当地旅游生态环境。 不利:高额的门票会影响游客的积极性,导致游客数量减少;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减少旅游收入。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九寨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侧(如图)。第四纪冰川在巨厚的石灰岩基础上雕塑了现代地貌的雏形,其后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溶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受到流水侵蚀、溶蚀和淀积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独特地貌)景观。景区海拔2 000到4 700米,林木繁茂,湖泊、泉、瀑错落其间。
(1)描述九寨沟景区的深秋景观。
(2)说明九寨沟深秋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解析] 九寨沟是典型的山水组合景观,植被、水文、地貌组合相得益彰;在深秋季节,蓝天白云,植被的色彩多样,具有丰富的色彩美。分析其深秋景观的成因时,应主要从该地的秋季气候特征、地貌特征、植被水文特征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景观:蓝天白云,植被色彩丰富。山地湖泊景色各异,泉、瀑水量丰盈等。
(2)原因: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秋高气爽;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山高谷深,植被垂直变化明显;茂盛的植被蓄积夏季降水,为景区持续提供充足的水源;喀斯特地貌区,湖水清澈。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 世界地质公园——黄山。
黄山属花岗岩峰林景观。在距今约1.4亿年前,地下炽热岩浆在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在距今6 500万年前后,黄山地区的岩体又发生了较强烈的隆升。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这里的花岗岩体遭受风化、剥蚀,奇峰耸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怪石千姿百态,由此形成了黄山雄峻瑰奇的美景。黄山多云海,每当雨过天晴或在日出前后,山谷中就雾起云腾,铺天盖地而来。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以“四绝”名扬天下。
(1)黄山雄踞于我国________省南部地区,构成黄山秀丽风光的物质基础——花岗岩,按成因分类属于____________岩。
(2)说明形成黄山奇峰怪石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3)请从水汽凝结的角度简要分析黄山云雾多出现在雨过天晴或日出前后的原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景观的地理成因。第(1)题,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第(2)题,由材料可知,奇峰怪石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外力作用的风化、侵蚀而成。第(3)题,从水汽凝结条件的角度分析,即应从空气中水汽的饱和程度、水汽是否遇冷凝结和空气中凝结的多少三个方面来解释。
[答案] (1)安徽 岩浆(侵入)
(2)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或地壳抬升);外力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
(3)雨过天晴,空气中水汽充足,遇山地抬升作用,水汽上升遇冷凝结,易形成云雾;日出前后,由于地面辐射较低,气温低,水汽易凝结。
6.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峡谷中,九曲黄河如一条奔腾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秦晋大峡谷,流至壶口时,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有“全国第二大瀑布”之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瀑布之一。
材料二 黄河水系图(图1)和壶口瀑布地质剖面示意图(图2)。
图1
图2
(1)图中A河流的名称是________,B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
(2)依据图中信息,分析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景观的成因。读图可知,图中A河流流经西安,在秦岭以北,应为渭河;B地形区在黄河河套处,应为河套平原;黄河壶口瀑布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说明黄河水量丰富,而黄河汛期在夏季;流水的侵蚀作用在不同的岩石上表现不同,对坚硬的岩石侵蚀较弱,对相对松软的砂岩侵蚀强,本图壶口瀑布坚硬的砾岩在上层,侵蚀弱,下层相对松软的砂岩侵蚀强,发育成了瀑布。
[答案] (1)渭河 河套平原
(2)由于岩性差异,造成流水的侵蚀差异,较坚硬的砾岩侵蚀弱,较松软的砂岩易被侵蚀,形成断面和水潭,发育成瀑布。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
①历史文化属性
②集中东南
③社会认知因素
④旅游者
⑤美学属性
⑥旅游服务业
⑦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⑧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⑨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1.某学习小组在探讨“老工业区如何转型”的活动中,发现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产设备等工业遗产资源,开发了能够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明和工业化历史,具有独特观光、休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
指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并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
[解析] 老工业区经济衰落后遗留的厂房、车间、生产设备等都属于工业遗产资源,把这些资源一一列出即可;旅游设计要根据旅游资源确定,而多数工业遗产资源都属于旅游资源,不同的工业遗产资源可作不同的旅游设计,如利用宽敞的厂房做画廊,利用工业设备现场体验原来的工业生产流程等。
[答案] 工业遗产资源:老工业区的厂房、车间等建筑,以及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等工业遗产和遗迹。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参观老工业区的厂房、车间以及工业遗产博物馆;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原生产生活实景;体验原生产流程等;在由老厂房改造成的餐厅、酒吧、画廊等场所消费、休憩。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21日,我国正式公布在海南省设立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岛礁面积约13平方千米,是我国人口最少、海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三沙市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强烈地吸引着游客。下图示意三沙市的地理位置。
说明三沙市旅游资源的独特性。
[解析] 三沙市旅游资源的独特性表现为独特的热带海域风光和珊瑚礁景观。
[答案] 热带海域风光;岛礁(珊瑚礁)景观。
课件14张PPT。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章末小结与测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Thank you for watching !
第一节 旅游概述
学习目标:1.了解旅游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及其职能。2.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活动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地位。(重点)
教材整理1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阅读教材P2-P3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旅游活动的概念:人们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消闲性活动,包括游览观光、度假休闲、科考探险、宗教朝觐等。
2.现代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业。
(1)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体,其他要素都是“服务”于这个主体的。
(2)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客体,也是旅游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旅游者主要的“消费”对象。
(3)旅游服务业:常被称为旅游业的中介体,是旅游活动中联系旅游者和旅游资源的纽带。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是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
正误判断:
(1)人们旅游以学术研究、探亲访友为主要目的。 (  )
(2)旅游者、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 (  )
(3)旅游资源是旅游的主体。 (  )
【提示】 (1)× 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
(2)× 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业构成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
(3)× 旅游者是主体,旅游资源是客体。
教材整理2 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
阅读教材P3-P4,完成下列问题:
1.按游览区域划分
(1)国内旅游(在我国):可划分为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和全国性旅游三种具体形式。
(2)国际旅游:一般可分为跨国旅游、洲际旅游和环球旅游等具体形式。
2.按旅游目的划分
(1)按照旅游目的,旅游可划分为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五种主要类型。
(2)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游客,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旅游的行列。
填空:
(1)2017年五一假期中,山东省青岛市某中学李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参加了旅行社组织的旅行团去山东曲阜“三孔”的旅游。从旅游活动的游览区域看,李老师一行人的旅游活动属于________,从旅游活动的目的性来看,李老师一行人的旅游活动属于________型旅游。
(2)按照旅游目的,中国穆斯林赴麦加朝觐属于______旅游;根据游览区域,中国穆斯林赴麦加朝觐是______旅游。
【提示】 (1)国内旅游 观光 (2)宗教 跨国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合作探讨]
“你曾经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去旅行。伴着太阳的升落,感受最美的风景。你曾经说,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去旅行。背起简单的行囊,沐浴自由的风。”
探讨1: 什么是旅游?
