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中毕业学科复习课教学设计说课竞赛材料
湖南地理概况
说课材料
南县南洲镇城郊土地湖中学:曹丽萍
一、说教材
本节是复习湖南地理的第一课,要认识和了解湖南地理全貌,首先必须明确湖南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人口现状、地形地势、河流湖泊等情况。这是使学生认识湖南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进而了解人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素材和出发点。因此,本节内容自然为今后复习湖南地理其他各知识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内容包括六项:
1、地理位置 通过看图,让学生观察湖南的位置,从中得出省名及简称的由来。
2、行政区划和人口 通过“湖南政区图”及简表介绍了湖南现行行政区划,关于湖南人口的情况主要从总数和人口密度两个数据认识湖南人口问题的严峻性。
3、地形和地势 它既是初中乡土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复习湖南地理其他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湖南的地形特征对湖南的气候、河流以及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教材图2-1的阅读和分析是学生掌握这一重点知识和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
4、气候 在地理环境诸要素中,气候处在一个很特殊的位置,它既要受制于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等地理要素,又通过水热的不同组合,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由此可见,它渗透了地理学习的所有章节。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
5、河流和湖泊 了解了湖南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地形、气候等知识,为继续了解湖南的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水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6、主要自然灾害 这是由于湖南地形地势和气候等因素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在适应、利用、改造中带来的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湖南的地理位置,现行行政区划。
2、使学生了解湖南的人口数量和分布特点。
3、能够运用湖南地形图,说出湖南的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
4、运用资料说出湖南气候的主要特征。
5、知道洞庭湖对水量的调节作用和历史变迁,
6、知道湘、资、沅、澧四水和主要的水电站。
7、知道湖南的主要的自然灾害。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相关数据资料和图表的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的基本地理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湖南的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洞庭湖对水量的调节作用及湘、资、沅、澧四水。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湖南省的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洞庭湖对水量的调节作用及其治理。
总之,本节内容在知识结构上联系紧密,逻辑严谨,知识的学习、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都以递进的形式呈现,在不增加难度的前提下,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能力也得以提高,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动手动脑、显示能力的空间,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措施。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过程,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配合下,采用分组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讲练结合法、谈话法进行。
本节的基本技能训练要求较多,主要是因为有许多最基本的知识涉及众多的地名及空间位置,必须充分利用地图反复练习。可将有关地图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展示,利用课件设计相关内容做动画闪烁,引导学生反复读图、填图,教会他们把获得的知识巩固在地图上,并学会从地图上分析获取新知识,从而加强读图技能训练,提高析图能力,达到“心中有图”的效果。
以上活动中要注意将教材中示意图、景观图和教材有机融合,讲与练有机结合,以练为主。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地图进行动画及添色,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自己得出有关结论,得到一种成就感,激发其进一歩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分组探究法教会学生分析和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组织分组讨论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但要注意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引导及驾驭作用的发挥。
有关地形部分可采用读图讲述与分析比较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从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特殊地表形态等方面去表述地形特点的能力。教给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法抓住各地形区自身的典型特点,既要了解他们的相同点,更要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即典型特点。
对气候这部分处理要把握难易程度,不应盲目地加深和扩充内容;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图像、活动、阅读材料和正文等不同形式的呈现方式来分散难点,力求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逐步完成学习过程。
对于洞庭湖水系和湘、资、沅、澧的地理概况这一重点内容,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饶有兴趣地了解,掌握它利用学生活动形式和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配合相关的景观图片或录像资料,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湖南水系的“脑中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认识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贯穿整节的谈话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亲切和谐的沟通,启发学生主动的思考、发现,最终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复习,学生应掌握以下三种学习方法:
探究性学习法:讨论是这种方法最主要的活动形式 ,学生通过积极参与,阐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叙述事实,提高对自己观点是否充分还是不足的认识,且懂得对同一事情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有助于知识概念的学习。而且,互相讨论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在新的领域中运用它们,有助于学生在运用这些观点的同时获得自信。
比较法:这是一种明确被比较事物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对几个省面积与人口的比较,认识湖南人口在中国的地位,加深对湖南是全国人口密度较高的省份之一的印象。
读图分析法:通过对“湖南省人口分布图” “湖南地形图” “湖南水系图”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掌握读该类图的方法、步骤和技巧,培养学生具备阅读这种专题地图的技能,进而通过用图、读图、析图、析表,加强学生分析与归纳问题的能力。
四、说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共分六个部分。我在讲述每个部分的时候,都是先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地图、图片和数据资料,然后让学生读图、探究、归纳整理。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分析获取新知识,加强读图技能训练,提高析图能力,而且通过这种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得出有关结论,他们能得到一种成就感,并能激发其进一歩学习的积极性。2008年初中毕业学科复习课教学设计说课竞赛材料
湖南地理概况
教学设计
南县南洲镇城郊土地湖中学:曹丽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湖南的地理位置。
2、使学生了解湖南的现行行政区划、人口数量和分布特点。
3、能够运用湖南地形图,说出湖南的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
4、运用资料说出湖南气候的主要特征。
5、知道洞庭湖对水量的调节作用和历史变迁,
6、知道湘、资、沅、澧四水和主要的水电站。
7、知道湖南的主要的自然灾害。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相关数据和图表的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2、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的基本地理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1、湖南的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洞庭湖对水量的调节作用及湘、资、沅、澧四水。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湖南省的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2、洞庭湖对水量的调节作用及其治理。
教学准备:CAI课件、有关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分组探究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过程:
【展示目标】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湖南的地理概况(板书)
【达成目标】
首先,让我们了解湖南处在中国什么位置。
一、地理位置(板书)
多媒体展示:湖南在祖国的位置示意图(课本图1-1)
1、指出与湖南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
2、你能说出湖南的地理位置的一些特点吗?
