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10g冰受热融化成10g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和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在化学反应前后,以下各项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种类 ②元素种类 ③分子种类 ④物质种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准确称取3.16g高锰酸钾,加热至完全分解后,测得剩余固体为2.84g,则同时产生的氧气质量为( )
A.0.16g B.0.32g C.0.84g D.1g
4.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
A.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分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C.分子的数目不会改变
D.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5.某纯净物M稍加热就分解为氨气(NH3)、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上述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
A.M由四种元素组成
B.M是氧化物
C.M中含有水
D.M很稳定
6.某物质W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物质W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C、H、O三种元素
B.只含C、H
C.含有C、H,可能含有O
D.含有C,可能含有H、O
7.bg石蜡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一定( )
A.大于bg B.小于bg C.等于bg D.无法确定
8.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甲表示反应前的状态,乙表示反应后的状态。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乙比甲原子总数减少 D.甲、乙分子总数不变
9.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不同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此图示变化中共有四种分子
B.该图示变化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D.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10.ag氯酸钾和bg二氧化锰混合后进行加热反应,最后得到cg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得到cg氯酸钾
B.产生氧气的质量为(a-c)g
C.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均为bg
D.反应后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为cg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煤渣的质量一定和所用煤的质量相等
B.100克酒精和100克水混合在一起后,质量等于200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D.氢气和氧气形成混合物的质量一定等于其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
二、填空题
12.某化学变化可以用A+B→C+D表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反应前有12gA和8gB,反应后生成10gC,A完全消耗,B剩余2g,则生成D________g。
(2)根据(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为________g,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为________g,这个规律称为________定律。
(3)根据(1),欲使B完全反应,必须再加入A________g。
13.用“>”、“<”、“≥”、“≤”或“=”符号填空。
(1)某含氧化合物A所含元素的种类________某氧化物B所含元素的种类。
(2)化学反应前元素的种类________化学反应后元素的种类。
(3)化合物中元素的正化合价总数________元素的负化合价总数(绝对值)。
(4)在氧气中全部燃烧的镁条的质量________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14.将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化学反应前后四种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A
B
C
D
反应前/g
4
16
101
4
反应后/g
x
20
0
89
则:(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__。
(2)表中x值为________。
(3)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15.某同学用测定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所示,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橡胶塞上的玻璃管上端系一个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
(2)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将玻璃管灼热的目的是________;玻璃管红热后立即塞紧橡胶塞,防止________。
(3)红磷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4)若该实验中用玻璃棒代替玻璃管,则实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为什么?________。
(5)未等锥形瓶冷却,该同学就进行称量,结果天平不平衡,该反应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6.A物质常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把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和40g的纯净物B在一定条件下按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当B物质反应完时,可生成44gC物质和9gD物质。
(1)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是________。
(2)A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A
解析 点拨:化学反应前后“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六个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3.B
4.D
5.A
解析 点拨:该反应的表达式为:MNH3+H2O+CO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M由N、H、C、O四种元素组成。
6.C
解析 点拨:由于反应物中有氧气,因而无法判断物质W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7.A
8.B
解析 点拨:将图中没有参加反应的分子划掉,从而可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所以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的质量应等于乙的质量,故A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所以甲与乙的原子总数相等,故C错误;由图可看出,甲中的分子总数大于乙中的分子总数,故D错误。
9.B
解析 点拨:该反应中有单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10.C
11.C
12.(1)8
解析 点拨:A+B→C+D
12g 6g 10g x
x=12g+6g-10g=8g
(2)18 18质量守恒
(3)4
解析 点拨:A与B反应时的质量比为12︰6,即2︰1。
13.(1)≥ (2)= (3)= (4)<
14.(1)C A、B、D (2)16 (3)分解
解析 点拨:4g+16g+101g+4g=x+20g+0g+89g,x=16g,反应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
15.(1)防止红磷燃烧时锥形瓶内的气体体积膨胀,将瓶塞冲开
(2)引燃红磷 锥形瓶中的气体受热逸出,影响测定结果
(3)产生大量白烟
(4)橡胶塞被冲开,原因是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而冲开瓶塞
(5)符合
16.(1)13g
(2)m(C)︰m(H)=12︰1
解析 点拨:CO2中m(C):,H2O中m(H):,根据化学反应前后,每一种元素的质量守恒,生成物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分别等于A物质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A物质是13g,故A中无氧元素,A中m(C)︰m(H)=12g︰1g=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