【提示】 旅游是人们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消闲性活动,包括游览观光、度假休闲、科考探险、宗教朝觐等。
探讨2: 分析以下活动是否属于旅游。
(1)星期天晚上王亮夫妇到戏院欣赏京剧。
(2)家住四川的张方到广东东莞打工。
(3)山东的李明到四川九寨沟游览观光。
【提示】 (1)星期天晚上到戏院欣赏京剧没有离开常住地,因此不属于旅游。(2)家住四川的张方到广东东莞打工,其目的是务工,因此不属于旅游。(3)山东的李明到四川九寨沟游览观光,离开了常住地,且以审美、休闲为目的,属于旅游。
探讨3: 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是指什么?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提示】 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是指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服务业。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其他要素都是“服务”于这个主体的;旅游资源是客体,是旅游业存在的基础,是旅游者主要的“消费”对象;旅游服务业是旅游活动中联系旅游者和旅游资源的纽带。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要素
范 围
地 位
相互关系
旅游者
指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旅行和访问的人,一般划分为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两种基本类型
是旅游活动的主体
其他要素都“服务”于这个主体
互相制约、互相依存




能满足旅游者消遣、娱乐以及其他方面的需求,是实现旅游目的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是旅游的客体
是旅游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旅游者主要的“消费”对象





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是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
是旅游业的中介体,是旅游活动中联系旅游者和旅游资源的纽带
为旅游者提供服务
2.旅游活动的确定方法
(1)以活动空间的异地性区别于其他休闲活动
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有很多,但只有旅游活动以异地性(离开常住地)作为基本特征。具备异地性特征的活动才是旅游活动,否则就不是旅游活动。
(2)以活动目的的娱乐性区别于其他经济活动
旅游活动是人们以娱乐、享受为主要目的而离开常住地的活动,而人口迁移、游牧活动、流浪活动等尽管也具有异地性特征,但其活动目的不在于娱乐和消遣,故不属于旅游活动。
(3)以活动时间的临时性区别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和旅游活动都是人们离开常住地的活动,但人口迁移常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而旅游活动地理位置的变化是临时的。
(4)以消费活动的高层次性区别于一般的消费活动旅游活动是消费活动,但它是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是人们满足了生存需求和基本发展需求之后的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体验评价]
1.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某旅行社九寨沟黄龙双飞三日游广告:
第一天:成都——黄龙,用餐:中晚餐,住宿:九寨沟沟口。成都乘飞机抵达国内海拔第三高机场——九黄机场,远观中华第一金碑“红军长征纪念碑”,后乘车前往“人间瑶池”——黄龙风景区,游览迎宾彩池、沿途观赏藏羌风情,后经岷江源头到九寨沟口入住四星级酒店。
第二天:全天游览九寨沟,晚上可自费参加藏羌风情歌舞晚会。
第三天:早上乘空调旅游大巴车出发,经海拔3 000多米的弓杠岭、岷江源头,感受藏羌独特的人文及自然景观,参观至九寨沟,经黄龙机场乘飞机返回成都,结束愉快的九寨沟之旅。
(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什么?材料中提到了哪些为这个主体服务的要素?
(2)旅游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解析] 第(1)题,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材料中的旅行社、酒店、机场、空调大巴均属旅游服务业,黄龙风景区、九寨沟风景区、藏羌风情均属旅游资源,都是为旅游者这个主体服务的要素。第(2)题,旅游者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主体,没有旅游者,旅游活动就无法实现;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者的主要“消费对象”,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服务业是旅游活动的中介体,是联系旅游者和旅游活动的桥梁与纽带。因此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服务业是构成旅游活动的三个最基本要素,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答案] (1)旅游者。 旅行社、酒店、机场、空调大巴、黄龙风景区、九寨沟风景区、藏羌风情。
(2)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服务业是旅游活动的中介体,是联系旅游者和旅游活动的桥梁与纽带。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
[合作探讨]
1月8日上午,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会上所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我国人均出游已达3.7次,其中国内游、出境游市场出游人次突破50亿人次。我国旅游业已从小众旅游向大众旅游转变,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探讨1:材料中“国内旅游”“出境旅游”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各包括哪些类型?
【提示】 是按游览区域划分的。国内旅游又可划分为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和全国性旅游三种具体形式。国际旅游一般可分为跨国旅游、洲际旅游和环球旅游等具体形式。
探讨2:按旅游目的划分旅游可分为哪些类型?
【提示】 可划分为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五种主要类型。
探讨3: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还可将旅游活动划分为哪些类型?
【提示】 (1)按照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可划分为古代旅游、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2)按照旅游活动采用的交通方式可划分为徒步旅游、骑马旅游、自行车旅游、火车旅游、汽车旅游、轮船旅游、飞机旅游等。
探讨4: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游客,其旅游目的相同吗?
【提示】 不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游客多进行观光型旅游,经济发达地区的游客,多进行保健型和购物型旅游。

1.按照游览区域可划分为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具体如下表所示:
分类
概念
具体形式
国内
旅游
人们在居住国范围内的旅游活动,时间不超过12个月
地方性旅游
区域性旅游
全国性旅游
国际
旅游
跨越国界的旅游活动,时间不超过一年,包括出、入境旅游
跨国旅游
洲际旅游
环球旅游
2.按照旅游目的可划分为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五种主要类型。具体如下表所示:
分类
说明
观光旅游
旅游者到异地观赏自然风光,探访文物古迹,领略风土人情,获得审美和愉悦体验的消遣行为
度假保
健旅游
旅游者为了修养身心而利用假期到气候优越、风景优美或有独特旅游资源(如温泉等)的地方所从事的康体休闲活动
公务旅游
是指以某种公务为主要目的,同时伴随着旅游行为的旅游活动,包括商务旅游、公务旅游和会议旅游等
宗教
专项
旅游
是指以某种特定的需要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具有定向性和专题性,主要包括宗教、探亲、购物、修学、科考、探险等旅游
购物
[体验评价]
2.假如你是一名志愿者,向外国朋友介绍山东的旅游资源,拟被推荐的旅游资源有曲阜“三孔”、青岛国际啤酒节、蒲松龄故居、蓬莱阁、济南洪楼天主教堂、沂水天然地下画廊、淄博周村古商城、青岛栈桥、青岛石老人国家度假区、青岛中山路商业街。以上述旅游资源为参观对象的旅游活动如何分类介绍?