小结:位于祖国的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是祖国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
讲述:在这2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众多,那么怎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管理呢?这就需要了解我省的行政区划。
二、行政区划和人口(板书)
多媒体展示:“湖南政区图”。
1、在湖南政区图上找出我省的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的名称和相对位置。
2、说出学校所在地位于那个省辖市(州)、那个县(市),说出其相邻的县(市)名称。
小结:现有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共122个县级行政单位,长沙市是湖南的省会。
多媒体展示:“湖南人口密度分布图”和“湖南人口统计资料”。
1、说说湖南人口的分布特点。
2、根据湖南的人口统计资料绘制一张人口增长图。
讲述:在这片土地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据2005年统计,湖南总人口为6732.1万人,人口密度318人/平方千米,是全国人口密度较高的省份之一。人口以汉族为主,55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的边远山区。
多媒体展示:“湖南地势图”
三、地形和地势(板书)
1、在湖南地势图上找出幕阜山、罗霄山、武陵山、雪峰山、南岭等山脉和洞庭湖平原。
2、观察判断我省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
3、湖南地形主要分为哪几部分?
小结: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西、南三面山岭相连。
2、地势三面高,中部低,朝北开口。
3、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四部分)
西部:湘西山地——武夷山、雪峰山(东北-西南走向)
南部和东部:湘南山地、湘东山地(幕阜山、九岭山、罗霄山)
北部:洞庭湖平原
中部:湘中丘陵(长沙-浏阳)
多媒体展示:课本图2-2、2-3、2-5、2-6
学生欣赏湖南的主要地形的自然景观图,教师介绍每一种地形情况。
四、气候(板书)
多媒体展示:“湖南一月平均气温图” “湖南七月平均气温图” “湖南年降水量分布图”
1、说出湖南一月份等温线分布的特点。
2、七月份,湖南大部分地方气温在多少度以上?
3、湖南的降水有什么特点?
4、通过观察分析湖南省气温与降水的分布特点,描述我省的气候特点。
小结: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多媒体展示:课本图3-2、3-3、3-5、3-6
请学生描述家乡的四季景色。
五、河流与湖泊(板书)
多媒体展示:“洞庭湖区”
1、找出洞庭湖接纳长江水的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和主要的出水口城陵矶。
2、谈谈洞庭湖对长江水量的调节作用。
小结:洞庭湖西北面有数条水道接纳长江来水,然后从东北面入长江,成为长江的一座天然光洁度,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不同时期的洞庭湖”
小结:近年来调节作用减小是因为围湖造田,使洞庭湖的面积缩小了。
多媒体展示:“湖南水系”
1、说出你家乡的河流的名称,它们各注入到那些较大的河流中?
2、你所了解的河流什么时候水位最高?为什么?
3、找出湖南的四水和主要的水电站。
小结:四水是指汇入洞庭湖的四条河流:湘江、资水、沅江和澧水。
湘江——支流耒水:东江水电站; 资水——柘溪水电站;
沅江——凤滩水、五强溪(湖南最大的水电站)
六、主要自然灾害(板书)
提问:人们在开发利用山区时,除了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还要预防和避免哪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又应怎样防治自然灾害?
多媒体展示:地质灾害景象
多媒体展示:“湖南省地质灾害分布图”
小结:我省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治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库治理、河道整治。
讲述:我省的季风气候很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如:冬季风活动强烈,就会爆发寒潮;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带来的降水时间分布不均,也会导致洪涝灾害。
多媒体展示:洪涝灾害景象
多媒体展示:“湖南省洪涝灾害分布图”
小结:我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寒潮、干旱、洪涝、冰雹、龙卷风、大风和冰冻。
【总 结】
本节课我们从湖南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形地势、河流湖泊等方面了解了湖南的地理概况,希望同学们下课后多看图,将它们的分布印在脑子里,形成“脑中地图”。
【课堂练习】见练习题
【板书设计】
一、湖南的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4、气候
2、行政区划和人口 5、河流与湖泊
3、地形和地势 6、主要自然灾害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湖南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湘西山地分布着雪峰山、罗霄山
B、湘西山地分布着幕阜山、武陵山
C、雪峰山以东,阴阳山以南、罗霄山以西的广大地区为湘中丘陵
D、湖南地形是东、南、西部为丘陵,北部为平原,恰似一个朝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
2、全省山地面积广,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是( )
A、湘东 B、湘南 C、湘西 D、湘中
3、下列湖南省境内的水电站与所在河流配合错误的是( )
A、东江水电站——湘江的支流耒水 B、柘溪水电站——资水的干流
C、五强溪水电站——沅水流域 D、凤滩水电站——澧水干流
4、对湖南省影响较大,较常发生的自然灾害( )
A、山体滑坡、泥石流 B、地震、火山
C、干旱、洪涝 D、龙卷风、冰雹
二、读“湖南省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邻省① ②
河流③ ④
湖泊⑤
山脉⑥
2、A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由于其面积不断缩小,对长江的调节功能大大减弱,1998年以来,该湖区采取“ ”等一系列综合整治措施,大大提高了湖区的防洪能力。
(3)河流C的干流上建有湖南装机容量最大的 水电站。
(4)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出湖南地理位置的一些特征: