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9 21:1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学目标】
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
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教学重点】
1.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及意义。
2.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教学难点】
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小时候常常会问父母这样一个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而爸爸妈妈的回答总是五花八门,垃圾堆里捡的,树上结的,天下掉下来的等等。长大了,我们知道自己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外婆生的,这又让我们思考,最早的人类是怎么产生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请同学们看书,找出我国境内有哪些远古居民?我国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
1.考古学家进行研究的依据是什么?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2.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人?生活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有哪些显著特征?
3.北京人有哪些体貌特征?
4.北京人的生产工具有哪些?具有什么特点?
5.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有什么意义?
6.对北京人遗址及北京人的研究具有哪些史学意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学生根据《人类进化示意图》及相关史实复述人类进化过程。
2.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正文内容后复述相关知识点。
课件展示
时间:约170万年前
地点:云南元谋县
考古发现:两颗门齿化石;粗糙石器——制造工具;炭屑和烧骨——使用火。
3.教师提问:前面讲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讲元谋人是人而不是猿呢?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判定的?
学生回答:因为科学家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和炭屑烧骨等。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教师总结:讲得很好。主要是根据考古发现来判断的。考古学家在元谋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和大量炭屑烧骨。门齿,大家知道动物的牙齿,像老虎、狮子,它们的牙齿是尖尖的,而人的牙齿和它们不同,光凭这个还不能判断这是人类。粗糙石器,说明他们已经会使用工具,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标记)炭屑、烧骨,表明他们已经会使用火。动物是害怕火的,在野外遇到野兽可以用火来驱赶,但是人能使用火。通过这些就证明了元谋人是人,而不是动物。
这是在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云南元谋人。下面我们接着讲我国境内的另一种远古居民:北京人。
二、北京人的发现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后,复述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现过程。
课件展示
时间:约70万~20万年前
地点:北京周口店
考古发现:1921年最先由瑞典科学家安特生发现遗址,后来加拿大人类学家步达生将它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古人类用火遗迹。1936年,中国科学家贾兰坡发掘出土三个北京猿人头盖骨。此后,在这一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影响: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科学家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三、北京人的特征
(一)体形: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1.学生根据课本复述北京人的体貌特征。
2.大家比较一下课后活动第1题三幅图,思考一下北京人是更像猿还是更像现代人呢?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实际上,北京人有很多特征类似于猿。但是北京人和猿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能制造和使用工具。那么从头部特征来看,北京人前额是很平很低的,他的眉毛骨是很平很粗壮的。他的鼻子是很扁很扁的。嘴巴是往前面突的,基本上没有很明显的下巴。所以说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是区别猿和人最主要的不是看相貌,而是要看他的智慧,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我们知道动物有四肢,四只脚,但是人是两只脚、两只手,而北京人手和脚已经有了明显的分工,能够直立行走。这说明北京人更像现代人,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北京人制造了哪些工具。
(二)打制石器
1.请学生根据课本第4页《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第5页课后活动中第2题的石器图,想象这些工具的制作过程及用途。
2.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制作过程及用途见课文第4页。
这些石器肯定不是天然形成的,是经过北京人打制锻造的。所以说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工具、使用工具。所以,北京人是人类、不是动物。
(三)群居生活
教师提问:在遗址中,还发现了虎、豹、熊、鹿、野猪等许多兽骨化石。据《韩非子》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北京人怎样生存下去呢?
学生回答: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四)保存火种
教师提问:在北京人的遗址里面发现了接近三米厚的灰烬,说明他们长期在使用火。北京人能够保存火种,让火长期燃烧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这样火种就保存下来了,我们不妨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
探究1:最初的火种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回答:第一种途径来自煤的自燃。地表的煤与空气接触,会发生氧化反应,并产生热量,当热量积累到超过燃点,就会引起自燃。第二种途径来自雷劈、电击产生的燃烧。第三种可能是他们生活中某种偶尔的碰撞生出火来了,就是所谓的摩擦生火。第四种是森林里面的草、树叶产生的自燃,我们经常听说东北大小兴安岭发生森林火灾就是属于这一种。
探究2:火在古代有什么作用?或者说,北京人用火做什么用呢?
学生回答:第一个可以烧烤食物,把生的食物烤熟。没有火,就只能吃生的,生的食物有各种细菌和病毒,而且不好消化,对健康不利。火还可以用来照明、取暖,在晚上黑不溜秋的时候可以照明,天气冷的时候不至于冻死冻伤。火还可以驱赶野兽,保证人类的安全。这就是火的四大功用。
探究3:火的使用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学生回答: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的一大进步。
(五)研究北京人、北京人遗址的史学意义
1.教师出示课件《人类进化示意图》,回顾北京人的发现、特征,让学生思考北京人在人类进化史中的地位。
2.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将课本第5页正文内容提炼出要点板书。
巩固练习
1.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B)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社会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A)
A.北京人使用火的遗迹
B.西周烧炭火的青铜器
C.战国铁农具
D.汉代耕作石画像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对应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