(1)公务旅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光旅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专项(宗教、购物)旅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度假旅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青岛国际啤酒节是一种以宣传和推销啤酒为主的商业性活动,故属于公务旅游。曲阜“三孔”、蒲松龄故居、蓬莱阁、青岛栈桥、淄博周村古商城都属于文物古迹,沂水天然地下画廊为自然风光,故属于观光旅游。青岛中山路商业街属于购物旅游,济南洪楼天主教堂属于宗教旅游,这两者都属于专项旅游。青岛石老人国家度假区是国家重要的避暑胜地,故属于度假旅游。
[答案] (1)青岛国际啤酒节
(2)蓬莱阁、曲阜“三孔”、蒲松龄故居、淄博周村古商城、青岛栈桥、沂水天然地下画廊
(3)济南洪楼天主教堂、青岛中山路商业街
(4)青岛石老人国家度假区
对点训练1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1.下面是某旅行社网站公布的内容,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门票:青城山90元、都江堰90元。
交通:空调旅游车。
导服:优秀持证中文导游服务。
用餐:含一正餐(正餐八菜一汤、十人一桌),不含酒水。
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及旅行社责任保险。
(1)上述内容包含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不包含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
(2)除了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外,还包含一些其他要素,在上述资料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 第(1)题,从网站公布的内容看,青城山、都江堰是旅游资源,交通、用餐属于旅游服务业的范畴。第(2)题,旅游活动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当然也会有其他要素;资料中现代旅游活动还包含导游服务、旅游保险服务。
[答案] (1)旅游资源 旅游服务业 旅游者 (2)导游服务、保险服务。
对点训练2 旅游活动基本类型
2.阅读下面一段文章摘录,题目是《郑州:农业观光情趣浓》,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十一”黄金周期间,郑州市民兴起“农业观光游”,他们走出市区,来到市郊各农业观光景点,买农产品、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尽情享受浓浓的乡村情趣。在郑州市郊,有各式各样的农业生态精品旅游点,如金水区现代农业示范园、二七区凤凰岛休闲观光园等。这些景点在休闲、娱乐、消费的基础上,把区域文化、民俗风情、现代技术融入其中,游客能看到组培苗木生产过程、高档果品保鲜设施展示等。
(1)材料中描述的旅游类型,按游览区域划分属于______,按旅游目的划分属于________。
(2)在旅游活动中,市民属于________,金水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属于________。
(3)材料中的游客属于________游客,他们产生旅游行为的基本欲望是________。
[解析] 市民从市区到郊区农业观光园、示范园旅游属于地方性旅游,动机是好奇,目的是观光;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服务业。
[答案] (1)地方性旅游 观光型旅游
(2)旅游者 旅游资源
(3)国内 好奇
课件54张PPT。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 旅游概述消闲性游览观光科考探险旅游者 旅游服务业 主体 旅游资源 中介体 旅游饭店 旅行社 旅游交通 地方性 全国性 跨国 洲际 环球 观光 公务 购物 观光 度假保健 购物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 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第二节 旅游资源
学习目标:1.理解旅游资源的特性。2.掌握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与区别。3.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重点)4.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难点)
教材整理1 旅游资源的定义和特性
阅读教材P6-P7前两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旅游资源的定义
(1)定义: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
(2)组成:具体的资源和抽象的资源。
(3)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和流动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相对性。
2.旅游资源的特性
(1)位置相对稳定性:区域性或不可移动性,是旅游资源的根本属性之一。
(2)物质景象组合性:应当注意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合理性和协调性。
(3)美学属性:旅游资源具有美学属性才能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4)历史文化属性:旅游资源多具有民族特色。
(5)非消耗性: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是不会被消耗的资源,还趋于增值。
正误判断:
(1)只要能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事物就是旅游资源。 (  )
(2)娱乐中心属于抽象的旅游资源。 (  )
(3)四大佛教名山兼有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  )
【提示】 (1)× 要想成为旅游资源要具备两个条件: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实施旅游行为。
(2)× 娱乐中心属于具体的旅游资源。
(3)√ 佛教名山中的山、水、植被属于自然景观,山上有众多佛教建筑属于文化景观。
教材整理2 旅游资源主要类型
阅读教材P7-P11,完成下列问题:
1.主要类型: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文化景观旅游资源、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2.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以自然界本身的美感来吸引旅游者的资源,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景观、山水组合景观、生物景观、气候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等。
3.文化景观旅游资源:自然环境中保留下来的文化遗存,在环境景观区域内占据主导地位,就形成了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它通常分为三类:宗教文化景观、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代遗存、风土民情。
4.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在该类景观区域范围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往往相得益彰。我国许多名山都属于这类旅游资源。
填空:
(1)意大利埃特纳火山、中国的腾冲火山群属于________景观,壶口瀑布、尼亚加拉大瀑布属于______景观,自然保护区、天然动物园属于________景观,我国东北的“松花雪柳”、美国夏威夷海滨属于________。
(2)“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的对联主要体现了旅游资源的________性。
(3)平遥古城是中国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中国县城的原型,它是由完整的城墙和街巷、店铺、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这说明旅游资源的________性。
【提示】 (1)地质地貌 山水组合 生物 气候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 (2)物质景象组合 (3)非消耗
 旅游资源的定义和特性
[合作探讨]
泼水节其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四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泼水节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新的一年带着美好的愿望再次出发。
探讨1: 泼水节期间的庆祝活动属于旅游资源吗?为什么?
【提示】 属于旅游资源。因为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它既包括具体的资源,如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也包括抽象的资源,如风土人情、节庆活动等。
探讨2: 抽象的旅游资源与具体的旅游资源是如何区分的?
【提示】 一是从表现形式上区分,具体的旅游资源有具体可感知的物质形式;抽象的旅游资源缺少外在的固定的形式,常以一种精神文化的形式出现,以一种气氛笼罩着旅游区。二是从包括的内容上区分,具体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和娱乐中心;抽象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风土人情、节庆活动等。
探讨3:怎样理解旅游资源的非消耗性?
【提示】 从理论上讲,旅游资源可以长期甚至永远地重复使用下去。但是,旅游资源的非消耗性并非绝对的,只有在适度开发和保护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1.旅游资源的外延
2.旅游资源的特性
特性
形成
举例
注意问题
位置相对稳定性
具有相对稳定的位置,才具有旅游资源的性质
山川景观区域性强,位置稳定;珍宝文物放在博物馆,取得相对稳定的位置才算是旅游资源
区域性或不可移动性,是旅游资源的根本属性之一
物质景象组合性
旅游资源属综合性显著的环境资源,往往由多种景象组合而成
云海、奇松、怪石、温泉称为黄山“四绝”,构成黄山景观的特色
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时,应注意资源的整体性、合理性和协调性
美学属性
是由旅游活动的主、客体决定的:旅游资源必须具备美学属性,才能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人类的审美需求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了庐山瀑布的色彩美、形象美、声音美、动态美等
是旅游资源的一种相对属性
历史文化属性
人类的文化能够“凝聚”在一定区域的山川景物上,具有非常强的区域和民族特色
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历史文化意义在于它是当时建筑的奇迹,而且还打破了埃及胡夫金字塔保持的最高建筑物纪录
历史文化沉淀在旅游资源上,使旅游资源具有民族特色
非消耗性
许多旅游资源是与地球、人类社会同始终的,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并且随着旅游者的光顾和岁月的流逝,还趋于增值
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以合理使用为前提
[体验评价]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黄山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黄山为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李白等大诗人在此留下了壮美诗篇。山体伟特,玲珑巧石,万姿千态,誉称“天开图画”,以伟奇幻险著称。山中林木茂密,古树繁多。
上述材料体现了旅游资源的哪些特性?
[解析] 由材料“黄山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可知旅游资源具有位置相对稳定性;由遗址遗迹众多,山体伟特,玲珑巧石,万姿千态,誉称“天开图画”等可知旅游资源具有物质景象组合性、美学属性;由黄山为道教圣地,历史文人留下名篇诗赋,遗址遗迹众多,可知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文化属性。
[答案] 位置相对稳定性、物质景象组合性、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
 旅游资源的类型
[合作探讨]
我国地域辽阔,有绚丽多姿的自然环境、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通常,将旅游资源粗略地划分为三大类: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文化景观旅游资源、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探讨1:如何区分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文化景观旅游资源、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提示】 应主要把握住三类景观的特色,即应看景观区域范围内的“主角”是谁。三者的关系如下所示:
探讨2:台湾阿里山、深圳“锦绣中华”、长江三峡、八达岭长城、乐山大佛、漓江风光各属于哪类旅游资源?
【提示】 自然景观:台湾阿里山、长江三峡、漓江风光;文化景观:深圳“锦绣中华”、八达岭长城、乐山大佛。
探讨3:教材第9页图1-6 气势磅礴的九寨沟树正瀑布。分析九寨沟吸引游客前往的要素有哪些?属于什么类型的旅游资源?
【提示】 蓝天白云、湖泊、激流和飞瀑、亚热带阔叶林等。属于山水、生物的组合景观。
探讨4:教材第10页图1—7 北京云居寺墓塔属于什么类型的旅游资源?
【提示】 文化景观旅游资源中的宗教文化景观。

类型
概念
实例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地质地貌景观
以自然界本身的美感来吸引旅游者的资源
意大利的埃特纳火山、中国的五大连池
山水组合景观
黄果树瀑布、尼亚加拉大瀑布
生物景观
卧龙自然保护区、香山红叶
气候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
我国东北的“松花雪柳”,美国夏威夷海滨
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宗教文化景观
自然环境中保留下来的人类社会的文化遗存,且在环境景观区域内占据主导地位
拉萨布达拉宫、少林寺墓塔林
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代遗存
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风土民情
彝族火把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汉族的元宵节
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在许多景观区域范围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往往相得益彰
如黄山、泰山、嵩山、五台山
[体验评价]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把图中旅游景观的代码按要求填入下面相应的旅游资源分类中。
文化艺术景观
生物景观
风土民俗
气候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
古代遗存
山水组合景观
(2)上述景观中属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的有________。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的有________。属于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的是________。
[解析] 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总体上可以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文化景观旅游资源与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许多文化景观旅游资源是先人的创造,比如平遥古城,它们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答案] (1)由上到下依次是:G E F A B D
(2)ADE BFG C
 青海湖
[合作探讨]
探讨1:青海湖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提示】 断层陷落而成。
探讨2:其中鸟岛按旅游资源分类属于哪种类型?
【提示】 属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中的生物景观。
探讨3:每年什么时间来此观赏最佳?
【提示】 每年5月份是到这里观鸟的最佳时机。
[读图指导]
1.由图中可知湖水清澈湛蓝、蓝天、白云、雪峰,构成一幅绝伦无比的画卷,被称为中国大陆最美的湖。
2.图中飞鸟云集,种类繁多,湖中有著名的鸟岛。
[体验评价]
3.每年4月,大量候鸟飞到青海湖鸟岛,5月产卵孵化,6月下旬开始飞走。因此观赏青海湖候鸟要注意(  )
A.选择适当的观赏位置
B.要注意抓住景观的特点
C.要把握观赏时机
D.要以情观景
C [由材料可知每年5月份是这里观鸟的最佳时间。时机选择不当,会影响审美效果,甚至看不到审美对象。]
对点训练1 旅游资源的定义和特性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第三届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是巴黎的著名景观之一;第41届上海世博会永久标志性建筑是“一轴四馆”(如下图),即世博轴、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它也必将成为游览上海的重要观光景点。据此完成1~2题。
一轴四馆
1.埃菲尔铁塔、“一轴四馆”成为旅游资源,它们是不同时代建筑文化的结晶,创造了建筑史的奇迹,这最能体现旅游资源的________特点(  )
A.美学属性    B.物质景象组合性
C.非消耗性 D.历史文化属性
2.埃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一直是巴黎的旅游景点之一,虽然已有130年的历史,但几乎未有任何变化,这说明旅游资源具有________特点(  )
A.物质景象组合 B.非消耗性
C.美学属性 D.历史文化属性
1.D 2.B [第1题,埃菲尔铁塔与“一轴四馆”是不同时代的象征,它们已经或必将载入史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第2题,已有130年历史的埃菲尔铁塔,一直作为旅游资源,且未被消耗,体现了旅游资源的非消耗性。]
对点训练2 旅游资源主要类型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疆,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省会昆明被称为“春城”,旅游景点有千姿百态的路南石林、烟波浩淼的滇池、风光绮丽的西双版纳等,还有闻名遐迩的世博园。
材料二 
(1)路南石林属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__景观;世博园是旅游资源类型中的____________。
(2)除材料一中提及的旅游资源外,云南还有什么特色旅游吸引游人?
(3)材料二图反映的是__________族的________节,它属于__________旅游资源。
[解析] 解答该题关键把握以下几点:(1)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主要抓住景观的特色;(2)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图为傣族的泼水节。第(1)题,路南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属于地质地貌景观;世博园是人类创造的,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第(2)题,云南旅游资源丰富,如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风情各异、动植物资源丰富。第(3)题,据图可判断是傣族每年一度的泼水节,它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中的风土民情。
[答案] (1)地质地貌 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2)少数民族风情、众多的动植物资源等。
(3)傣 泼水 文化景观
课件53张PPT。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二节 旅游资源事物 因素 抽象 相对 区域性 整体性 合理性 民族 合理使用 增值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美感 地质地貌 生物 文化遗存 主导 宗教文化 风土民情 自然 人文 名山 旅游资源的定义和特性旅游资源的类型 [核心点击]青海湖 一轴四馆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学习目标:1.理解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2.掌握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3.理解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性。(难点)4.会分析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重点)
教材整理1 旅游资源的形成
阅读教材P12-P19活动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1)影响: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2)体现
景观
典例
火山地貌景观
美国夏威夷的火山景观、冰岛的火山景观、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
花岗岩地貌景观
西岳华山的峭壁、黄山和九华山
砂岩地貌景观
湖南张家界武陵源、福建武夷山
山水组合景观
九寨沟、黄龙、长江三峡、玉龙雪山和虎跳峡等
2.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1)影响:人类活动对优美自然环境资源的被认知、提升其文化内涵,显然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对一些旅游景点、景区的形成起到主导作用。
(2)体现
①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塑造的旅游景区
宏观层面:选择地理环境相对理想的地方,如江河之滨、山前平原、植被繁茂之地等。
微观层面:人们在修建园林、寺庙、宝塔等强调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
②文化遗产: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所形成的旅游资源,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人类遗产中的11座古城(其中有2座在我国)。
③红色旅游资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纪念地和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英烈事迹和献身精神。
正误判断:
(1)火山地貌景观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  )
(2)砂岩地貌在中高山的旅游资源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  )
(3)人类活动对旅游景区的影响,只有在单纯的人文因素塑造的景区中可以体现。 (  )
【提示】 (1)× 火山地貌景观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2)× 砂岩地貌在中低山的旅游资源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3)× 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塑造的旅游景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作用。
教材整理2 旅游资源分布
阅读教材P19-P23,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因素
①地质基础
依托于构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资源,其分布与构造格局有密切关系。如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都分布在深大断裂上;由断层湖形成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高原构造带上,如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青海湖、滇池、洱海等。
②自然地理条件
依托于气候条件的旅游资源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如寒温带和中温带是冬季欣赏冰、雪、雾凇奇景,鉴赏冰雪雕塑艺术,从事冰雪运动等旅游胜地的主要分布区。
海景旅游资源的分布都明显受到海陆地形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如“三S”旅游所依托的是大海、沙滩、阳光三项资源的组合,主要集中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的海滨地带。
(2)人文地理因素
①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附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②人类一些重大行为所留下来的地理“痕迹”,本身就是旅游资源。
③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的审美活动,提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
(3)社会认知因素:随着时代发展,旅游资源的具体分布和总体旅游资源的分布密度会发生变化,如:休闲度假村、农家乐等一系列新的旅游形式产生和发展。
2.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1)分布广泛。
(2)集中分布于东南部。黑龙江黑河与云南腾冲两地之间的连线之东南较多。
(3)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北京及河北省北部、关中平原地区、四川盆地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为密集分布区。
(4)旅游资源的分布和交通状况密切相关。
正误判断:
(1)花岗岩山地地貌只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 (  )
(2)生物景观资源在水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常见。 (  )
(3)古代的政治中心多已衰落,一般不是旅游中心。 (  )
【提示】 (1)× 花岗岩山地地貌在我国东部地区较多,但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2)√ 在水热资源丰富的地区,植被茂盛、生物种类丰富多样,生物景观相对丰富。
(3)× 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即使现在有些已经衰退,但仍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在“远古崇拜”情结的驱使下,人们求知古人生活、生产状况的欲望十分强烈,它们仍能成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形成
[合作探讨]
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客观存在和人类社会创造的美好事物,是大自然和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国地域辽阔,有绚丽多姿的自然环境、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探讨1: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许多宝贵的旅游资源。桂林山水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 自然地理条件,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可溶性的石灰岩等。
探讨2: 据教材第12页图1-9 思考:五大连池景区属于哪种地质地貌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列举与该地景观成因相似的景观。
【提示】 火山地貌景观;火山喷发形成的;夏威夷的火山景观、冰岛火山景观等。
探讨3: 李白诗:“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诗中描写的是我国的哪座名山?该山属于哪种地质地貌景观?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 九华山;花岗岩地貌;侵入的岩浆冷凝形成花岗岩体,经风化侵蚀形成花岗岩山地。
探讨4: 孔府、孔庙和孔林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也是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提示】 人类活动。

1.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1)火山地貌景观
地貌类型
分布
成因
火山地貌
在以内营力为主的构造带上
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喷出地表
(2)花岗岩地貌景观
花岗岩地貌
分布地区
形成过程
时间
地质作用过程
阶段
我国东部地区
距今约1亿年
伴随燕山运动发生了广泛的中性岩浆侵入活动和断裂升降运动,并冷凝成花岗岩体
花岗岩体形成
距今约8 000万年
差异升降运动使花岗岩体出露地表,经风化侵蚀作用,形成花岗岩山地
花岗岩山地形成
山地形成至今
花岗岩抗化学风化能力强,但自身节理发育,在“球状风化”的物理风化下,形成花岗岩地貌景观
花岗岩地貌景观形成
(3)砂岩地貌景观
①砂岩地貌景观在旅游资源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砂岩地貌在中低山的旅游资源中占有突出地位;二是砂岩地貌构成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旅游资源。表示为下图:
②砂岩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
在砂岩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旅游资源的两个特性:一是物质景象组合性;二是审美属性;同时也正是由于多种物质景象巧妙地组合,产生了审美价值。如下图所示:
(4)山水组合景观

2.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人类活动
对景观的影响
结果
宏观层面看
构筑城市和村镇的过程
选择地理环境相对理想的地方,如山前平原、江河之滨、植被繁茂之地等,以便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创造了大量流芳千古的经典之作,成为旅游资源
微观层面看
修建园林、寺庙、宝塔、陵墓
注重选择山清水秀之处,强调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
[体验评价]
1.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下图是云冈石窟所在区域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标出的旅游资源中属于自然景观的是________。
(2)图中作为我国重要地形区分界线的山脉名称是________。云冈石窟所在地属于________气候区,气温年较差________。该石窟开凿于北魏,建在岩层近于水平、较坚硬的砂岩石壁上,历经多次地震,至今仍保存完好。试从岩性、构造、降水量分析石窟保存完好的原因。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壶口瀑布属于自然景观。第(2)题,图示西部和中部属于黄土高原,其东部的太行山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云冈石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气温年较差大。云冈石窟所在地区岩石坚硬、岩层稳定、地表水侵蚀能力弱使该石窟保存完整。
[答案] (1)壶口瀑布
(2)太行山 温带季风 大 原因:①岩石较坚硬,抗风化、侵蚀能力较强;②岩层稳定,抗地质灾害能力较强;③降水量较小,流水侵蚀作用弱。
 旅游资源分布
[合作探讨]
材料一 景观各异的旅游资源分布在世界的不同地区,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的科罗拉多高原,雾凇以我国吉林省最为著名,欧洲各国游人开展日光浴、海水浴和沙浴的理想场所——地中海,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位于古都西安……
材料二 中国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
探讨1:影响各地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
探讨2: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自然地理因素主要有哪些?科罗拉多大峡谷、吉林雾凇、海景旅游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提示】 主要包括地质基础和自然地理条件两个方面。分别受构造地貌、气候和海陆地形及气候因素的影响。
探讨3: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属于人类的历史文化遗存。人文地理因素对旅游资源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提示】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当代旅游资源的分布具有重大影响。第二,人类一些重大行为所留下来的地理“痕迹”,本身就是旅游资源。第三,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的审美活动,提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
探讨4:社会认知因素怎样影响旅游资源的分布?
【提示】 随着时代的进步,旅游资源的具体分布和总体旅游资源的分布密度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探讨5: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提示】 第一,分布广泛。第二,集中分布于东南部。第三,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第四,旅游资源的分布和交通状况密切相关。

1.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因素
旅游资源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实例
依托构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资源
地质基础
与构造格局有密切的关系
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都分布在大断裂带上;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我国的青海湖、滇池、洱海等断层湖主要分布在高原的构造带上
依托气候条件的旅游资源
自然地理条件
有明显的地带性
寒温带和中温带是冬季欣赏冰、雪、雾凇奇景,鉴赏冰雪雕塑艺术,从事冰雪运动等旅游胜地的主要分布区。如在欧洲有阿尔卑斯山的冰雪公园,“吉林雾凇”是中国自然奇景之一
海景旅游资源
海陆地形和气候因素
主要集中在亚热带和热带的海滨地带
美国的夏威夷、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欧洲的西班牙沿海和地中海沿岸地区、东南亚地区和中国的海南省等
(2)人文地理因素
人文地理因素
影响
实例
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一般来说,古都、古城及其附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中国的八大古都,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意大利的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
人类一些重大行为所留下来的地理“痕迹”
多分布在古代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
古战场、古渡口、万里长城、古丝绸之路
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的审美活动
提升旅游资源的价值,这样的旅游资源多分布在人类活动稠密区附近
古代诗人的赞美提高了庐山的知名度,《岳阳楼记》使岳阳楼成为千古名楼
(3)社会认知因素
影响
实例
社会认知因素
随着时代的进步,旅游资源的具体分布和总体旅游资源的分布密度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近年来,由于旅游度假热的兴起,在城市外围人口密度较小、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涌现出众多的休闲度假村,使郊区旅游资源密度增大
2.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分布特征
具体体现
分布广泛
我国各个省级行政单位,都有著名的旅游资源
集中分布于东南部
知名度高、开发效益较好的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东南半壁
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
北京及河北省北部、关中平原地区、四川盆地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是传统的旅游资源密集分布区。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初步形成了一些旅游资源密集区域
旅游资源的分布与交通状况密切相关
作为古代帝王行宫的骊山华清池,除了温泉等因素外,距离古都长安不远,交通方便,也是重要的构成因素
[体验评价]
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主要旅游景点分布
(1)云南滇池按成因属于__________湖,下列与其成因类型不相同的湖泊是(  )
A.维多利亚湖    B.坦噶尼喀湖
C.青海湖 D.西湖
(2)将下列我国重点旅游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名称填在表中。
重点旅游点
秦陵兵马俑
九寨沟
承德避暑山庄
张家界
敦煌莫高窟
南方喀斯特
开平碉楼与村落
省区
(3)图中呈现出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主要有哪些?
[解析] 第(1)题,云南滇池按成因属于构造陷落形成的构造湖,与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青海湖相同;西湖属于海迹湖。第(2)、(3)题,读图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分析回答。
[答案] (1)构造 D
(2)
重点旅游点
秦陵兵马俑
九寨沟
承德避暑山庄
张家界
敦煌莫高窟
南方喀斯特
开平碉楼与村落
省区
陕西
四川
河北
湖南
甘肃
云南、贵州、广西
广东
(3)分布广泛;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呈现明显的片状或带状。
 从武夷山天游峰望九曲溪
[合作探讨]
探讨1:按成因分类,构成武夷山的红色砂岩属于哪类岩石?丹霞地貌景观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 沉积岩;红色砂岩山地风化形成丹霞地貌景观。
探讨2:武夷山景观主要体现了旅游资源的哪些特性?
【提示】 位置相对稳定性、物质景象组合性、美学属性和非消耗性。
探讨3:武夷山被列入哪类世界遗产?在我国和它属于同一类世界遗产的还有哪些?
【提示】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
[读图指导]
由图中明确以下几点:
1.武夷山属地质地貌景观中的砂岩地貌。
2.砂岩地貌构成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旅游资源。
3.红色砂岩山地风化形成的“丹霞地貌景观”最有名。
[体验评价]
整体为红层峰林式结构,有大小石峰、石堡、石墙、石柱380多座,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中描述的地貌景观属于(  )
A.火山地貌     B.花岗岩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丹霞地貌
4.构成上述地貌的物质基础是(  )
A.片麻岩 B.砂岩
C.石灰岩 D.玄武岩
3.D 4.B [第3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是解答该题的基础。从材料中知,“红层峰林”“赤城层层”“云霞片片”是对丹霞地貌的描述。第4题,丹霞山是在红色的砂岩基础上,经过长时期的风化侵蚀形成的。]
对点训练1 旅游资源的形成
1.阅读江西省三清山旅游景区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我国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境内的三清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景观,该地断裂、裂隙发育,上亿年的风雨侵蚀,造就了奇峰怪石的景观,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也是江西省重点开发的旅游景区。
(1)图中所列的景点名称反映该景区既有自然旅游资源,也有人文旅游资源,各举两例。
(2)简述三清山旅游景区奇峰怪石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所示景点即可回答。自然旅游资源指的是以自然界本身的美感,来吸引旅游者的资源,如图中的三叠泉、杜鹃林、东部云海、石林;人文旅游资源指的是自然环境中保留下来的文化遗存,如图中的摩崖石刻、琵琶亭、步云桥、叠翠亭。第(2)题,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奇峰怪石景观。
[答案] (1)自然旅游资源:三叠泉、杜鹃林、东部云海、石林。(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人文旅游资源:摩崖石刻、琵琶亭、步云桥、叠翠亭。(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2)该地岩石断块和断裂裂隙发育,构成了三清山自然景观的基本面貌;景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花岗岩地貌被风化侵蚀。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景区奇峰怪石的景观。(任答两点即可)
对点训练2 旅游资源分布
2.读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我国风景名胜区主要有哪些分布特点?
(2)说出我国西部风景名胜区较少的原因。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黑河-腾冲一线两侧地理环境的差异,联系人类活动。我国西部地区地理环境恶劣,一些景点难以被世人认知和开发,从而难以成为旅游资源。
[答案] (1)①主要分布在黑河-腾冲一线的东南部;②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片状和带状分布。
(2)我国西部地区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人类活动难以影响;地理位置偏僻,人们的认知活动较低,一些景点难以开发。
课件73张PPT。第一章 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自然特征 夏威夷 五大连池 华山 黄山 武陵源 被认知 主导 山前平原 协调统一 自然地理 主导 纪念地 标志物 革命历史 构造地貌 构造格局 气候 海陆地形 气候因素 历史文化遗存 审美活动 社会认知 分布密度 休闲度假村 片状 带状 关中平原 四川盆地 旅游资源的形成旅游资源分布 我国主要旅游景点分布从武夷山天游峰望九曲溪 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一)
(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达标练]
“每个城市停留两个小时,一次旅行转遍全美。”这是目前中国公民赴美旅游最为普遍的方式,也就是旅行社推出的“美国全景游”。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我国公民赴美旅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公民是旅游活动的客体
B.美国景点是旅游活动的主体
C.旅行社是旅游活动的中介体
D.旅行社是旅游业赖以存在的基础
2.下列有关我国公民赴美旅游的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观光型旅游
B.为国际旅游
C.为洲际旅游
D.为度假保健型旅游
1.C 2.D [第1题,在旅游活动中,我国公民是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美国景点是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旅行社属于旅游服务业,是旅游活动的中介体。其中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存在的基础。第2题,我国公民赴美旅游为国际旅游中的洲际旅游,其目的是游览观光。]
静心垂钓,瓜果采摘,花卉观赏,以每年100元到2 000元不等的价格认养果树或是认种一份菜地去享受从育苗、除草、施肥到收获、采摘的全过程……农家乐式的休闲旅游越来越为市民所钟情。嘉定、奉贤、松江、崇明等区县的不少农业园区和主题公园都推出了农家乐项目。据此回答3~4题。
3.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消费者主要是(  )
A.外国游客
B.农业旅游的经营者
C.城市居民
D.广大的农民
4.在上海市周边出现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看农家景、购农家物”的新型“农家乐”。这种形式的“农家乐”我们可把它归属于什么旅游类型(  )
A.观光型   B.度假保健旅游
C.公务型 D.宗教型
3.C 4.A [第3题,城乡产业的差距,地理背景的差异决定了城市居民成为我国乡村旅游的主要消费者。第4题,题干显示,此旅游类型以游乐体验为主,故为观光型。]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到澳门的全球游客每年已达800万左右,而澳门本地人口还不足50万,其中却有12%的人在从事旅游业。旅游业的收入已占当地经济收入的40%左右,成为澳门继外贸之后的第二个赚取外汇的重要行业。
澳门旅游业中又以博彩业著称于世,每年到澳门的数百万港客和外籍游客大都是为赌博而去的。博彩业主要有博彩娱乐、赛狗、赛马车、回力球、铺票5种。
澳门的名胜古迹很多。有炮台、寺庙、牌坊等,澳门现代化旅游设施齐全,有公园、海滨浴场,这些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到此观光旅游。
(1)上述材料中描述的旅游主体是________,旅游客体是________。
(2)到澳门旅游,内容多样,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游览区域所划分的旅游活动,台湾人到澳门旅游应属________类型,美国人到澳门旅游属________类型。
[解析] 第(1)题,从材料内容看,全球游客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博彩活动、名胜古迹、公园、海滨浴场等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第(2)题,游客到澳门旅游的内容有:参加博彩活动、观赏名胜古迹、宗教朝觐、到海滨浴场游泳、购物等。第(3)题,根据游览区域所划分的旅游活动,台湾人、美国人到澳门旅游应分别属于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
[答案] (1)旅游者 旅游资源 (2)参加博彩活动、观赏名胜古迹、宗教朝觐、到公园游玩、到海滨浴场游泳、购物等 (3)国内旅游 国际旅游
[能力提升练]
6.读某年2月部分邻国公民来我国旅游人数统计表(单位:人),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
合计
目的
会议
商务
观光
休闲
探亲
访友
服务
员工
其他
日本
285 187
65 854
104 341
2 719
12 215
100 058
韩国
291 391
11 797
190 881
1 228
25 113
62 372
朝鲜
6 849
1 143
3 77
111
3 125
2 093
印度
28 542
8 880
6 567
40
7 380
5 675
哈萨克斯坦
21 801
2 834
12 135
2
3 654
3 176
吉尔吉
斯斯坦
3 264
1 281
891
0
759
333
俄罗斯
172 843
46 969
99 529
9
20 662
5 674
(1)上表所列国家的公民来我国旅游,按地域范围划分,属于________旅游中的________旅游;日本人来中国旅游所选用的交通方式最主要的是________,为什么?
(2)上表所列的我国邻国中,以观光休闲为目的所占比重较大的是哪类国家?说明了什么问题?
(3)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连年上升,这些国外游客属于旅游活动的________,中国青年旅行社在其中充当的角色是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某年2月国家旅游局统计资料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旅游活动的类型、意义等知识,表中主要反映的是国际旅游。
[答案] (1)国际 跨国 航空 日本是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岛国,目前联系两国的交通方式主要有航空和海运两种,但航空速度快、时间短,在客运方面存在优势。
(2)以观光休闲为目的所占比重较大的主要是以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为代表的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这充分说明了旅游活动是一种以娱乐、享受为目的的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经济越发达,人们的生活越富裕,参与此类活动的人数会越多。
(3)主体 中介体
7.“红色旅游”是党和国家为了加速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采取的重要举措。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简述井冈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说出构成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____________,井冈山属于旅游活动基本要素中的________。
[解析] 第(1)题,井冈山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井冈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符合南方低山丘陵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第(2)题,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有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业,井冈山属于旅游活动中的客体,即旅游资源。
【答案】 (1)低山(山地)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以红壤为主。 (2)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服务业 旅游资源
8.2018年五一节期间,北京某中学上高中的小明想约本班几个同学一起外出旅游。王浩和李晖提出去昆明,郭亮提出最好去海南,陈敏想去武夷山,小华提出去泰山和曲阜。但他们每人只有不足1 000元的花费,又想让旅行社全包。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就他们最宜选择的旅游风景地提出你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2)请说明构成这次旅游活动的主体。
(3)你认为他们这次旅游活动按旅游目的划分, 应该属于哪种类型?
[解析] 根据每人只有不足1 000元的花费,只能选择离北京较近的泰山和曲阜。构成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根据他们是学生的身份和旅游目的地的特点以及旅游费用状况,他们本次的旅游活动应该属于观光型旅游。
[答案] (1)泰山和曲阜;每人只有不足1 000元的花费不足以支付除泰山和曲阜外的旅游地的费用。
(2)小明、王浩等。
(3)观光型。
课时分层作业(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达标练]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常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说。据此回答1~2题。
1.“乐山大佛”属于旅游资源中的(  )
A.地质地貌景观   B.宗教文化景观
C.天气与气候景观 D.古人类活动遗迹
2.乐山大佛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人前来参观,吸引游人的是其作为旅游资源特性的(  )
A.位置相对稳定性 B.物质景象组合性
C.美学属性 D.非消耗性
1.B 2.C [乐山大佛是一个典型的宗教文化景观,其造像规模和造像技艺都十分独特,世界闻名,故吸引了大量的游人参观,说明了其美学属性特征。]
文化景观旅游资源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民族风貌的集中反映,既含有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也包括当今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类型的有(  )
①宇宙景观 ②地文景观 ③购物类 ④消闲、求知、健身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景观旅游资源的是(  )
A.云南的石林 B.新疆的天山天池
C.黎族“三月三” D.苏州园林
3.B 4.C [第3题,文化景观旅游资源是在人类社会中通过历史过程而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或者是当代人建造的、具有旅游价值的各种设施。第4题,云南的石林、新疆的天山天池属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苏州园林位于汉族地区。]
5.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全票通过,成功地跻身于世界自然遗产之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通常将旅游资源分为________、________以及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图示地区主要属于________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景观。
(2)试评价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
[答案] (1)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 地质地貌
(2)喀斯特地貌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另外还具有经济价值。
[能力提升练]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夏威夷群岛主要的8个岛屿夏威夷岛、毛伊岛、卡胡拉韦岛、拉奈岛、莫洛凯岛、瓦胡岛、考艾岛、尼豪岛在北回归线南侧。夏威夷岛是夏威夷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又称大岛(Big Island),位于岛链最南端,有丰富的火山活动,设有火山国家公园,华人又称火山岛。夏威夷岛上的冒纳罗亚火山、基拉韦厄火山都是活火山,常常从山顶火口和山腰裂隙溢出熔岩流。夏威夷是军事要地,有珍珠港等大的海军、空军基地。旅游业发达,是该地经济的主要来源。
(1)夏威夷群岛拥有多彩、独特的自然风光,这反映了旅游资源具有________属性;夏威夷群岛每年接待世界各地上百万的游客,这反映了旅游资源的________属性。
(2)旅游资源还具有哪些特性?
[答案] (1)美学 非消耗性
(2)位置相对稳定性、物质景象组合性、历史文化属性。
7.读以下四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幅图中,C图从旅游资源的特性上,区别于其他三幅图的特性是________。
(2)从旅游资源的分类上看,A图属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景观类;B图属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景观类;C图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景观类;D图属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中的________景观类。
(3)旅游资源的特性中,四幅图都具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特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旅游资源分类的基础上,区别回答旅游资源的特点。
[答案] (1)具有历史文化属性
(2)地质地貌 生物 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代遗存(古迹古建筑) 山水组合 (3)位置相对稳定性 物质景象组合性 美学属性 非消耗性
8.下面a、b两城市旅游业均很发达,结合两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分别说明两城市辖区内,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属于什么类型?
(2)说明b城市旅游资源突出的特性和价值。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城市的旅游资源分类及旅游资源的特性、价值。结合重庆、西安两城市的历史不难得到重庆(有“山城”之称,“雾都”之称)以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为主,西安文化景观旅游资源丰富,如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大雁塔等,历史文化价值高。
[答案] (1)a城市享誉中外的旅游资源主要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b城市旅游资源主要为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2)b城市:很多文化景观是中国文明的典型代表,历史文化属性更加突出;旅游资源丰富,物质景观组合性突出。b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更高。
课时分层作业(三)
(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达标练]
世界遗产九寨沟属高山深谷堰塞石灰岩地貌,其典型景观如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九寨沟最突出的旅游景观是(  )
A.山    B.寨    C.水    D.沟
2.九寨沟湖景形成的主要过程是(  )
①崩塌堰塞 ②流水侵蚀 ③流水堆积 ④风力堆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①-③ D.③-①-②
1.C 2.A [第1题,九寨沟属高山深谷堰塞石灰岩地貌,其典型景观是湖、瀑、冰瀑、滩等,最突出的景观是水。第2题,九寨沟湖景形成的主要过程是崩塌形成堰塞湖,然后经过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形成的,与风力堆积作用无关。]
2016年5月下旬,北京怀柔区雁栖镇观蓝谷青山绿水,薰衣草园内清香四溢,进入盛花期的薰衣草园吸引了大批游客来体验采草制香袋、品香茶的乐趣。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中提到的北京郊区发展旅游业所利用的旅游资源类型是(  )
①自然景观 ②宗教文化景观 ③历史文化景观
④生态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近年来,我国许多农村纷纷打出“吃农家饭、穿农家衣、干农家活”的广告,发展旅游业,出现“农家乐”等新的旅游形式。由此反映出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是(  )
A.自然地理因素 B.社会认知因素
C.人文地理因素 D.地质基础因素
3.C 4.B [第3题,青山绿水属自然景观旅游资源,薰衣草赏花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第4题,近些年来,随着旅游度假热的兴起,在城市外围人口密度较小、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涌现出休闲度假村、农家乐等一系列新的旅游形式,并成为区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社会认知因素的变化。]
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面两幅图中,大理三塔图是________,五台山寺庙图是________。(填代号)
(2)图中两景观属于________旅游资源,从微观层面上看,人们十分注重选择________之处修建。
(3)以上两图中不同的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的共同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设计、布局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认真阅读景观图可得出结论,①图中有寺庙、佛塔建筑,但只有一座塔,②图中有三座塔,且塔的形态与①图中的塔不同。第(2)题,图中的景观明显留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应当属于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第(3)题,在古代,我国的建筑师追求“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强调自然环境与文化景观的协调统一,图中的两景观对这一点体现的非常突出。
[答案] (1)② ①
(2)自然和文化景观 山青水秀
(3)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
[能力提升练]
6.图(a)为紫柏山国家森林公园交通线路图,图(b)为索道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紫柏山位于秦岭南麓,海拔2 600米以上,自山麓到山顶植被丰富,山上多紫柏古树(即红豆杉,我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号称“植物大熊猫”),山顶草坦(高山草甸)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坦群落。山顶草坦中分布大量“天坑”(石灰岩凹陷),山麓还有汉留侯祠(张良庙)等。
(1)分析紫柏山植被丰富的原因。
(2)列举紫柏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特色旅游资源。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紫柏山位于秦岭南麓,纬度低,且海拔高,因此植被垂直地域分异显著。第(2)题,从材料中可以直接读出。
[答案] (1)海拔高;纬度低(亚热带季风气候);垂直地带性显著。
(2)紫柏古树;山顶草坦;天坑;汉留侯祠(张良庙)。
7.读我国十大旅游胜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旅游资源分类,图中A为________景观,B为________景观。
(2)影响杭州西湖景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3)图中显示出的我国旅游资源分布特点有哪些?
[解析] 第(1)题,A(故宫)为文化景观,B(桂林山水)为自然景观。第(2)题,影响西湖景区的形成因素既包括自然地理条件,也包括人文地理因素以及人类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审美活动。第(3)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东南部,西北部较少,且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
[答案] (1)文化 自然
(2)山水景观秀丽,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我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是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京杭运河的终点,交通方便;人类对自然、文化景观的审美活动,如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美丽传说的渲染,如白蛇与许仙的凄美故事。
(3)集中分布于东南部;旅游点或旅游区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
8.阅读材料和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云南省委、省政府根据本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和以前经济过分依赖烟草产业的情况,正式将旅游业确定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优越的大环境。近年来,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接待游客数量、旅游业总收入年平均增长30%以上,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每年攀升一个位次,现已雄踞中西部省区之首,并逼近沿海发达地区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
(1)图中A处为什么能看到低纬雪山和类似从于赤道到两极的动植物景观,而B城却是“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景象?
(2)图中C处地处回归线附近,但是没有出现沙漠,旅游者看到的是茂盛的热带季雨林,这是为什么?
(3)图中D处可以看到因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______地貌;图中E处为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碰撞地区,内力作用强烈,旅游者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地质地貌景观。
[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考虑问题时应根据云南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特点、气候分布及特点、地质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第(1)题,要分析纬度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第(2)题,要分析该地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在该种气候条件下所发育的植被。第(3)题,因D处被流水溶蚀侵蚀,可推测为喀斯特地貌;E处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内力作用强烈,形成地质地貌景观。
[答案] (1)①A处纬度低(基本上在28°N以南);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且南北纵列分布,十分有利于印度洋水汽的进入,降水丰富;山高谷深,自然带垂直分布。②B城虽纬度较低,但由于海拔偏高,夏季又是雨季,降水多而不热;冬季在单一暖气团控制下,多晴朗温暖天气。
(2)C虽处于回归线附近,但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干湿季分明,形成热带季雨林景观。
(3)喀斯特 亚欧 印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